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肖像:推动艺术摇篮的手

母亲的肖像:推动艺术摇篮的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母亲
  • 艺术
  • 女性
  • 肖像
  • 家庭
  • 文化
  • 历史
  • 社会
  • 影响
  • 艺术摇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她,传递了感性与直觉的基因,提供了美学的教养;
  她,与艺术家之间,作品美学的延展及触碰的主题息息相关。
 
  是美学,也是情感……
  借由创作,15位艺术家与母亲进行了一场成人的对话。
 
  ★ 达文西、杜勒、安格尔、马奈、惠斯勒、高更、梵谷……
  本书收录了15位知名艺术家鲜为人知的私下生活与真实面貌,字里行间充满着生动的描绘。搭配画作,分析画家在描绘母亲肖像时的心理情结,并整理出画家与家庭间的关系。最终,引领读者透过艺术家的目光,再一次感受肖像中的情感。

本书特色

  1.本书介绍了15位艺术家与他们的母亲,透过艺术家与作品间关系与背景,书信、照片等纪录,侧写了艺术家的情感形貌。

  2.收录超过100幅画作、素描草图,引领读者分析艺术家的心理情结与美学的延展。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星海迷航:探寻宇宙深处的奥秘》的图书简介,该书内容与您提到的《母亲的肖像:推动艺术摇篮的手》无关,并力求自然、详尽。 --- 星海迷航:探寻宇宙深处的奥秘 一部关于人类探索极限、追逐未知边疆的史诗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中,我们从未停止仰望那片深邃的夜空。当我们凝视星辰时,我们所见的不仅是遥远的火焰,更是我们自身对无限可能性的渴望。《星海迷航:探寻宇宙深处的奥秘》并非一部枯燥的天体物理教科书,而是一部融合了尖端科学、历史反思与哲学思辨的宏大叙事,它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跨越光年、直抵宇宙核心的壮丽旅程。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探索”这一人类本能的深入剖析。它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驱动着我们建造巨型望远镜、发射无人探测器、并最终梦想着星际移民的根本动力。作者以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宇宙图景,从我们可观测的宇宙边缘,到微观层面上量子纠缠的奇诡现象,无不囊括其中。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与望远的眼睛 旅程始于地球。在早期章节中,我们回顾了人类如何从部落的篝火旁学会识别星座,如何构建出第一个精确的日历,以及伽利略的望远镜如何彻底颠覆了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地位的认知。作者细致描绘了哥白尼革命的阵痛与必然性,并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哲学背景下——即知识的迭代如何不断重塑我们的世界观。 随后,叙事转向了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从牛顿力学的优雅框架,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颠覆性洞察,本书清晰地解释了这些理论如何为我们最终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奠定了理论基石。尤其引人入胜的是对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和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的深入介绍。作者不仅描述了这些“太空之眼”捕捉到的惊人图像——那些初生恒星的火焰,遥远星系的幽灵般的旋臂——更重要的是,解析了这些数据如何迫使我们修正关于宇宙年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现有模型。 第二部分:穿越死亡与诞生的星际介质 本书的中间部分,着重于宇宙的“生命周期”——恒星的生与灭。这部分内容充满了戏剧张力,仿佛一出宏大的宇宙歌剧。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恒星内部的核聚变熔炉,解释了我们身体中几乎所有元素(碳、氧、铁)是如何在超新星的爆炸中锻造并散播到太空中的。正是这种“星尘的遗产”,构成了我们存在的物质基础。 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在于对黑洞的探索。本书没有停留在黑洞是“引力陷阱”的简单定义上,而是深入讨论了事件视界、奇点理论,以及霍金辐射对信息悖论的挑战。通过详细对比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的观测数据,作者引导读者思考,在极端物理条件下,时间和空间的定义将如何崩溃和重构。 此外,书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系外行星的搜寻”。从开普勒任务的黄金时代,到TESS任务的持续扫描,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现新的世界。作者详细分析了宜居带(Habitable Zone)的概念,并着重介绍了那些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超级地球”和“海洋世界”的特征。 第三部分:抵达未来——星际航行与存在的边界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视角从观测转向了工程与哲学。面对浩瀚的星际距离,人类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星海迷航”? 作者详尽考察了当前和前沿的推进技术:从对离子推进器的效率分析,到对核聚变火箭和反物质推进的理论探讨。对于旅行者一号、二号等先驱探测器的精神遗产,给予了深切的敬意,并分析了它们的无线电信号穿越数十亿公里到达地球时的微弱与坚韧。 更具前瞻性的是关于“星际殖民”的伦理与可行性分析。书中探讨了戴森球的构想、世代飞船的社会结构挑战,以及火星定居点所需的生物圈工程。这不是对科幻的简单模仿,而是基于现有材料科学和生命维持系统研究的严谨推演。 哲学回响:我们是宇宙的眼睛 在结尾部分,《星海迷航》超越了纯粹的科学报告,升华为对人类在宇宙中位置的深刻沉思。如果宇宙广袤到几乎可以保证其他智慧生命的存在,那么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的沉默又意味着什么?本书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将这种不确定性内化为探索的动力。 “我们是宇宙的眼睛,”作者总结道,“我们用化学反应和电信号来理解那个将我们孕育出来的实体。”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激发了读者对于我们自身知识的谦卑感,并坚定地重申了探索——无论是物理上的跨越,还是认知上的突破——是定义人类文明的最高使命。 《星海迷航:探寻宇宙深处的奥秘》是一部为所有对未知怀有敬畏之心的人而写的作品,它将带领您在浩瀚的星河中,找到属于人类自己的坐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方秀云(Natalia S. Y. Fang)

