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笔记

神话传说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神话
  • 传说
  • 故事
  • 文化
  • 历史
  • 民俗
  • 文学
  • 古代
  • 奇幻
  • 神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满洲」的名称来自「文殊」?
  武当山真武大帝的背后隐藏着明成祖篡位的合法性?
  九龙「圣山」宋皇台、油麻地众坊街,名称细节中有甚么掌故?
  孔子嫡系后人今何在?


  神话传说是人类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都不可剥离的存在,也是人类文明史中最悠久和深远的一部分。对于历史悠久、文明不断经历演变与交流的华人社会尤其如此。不同的宗教神话会相互交织,让人看不清本来的源流。神话传说也会被政治摄取能量,在现实中发生影响。有时民间的传说把现实的故事渲染出神话色彩,凡人渐渐跻身神或仙的行列。在更广大的天地间,山川草木、禽兽虫鱼皆有灵,也常常成为神话传说撷取元素的宝库。

  本书作者分别以佛教、道教、华夏上古神话为源流,辅以埃及、印度、希腊、北欧神话故事材料,讲述各自脉络下的神祇与故事。神话传说之间的脉络交缠、神话与现实的互动、神祇形象在凡人世界的变化,一一应声而解。讲解中穿插考证香港、台湾、中国大陆的城市社区,举重若轻点出背后的神话传说掌故;或比较中外神祇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文笔优美风趣,令人眼界大开之余也常常莞尔。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炜舜(Nicholas L. CHAN)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士(意文、德文双副修)、研究院中文学部硕士、博士。先后执教于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研究领域及兴趣为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神话学等。着有《林云铭及其文学》(2000)、《明代楚辞学研究》(2003)、《楚辞练要》(2006)、《屈骚纂绪》(2009)、《明代前期楚辞学史论》(2011)、《从荷马到但丁》(2013)及《楚辞:新视野中华经典文库》(2013)等,并于海内外期刊、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多篇。余暇从事散文、新旧体诗歌之创作,及外文诗歌与歌词之翻译,结集出版者有新诗集《话梅》(1999)与音乐随笔《寻找缪思的歌声》(2006)。
 

图书目录

题字 黄耀堃教授
序.莲华千叶映娑婆 张泽珣教授
序.古帝仙佛的时空神游 林佳燕教授

第一辑 佛法无边 佛教的法界众生
释迦牟尼
弥勒菩萨.燃灯古佛
阿弥陀佛
药师佛.阿閦佛
观音.度母.圣母
大势至.金刚手
文殊.普贤
孺童菩萨.衍圣公
活佛
地藏菩萨
阎罗天子.青溪小姑
善财.哪咤
海神.龙女
大梵天王
黎明女神.摩支利天
孙悟空.猪八戒
圣愚.济公
梁武帝.长眉罗汉

第二辑 丹道仙班 道教的仙凡神鬼
狐仙
花朝
吕祖
乞丐祖师
赵宋诸帝
赤脚大仙.蓝采和.刘海
赵太祖师.宋皇台
西秦王.唐玄宗
隋炀帝.鼠仙
妈祖
彭祖.姜尚.老聃
寿星
禄星.文昌.张仙
福星.太岁.阳城
喜神.商纣王
玉皇大帝
关帝.岳王
东皇太一.太乙天尊
东王公.雷神
西王母
太阳星君.明思宗
月神.嫦娥

第三辑 三皇五帝 上古神话的帝王与英雄
伏羲.女娲
炎帝.神农
姜齐.巫儿
蚩尤
上巳.高禖
黄帝.混沌
仓颉
少昊
颛顼.冥伯
北帝
东岳大帝
帝喾.帝俊
后土.后稷
殷契
三官大帝
帝尧.天官大帝
虞幕.句芒
帝舜.地官大帝
大禹.水仙尊王
四方风.飞廉
伯益.嬴秦

