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动:文化创意产业20讲

气韵生动:文化创意产业20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化创意产业
  • 创意经济
  • 文化管理
  • 产业发展
  • 设计思维
  • 文化政策
  • 文创产品
  • 品牌建设
  • 文化传播
  • 创新创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创产业,当前台湾最引领风骚的口号!
上至政府机关,普及至市集摆摊的贩子,
皆打着「文创」的招牌,想抢食这块具有无比商机的大饼。
但「文创」到底是什么呀?

  《气韵生动—文化创意产业20讲》是一本写给所有爱好或想了解文化创意产业者的通识书,引领读者从生活中体现美的感知能力。作者黄光男,以资深艺术行政、美术教育家、艺术家和学者等多重身分的视角,融合自己长期在文创产业所累积的丰富决策和执行经验,将他在国内外所见事物加以记录考察,汇整成二十篇讲次和两篇附录付梓出版。同时身为文学博士的他,亦拥有丰富的文学底蕴,文字深具散文性,生动风雅,更增添了阅读趣味。

  本书内容不乏艺术美学和创意创新的实际案例,并兼顾产业发展的面相,汇入管理学、行销学、经济学的观点,从而探讨两岸文创产业的现况与将面对的挑战,为文创工作者、艺术领域之学生、艺术行政管理者和美术教育执事者提供新思维和建言。
书籍简介: 妙手偶得:探寻传统工艺的现代转译与创新实践 一卷千年古卷,一炉匠心独运。 《妙手偶得:探寻传统工艺的现代转译与创新实践》并非一本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宏观规划的理论专著,而是一部深入田野、沉潜于匠心之中的实录与思考。本书以传统手工艺为核心切口,聚焦于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坚守、蜕变、并焕发出新生命力的“活态遗产”。它是一次关于时间、材料、技艺与当代生活之间复杂张力的深度对话。 本书分为四大板块,层层递进,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关于“手作之美”在二十一世纪如何得以延续和升华的全景图。 --- 第一部: 尘封的技法与复苏的脉络 本部分着眼于对濒临失传或被市场边缘化的传统手工艺门类的“抢救性挖掘”与“精神溯源”。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的技艺展示,而是深入探究每一种工艺背后的文化基因、哲学思想以及社会功能。 【微观个案研究:泥土的记忆与色彩的哲学】 我们选取了三类地域性极强、技术壁垒极高的工艺进行剖析: 1. 失语的窑火:宋代建盏的复烧困境与现代釉料的化学对话。 重点不在于批量生产,而在于对“曜变”等不可复制的自然美学进行科学层面的理解和重现的探索,探讨传统烧制经验(如“看天吃饭”)如何与现代材料学相结合,实现稳定的艺术表达。 2. 针线上的叙事:苏绣与缂丝的“微观工程学”。 从“平针”到“套针”,解析其如何通过精密的针脚布局,模拟出照片般的层次感和光影变化。探讨了在数字化绘图普及的今天,如何通过强化手绘底稿的原创性来维护其核心价值。 3. 木语:榫卯结构的结构美学与可持续性设计。 摒弃传统家具的奢靡叙事,转而关注榫卯结构在现代极简主义空间中的应用潜力,分析其如何体现“零胶水、零钉子”的环保理念,并探讨其在抗震建筑模型中的应用前景。 本部分强调,工艺的复苏,首先是对其“为什么这样做”的理解,而非仅仅“怎么做”的模仿。 --- 第二部: 传统语境与当代语境的“折射” 如何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古董”重新融入日常生活,是传统工艺现代转译的核心难题。本部分聚焦于设计思维的介入,探讨“形制”的打破与“精神”的保留。 【设计介入:从“使用价值”到“体验价值”的转移】 我们深入分析了几个关键的转译策略: 尺度重构: 如何将大型的、仪式性的传统器物(如宫廷织物、祭祀器具)解构、缩小,使其适应现代都市人的居住空间和生活节奏。例如,将传统屏风的复杂结构简化为可移动的、模块化的空间隔断系统。 功能嫁接: 探讨了如何利用传统材料(如竹编、藤编、漆器)的优良特性,设计出符合人体工学、具有现代清洁标准的家居用品或办公用品。这不仅仅是换个外壳,而是对材料特性的重新认识和释放。 符号的稀释与重塑: 许多传统纹样承载了特定的历史寓意。本部分研究了如何提炼这些纹样的“视觉基因”(如回形纹的韵律感、祥云纹的流动性),将其抽象化、简化,使其脱离原有的文化包袱,成为具有普适性的当代设计元素。 这一部分拒绝“符号堆砌”,强调设计必须是“有逻辑的对话”,而非简单的“嫁接嫁接”。 --- 第三部: 匠人精神的数字化生存与传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手工艺的传播路径面临巨大挑战。本部分探讨了传统匠人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构建自身的“数字生态系统”,实现技艺的有效传承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的沉淀与社群的构建】 数字化档案的建立: 考察了几个先驱工作室如何使用高精度三维扫描、延时摄影记录复杂制作过程,建立起可供未来研究和教学的“数字工艺库”。这不仅是保护,也是一种预防性研究。 “非接触式”的学徒制: 探讨了远程教学模块的构建。当面传授难以实现时,如何通过高质量的视频教程、在线问答机制,让远方的学习者也能掌握关键的操作细节,弥补空间上的距离。 故事的货币化: 分析了如何将匠人专注、坚持的“过程美学”转化为有吸引力的叙事内容。这不是营销噱头,而是通过精准的影像语言,让消费者理解高昂价格背后的时间成本和心力投入,从而建立起对“慢工”的尊重与认同。 此板块旨在证明,现代科技不是传统工艺的“敌人”,而是放大其价值、加速其传播的有效“介质”。 --- 第四部: 产业链的生态重塑:从作坊到可持续商业模式 一本关于手工艺的书,必须触及商业落地的问题。《妙手偶得》拒绝空谈情怀,直面传统工艺在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成本、定价、规模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矛盾。 【平衡的艺术:小批量、高价值的可行路径】 “小而美”的供应链管理: 深入研究那些成功实现盈利的小型手工艺企业,它们如何不盲目追求规模化,而是通过“订单化生产”和“限量发售”来精确匹配市场需求,维持高额的利润率。 跨界合作的“催化剂”作用: 考察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奢侈品、高端酒店、艺术机构的合作案例。这种合作如何为传统手艺带来新的设计思维,并将其推向更广阔的消费群体。 社区赋能与地方创生: 分析了手工艺如何反哺其原生地社区。例如,通过技术培训,为乡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并以此重塑地方的文化自信和旅游吸引力,避免“文化商品化”带来的空心化。 《妙手偶得》是一本面向设计师、创业者、文化管理者,以及所有对“慢下来、做得更好”的生活方式抱有好奇心的读者的深度指南。它相信,真正的创新,源于对过去的深刻理解,并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我们所探寻的,是在快速流动的世界里,如何用双手,为未来雕刻出永恒的价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光男


