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继《空山》、《尘埃落定》、《格萨尔王》后,
阿来另一部非虚构历史故事巨着。
在我的少年时代,家乡有喜欢显示英雄气概的男子会在腰带斜插长刀一把,牛皮作鞘,刀出鞘,宽约三四寸,长二三尺,寒光闪闪,刃口锋利。在我家乡方言中,此刀就被称为夹坝。夹坝,就是劫盗,「游侠」是他们对于自己生存方式的定义。──阿来
在藏地,受清廷分封的世袭土司,其辖下藏民得负担无偿兵役与劳役,并上缴粮食产品,还得应付需索无度的驻藏官员,物资匮乏。在今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古称「瞻对」,藏语原义「铁疙瘩」。这里的康巴人,与拉萨藏人不同,其性格剽悍善战,男人们以劫掠作营生。
从清朝盛世干隆时期的班滚、嘉庆时期的洛布七力、道光时期的贡布郎加到红军时期青梅志玛,两百年的历史,豪雄四起,抢夺牛马财物,控制川藏交通,无视噶厦政府。小小一隅边疆小域,成为统治者食不下嚥、如鲠在喉、名副其实的「铁疙瘩」。
瞻对边疆小地,屡次震惊天朝,一开始总是小事:强取清廷粮饷,劫掠官方文书。朝廷派兵镇压,几次缠斗,其中故事曲折离奇,放火烧寨番酋诈死,娶妻嫁女壮大势力,诱夺侄儿印信,间谍渗透,四方土司倾轧争斗,将官谎报战功,丢官丧命……
小说家阿来,亲赴康巴走访昔时故迹,搜集官方史料,结合民间传说、寺庙记载,讶于史料的戏剧性远胜小说。西藏问题从何而来?如何演变?这不仅是一则两百年的瞻对战争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些偶发事件,对今日汉藏关系有极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本书特色 ★ 本书获亚洲周刊二○一四年十大好书、大众喜爱的五十本图书、中国三十本好书、第六届在场主义散文奖。
★ 李敬泽赞:「如果没有《瞻对》,阿来是一个非常好的、非常优秀的作家,但是有了《瞻对》,我觉得阿来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大作家,是一个在民族上的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