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老百姓:陳伯達與「文革」(III)

我是小小老百姓:陳伯達與「文革」(III)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陳伯達
  • 文革
  • 曆史
  • 政治
  • 傳記
  • 文化
  • 迴憶錄
  • 人物
  • 毛澤東
  • 中國現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毛澤東的政治秘書到中央文革組長,
從政治局常委到「反黨分子」!

  毛主席的教導應該時時用,把錯誤思想挖掉。我的頭腦中也有不符閤毛澤東思想的,應該用毛澤東思想把資産階級思想從頭腦中排除齣去。
 
─陳伯達

  「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我國的齣現,不是偶然的。無産階級革命勝利瞭,無産階級專政實現瞭,我們還完全不能低估地主資産階級的影響。正如毛澤東同誌反復指示,在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著階級、階級鬥爭,還存在著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兩個階級的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
 
─陳伯達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錶二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67.5.23.,節錄)

  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共分為四冊,詳細收錄陳伯達在1966至1969年間的現場講話、大會發言、座談會講話、政治報告,這些談話紀錄多達七十餘萬字。通過一手史料全麵深入展示瞭陳伯達作為「筆桿子」、「理論傢」在文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讀者由此可以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本書特色

  史料揭示真相,曆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裏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麵、係統齣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曆史原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約翰‧西西弗斯 John Sisyphus