  1944年出生于高雄县。国立台湾艺专美术科毕业、台湾师范大学美研所硕士、高雄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曾任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以及教师、教授和名誉教授。  着有《实证美学》、《与人偶语》、《美术馆行政》、《博物馆新视觉》、《博物馆企业》、《画境与化境—绘画美学与创作》、《流动的美感》、《美术家传记丛书—乡情.美学.蓝荫鼎》、《艺术行动:黄光男艺术评述文集》等近五十本各类书册,并出版画册二十余册。共举办个展二十余次,并参与联展五十余次,专长水墨画创作,擅花鸟画、写意画与现代绘画。

  长年来致力于艺术与文化的拓展与台湾博物馆的专业发展,专精于美术史、美术理论及美学等。曾荣获教育部文化教育奖、中山文艺创作奖、第95年度金爵奖—美术教育奖、中国文艺协会奖章国画类、行政院新闻局国际传播奖等;获颁法国国家特殊贡献一等勋章、法国文化部文艺一等勋章、总统府二等景星勋章。

图书目录

序一 .......... 2
序二 跨域整合创新是文创产的任意门.......... 4
▍第 1 讲
「文创产」运动与价值.......... 8
▍第 2 讲
类博物馆的文创商机.......... 12
▍第 3 讲
品牌文创产.......... 16
▍第 4 讲
文物保护与维护的产业.......... 20
▍第 5 讲
产业之「体」与「用」.......... 24
▍第 6 讲
古蹟保存一本万利.......... 28
▍第 7 讲
聚集人潮是文创产的第一步.......... 32
▍第 8 讲
寻觅文创产专业人才.......... 36
▍第 9 讲
观光事业是最大的文创产.......... 40
▍第 10 讲
谁的文创产.......... 44
▍第 1 1 讲
文创产教育.......... 50
▍第 12 讲
文创产只是手工艺吗?.......... 58
▍第 13 讲
文创产起手式.......... 62
▍第 14 讲
文创产地标.......... 67
▍第 15 讲
文创产行销.......... 72
▍第 16 讲
文创产美学.......... 77
▍第 17 讲
文创产评量.......... 83
▍第 18 讲
传统是文创产的深度.......... 89
▍第 19 讲
免税商店文创产.......... 95
▍第 20 讲
庶民生活是文创产的重心.......... 101
〔附录一〕
博物馆商店与文化创意产业.......... 106
〔附录二〕
产学合作教育与实践.......... 128
后记 .......... 142

