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台湾庙宇传奇故事:听!郭老师台湾庙口说故事

图解台湾庙宇传奇故事:听!郭老师台湾庙口说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庙口说书第一人郭老师
  
  台湾庙宇集民俗工艺之大成,装饰艺术铺陈的历史演义或章回故事丰富多元,却并非人人可解。有鑑于此,作者长年收集庙宇工艺中的经典故事,透过生动浅白的赏析,让人人都能深入了解其中衍生的意义。本书引领读者如何从鑑赏装饰艺术美感的角度,遍览庙宇工艺文化,让走入庙宇殿堂的人都能平易的接近工艺欣赏,是提供一般读者亲近庙宇民俗艺术的最佳指南。
  
  本书涵盖面广泛,包括神话与神仙故事、封神演义、春秋战国群雄、楚汉争霸战、大汉展天威、三国乱世英雄传、唐宋历史演义、西游记、佛的故事、台湾神明传说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果不能亲临台湾各地庙宇,那么就让郭老师的说书,带你一起纸上阅读,遨游历史典故中的传奇故事。
  
  ◎一百二十四则历史典故与传奇神话故事,超过三百幅庙宇与工艺照片,不出门便知庙宇精彩故事
  ◎台湾庙宇说书第一人,以生动浅白的文字,赏析匠师精彩的毕生创作
  ◎特写庙宇装饰艺术,集图鑑之优点,不落俗套的图解故事重点,人人皆可轻松阅听
  
本书特色
  
  1.台湾庙宇说书第一人,长期收集庙宇建筑与工艺装饰所乘载的历史故事内涵,从神仙故事到传奇故事,以生动浅白的文字,带领读者赏析工艺价值与故事符号的意义。走入社区的庙宇生活圈,贴近一般大众生活,鑑赏台湾庙宇故事之美。
  
  2.庙宇生活圈是在地最为活络、也最有生气的文化与经济命脉,读懂在地庙宇就能明白生活在这社区内人们的所想所赖,透过庙宇故事说书人之口,将民间故事灵活灵现的呈现在世人眼前,让参与庙宇活动的读者更能体会庙宇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3.作者接受各地庙宇邀约,不计酬劳,或公益或交友,展现在台湾生活最基层及最庶民的豪气,与庙宇精神与文化相契合,更因此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与网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郭喜斌


  台湾云林县人,一九六三年生,现居台北。对于人文古蹟艺术戏曲一直有着浓烈的好奇与探索的冲动,以人文书写的角度看待这块土地。一九九○年开始拿起笔和相机记录属于这块土地上众多庙宇的故事。不论是旅游、生活、民俗、古蹟、文化等,都化成个人探索地方人文族群生活的题材。

  着有《拱范宫传统建筑艺术》(与林敏雄合着)、《追随妈祖的足迹》(与黄晨淳合着)、《听!台湾庙宇说故事》(猫头鹰出版社)、《再听台湾庙宇说故事》(四刷后絶版,猫头鹰出版社)、《图解台湾庙宇传奇故事──听郭老师台湾庙口说故事》[图解升级版](晨星出版)。

  以推动台湾各地庄境文化自信与认同做为人生志业,宣导庄境公庙就是在地的艺术馆的理念。正视台湾庙宇装饰艺术作品诸多现象,从中汲取善良风气的结晶,迈向「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理想境界。

  脸书:郭喜斌
  脸书社团:台湾庙宇装饰艺术研习学会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用说故事来唤醒对土地的关心  嘉义县政府综合规划处处长  李明岳
[推荐序二]听看台湾庙宇说故事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古蹟艺术修护学系主任  刘淑音
[自序] 再和你说说台湾庙宇里面的故事  郭喜斌  

一览就懂:庙宇传统装饰艺术
导言:台湾庙宇装饰艺术说故事
从工艺类型入门欣赏庙宇装饰戏文作品
深入浅出话说传统装饰艺术专有名词
传统装饰艺术的表现主题

神话与神仙故事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蟠桃大会、八仙大闹东海、八仙打牌、李铁拐、宝莲灯、牛郎织女七夕天河鹊桥会、西河少女、张羽煮海、钟馗嫁妹、钟馗迎妹回娘家