跋语:青鸟飞来是故知
推荐阅读书单
 

图书序言



莲华千叶映娑婆


  炜舜教授与我认识有年,年前邀我为其《神话传说笔记》写序,因俗务缠身而又怕才识不逮,恐不能做好。只是把所感所识所思凑写成文,以为序。

  我希望以比较宗教学的视角来思考炜舜教授的这本着作。在宗教学研究的建设过程中,弗里德里希.黑格尔(Friedrich Hegel)是极具创见的,尤其是他以历史观的方式来审视宗教,主张客观正确性(objective validity)的做法,使原本更偏向一种主观地对宗教盖棺定论的说法,逐步走向一个统一的舞台。这个舞台无疑就是历史本身。而在这个舞台上,马克思.缪勒(Max Müller)正式提出比较宗教学的种种研究方向。在他有关宗教研究的讲座上,他提出了比较宗教的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神学」(comparative theology),另一种是「理论神学」(theoretical theology);前者是宗教的历史面貌,后者是宗教之下的诸种状态。虽然比较宗教学的发展在近些年间褒贬参半,但是如同威尔弗雷德.史密斯(Wilfred Cantwell Smith)在其着作中所隐晦表达的那般,比较宗教学的重要精神就是平行地看待不同的宗教。所谓的「平行」用缪勒的说法来说,就是既要撇除对其他宗教的不尊重,亦要解除迷信;但我们必须明白,缪勒提出的这个层面仍是在「纠正」其时期对宗教的误解而提出的。现在社会虽然亦未完全脱离这重误解。但至少我们理应更进一步:比较宗教学的存在就是要赋予一切本受界限所制的材料一次相互佐证、相互解读的可能。换句话说,就是要给我们一种敢将不同事物放到一个层面来思考的学术精神。在这个层面上而言,炜舜的这本着作绝对是一次比较宗教论述的有机实践。

  在阅读全书一遍之后,我除佩服作者灵活的思维之外,更为值得一说的是,作者以有别于以往有关神话着述的书写方式,重新将不同宗教神话中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单独抽出,并且放到一个文化多元(pluralism)的角度中进行描述。基本上,全书所描写和思考的均是东方神祇,但是与此同时,作者亦给出西方的神话人物进行平行比照。这种做法在学界可谓是别开生面的。西方或东方学界在处理自己的神话人物时,大多只集中于自己习惯的文化语境,鲜有将不同文化进行平行思考。无疑,这种研究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深入地针对特定传统进行思辨,然而却也使我们堕入到一种难以突破的窠臼之中。基文.弗拉德(Gavin Flood)与弗朗西斯.柯龙尼(Francis X. Clooney)在他们的着作中着重思考了这种问题。两者不约而同地谈及了比较的方法论,认为我们不应限于所谓地域或符号的界限、不可随意套用理论框架,亦不可将东方与西方的学术思维进行分化对立。因为我们知道,现有的一切分类法都是我们后天加工的产物,因此在思考问题时,尤其是学术中人,我们必须既符合学术的合理范围,亦同时要超出这种范围。这种说法不只是纸上谈兵,更是我们可以在思想层面与视觉层面可以目睹的。

  在此举一个中世纪时期的例子来说。在五世纪与六世纪盛行的思维菩萨像中,他们呈现着沉思的姿势,不只可在中国的造像艺术中看见,更可在东亚不同地区的视觉形式中发现相同之处。固然,因应地理上的优势,这种同源极有可能是基于地域传播所致。但是当我们甚至可在希腊罗马的丧葬主题中看见相似的姿态,这就使我们值得深思,这种姿势是文化传播的产物,抑或是一种共通的母题?无论我们是否承认非洲起源论(Out of Africa Hypothesis)的说法,但是,诚如作者在书中开首亦有提到,印欧语系中的许多语言的确具有相似特质。从这个层面来说,宗教所带有的同源性质是由于我们人类祖先本来就属于同一源点,后来经过各种原因迁移分离,结果导致了我们在文化上按照环境而分道扬镳;即便不是如此,在此我们亦可思考几种线索,譬如在当代依赖于贸易所产生的文化交流在中世纪早期并未如此流行,因此我们在看待任何相近的文化时,不可直接否定两者的关系,亦不应直接判断是一者影响另一者,因为当中仍存在另一个在中世纪时期流行的因素 ── 即由集体想像力(collective imaginary)与共享主体性(shared subjectivity)所产生的,对应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形象翻制。我们必须承认,有些文化特质是独一无二的;但亦有部分文化特质是潜藏在人类内心或意识之中,属于文化互通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以记忆史(Mnemohistory)的方式来思考犹太人在书写圣经时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可以以内在性(inwardness)来思考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的宗教精神;我们甚至会在不同文化中看见洪水、创世、死亡等等母题。

