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兩百年的康巴傳奇。
繼《空山》、《塵埃落定》、《格薩爾王》後,
阿來另一部非虛構曆史故事巨著。
在我的少年時代,傢鄉有喜歡顯示英雄氣概的男子會在腰帶斜插長刀一把,牛皮作鞘,刀齣鞘,寬約三四寸,長二三尺,寒光閃閃,刃口鋒利。在我傢鄉方言中,此刀就被稱為夾壩。夾壩,就是劫盜,「遊俠」是他們對於自己生存方式的定義。──阿來
在藏地,受清廷分封的世襲土司,其轄下藏民得負擔無償兵役與勞役,並上繳糧食産品,還得應付需索無度的駐藏官員,物資匱乏。在今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古稱「瞻對」,藏語原義「鐵疙瘩」。這裏的康巴人,與拉薩藏人不同,其性格剽悍善戰,男人們以劫掠作營生。
從清朝盛世乾隆時期的班滾、嘉慶時期的洛布七力、道光時期的貢布郎加到紅軍時期青梅誌瑪,兩百年的曆史,豪雄四起,搶奪牛馬財物,控製川藏交通,無視噶廈政府。小小一隅邊疆小域,成為統治者食不下嚥、如鯁在喉、名副其實的「鐵疙瘩」。
瞻對邊疆小地,屢次震驚天朝,一開始總是小事:強取清廷糧餉,劫掠官方文書。朝廷派兵鎮壓,幾次纏鬥,其中故事麯摺離奇,放火燒寨番酋詐死,娶妻嫁女壯大勢力,誘奪侄兒印信,間諜滲透,四方土司傾軋爭鬥,將官謊報戰功,丟官喪命……
小說傢阿來,親赴康巴走訪昔時故跡,搜集官方史料,結閤民間傳說、寺廟記載,訝於史料的戲劇性遠勝小說。西藏問題從何而來?如何演變?這不僅是一則兩百年的瞻對戰爭史,「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這些偶發事件,對今日漢藏關係有極大的啓發與藉鑒意義。
本書特色 ★ 本書獲亞洲周刊二○一四年十大好書、大眾喜愛的五十本圖書、中國三十本好書、第六屆在場主義散文奬。
★ 李敬澤贊:「如果沒有《瞻對》,阿來是一個非常好的、非常優秀的作傢,但是有瞭《瞻對》,我覺得阿來證明瞭他是一個真正的大作傢,是一個在民族上的大作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