封神演义
冀州侯苏护题诗反商、燃灯道人伏哪咤、伯邑考进宝、文王拖车、四圣西岐会子牙、闻太师奉旨西征、姜子牙劫营破闻仲、土行孙出世、罗宣火焚西岐城、洪锦伐西岐、老君一气化三清

春秋战国群雄
苏秦嫂前倨后恭、伯乐相马、董狐直笔、诛岸贾赵武复兴、百里奚会老妻、夹谷之会、蹶由不畏衅鼓、伍尚勉弟复仇、赠剑渔父被拒、一桨退兵、伯赢守节、劝弟从君、卧薪尝胆、西施入吴宫、铸像思贤

楚汉争霸战
漂母饭信、韩信问路杀樵夫、登台拜降、蒯通说韩信、九里山十面埋伏、霸王别姬、未央宫吕后斩韩信

大汉展天威
商山四皓、昭君出塞、孝感赤眉、马援老迈报国、触金砖

三国乱世英雄传
文姬归汉、李肃说吕布、谋董卓曹操献刀、王允献计、屯土山约三事、秉烛达旦、挂印封金、千里寻兄、孔明初用兵、井边糜夫人託孤、赵子龙救阿斗见刘备、群英会孔明舌战群儒、周瑜与蒋干、华容道捉放曹、义释严颜、金雁桥、逍遥津、左慈戏曹、张飞智取瓦口隘、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玉泉山关公显圣、卧冰求鲤、以身质羊、东山捷报

唐宋历史演义
秦叔宝救李渊、神枪暗传、秦叔宝倒铜旗、罗通秦怀玉比武夺帅、白袍将解虎厄救国公、丁山射雁、樊梨花挂帅、丁山射虎、单骑退敌、四望亭、五郎六郎相会、杨宗保取木棍、摸痣认包、包公审郭槐、包公打龙袍、九更天、蔡襄建洛阳桥、景阳岗武松打虎

西游记
花果山美猴王、悟空龙宫借宝、孙行者败走南天门、李世民游地府、流沙河、悟空大战铁扇公主、悟空大战牛魔王、盘丝洞

台湾神明传说
默娘化草为木海上救人、妈祖机上救亲、妈祖收千顺二将军、妈祖白日昇天、妈祖广州救三保、妈祖助郑成功、广泽尊王成仙、保生大帝助战朱元璋、唐山过台湾、林爽文事变义民爷赴义、万善爷舍舟救人、观音助战水将军

佛的故事
佛降生七步生莲、牧女献糜、魔女迷如来、拈花微笑、志公渡梁武、磨坊传禅、观音少室山现金刚法像退敌、孙中山普陀奇遇

附录
听郭老师说故事之台湾庙宇一览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再和你说说台湾庙宇里面的故事
  

  《听!台湾庙宇说故事》出版之后受到大家热情的支持,虽然有一份掩不住的喜悦,但心里却有一种尚未完成任务的感觉。每当听到或眼见某地又拆了一座古庙,内心就产生一种无名的焦虑。
  
  如果说《听!台湾庙宇说故事》介绍的故事是一道道台湾到处可吃到的大菜,那么本书《图解台湾庙宇传奇故事──听!郭老师台湾庙口说故事》(原书名《再听台湾庙宇说故事》,今由晨星出版重编新版发行)则希望是各种风味独具的地方小吃;你不走近它,就没办法品尝它──那是唯有在地风土才种得出来的食材,也只有在地厨房才煮得出来的料理。
  
  上一本书介绍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诸如「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薛仁贵征东之摩天岭」、「四爱」、「四聘」、「四不足」之类的通俗菜餚。但在这本图解新书中,虽然还是选择大家熟悉的故事,可是内容题材却不是匠师在主视觉装饰上会常用的戏文。
  