 
  横跨两岸与欧美的艺术史学家、文学与艺术评论家、传记作者、翻译家、诗人、散文作家。
 
  出生于台北,英国爱塞斯大学现代艺术与电影评论研究所、爱丁堡与格莱斯哥大学艺术史硕、博士,授予艺术史博士学位。 专长广及文学、艺术与美学各领域。经常在报纸、杂志、期刊、与画册发表文章。
 
  着有艺术书:《裸女的风情万种》、《艺术,背后的故事》、《慾望毕卡索》、《高更的原始之梦》、《解读高更艺术的奥祕》、《拥抱文生‧梵谷》、《艺术家和他们的女人》与《艺术家的自画像》《爱‧邂逅:不可不知的17位西方经典艺文大师》。另,德国出版两本英文着作《Dali's 'Le Christ':Religious or Sacrilegious?》(译:达利的〈耶稣〉:宗教的或亵渎神圣的?)与《Empress Dowager CiXi:Images,Ideas and Reality》(译:慈禧太后:形象、观念与现实)。诗集有《梦与诗》、《爱,就这样发生了》与《以光年之速,你来》,诗与艺术集《英雄》,及谈诗人《光之华:五位殉美的女诗人》。

图书目录

导读
 
CHAPTER 1 蓝袍的酝酿,撒下的密码
李奥纳多•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母亲:卡特丽娜(Caterina,1427-95)
继母:雅碧拉•达文西(Albiera di Giovanni Amadori,1436-64)
 
CHAPTER 2 悲痛之极,泪尽洒于一
阿尔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
母亲:芭芭拉•杜勒(Barbara Dürer, 约1451-1514)
 
CHAPTER 3 典范,艺术成就的驱动力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1532-1625)
母亲:比安卡•彭容•安圭索拉(Bianca Ponzone Anguissola,?-1537)
 
Chapter 4 为腐朽的肉体,披上浓情的布巾
林布兰特•范•莱因(Rembrandt van Rijn,1606-69)
母亲:妮尔金•(科妮莉亚)•威伦达曲(Neeltgen (Cornelia) Willemsdochter, 1568-1640)
 
Chapter 5 慈爱,真理背后的一根支柱
约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776-1837)
母亲:安恩•康斯特勃(Ann Constable,1748-1815)
 
Chapter 6 不动摇的信仰,来自于暖流,来自于美学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母亲:安妮•穆莱特(Anne Moulet,1758-1817)
 
Chapter 7 优雅与慈善,自然与谦卑的姿态
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
母亲:玛莉-弗朗索瓦丝•柯洛(Marie-Françoise Corot,1769-1851)
 
Chapter 8 教养,营造新美学的矩阵
但丁•加百列•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
母亲:弗朗西司•玛莉•拉维妮娜•罗塞蒂(Frances Mary Lavinia Rossetti,1800-86)
 
Chapter 9 现代感,在于那一身浪漫与变革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83)
母亲:尤金妮•德茜蕾•马奈(Eugénie Désirée Manet,1811-95)
 
Chapter 10 这么一坐,轮廓就此定住
詹姆斯•惠斯勒(James Abbott MacNeill Whistler,1834-1903)
母亲:安娜•惠斯特(Anna Mathilda Whistler,1804-1881)
 
Chapter 11 主动求知,另有所思的女性空间
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1844-1926)
母亲:凯瑟琳•凯尔索•约翰斯顿•卡萨特(Katherine Kelso Johnston Cassatt,1806-95)
 