  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思想與文化研究。
 

圖書目錄

「文革」風雲叢書‧總序
「文革」史料整理綜述
整體說明

1967
陳伯達、戚本禹與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錶座談紀要(1967.5.4.)
周恩來、陳伯達、江青等在北京市革命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的講話(1967.5.5.)
陳伯達談「天津工學院八‧二五」的問題(1967.5.8.)
北京市革委會傳達陳伯達的六點指示(1967.5.10.)
陳伯達在北京六中的講話(1967.5.11.)
陳伯達、肖華在「五‧一三事件」現場的講話(1967.5.14.)
陳伯達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錶二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67.5.23.)
中央首長接見北京大專院校紅代會負責人時的講話(1967.5.27.)
陳伯達給聶元梓蒯大富等人的信(1967.5.28.)
康生、陳伯達接見外事口單位和紅代會代錶談河南問題及抓叛徒問題(1967.6.3.)
陳伯達、金敬邁在文藝界「鬥爭黨內最大的走資派大會」上的講話(1967.6.10.)
陳伯達接見北京航空學院師生的講話(1967.6.11.)
陳伯達接見清華大學師生講話紀要(1967.6.26.)
陳伯達對福州紅衛兵組織「東海兵」的講話(1967.6.29.)
解學恭傳達陳伯達對天津工作的指示(1967.6.30.)
陳伯達對北京市革委會教改小組的電話指示(1967.7.3.)
陳伯達對教育部全體工作人員的講話(1967.7.5.)
陳伯達對北京市中學生的講話(1967.7.6.)
陳伯達對天津武鬥問題的指示(1967.7.8.)
中央首長第三次接見江西四方代錶談話紀要(1967.7.10)
陳伯達在首都高校「復課鬧革命誓師大會」上的講話(1967.7.11.)
中央文革小組在中宣部的談話(1967.7.16.)
中央首長第七次接見河南赴京代錶團紀要(1967.7.21.)
陳伯達、謝富治與首都部分大專院校代錶的講話(1967.7.28.)
謝富治、陳伯達接見武漢地區革命造反派的講話(1967.7.28.)
本月
陳伯達在首都大專院校復課鬧革命誓師大會上的講話(1967.7.)
陳伯達與韓愛晶蒯大富的談話(1967.8.8.)
陳伯達與福建省雙方談判代錶的談話(1967.8.10.)
中央首長對北京學生代錶的講話(1967.8.11.)
陳伯達接見福建代錶談製止調動農民進城(1967.8.13.)
陳伯達、謝富治接見天津市群眾組織代錶時的講話(1967.8.15.)
陳伯達、謝富治第二次接見天津代錶講話(1967.8.16.)
陳伯達、康生、江青接見「三軍」黨委時的指示(1967.8.17.)
陳伯達、謝富治、吳德在北京儀器廠的講話(1967.8.17.)
中央首長第一次接見石傢莊張傢口唐山群眾組織代錶的講話(1967.8.18.)
中央首長對天津市群眾組織代錶的講話(1967.8.18.)
陳伯達、唐平鑄談南開大學「衛東」的文章《要大膽使用乾部》(1967.8.19.)
陳伯達、謝富治接見天津市群眾組織代錶時的講話(1967.8.19.)
陳伯達接見南開大學兩派代錶的講話(1967.8.21.)
陳伯達接見廈門無産階級革命派(促聯)赴京代錶團時的講話(1967.8.21.)
陳伯達第六次接見福建雙方代錶時的指示(1967.8.22.)
陳伯達接見廈門無産階級革命派(促聯)赴京代錶團時的講話(1967.8.22.)
陳伯達談福建各派(1967.8.22.)
陳伯達接見北京政法學院「政法公社」代錶時的講話(1967.8.23.)
周恩來就火燒英國代辦處一事與外事口各組織負責人的談話(1967.8.23.)
陳伯達在解放軍報社的講話(1967.8.24.)
陳伯達接見福建代錶的講話(1967.8.25.)
中央首長接見石傢莊赴京匯報代錶團雙方代錶(1967.8.26.)
陳伯達對北京外語學院造反團衝外交部一事的電話指示(1967.8.26.)
陳伯達和福建雙方代錶告彆講話(1967.8.27.)
陳伯達、李富春在「澈底批判陳毅大會」上的講話(1967.8.27.)
陳伯達、謝富治對「揪陶火綫」戰士的指示(1967.8.29.)
中央首長首次接見保定兩派赴京匯報代錶團的講話(1967.8.30.)
中央首長在北京市革委會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1967.9.1.)
陳伯達、楊成武接見福建代錶時的講話(1967.9.2.)
陳伯達對《人民日報》社新華社解放軍報社的講話(1967.9.4.)
中共中央轉發周總理陳伯達對福建問題的指示(1967.9.4.);中發[67]287號
陳伯達、謝富治接見張傢口石傢莊唐山等地代錶講話(1967.9.5.)
中央首長談姚文元的文章《評陶鑄的兩本書》(1967.9.7.)
中央首長第六次接見天津赴京代錶團談話紀要(1967.9.8.)
中央首長第六次接見石傢莊天津張傢口唐山代錶的講話(1967.9.14.)
中央首長對天津石傢莊等地區群眾組織代錶的講話(1967.9.14.)
中央首長分彆接見大專院校代錶的講話(1967.9.17.)
陳伯達關於科研工作的指示(1967.9.18.)
中央首長在六七年國慶日籌備工作動員大會上的講話(1967.9.20.)
陳伯達、姚文元接見《解放軍報》編輯小組時的講話(1967.9.23.)

陳伯達研究文獻
「文革」研究文獻
後記
 

圖書序言

「文革」風雲叢書‧總序

  優秀的曆史學者都認為史料對於研究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史學傢傅斯年認為:「史學即是史料學。」史料固然並非史學的全部,而史學的學科起點必須建立在史料勘查、輯佚、校勘等整理工作的基礎之上。沒有史料積纍的曆史學傢,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曆史學者瀋誌華介紹他的治學經驗道:「浩瀚的史料,其實很簡單,我覺得做研究能成功要竅門,第一,你得下工夫,誰也不比誰聰明到哪兒去,都差不多。……彆的學問我不敢說,你說你搞哲學,你劃著船轉悠轉悠,迴去就能想齣點東西來。搞曆史的不行,搞曆史不是想齣來的,是看齣來的,你得看材料,看不到就不知道,怎麼可能想齣來一件事呢?道理可以想齣來,史實想不齣來的,史實是看齣來的。」從材料入手,強調實證,這是史學研究的鐵律。瀋誌華進一步強調核實原始材料的重要性,他說:「研究曆史需要看大量史料,不看就是濛自己,如果沒有史料那就沒辦法瞭,至少我對這個事情的判斷是隻要能看到的東西,我必定把它找來看,就是人傢都寫瞭,你都不敢信,你都要找原件看看,做學問不下這點苦工夫,不可能做到有多好。」不但要高度重視史料,而且要做到廣泛搜求、竭澤而漁;即使有二手材料可用,也要親見原始資料纔放心。

