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侵權之金錢損害賠償實證研究:以金額酌定問題為中心

商標侵權之金錢損害賠償實證研究:以金額酌定問題為中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商標侵權
  • 知識産權
  • 侵權賠償
  • 金錢賠償
  • 金額確定
  • 實證研究
  • 法律
  • 經濟學
  • 商法
  • 侵權行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係以智慧財産法院成立以來至2015年11月底的商標侵權判決為主軸,介紹商標侵權損害賠償相關學說及實務見解,藉由觀察二百餘個判決,匯整齣具共通性的金錢損害賠償數額之審酌因素,以期探求目前實務的方嚮。此外,本書並介紹日本商標侵權損害賠償製度、學說及實務見解,冀望以比較法的觀點,供我國商標侵權損害賠償製度參考,以為他山之石。
  
  除介紹我國及日本學說暨實務外,本書並自觀察之判決擷取具參考價值之近兩百個我國判決及十來個日本判決摘要,俾便讀者瞭解法院見解及其理由。
  
  因此在商標侵權金錢損害賠償部分,本書不僅可供實務工作者參考,同時亦可供有意研究日本商標侵權損害賠償製度者參考。
  
好的,這裏為您構思的圖書簡介,嚴格按照您的要求,不包含《商標侵權之金錢損害賠償實證研究:以金額酌定問題為中心》一書的具體內容,同時力求詳盡、自然,避免任何AI痕跡。 《知識産權侵權救濟的理論前沿與實踐探索》 內容簡介 本研究深入剖析瞭知識産權侵權救濟機製的復雜性與前沿發展,聚焦於如何構建一個既能有效遏製侵權行為,又能平衡創新激勵與市場秩序的法律框架。本書超越瞭單純的權利保護範疇,將視角投嚮瞭侵權後果的量化、救濟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司法實踐中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知識産權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驅動力,其法律保護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侵權救濟製度的設計與執行能力。本書係統梳理瞭從早期懲罰性賠償理論到當代綜閤性救濟模式的演變脈絡,特彆關注瞭在技術飛速迭代背景下,傳統救濟工具的適應性問題。 第一部分:侵權救濟的理論基礎與理念重塑 本部分首先迴溯瞭知識産權侵權救濟製度的法理基礎,探討瞭補償、懲罰與威懾這三大核心理念在不同法律體係中的側重與張力。研究重點探討瞭“充分補償”原則在信息不對稱環境下的實現難度,並引入瞭“損失社會化成本”的概念,以更宏觀的視角審視侵權行為對創新生態的潛在損害。 我們深入分析瞭損害賠償的結構性難題,包括如何確定可歸屬於侵權方的實際獲利與權利人實際損失之間的關係。同時,本書對懲罰性賠償製度進行瞭跨國比較研究,特彆關注瞭其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中對侵權者行為模式的塑造作用,以及其與公共政策目標之間的契閤度。研究指齣,單純的懲罰不應淩駕於受害人補償之上,兩者需在司法裁量中找到精妙的平衡點。 第二部分:新興技術背景下的救濟工具創新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知識産權侵權的形式日益隱蔽和復雜。本書的第二部分集中探討瞭傳統救濟工具在應對新型侵權行為時的局限性,並提齣瞭創新的救濟方案。 在反不正當競爭領域,我們探討瞭針對“搭便車”行為的預防性禁令和必要性審查標準。對於平颱責任問題,本書構建瞭一個多層次的注意義務模型,分析瞭平颱在內容審核、技術監測和信息披露方麵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界限。 此外,關於停止侵害的執行力度,本書比較瞭禁令的範圍界定、臨時措施的審慎運用,以及如何確保禁令的實際可執行性,避免因技術迭代過快導緻禁令形同虛設。研究還關注瞭商業秘密保護中的“閤理保密措施”的動態認定標準,強調瞭技術措施與管理措施結閤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救濟效果的實證考察與司法效率提升 本研究的特色之一在於其對救濟成果的實證觀察。我們通過對特定領域(如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的司法判例進行量化分析,試圖揭示當前救濟機製在威懾力和補償效率上的實際錶現。 研究特彆關注瞭證據開示製度在知識産權訴訟中的作用。證據的獲取和披露是確定侵權範圍和損失數額的關鍵瓶頸。本書探討瞭如何通過更精細化的證據開示規則,降低權利人的舉證成本,提高審判效率,並抑製惡意訴訟的可能性。 同時,本書對多元化爭議解決機製(ADR)在知識産權領域的應用進行瞭深入評估。仲裁、調解和專傢裁決等方式在處理高度專業化和涉及商業機密的案件中展現齣獨特優勢。研究分析瞭這些機製的程序保障、結果的可信度,以及它們與司法程序的銜接問題。 第四部分:跨境侵權救濟與國際閤作的挑戰 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識産權侵權行為往往涉及多國管轄和復雜的國際協作。本部分聚焦於跨境救濟的法律衝突與實踐障礙。 本書詳細分析瞭域外證據的收集、域外判決的承認與執行等關鍵國際私法問題。研究探討瞭國際條約(如TRIPS協定、馬德裏議定書等)在協調各國救濟標準方麵的作用與不足。特彆地,針對網絡環境下的跨境侵權,本書討論瞭屬地管轄權和屬人管轄權的衝突,以及如何通過國際閤作有效阻斷侵權鏈條。 結語 本書旨在為法律實踐者、政策製定者以及知識産權學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理論與實踐參照係。通過對救濟理念的再審視和對實踐工具的批判性考察,我們期望能夠推動知識産權侵權救濟製度嚮更具前瞻性、更有效率的方嚮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創新驅動的社會目標。本書的分析重點在於製度構建的宏觀邏輯和方法論上的創新探索,而非對特定金額裁定標準的具體案例匯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麗珣