Chapter 12 原始之梦与爱抚的化身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母亲:爱莲-玛莉•高更(Aline-Marie Gauguin,1825-1867)
 
Chapter 13 最初的疑心,流动的记忆与想像的颜色
文生•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母亲:安娜•康纳利亚•梵谷(Anna Cornelia Van Gogh,1819-1907)
 
Chapter 14 偷窥,凝视的忧愁与伤痛
亨利•德•土鲁斯-罗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
母亲:阿方斯•德•土鲁斯-罗特列克女伯爵(Countess Alphonse de Toulouse-Lautrec,1841-1930)
 
Chapter 15 过往的苦涩,因偿还的承诺,转为甜蜜
阿希尔•高尔基(Arshile Gorky,1902-48)
母亲:苏珊•安东伊安(Shusha Adoian)
 
后记 艺术家母亲的照片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Chapter 9 现代感,在于那一身浪漫与变革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83)
母亲:尤金妮•德茜蕾•马奈(Eugénie Désirée Manet,1811-95)
娘家姓:傅尼叶(Fournier)
 
一般而言,艺术家画母亲,色调趋近黯淡,有一位画家则与众不同,用的很黑,全身衣装暗摸摸的,这位画家是谁呢?法国现代艺术之父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83),他是从写实主义到印象派的中枢人物,1863-6年间绘制的〈奥古斯特•马奈夫人的肖像画〉,主角即是他的母亲。
 
她名叫尤金妮•德茜蕾•马奈(Eugénie Désirée Manet,1811-95),婚前的姓氏傅尼叶(Fournier)。
 
【引画】
  
此肖像画,女子一头黑色卷发,一对双眼皮的大眼睛,眉毛是修剪后重新画上,她薄唇紧闭,脸部的轮廓清晰。
  
全身除了脸、手、首饰,与椅子有菊棕色调之外,其余的,像背景、头发、头巾、衣裳,清一色全黑,此黑,有折痕与层次之分。说来,黑色部分,画家一层接一层涂得很厚;菊棕部分,油彩上得很薄。
 
【缘由:丧服的臆想】
  
马奈的双亲一直以来,感情不错,不幸地,1862年,父亲过世了,三个月内,母亲因哀伤,自己也病了。看着母亲憔悴,马奈很不舍,不久后,拿起画笔,开始描绘,当时她还穿着丧服,此肖像画便在这情况下进行,最后,花了三年才完成。这是一张慢工出细活的作品。
 
【爱夫爱子】
  
尤金妮出生名门,是法国派斯德哥尔摩外交官的女儿,她的教父是瑞典王储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Jean-Baptiste Bernadotte)(之后,也成为瑞典与挪威国王),可以想像,当她出嫁时,承接多少皇宫贵族与上流人士们的丰厚礼品。她丈夫是法国有权威的法官奥古斯特•马奈(Auguste Manet,1797-1862)(以下,称「奥古斯特」),婚后,住在巴黎,生下了三个儿子,我们的画家马奈排行老大,之下有尤金(Eugene)与古斯塔夫(Gustave)。
 
尤金妮生活奢豪,在巴黎有自己的沙龙,沉浸于社交,日子过得相当精彩,星期四晚上,也把空间让出来给马奈招待艺文界朋友。然而,1858年,丈夫身体不适,突然瘫痪,行动与语言表达上都有困难,逼使他不得不退休,作妻子的,从此全心照顾丈夫,虽然陆续被邀请参加宴会,但她大多回绝。
  
奥古斯特一直期盼马奈学法律,将来跟他一样当法官,但这个儿子只喜欢绘画,尤金妮知道这状况,尝试了解,并鼓励;当父亲一过世,马奈继承一笔庞大财产,也爱乱花,尤金妮担心,怕他不够用,在背后默默协助他的艺术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母亲的肖像:推动艺术摇篮的手》这本书,我以为又是市面上常见的亲情散文集,描摹一下母亲的伟大,歌颂一下她付出的辛劳。毕竟,“母亲”这个词本身就自带一种温暖而沉重的光环,总能轻易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然而,当我翻开书页,才发现它所呈现的,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得多。书名中的“艺术摇篮”并非虚设,而是作者用一种极其细腻、极具穿透力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在艺术世界中游走,却又始终将家庭、将儿女视为艺术生命最重要基石的母亲形象。书中描绘的,不单单是一个母亲为了孩子牺牲奉献的故事,更是一位女性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实践艺术,同时又不失温情地滋养下一代成长的心路历程。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家庭教育的片段所打动,那种在日常琐碎中潜移默化的艺术启蒙,那种在看似不经意的言谈举止间传递的审美情趣,都让我看到了教育最深沉的力量。它不是刻板的说教,而是润物无声的浸润,是一种生活本身就蕴含的艺术。读着读着,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那些在母亲的影响下,第一次对美产生好奇,第一次被艺术所吸引的瞬间。这本书不愧为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母亲”这个角色,以及艺术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