  显然,炜舜的尝试在某个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打通这种有限界域中的限制,以母题的方式来看待不同宗教的神祇,试图寻找不同宗教、不同传统、不同文化中拥有相似象征与功能的形象。譬如在思考〈观音.度母.圣母〉时,他便以母性模式的依恋来思考上述三位神祇在不同文化中的宗教地位。现在我们就着这个问题进行简单探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类近中性的观音形象,在进入到宋代之后,由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逐步转化成女性形象。箇中原因足可见女性身份在不同朝代中的重新认识和定性。妇女社会地位提升,反映在中国基本上就是女性观音成形的一个缘由;这点基本上就是藏人社会的价值观,因此白度母的产生源头从根本上类似于中国社会。但是炜舜并未止于此,他继而思考天主教圣母相近的心理崇拜起源。他谈及玛利亚是耶稣亲近的人,又是上帝选择的童贞之人,并无原罪;从这些层面来说,她所体现的是一个完美的女性或母亲。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与此同时,我们亦可思考圣母与夏娃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为何天主教特别标记出耶稣之母而非耶稣之父(指的并非神圣父亲,而是世俗父亲)?当中绝对无法逃避的,就是母性地位的提升。在这种语境下,传说中害人类失去乐园的夏娃就成为了女性与教义间一种心理隔膜,或者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术语来说,就是女性在长久的「潜伏期」(latent stage)中所产生的心理反抗。圣母作为一种补偿夏娃罪恶的神圣存在,使更多的女性群体可以从天主教的信仰中寻找到自身性别的认可。因此,炜舜强调母性的「世间法」亦是有理可据的。简单而言,三地有关观音、度母、圣母的地位提升就是女性地位的提升。

  总之,炜舜的这本着作是研究宗教神祇的一本通识佳作。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简出地将神话的记载熔于一炉,为求使读者可以在象牙塔之外了解到神话与宗教的微妙关系,并且可以与之同时平行阅读到不同神祇的共同面貌,从而体现跨越文化空间不同民族中在心理上的共通之处。这本可称为「谈神录」的着作不仅适合所有对宗教与神话感兴趣的人,同时也适合学界中人。我希望读者能透过这本书,不只了解到特定宗教神祇的形象来源或宗教寓意,更可以读出比较宗教的研究精神,从而敞开视野来看待不同传统,使一种争议已久却仍然秘而不宣的主题可以获得更开放的思考。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富愉悦性充满智识的读物。真是「莲华千叶映娑婆 婆娑映叶万华姿」!
 
张泽珣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澳门大学教授
丙申春于塑古斋

古帝仙佛的时空神游

  一切都要从一只三、四公分橘底黑斑的蝴蝶说起⋯⋯

  与陈炜舜教授相识已好几年,虽然不在同一个地区生活,但每年因为学术合作的缘故而碰首,日子一久,在时间与交流次数的累积下,渐知他的为人谦和笃实、博学多览、精通多国语言,常创作古典诗词,且对于中文学术着力之深、着述之丰盛,常令我辈中人感到望尘莫及。