  瑞典隆德大學「文革」史專傢瀋邁剋(Michael Schoenhals)談治學體會時,也強調佔有史料的重要性,他介紹瞭「文革」研究的心得與經驗:「不管你準備去寫哪個題目、深入什麼課題,你腦子裏肯定不是『一張白紙』,而是由無數早已接觸到事實而形成的一些初步觀點和看法。為瞭對這些觀點和看法進行核對總和改進,從而寫一部不但對你自己能說明問題的,而且對你想像中的讀者(中國的也好,外國的也好)較有意義的曆史著作,你首先必須查閱汗牛充棟般的原始資料。這是我想強調的第一點:閱讀大量材料的重要性。」他在研究過程中最喜歡使用的中國齣版物之一,就是研究資料中的「大事記」或「年譜」。他認為此類材料的信息量往往非常大。

  文學史傢錢理群對枯燥史料的研究傾注瞭個人的生命體驗,從中發現瞭一番彆樣的滋味。他說:「史料本身是一個個活的生命存在在曆史上留下的印記。因此,所謂『輯佚』,就是對遺失的生命(文字的生命,及文字創造者的生命)的一種尋找與啓動,使其和今人相遇與對話;而文獻學所要處理的版本、目錄、校勘等整理工作的物件,實際上是曆史上的人的一種書寫活動與生命存在方式,以及一個時代的文化、文學生産與流通的體製與運作方式」,「無不包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生命內容」。史料的確並非冰冷之物,研究者的生命體驗、問題意識以及所處時代的社會氛圍決定他會喚醒哪些相關的史料。嚮公眾開放史料,無異於復活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本叢書的編撰思路藉鑑瞭謝冕編撰「百年中國文學總係」,而他的思路則來自於《萬曆十五年》、《十九世紀文學主潮》的啓發,即通過一個人物、一個事件、一個時段的透視,來把握一個時代的整體精神,從而區彆於傳統的曆史著作。根據這一啓發他提齣瞭叢書編寫的三點原則:

  一、「拼盤式」:即通過一個典型年代裏的若乾個「散點」來把握一個時期的文學精神和基本特徵。比如一個作傢、一部作品、一個作傢群、一種思潮、一個現象、一個刊物等等。這說明叢書不是傳統的編年史式的文學史著作。二、「手風琴式」:寫一個「點」,並不意味著就事論事、就人論人,而是「伸縮自如」。「點」的來源及對後來的影響都可以涉及,強調重點年代,又不忽視與之相關的前後時期,從而使每部著作涉及的年代能夠相互照應、聯係。三、「大文學」的概念:即主要以文學作為敘述對象,但同時鼓勵廣泛涉獵其他藝術形式,如歌麯、廣告、演齣等等。

  根據謝冕的上述宗旨,本叢書以「文革」曆史風雲作為對象,通過敏銳的問題意識,試圖梳理重要的人物、觀念、事件、運動、思潮等曆史脈絡;以深入的文獻考證,詳實的第一手資料編撰專題性的史料文集。

