推荐序 猴年伊始,前政务委员黄光男先生便嘱我为其新书《气韵生动—文化创意产业20讲》写序文,我在农历新年假期捧读再三,为其关怀层面之广,观察之敏锐,为之沉吟再三。
黄光男先生是左手画画、右手写文章的艺术家及作家,每年都有新的作品问世,曾在学界任教,也担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校长多年,治校成绩斐然,又曾任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及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其后在行政院担任政务委员,可说是在文化教育艺术的理论与实务层面,都有实际的操盘经验。他在担任政务委员期间,负责督导教育文化业务的法案审查,在政府部门长达二十年的资历,让他对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脉络,都有第一手的思考体悟与真诚的建议。
在本书的20讲中,可以感受到黄光男先生立基于艺术,以文化人的身分出发,并将文化传承视为己任,展现出他淑世救国的使命感。在第5篇〈产业之「体」与「用」〉思索文创产到底是经济体系,还是文化体系时,他的结论是「产业是项民生经济的整体,它必得其文化价值为体用,方有『创意价值才有产值』的可能。」因此,黄光男先生强调必须在肯定传统文化价值的前提之下,结合经济体系,创造品牌为台湾加值。
黄光男先生的思考,恰与台湾经济发展的脉络契相符合。过去的经济发展,以工业制造优势创造了台湾经济奇蹟,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台湾的制造业优势不再,必须回头检视并发扬既有的文化魅力,应用于产品、生活、美学中,建立台湾品牌的价值,让「文创产」为台湾创造再次的经济奇蹟。
当然,黄光男先生更是表现了读书人的批判性,针砭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问题,并遥指出一个可能解套的方向。同时,他提出必须引入管理、行销、评量等方法,确保相关政策执行的质量,以求文产创的永续经营。
阅读本书,在黄光男先生的提纲挈领之下,读者穿梭于历史文化与产业的经纬之中,我们一起进入了文化资本成为经济主要动能的崭新时代。期盼文产创就像黄先生提出的千年品牌「孙悟空」一样,以文化为本体,辅以创新、创意,为台湾产业的价值指出永续发展的方向,变变变,七十二变,变出台湾新希望。
陈德华(教育部常务次长/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