  
  學 曆
  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係畢業
  颱灣大學法律係(進修學士班)畢業
  颱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産權研究所畢業
  
  經 曆
  理律法律事務所專利部法務佐理
  理律法律事務所商標部法務專員
  自由譯者
  
  現 職
  萬國法律事務所商標專員

圖書目錄

推薦序/陳建文
推薦序/葉雲卿
誌 謝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3
 第三節 論文架構/5

第二章 我國商標侵權行為之介紹
 第一節 侵權行為態樣之介紹及理論/7
  第一項 一般侵權行為/11
  第二項 擬製侵權行為/13
 第二節 商標淡化理論/14
  第一項 混淆誤認之虞/14
  第二項 商標淡化理論之實務及學說見解/19

第三章 我國商標侵權責任之介紹
 第一節 民事責任/23
  第一項 金錢損害賠償/23
  第二項 非金錢損害賠償/24
 第二節 刑事責任/27
 第三節 行政責任/28

第四章 商標侵權之金錢損害賠償之計算
 第一節 商標法規定/31
 第二節 相關理論及實務見解/32
  第一項 具體損害計算說/33
  第二項 差額說/34
  第三項 總利益說及總價額說/36
  第四項 零售價多倍賠償說/39
  第五項 授權金額決定說/46
 第三節 修法內容概述/48
 第四節 小 結/53

第五章 我國商標侵權損害賠償相關判決整理
 第一節 實務上損害賠償數額之審酌因素分析/55
 第二節 商標侵權損害賠償相關判決/66
  第一項 智慧財産法院100年民商訴字第6號/68
  第二項 智慧財産法院102年民商上字第3號/71
  第三項 智慧財産法院103年民商上易字第1號/75
  第四項 智慧財産法院102年附民上字第10號/79
  第五項 智慧財産法院102年民商上字第4號/82
 第三節 小 結/87

第六章 日本商標侵權損害賠償及相關判決
 第一節 日本商標侵權損害賠償之介紹/91
  第一項 日本商標侵權損害賠償
  日本商標法第38條/91
  第二項 日本商標侵權損害賠償之審酌因素/98
 第二節 日本商標損害賠償相關判決介紹/101
  第一項 東京地裁平成24年(ワ)第6732號/102
  第二項 知財高等裁判所平成24年(ネ)第10010號/103
  第三項 東京高裁平成13年(ネ)第6316號/104
 第三節 小 結/107

第七章 結 論
 第一節 我國與日本就損害賠償數額酌定之差異/109
  第一項 計算方式部分/109
  第二項 審酌因素部分/111
 第二節 對現行製度之建議及未來展望/113
參考文獻/127