  2014年3月,因为参加香港大学赋学之会议,借此机缘我与家母到港一游,在陈教授盛情带领下参访不少香港的庙宇,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即是从钻石山站走出来到志莲净苑参访的经验。当时,一入此苑,其以传统木构天然建材,建筑不见一根钉子,当中严肃而平实的气氛,使人感觉在快速步调城市里一丝难能的祥和与幽静。

  可贵的是,苑中尚设有学院与书店,宗教人文情怀浓厚。尔后来到中庭的梅池与咏池,见到群莲绽开,清净素雅。遂想起莲花素来在文人墨客笔下,有出淤泥而不染之美誉,而陈教授自言此神话传说笔记的撰写,便是受到莲之高洁意象的启发︰千瓣莲叶宛如光之华,象征着灵性的开放。陈教授以为世间宗教与神佛虽多,但人只要愿意开放心胸,宇宙间本就充盈着各式更高的存在,值得我们去了解与亲近,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捐弃成见,不再偏执,才能对古往今来如此多古帝仙佛有所认识。

  而就当我正在志莲净苑参访,且讶异香港竟有如此殊胜的寺庙,走在路上之时,陈教授在路上拾起一只已羽化的美丽橘底黑斑蝴蝶,此时他的善心为家母所赞叹。的确,在香港这个步调如此之快的城市,还有谁会愿意停下脚步来,怜惜那只小蝶的离世呢?但如果熟知陈教授的人会知道,他就连花的萎绝,也都一併哀怜着。这样的诗人之心,无疑与其尊重生命的人生观有关。过去他尝在台湾任教的岁月,据说路边小猫死亡,也会停下来将之安葬。我想,这样的情怀无疑接近宗教精神的人伦日用了。而宗教,本就存在在每个人的心中,且每个人的信仰都应该获得尊重,而非互相排斥。马克.吐温曾说:

  无数种野物的和人类的宗教,各种各样想得出来的政治体制,从老虎到家猫,每一伙都以为自己的宗教是惟一正确的,自己的政治体制是惟一明智的,各自蔑视其他的一切,其实个个都是笨蛋。

  说起来,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 宗教,虽然看似简单,却也不简单。古今中外,根植于文化中的各式仙佛如此之多,似乎要了解也了解不完。加以香港又是个开放且宗教多元的国际化城市,传统与现代同时併存,但如果您对此议题有兴趣,又不想看长篇大论,太过学术性质的书籍,想亲近并对宗教人物有些进阶的认识与了解,请容我向您推荐这本小而精,富而美的笔记,绝对是您的最佳选择!陈教授专攻楚辞,且具有十年以上讲授神话课程的经验累积,功力深厚。

  而本书的成书,起源于脸书与《大公报》副刊的专栏,最初自2013年元宵节在脸书开始连载,陈教授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全部撰写、登载后,次年二月下旬又在《大公报》刊登,一直到2014年9月底才连载完毕。每篇分成上、下,隔日刊出,花费240日,呈现61位古帝仙佛,逐一重新介绍佛道与先秦文化中,可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场古帝仙佛的时空神游。

  读者可能会好奇,像这类书籍,近年来香港也曾出过,那么此书的特点何在?我想关键在于陈教授本人的游历不受限于香港,因学术考察的缘故,与两岸四地都极有渊源,使其更具备说服力。且陈教授所到之处,常走访许多庙宇。这些实际参访的经验,与扎实的学问底蕴双重结合,使本书更具可看性。

  陈教授也以为庙宇的信仰对象虽有所不同,但对于人类向善的信念都是一致的。另外是书中有关中国先秦神话人物,如今崇拜较少,或转化身份,也补足了其他相关书籍所不曾触及的视角。此外书的结构共三辑,从先秦人物到佛道,陈教授的文史背景,使其在诠释进路上较强调与历史与文学的渊源,如谈文殊、孺童、忽必烈、皇太极、满洲以及孔子的关系,此皆人所未言,也因此使得这本神话传说笔记,有别于民间信仰出发的介绍书籍,富含理性精神。即使牵涉民间信仰、谈及妈祖、狐仙等的「丹道仙班」一辑,但最终仍以人文精神为依归。