《母亲的肖像:推动艺术摇篮的手》这本书,是一次对“教育”最温柔的重塑。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教育,并非从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开始,而是从一颗热爱生活、热爱美的心灵萌芽。作者笔下的母亲,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艺术家,而是一位在平凡生活中,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去创造、去分享美的人。她将对艺术的热爱,化为滋养孩子成长的养分,让艺术成为家庭中最自然、最温暖的存在。我非常喜欢书中对细节的描绘,那些关于家庭日常的片段,如同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折射出母亲身上独特的艺术光芒。她可能是在一次不经意的哼唱中,让孩子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可能是在一次画画的陪伴中,让孩子体会到了色彩的魅力;也可能是在一次阅读的分享中,让孩子领略到了文字的奇妙。这些点滴的积累,最终汇聚成了一条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艺术之河。这本书的叙述视角,也十分新颖。它不是从母亲的视角出发,也不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而是带着一种儿时的回忆,一种成年后的体悟,去回溯和解读母亲的艺术人生。这种双重视角,让书中的情感更加饱满,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母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家中培养艺术气质,如何让生活本身充满艺术的美好宣言。

评分

《母亲的肖像:推动艺术摇篮的手》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同于以往我读过的任何关于亲情的作品。首先,它并没有试图去刻意煽情,而是用一种平静、内敛却又极具力量的叙述方式,展现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艺术启蒙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作者在书中,仿佛是一位细致的观察者,捕捉着母亲生活中每一个与艺术相关的瞬间,并将它们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而立体的母亲肖像。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书中没有将母亲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神祇,而是展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性,在追求艺术与承担家庭责任之间的平衡与挣扎。这种真实感,反而让母亲的形象更加饱满,更加令人敬佩。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孕育出不平凡的艺术精神。读这本书,我不仅被书中描绘的母爱所感动,更被母亲身上那种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所打动。这种热爱,不仅滋养了她自己,也无形中塑造了孩子的艺术视野和人生观。这本书不仅仅是给为人父母的建议,更是一种关于如何在家中营造艺术氛围,如何通过生活本身去传递美的思考,对于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来说,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评分

这本《母亲的肖像:推动艺术摇篮的手》,与其说是一本关于母亲的书,不如说是一份献给艺术的独特献礼。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描绘他母亲在艺术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份角色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家庭的氛围和下一代的成长。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并非只存在于博物馆或画廊,它更应该渗透进生活的肌理,体现在日常的方方面面。而这本书恰恰印证了我的想法。书中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炫技式的写作,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一段段生动的对话,勾勒出一位母亲如何在不经意间,将艺术的种子播撒进孩子的心田。她或许不是一位名声赫赫的艺术家,但她对艺术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却足以成为孩子心中一座永不枯竭的源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母亲的艺术实践时,那种不带评判、充满尊重的笔调。他没有将母亲的艺术创作凌驾于世俗的成功之上,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自我表达,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一种维系家庭情感的纽带。这让我看到了艺术更人性化的一面,它不应该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应该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甚至是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温馨的笑语,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

很难得读到一本能将“艺术”与“家庭”这两个看似遥远却又紧密相连的概念,如此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作品。《母亲的肖像:推动艺术摇篮的手》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一本生硬的教育理论书,也不是一本浮光掠影的传记,而是作者以极其个人化的视角,去挖掘和呈现母亲身上蕴含的艺术气质,以及这种气质如何影响了家庭的方方面面。书中关于童年回忆的片段,尤其让我感同身受。那些在母亲的影响下,接触到的音乐、绘画、文学,甚至是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因为母亲的视角而变得不同寻常,充满了艺术的韵味。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艺术摇篮”,并非需要多么华丽的物质条件,而是一种心灵的引导,一种对美的敏感度的培养。母亲的言传身教,比任何刻意的艺术教育都来得更为深刻和长久。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像一幅幅精心构思的素描,在不同的侧面,一点点地揭示出母亲的形象,以及她与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解构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作,每一笔每一触都充满着故事和情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