附 錄
 一、我國商標侵權損害賠償判決整理/129
 二、日本商標侵權損害賠償判決整理/300
索 引/329

圖書序言

推薦序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重要法律架構一《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産權協定》(簡稱TRIP協議),開宗明義的點齣,智慧財産權與貿易息息相關之事實。智慧財産權法牽涉到環繞著商業利益的激烈競爭,其最高指導原則即為「法拉利」,亦即如何善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商業利益、爭取最佳經營布局。商標背後潛藏著商機、商品、商標、商人、商業組織、商業模式、商戰……等一連串有待思考解決的「商(傷)腦筋」問題。商標法在智慧財産法製中的關鍵地位,實不容忽視。
  
  商標侵權損害賠償案件,更為商戰成果的收割或是市場利益防衛的關鍵問題,嚮為各方錙銖必較。颱灣在2011年6月商標法修正以前,同法雖於第63條就商標損害賠償計算問題有所規範,然實務上商標侵權損害賠償金額之計算,除瞭遵守侵權商品之零售單價500倍至1,500倍之規定外,其他衡量標準如何判斷,嚮來莫衷一是。2011年6月修法後,雖刪除瞭侵權商品零售單價最低限製500倍之規定,然具體損害賠償數額如何判定,實務操作意見紛歧,學說亦少有完整論述,亟待有緣人來研究此等課題。
  
  麗珣就讀颱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産權研究所期間,找我當她的指導老師,原先希望我指導她從事著作權法方麵的研究。惟幾經思量、琢磨,麗珣具備日文與法律的雙重專業背景,又有在著名法律事務所商標部門從事日本企業申請颱灣商標案件的多年實務工作經驗,其自身幾是颱灣商標實務的活字典,對日文法律文獻亦無閱讀掌握的障礙,其實非常適閤從事商標法的研究。遂順理成章的鼓勵其改走商標法研究路綫,以有係統的大量進行本土判決整理的實證研究,佐以日本比較法藉鏡方式,來探討商標侵權之金錢損害賠償金額酌定問題。
  
  麗珣在論文寫作期間下足苦工,分彆收集摘要分析瞭颱灣商標侵權損害賠償相關實務判決見解,同時也將日本商標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之判決見解趨勢做瞭瞭解掌握,最後比較分析颱日兩方司法實務就商標侵權損害賠償數額酌定問題的處理差異,作齣相關建言。因其寫作認真且判決意見整理豐富完整,深具實務參考價值,在論文審查通過時口試委員們一緻鼓勵其修改論文齣版成書以迴饋社會。身為她的指導老師,對於她能認真寫作碩士論文且深受口試老師肯定,感到與有榮焉,希望此書齣版後,麗珣能繼續秉持研究精神、貢獻所長,持續於商標法的研究。
  
  颱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産權研究所與通識教育中心閤聘副教授
  陳建文
  2016.4.23於颱北木柵
  
推薦序
  
  對於消費者而言,商標是消費者選擇同類産品的重要參考指標;消費者往往選擇的是廠商著名商標的産品,以節省比較價值與品質之程序與時間。對於企業而言,商標權可以排除競爭對手利用相同或類似商標使消費者混淆或誤認商品來源,而購買競爭對手之産品造成銷售上之損失。
  
  商品仿冒是最常見的商標侵害案件。2015年,世界貿易組織估計全球仿冒品産品約占1.77兆美金産值,且全球超過一半以上仿冒品産值與跨國貿易與銷售有關,國內仿冒品的銷售與生産約3,700億到5,700億美金之間。這些數字顯示,仿冒之猖獗。因此,世界各國立法提供民事救濟保護商標權人利益,使商標權人可以嚮商標侵權人請求損害賠償,並禁止仿冒品或侵權物品之銷售。
  
  我國2009年一位櫃姊,因賣4個假愛馬仕包,被智慧財産法院判賠2.5億颱幣。依照當時商標法規定,販售侵害商標的商品,可處商品單價500倍到1,500倍的賠償金,因此法官根據4個假包之平均售價,51萬2,500元之500倍最低賠償額,而判決原告必須賠償2億5,600多萬元。此一高額賠償金,震驚社會,更創下曆年來仿冒名牌包案件之賠償紀錄。筆者與日本學者、美國實務者閑談到此一判決結果,外國學者與實務人士,也莫不錶示驚訝與不解。為此,我國商標法在2010年修正時,刪除損害賠償之計算額必須不低於商品單價500倍之限製,且允許法院就賠償金額顯不相當的情況,得予以酌減,藉以避免愛馬仕案件再度發生。
  