  读者更会好奇,中文系科班出身的陈教授介绍如许多古帝仙佛,究竟他本人的宗教经验是如何?他对宗教的看法又是怎样?事实上陈教授向来提倡善、精进、包容、独立的精神,撰写此书便出于引导读者有更好宗教观的良善动机。也希望将读者带往一个更广大的宗教视野,况乎宇宙之浩瀚,而人肉身之渺小,往往有许多科学不能解释的事。但若凡事以科学为宗,便是依傍科学而自满,反过来人也不能以形体的有限而无所作为了。

  陈教授的人生当中,多次与佛教结下不解的因缘,因此在书中有关佛教部分他坦言对佛教的关注,有其个人宗教之情怀。而所谓不解之因缘,除包涵其曾在台湾六年佛光大学任教,又因其好学不倦,在课暇之余,仍每週至台大旁听至圣先师奉祀官(衍圣公)孔德成先生的课,更对净空法师三教包容的理念极为欣赏,且净空的三位师父,皆是陈教授所崇敬的前辈。首先,李炳南长期担任奉祀官府主任秘书,跟孔老师之渊源自不待言;其次,方东美乃着名思想家、台大哲学系教授;第三,章嘉活佛为内蒙的精神领袖。凡此种种更加深其与佛教的因缘。而对无形的更高的存在力量,是否能相信他们真的存在?这个未解之谜,只能用更深心的虔诚去涵泳吧!

  至于道教、先秦神话则与陈教授之研究是关联的,对神话与楚辞的研究,陈教授着力极深,为学术界所共知。乃至于基督教,陈教授中学时曾就读香港的拔萃男书院,七年的就学时光,可说陈教授从青少年起便浸染在此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也即他本人对基督教是相当亲切、熟悉与理解的。他对于拔萃文化历史之究心,也广为人所熟知,但可喜的是,这些都并没有妨碍他对其他文化与宗教的吸收与亲近,相反的,而让其更以开放之心胸,并且时时不忘作为中文系的一分子,身体力行地弘扬传统文化。对于迷信鬼神者,他更表示由衷希望读者能懂得佛道真谛,而自强不息,精进不懈。无疑地,此书之功将可预见为民众带来更宽广的宗教视野。

  话说回来,每当回忆起那日的蝴蝶,虽已羽化,但在我的脑海中,却犹然翩翩。蝴蝶,是象征性的昆虫,美丽而精致,意味着人的生命总要经历某种挣扎与变异,才能突破重围,在西方人眼中蝴蝶更具有灵魂再生的宗教意涵。而这本书,又未尝不是陈教授所点染的一只蝴蝶,轻盈的带领我们神游各古帝仙佛所创造出的时空?
 
林佳燕
台南成功大学博士
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2015年初冬

跋语

青鸟飞来是故知


  神话(myth)一词来自希腊文mythos,其意与英文的「murmur」相近,无论是言语、思想、故事,只要是从口中讲出的,都可以称为mythos。传说(legend)一词则来自中世纪拉丁文legenda〔legere(阅读)的动名词〕,亦为故事、读物之意。神话、传说似乎非常接近,但现代学者却用以指涉不同内容的散文敍事(prose narrative)。神话一般来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方面,只要有超自然之内容者,都可称为神话。而狭义方面,则需要靠几条准则来界定︰

  1)具有超自然之内容;
  2)角色不仅出现在单一的故事中;
  3)发生时间一般在远古;
  4)发生地点并非与今天相同的世界;
  5)被全民(无论是一个国族、部落、家族或信众群体)视为神圣的、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以大禹治水的神话为例,这个故事的主角大禹为半人半神式的人物,採用各种神奇的方法来治理洪水、解救民困。大禹所处的时代为民神杂糅的洪荒之世,与现在颇不相同。大禹其人不但出现于治水故事,也是修己生禹、建立夏朝等故事的主角。对于夏族而言,大禹是真实存在过的祖先;而对于此后千百年的华夏民族而言,大禹更是祭祀不绝的圣王(直到五四以后,顾颉刚才开始质疑大禹的真实性)。因此,大禹的故事大抵符合狭义神话的准则。其他如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颛顼绝地天通、尧舜禅让、伊尹佐汤等故事,亦可作如是观。相对而言,如刘邦醉斩当道白蛇的故事并非发生于远古的神异世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并非为全民所信仰,似乎更适宜归为传说一类。换言之,汉民族的狭义神话,大概是以先秦神话为主体的,而传说、民间故事乃至宗教故事则可纳入广义神话的范围。