  能够在庙宇内见到这些作品,匠师或许应该有着想和业主交心做朋友的意思;又或是匠师想留点作品当成自已创业的招牌,如大家熟悉的「八仙聚会」变装「八仙打麻将」,或是「钟馗嫁妺」再延伸的「钟馗迎妹回娘家」。至今仍没人说得出为什么潘丽水和陈玉峰两位画师,会画出钟小妹在结婚多年之后,哥哥钟馗竟然前来迎送钟小妹与姪子们回娘家?更在多年以后,因为撰写各地庙宇戏文故事,我才以亲情的角度为它说一段奇幻故事,试着拉近人与艺术的距离。
  
  本书内容编写的方式,以类似连环图的形式处理。我将每件传统装饰艺术写成绘本书的样子,作品虽然不是我手所画所作的,但以各地拍下的图像,按剧情排序,加上深入典故精髓而写下的文字,故事也是精采可期。
  
  如果您手边刚好有上一本《听!台湾庙宇说故事》也可以交叉阅读,增添趣味性。像「漂母饭信」,虽然说的还是韩信落魄时的故事,但这次的书写更偏重于描述漂母的个性,透过一个受顾于人的洗衣妇,对一个前途茫茫不知所去的年轻人的激励……最后写到未央宫斩韩信。
  
  本书的每一篇叙述都可以当作一则独立的故事,再配合图解的标註欣赏,找出主角比对故事高潮点加深角色的印象。有时内文也会以简单的旁白叙事,或出现人物对话生动情节;有时则以讲古的口气加强戏剧张力,最后往往在紧要关头故事嘎然而止。
  
  如果因此出现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也是在章回小说或广播戏剧常卖的关子,所谓欲知下回如何?听众(观众)明日请早的手法。如果你也喜欢讲故事,可以召来三、五孩童,不论场面条件,就地即可让一出出精彩的好戏,不择时间与地点讲演出来。
  
  本书也特别加入「台湾神明传说」篇章,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台湾风俗信仰中,也有属于自己的在地故事。并借此小小期待,引发更多人加入寻找家乡的传奇,让这块土地的故事得以永久留传。
  
  本书选录的作品也许不是最美的,很有可能让读者产生一种「我们村里土地公庙里画的都还比这个好」的心声,果真如此的话,本书的功能就完成了。「在地的故事还是要在地人来讲才够味」,如此希望更多人进入「庙口说书」的世界,也让一些不被乡人重视的老庙,能够因为「被地方的人自己看见」而受到重视,即是本书最大的功德。更希望遗憾之事不再继续发生,某些地方的老旧古庙,不因少数人的决定就随意拆去四、五十年在地本庄人的记忆与历史。
  
  在这里说「抢救古蹟」太沉重,只希望台湾每座大大小小由前人起盖,虽经历过那么多的天灾,以及在时代巨轮的转动之下依然屹立存在的「公庙」,能够因为有人在庙口说故事,重新被乡亲疼惜与照顾。
  
  当然,我本身并不是文人也不是学有专精的学者,只是一个喜欢讲故事,喜欢拍拍照,喜欢看戏、看庙的平凡人。出书,其实也是为自己的生命找出路。摄影与文笔技巧都须再磨鍊,更需要大家的指教和鼓励。
  
  感谢
  
  能够完成此书,要感谢的人很多,像是为典故谘询校对的台湾艺术大学古蹟修复系刘淑音老师;我的好朋友、好伙伴高振宏老师;兴直堡文史工作室曾素月老师。还有热情支持帮忙校对的侄子信宏、倩宇、晋嘉,也一併感谢你们。有了家人的支持与肯定,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朋友谢明书先生、陈敦仁老师、许贝如小姐、黄冠综先生、陈磅礡先生、萧易玄先生、李世泽先生、宜兰陈俊明先生、台南王士豪先生、云林沈沐苍先生等人,在个人拍摄书写的过程当中对喜斌的协助,在此一併致谢。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