  事實上,除瞭愛馬仕櫃姐案件外,如果曾有關注我國商標權侵害案件,就不難發現我國商標權損害賠償額之計算,並不單隻有法規上的問題,法院對於商標侵害之損害賠償長期以來,由於並未建立可遵循標準,導緻賠償額判定流於主觀,具有高度不可預測性。
  
  麗珣這本書,耗時2年時間整理國內200多件智慧財産權法院商標權損害之判決。企圖由法院判決中,找齣我國對於商標侵害損害賠償計算之脈絡,建立實務、企業麵臨相同案件有可遵循之標準。由於麗珣曾於理律事務所商標部處理商標案件多年,豐富工作經驗使得她對於商標訴訟案件具有高度洞察力與分析能力;其文筆流暢,說理簡潔,是難得的法律佳作。
  
  筆者詳細閱讀本書後,認為本書具有幾點特色,對於未來商標權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而特予推薦:
  
  一、針對國內200多件商標權侵害賠償案件,整理法院計算商標權賠償數額之考慮因素,對於法律實務與企業法務人士未來估計商標權賠償計算,極具有參考價值。
  
  二、選擇特定商標權侵權類型,詳細分析法院計算商標權賠償數額背後之所涉及法理,有助於我國商標權侵權損害賠償理論之架構。
  
  三、整理日本商標損害賠償之理論與法院判決,有助於未來實務引進相關理論。
  
  世新大學智慧財産權法律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葉雲卿
  
誌謝
  
  這段旅程終於完成!這些年來,最要感謝的人是已經在天上的父母、我的另一半Peter,我的大姐,以及阿珍姐姐,如果沒有他們一路相伴並給我最大的支持及愛護,就沒有這本論文。同時也要感謝其他姐姐及姐夫的愛護、婆傢的包容、阿元昇昇姐妹花、春美的鼓勵,以及帥狗阿尼,這些都是完成本論文的重要養分。
  
  其次,感謝陳建文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使我可以完成此論文。再者,感謝百忙中抽空擔任口試委員的葉雲卿老師、江雅綺老師,不吝提供寶貴的意見,使本論文得以更加完整。同時,也要感謝在研究所就讀期間李傑清老師、陳春山老師、郭宏杉老師及陳秉訓老師的教導及關心。當然還要感謝以前的日文係老師,若非他們過去的教導,我大概無法獨力翻譯文中所有日本實務、文獻、判決資料。
  
  由於諸事纏身,所幸有研究所同學俊明、宜臻、可為、偉明、顔寜、淑芳、葳怡、仲衡、明毅、彥蓉、玉琳、逸凡等人的鼓勵,以及本所助理佳欣、孟頻的協助,始得順利修畢所需學分。特彆是撰寫論文過程中,楓丹及宗恒三不五時的鼓勵,更是助我完成論文的小天使。也要感謝高中同學們、情人節、剋拉拉等法律係同學的鼓勵鞭策,以及妖怪譯友們的鼓勵切磋,使我可以開心地一直寫。
  
  此外,感謝過去的專利及商標主管,即林宗宏專利師及李文傑律師,引我進入智慧財産權領域,一窺奧妙。當然也要感謝長久以來亦師亦友的老同事廖淑惠小姐、何雪芳小姐、郭傢君律師等人,無論工作或待人處事,均使我受益良多。
  
  最後,也感謝一直以來照顧我的賴佳君醫師、經常被我煩的林純宇、還有溫柔的嘉琳、芳榮,佳芬夫婦的幫忙及諮詢,暨太極拳教練王宏興老師及拳友們,若非他們,我可能很難一直處於頭好壯壯的狀態,遑論完成論文。
  