  神话往往承载着一个族群的集体记忆,并尝试解释天人之际的现象与道理,且能令人产生审美之愉悦,故此可视为人文之滥觞。我们讲述文学史、历史、哲学史,都必然以神话为开端。十多年前,当我初到台湾任教,恰好与神话学专家王孝廉教授失之交臂。而王老师留下的神话研究课,则由我来承乏。尔后自台返港,依然继续开设此科。由于神话传说莫可致诘的本质,人文各科的讲授也各有其倾向。愚见以为,要了解、研究神话传说,必须从狭义神话入手。因此在台湾任教此科时,採用袁珂先生《古神话选释》一书,强调以文献材料为主、考古材料为辅的研读方法,从三皇、五帝仔细讲到夏代,一个学期也就差不多结束了。回到香港后,索性将课名定为「先秦神话」,先后在大学部及文学硕士班开设。

  神话传说与宗教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死神或冥王为例,先秦神话的颛顼、希腊神话的哈得斯(Hades)、印度神话的大神湿婆(Shiva)、犹太教的撒旦(Shatan)、佛教的阎罗王(Yamaraja)、地藏菩萨(Ksitigarbha)、道教的玄天上帝、东岳大帝等,虽各有渊源,却不无可比较性。佛教传入后,与华夏文化相融合,如和合二仙、布袋和尚、关公伽蓝等,都具有强烈的本土色彩。至于和佛教并驾齐驱的道教,大量吸收、改造先秦神话,如轩辕黄帝逐渐与玉皇大帝合而为一、西王母从半人半兽的人物嬗变成中年贵妇、尧舜禹被附会成三官大帝等,不一而足。研究这些古帝仙佛的形象及相关故事变化,是饶有趣味的。

  所谓教学相长,在神话课程的预备及讲授中,往往有灵机一触的时刻。久而久之,累积了一些己见。可惜传世文献匮乏,出土文物又多为「哑巴证据」,如果站在传统「孤证不立」的角度来检核,不少神话材料都是孤证。可以说,以文献为基础的神话学论文并不好写。然而,正如胡适先生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们不能因为目前还没有「小心求证」的条件,就干脆把「大胆假设」这道功夫置之不顾。因此,拉杂撰成这六十一篇《神话传说笔记》,每篇约1200字左右,乃是尝试换一种形式来呈现自己对相关论题的一些拙见,质诸大方。这一系列的短文,先在脸书随写随发,请各位师友指正。师友们对于各篇每有具建设性的回应。如黄耀堃老师针对〈仓颉〉一文谈及,从前联合书院中文系老师姚克(莘农)教授也是重瞳;李达良老师说姚教授可在渡海小轮上去看隔了四排座位的报纸的小字。由此可见,重瞳者果然视力极佳,而非徒为网路所言的病状。又如师弟程中山博士论及妈祖一词的读音,也谈到此处的「妈」字在传统闽南及莆田方言中是指祖母,从来都读上声「马」音,不读平声。后出的专指母亲的「妈妈」一词读平声,是受到国语影响。传统闽南及莆田方言称母亲为娘,不唤妈妈。因此,现在国语、粤语将妈祖之「妈」字读平声,并不正确。再如台湾门人曾郁翔先生针对〈东岳大帝〉一文论及的天柱概念而补充道,朝鲜《三国遗事》提到신단수神坛树,也属于东夷萨满天柱,天神之子桓雄即由此树降至人间,巨大树木的观念从此流传于朝鲜文化。如是不一,令人感佩。修订后,再交《大公报》副刊连载,刊登过程中得到编辑傅红芬女士帮助。年前承蒙供职香港中和出版社的师弟张俊峰先生青睐,拟将全稿付梓,其后并绘制插图、蒐罗配图多幅。香港黄耀堃教授题字,澳门张泽珣教授、高雄林佳燕教授撰序,感念曷极。对于所有促成拙书完成、出版的师友们,谨致以由衷的谢意。此外,〈西王母〉篇提到与两位台大老教授张亨、彭毅先生伉俪聚餐的往事,犹历历在目,不意张先生已于今年五月十九日病逝台北,享寿八十有五,在此向张先生表达深切哀思,并望彭先生善自珍摄。