图书序言

推荐序

  猴年伊始,前政务委员黄光男先生便嘱我为其新书《气韵生动—文化创意产业20讲》写序文,我在农历新年假期捧读再三,为其关怀层面之广,观察之敏锐,为之沉吟再三。

  黄光男先生是左手画画、右手写文章的艺术家及作家,每年都有新的作品问世,曾在学界任教,也担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校长多年,治校成绩斐然,又曾任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及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其后在行政院担任政务委员,可说是在文化教育艺术的理论与实务层面,都有实际的操盘经验。他在担任政务委员期间,负责督导教育文化业务的法案审查,在政府部门长达二十年的资历,让他对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脉络,都有第一手的思考体悟与真诚的建议。

  在本书的20讲中,可以感受到黄光男先生立基于艺术,以文化人的身分出发,并将文化传承视为己任,展现出他淑世救国的使命感。在第5篇〈产业之「体」与「用」〉思索文创产到底是经济体系,还是文化体系时,他的结论是「产业是项民生经济的整体,它必得其文化价值为体用,方有『创意价值才有产值』的可能。」因此,黄光男先生强调必须在肯定传统文化价值的前提之下,结合经济体系,创造品牌为台湾加值。

  黄光男先生的思考,恰与台湾经济发展的脉络契相符合。过去的经济发展,以工业制造优势创造了台湾经济奇蹟,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台湾的制造业优势不再,必须回头检视并发扬既有的文化魅力,应用于产品、生活、美学中,建立台湾品牌的价值,让「文创产」为台湾创造再次的经济奇蹟。

  当然,黄光男先生更是表现了读书人的批判性,针砭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问题,并遥指出一个可能解套的方向。同时,他提出必须引入管理、行销、评量等方法,确保相关政策执行的质量,以求文产创的永续经营。

  阅读本书,在黄光男先生的提纲挈领之下,读者穿梭于历史文化与产业的经纬之中,我们一起进入了文化资本成为经济主要动能的崭新时代。期盼文产创就像黄先生提出的千年品牌「孙悟空」一样,以文化为本体,辅以创新、创意,为台湾产业的价值指出永续发展的方向,变变变,七十二变,变出台湾新希望。

陈德华(教育部常务次长/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一口气读完了《气韵生动:文化创意产业20讲》,虽然封面设计有点朴实,但内容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脑洞大开!这本书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枯燥的理论分析,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接地气的方式,把文化创意产业的方方面面都讲透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许多鲜活的案例,比如那个把传统戏曲和现代动漫结合的IP,还有那个让古村落焕发新生机的乡村旅游项目,这些故事读起来就像看纪录片一样,让我能真切感受到文化创意是如何转化为实际的价值和影响力的。

评分

《气韵生动:文化创意产业20讲》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本讲起来有些高深莫测的书。然而,翻开第一页,我便被作者的笔触所吸引。他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文化创意产业,变得触手可及。书中对“气韵”这个概念的解读,更是让我醍醐灌顶。我之前一直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做些“洋玩意儿”,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其实是根植于我们深厚的文化土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实在是太赞了!读《气韵生动:文化创意产业20讲》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点点滴滴。他并不急于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感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发现并放大文化价值”的那几章,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其实都蕴藏着巨大的创意潜力。

评分

最近几天,我沉浸在《气韵生动:文化创意产业20讲》的世界里,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我一直觉得文化创意产业离我有点远,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作者的解读非常到位,他能够将复杂的产业概念,用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我觉得既专业又有趣。

评分

《气韵生动:文化创意产业20讲》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的“温度”。作者并没有用生硬的理论和数据来堆砌,而是将人文关怀和艺术审美品味融入其中。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古老的文化对话,与创新的灵魂对话。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原创性”的强调,以及对“文化IP”如何孵化和运营的深入剖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