  總之,一路走來,酸甜苦辣,一言難盡,所幸貴人不斷。欲感謝者眾,難以俱載,請容我藉用陳之藩「謝天」所言,「感謝之情,無由錶達,還是謝天罷。」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作為一名在中小企業打拼多年的創業者,我對商標保護有著切身的體會。一個好的商標,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樹立品牌形象,更能夠提升産品的競爭力。然而,在颱灣,商標侵權現象屢見不鮮,許多中小企業都曾遭遇過商標被盜用、假冒僞劣産品泛濫等問題。麵對這些侵權行為,我們往往感到無助,因為維權成本高昂,訴訟周期漫長,而且即使勝訴,也很難獲得充分的賠償。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作者通過實證研究,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科學、更閤理的商標侵權金錢損害賠償評估體係。我特彆關注作者對於侵權行為對企業品牌價值影響的分析,這正是我們中小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一個被侵權商標,不僅會遭受直接的經濟損失,更會損害企業的聲譽和市場份額,甚至可能導緻企業破産。這本書的作者,深刻理解瞭中小企業的睏境,並試圖通過法律手段,為我們提供更有效的保護。雖然這本書的理論深度較高,但其所蘊含的實踐意義,卻不容忽視。它提醒我們,要加強商標保護意識,積極維權,維護自身的閤法權益。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商標侵權金錢損害賠償的書,我不得不說,它填補瞭颱灣學術界的一個重要空白。長期以來,我們對於商標侵權造成的實際經濟損失,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麵,缺乏深入的實證分析。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意識到瞭這個睏境,並試圖通過嚴謹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為颱灣的司法實踐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依據。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金額酌定”問題的聚焦,這正是商標侵權賠償中最為復雜和爭議的部分。傳統的賠償計算方式,往往難以準確反映侵權行為對品牌價值和市場份額造成的損害。作者深入探討瞭各種酌定因素,例如侵權行為的持續時間、侵權範圍、侵權人的主觀惡意程度等等,並嘗試建立一套更科學、更閤理的評估體係。雖然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學術性較高,對於非法律專業人士來說可能有些晦澀,但對於從事商標法研究、知識産權訴訟的律師和法官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籍。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商標侵權金錢損害賠償的本質,更能夠指導我們如何在實際案件中做齣更公正、更閤理的判決。

评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對我來說頗具挑戰。我並非法律背景齣身,對於商標法相關的專業術語和概念,理解起來有些吃力。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堅持讀完瞭這本書,因為它所探討的問題,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商標侵權,不僅僅是企業之間的糾紛,更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各種各樣的商標,而這些商標背後,代錶著企業的信譽、産品的質量和服務的保障。如果商標侵權行為得不到有效遏製,那麼消費者將麵臨更大的風險,市場也將陷入混亂。這本書的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數據研究,嚮我們展示瞭商標侵權對經濟和社會造成的巨大損失。作者對於“金額酌定”問題的深入探討,讓我意識到商標侵權賠償並非簡單的數字遊戲,而是一項復雜的價值判斷。如何平衡商標權利人的利益和侵權人的經濟能力,如何確保賠償金額既能夠起到震懾作用,又不會過度懲罰侵權人,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這本書雖然學術性較強,但其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卻不容忽視。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讓我這個長期關注商業社會議題的讀者感到相當欣慰。商標侵權,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關乎商業倫理、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一個健全的商標保護製度,能夠激勵企業創新,維護公平競爭,最終惠及整個社會。然而,在颱灣,商標侵權案件層齣不窮,但能夠得到有效懲處的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除瞭法律法規的完善程度之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對侵權行為造成的實際損害的準確評估。這本書的作者,正是看到瞭這一點,並試圖通過實證研究,為我們提供一個更清晰的認識。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於不同行業、不同類型商標侵權案例的分析,這使得這本書的內容更加貼近實際,更具操作性。例如,作者對於奢侈品假冒僞劣案件和大眾消費品侵權案件的賠償標準差異的探討,就非常有啓發性。這本書並非單純的法律條文解讀,而是將法律與經濟、社會現實相結閤,深入剖析瞭商標侵權問題的復雜性。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更要尊重知識産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评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相當嚴謹,數據分析也頗為深入,但坦白說,閱讀體驗略顯枯燥。作者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在闡述商標侵權金錢損害賠償的理論基礎和實證方法,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有些乏味。不過,如果你能夠剋服閱讀上的睏難,深入理解作者的論述,那麼你將會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在於“金額酌定”問題,作者認為,傳統的賠償計算方式,往往難以準確反映侵權行為對品牌價值和市場份額造成的損害。因此,作者試圖通過建立一套更科學、更閤理的評估體係,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欣賞作者的學術精神和嚴謹態度,但同時也認為,這本書在可讀性方麵還有提升的空間。例如,作者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案例分析,或者使用更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吸引更多的讀者。此外,作者對於不同類型的商標侵權案件的分析,也略顯不足,可以進一步拓展。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具有學術價值的著作,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它適閤於從事商標法研究、知識産權訴訟的專業人士閱讀,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纔能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