  这辑小文的首篇〈三官大帝〉写于2013 年元宵节,末篇〈孺童菩萨.衍圣公〉完成于翌年正月初六,恰好是孔德成老师的冥诞。诸篇并非成于一时,编排次序又有调整,因此在引文、论述内容、人物中西名称等方面容或有重复、颠倒之处。虽已几度整理,恐尚未尽善。还请读者诸君包涵。再者,俊峰师弟建议在〈赵太祖师.宋皇台〉一篇中补充关于宋皇台的资料。在不影响全文篇幅的前提下,我对固有文字作了调整,且略为提及地铁沙中线的情况。2013 年撰写此篇时,相关古蹟保育问题尚未出现;然为免节外生枝,落款日期不作改动,还希谅察。四年前在整理神话学讲义时,曾作七律一首,兹附于此为本文作结︰

  登葆连天万丈孤。春魂招罢逝群巫。
  西行遥指青丘玉,北顾空遗赤水珠。
  风过薰华香未已,日移建木影犹唿。
  连蜷莫辨云郊路,銮凤声中忆女嬃。
 
陈炜舜
二零一六年六月六日

图书试读

第一辑  佛法无边 佛教的法界众生
 
释迦牟尼
 
18世纪时,英国语言学家琼斯爵士(Sir William Jones)发现拉丁语、希腊语、波斯语和梵语及其衍生的各种语言在语法与词汇上颇有相似之处,因而提出「原始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 language)的概念。举例而言,英文的wise、德文的Wissen、意大利文的vedere、俄文的видеть 以及梵文的Veda(吠陀)皆有知道或看见之意。一万年前,原始印欧人大约居住于土耳其一带,其后逐渐分散。西迁的形成希腊、斯拉夫、日耳曼、拉丁诸族,东迁的包括伊朗、塔吉克等中亚民族,南迁的主要为雅利安人(雅利安[Aryan]和伊朗[Iran]为一词)。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后,征服土着达罗毗荼人(Dravidians),建立了种姓制度。种姓于梵文称Varna(与德文Farbe 同源),本义为颜色。雅利安人以肤白自傲,视达罗毗荼人为不入流的贱民(outcastes)。而其本族内则分四等种姓。《梨俱吠陀》记载:创世之神大梵天王(即「四面佛」)由头生婆罗门(Brahmins,祭司和教师)、肩生剎帝利(Ksatriyas,国君和武士)、腿生吠舍(Vaisya,农户和纳税者)、足生首陀罗(Sudras,劳动者),皆世袭。佛教《长阿含经》则云,婆罗门种白皙,故自居第一,余三者黑冥,皆视为卑劣。换言之,在圣雄甘地倡议废除种姓制度以前,首陀罗及「贱民」已被统治压迫了数千年。几年前,尚有新闻谓一首陀罗青年被殴致死,只因施暴的婆罗门青年不忿对方与自己同名。可见种姓虽废,影响依然至鉅。
 