  例如本叢書以人物為主的史料編撰,聚焦研究對象整體的生命曆程,全麵展現重要問題的來龍去脈,勾勒人物跌宕復雜的人生軌跡。這種編撰方式,可以稱之為史料傳記,或人物史傳。曆史是人的曆史,人是曆史中的行動者,也是曆史的創造者。因此,研究曆史,從根本意義上而言也就是研究人;反之,研究人,是瞭解曆史的一條主導進路。研究人的曆史,首先需要掌握曆史的載體,即史料。通過對史料的整理、輯佚、考據、爬梳,進一步確立理解曆史的理論與方法,從而形成一種關於史料的闡釋經驗與學術傳統。以「文革」人物個案為對象的史料考察,是形成中國當代通史的前提,也是建構中國當代史料學的基礎。

  本叢書希望凸顯五個方麵的特點:第一,文獻性。希望達到奠基學術根基的目的,為「文革」研究建立紮實的史料基礎。第二,知識性。通過編者按、編者注等詮釋形式對一些史料解題,或者對細節進行補充說明。第三,故事性。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曆史,一個故事,在編撰體例中試圖給讀者一種講故事的起承轉閤的感覺。第四,問題式。本叢書的選題或者每一本書中的專題設計聚焦於特定對象,例如普遍有爭議的、有疑問的重要問題,産生瞭重大曆史影響的人物、事件、運動、思潮或者製度。總之,這些選題都應該具有學理思考的深度。第五,讀本式。每一本書從選題、內容與體例安排等等方麵的設計,試圖將該選題的相關問題與知識進行整體掃描,一網打盡。不僅提供原始資料,而且還有研究文獻等,為讀者瞭解該選題提供一個學術地圖或者研究攻略。

  本叢書的編撰方式所體現齣的「史料學」,有待讀者做齣迴答,敬祈社會各界專傢、朋友多多指教。
 

圖書試讀

【北京市革委會傳達陳伯達的六點指示(1967.5.10.)】

一、 革命群眾都必須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黨中央「抓革命、促生産」的偉大指示,爭取革命生産雙豐收。

二、 無産階級專政機構的神聖任務,第一點保衛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第二點建立穩定無産階級革命的秩序;第三點保護國傢財産;第四點,保護革命群眾中不同意見人的人身安全。

三、不要武鬥,禁止打、砸、搶、抓、抄。

四、 煽動武鬥的壞人,應受無産階級專政國傢的法律製裁。壞人煽動武鬥的話,那壞人就暴露齣來瞭,要追查壞人,要進行製裁。

五、 破壞勞動紀律,不參加生産,到處遊蕩,自由跑入跑齣,擾亂革命生産秩序的,工廠一律不發給工資,農村人民公社一律不給記工分,機關也一樣。

六、 要依靠群眾,光依靠無産階級專政機關是不行的,公安部門一定要依靠群眾纔有權威。

【陳伯達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錶二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67.5.23.)】

同誌們:

現在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完全嶄新的曆史時代。這是以工農兵為主人翁的新時代,是以毛澤東思想為偉大旗幟的新時代。

二十五年前,我們偉大導師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預示著工農兵為主人翁的新時代,即將在全中國到來,同樣,也即將經過不同的曆程,在世界各國到來。

毛澤東同誌這篇偉大的著作,是二十五年前以文藝問題為題,實質上是屬於政治問題的一次大論戰的總結,是圍繞著關於肯定工農兵或者否定工農兵這一個當代政治根本問題的一次大論戰的總結。

這篇偉大著作,是我們黨關於依照無産階級先鋒隊的麵貌改造黨、改造世界的一篇劃時代的政治宣言書,解決瞭一切要作無産階級革命傢的世界觀問題,解決瞭許多共産黨員在組織上入瞭黨而思想上是否入黨的問題,指齣瞭一切共産黨員、一切革命傢同工農兵群眾相結閤的光輝道路。

這篇偉大著作所涉及的,不限於文藝問題,但它又是用無産階級的世界觀對於文藝鬥爭經驗的總結,是曆史上第一次齣現的解決文藝問題的百科全書,是馬剋思列寜主義在文藝方麵進行的一個全麵的大革命,並且成為當前我國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指南和綱領。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