西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出生于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为净饭王长子。因其地在今尼泊尔境内,故有人怀疑佛祖为黄种人,继以其推崇众生平等之说,乃是对根深柢固之种姓制度的挑战。如此考据,历史意义远远大于宗教意义。所谓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印度人认为佛高鼻深目,他就高鼻深目;华人希望佛褒衣博带,他就褒衣博带,此即应机说法。佛有三身︰法身为体、报身为相、应化身为用。法身本自清净,一切物象心念皆其所现,一如基督教所言「道就是上帝」。报身指以法为因,经修行而得佛果位之身,一如耶稣生为犹太人而肉身成道。应化身乃救度众生、随缘教化的变现之身,一如圣灵之无所不在。耶稣身为「选民」而能将耶和华信仰推广至非犹太人,故佛祖纵是雅利安人而非黄种,亦丝毫不碍其提倡平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一直想买来着,最近终于如愿以偿。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非常有质感,而且图案也充满了神秘感,一看就知道是关于神话传说方面的。我是一个从小就对各种神话故事充满好奇的人,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喜欢去了解。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排版也十分精美,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很舒适。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那些插图,虽然我还没有仔细看具体内容,但从插图的风格来看,就觉得作者在内容呈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应该能给我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猜这本书里会包含很多我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和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希腊神话中的宙斯、赫拉,还有北欧神话中的奥丁、雷神等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故事,还能有一些作者独到的见解和分析,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神话的起源、演变以及它们对不同文化的影响。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相信它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

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了解这本书的,他说这是他最近读过的最让他惊艳的一本书,于是我立刻就下单了。我一直对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情有独钟,觉得它们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部分,里面蕴含着关于世界起源、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本书的外观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的插画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一看就想深入其中。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里面的内容看起来非常翔实,而且文字表述也十分流畅,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故事集,更可能是一本集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佳作。我猜这本书会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解读那些耳熟能详的神话,甚至会挖掘出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背景故事和人物关系。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神话传说背后隐藏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符号,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的集体潜意识和精神世界。这本书给我一种“宝藏”的感觉,相信它能带给我一次难忘的精神旅程。

评分

这本书是我在一家独立书店里发现的,当时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气质所吸引。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那样追求华丽的包装,反而显得朴实无华,但正是这种低调的风格,却透露出一种沉静而深邃的底蕴。我一向喜欢那些能够唤醒内心深处思考的书籍,而“神话传说”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哲学意味。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凭触感和视觉上的第一印象,我就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个很有料、很有深度的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神话传说的固有认知,带给我一些全新的视角和感悟。也许它会讲述一些关于神话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如何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故事。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重新审视那些古老的故事,并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的存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慢下来,去感受”,我非常期待它能带来的精神滋养。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确实很用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注意到它的,当时是被它书脊上那个古朴的纹样吸引了。我平时不太常涉猎这类比较“硬核”的题材,但看到这本书,却突然有了想一探究竟的冲动。我本身是个比较注重细节的人,所以这本书的纸张质感、印刷清晰度,还有它整体给人的那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都让我觉得非常舒服。我平常喜欢在睡前阅读,所以对书的易读性要求比较高。从目前的观感来说,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似乎做得很到位,不会显得过于拥挤或空洞。虽然我还未深入阅读,但仅从目录和一些零散的章节标题来看,就觉得内容肯定非常丰富。我猜测书中会涉及一些比较冷门或者被大家不太熟知但同样精彩的神话故事,毕竟“传说”二字就暗示了其内容的广度。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那里,神明与凡人交织,英雄与怪物并存,充满了未知与奇迹。

评分

这本《神话传说笔记》的书名本身就足够引人入胜了,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跨越千年的故事和未知的神秘领域。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尤其喜欢那些能够连接古今、贯通东西方的知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非常“有分量”,无论是从视觉还是触觉上,都能感受到它的用心。封面的设计简洁而富有寓意,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里面的内容。我猜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广泛,可能会涵盖世界各地的神话体系,从耳熟能详的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到那些相对小众但同样精彩的部落神话。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梳理和理解不同神话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能引发读者对生命、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捧在手里,开始我的探险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