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望:深圳自然生态图解

山水相望:深圳自然生态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深圳
  • 自然
  • 生态
  • 山水
  • 动植物
  • 图鉴
  • 科普
  • 地理
  • 环境
  • 户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需要旅行证件、不经过边境口岸,便可自由穿梭于深港之间,它们是谁?
  观鸟爱好者、昆虫达人可以在深圳找到哪些隐秘「据点」?行山者又能拓展出哪些独特风景?
  近年以来,与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自然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如果你想对一水之隔的深圳自然生态了解更多,不妨打开这本「深圳自然生态档案」,与作者一起去探访深圳的山岭、田野、溪谷、大海,邂逅600岁的古树、300多种飞鸟、2000多种野花、近千种海鱼,观赏生命在大自然中华丽的演出。

  1、作者历时10余年,足迹遍及深圳,求教专业导师,查阅大量资料,完成了深圳历史上第一本系统的本土自然生态知识读本。

  2、本书包括深圳地理和环境、鸟类、昆虫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海洋生命类、深圳红树林等等。全书内容丰富、照片和绘图精美。

  3、本书尤其适合学生及热爱自然生态的一般读者阅读,是一本普及型大众读物。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山水相望:深圳自然生态图解》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提及该书已有的内容: --- 《山水相望:深圳自然生态图解》图书简介 探索深圳的自然脉络,解码城市之下的生命交响 本书是一部深度聚焦深圳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图鉴与解读专著。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直观的视觉语言,系统梳理了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化都市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保留、演变与重塑的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及其内在的生态关联。 核心内容涵盖: 第一部分:深圳的地理基底与地质演化 本部分首先对深圳的地理区位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深圳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毗邻南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和水文特征的独特性。我们将追溯深圳地区数亿年的地质历史,从太古宙的结晶岩基到新生代的沉积地貌,展现一块土地如何历经板块运动、海陆变迁,最终形成今日的海岸山脉、丘陵与冲积平原。 书中详细图解了深圳主要的岩石类型、土壤分布格局及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特别关注了那些塑造了深圳独特山海景观的构造单元,如罗浮山脉的延伸脉络、珠江口对河流系统的塑造作用,以及季风气候对侵蚀作用的影响。通过高精度的地质剖面图和成因分析,读者将对深圳“山”的骨架有一个基础而深刻的理解。 第二部分: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解析 深圳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其间的滩涂、红树林、珊瑚礁(或仿生礁)以及近海海域构成了极为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本部分将聚焦于深圳湾、大鹏湾等关键海湾,对潮间带的生态结构进行细致描摹。 重点介绍了深圳地区标志性的红树林群落的组成、生理适应机制(如盐分调节、气生根结构)以及它们在净化水质、保护海岸线中的关键生态服务功能。对于底栖生物、游泳动物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名录,我们采用了大量的生态学观察数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进行支撑。此外,对深圳近岸水域的海洋动力学——潮汐、洋流、泥沙输送——如何影响生物栖息地的形成,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三部分:山地森林与河流溪谷生态网络 深圳的内陆地区,尽管被城市化进程切割,仍保留着若干重要的山地生态廊道,如七娘山、梧桐山等。本书深入剖析了这些山地生态系统的垂直带谱现象。从低海拔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到中高海拔的特殊植被群落,我们系统地展示了海拔梯度、坡向、光照和水分条件如何共同作用,驱动了森林群落的演替和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河流与溪谷是连接山地与平原的生命之脉。书中详尽描绘了深圳几条主要河流(如深圳河、龙岗河等)上游、中游、下游的不同生态特征。重点关注了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水生昆虫、鱼类以及河岸植被的结构,并讨论了城市化对水文节律、水质和河流生物栖息地的干扰与修复潜力。 第四部分:城市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与适应策略 深圳作为超高密度城市,其自然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部分是本书最具前沿性和应用价值的部分,它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共存模式。 我们以物种为切入点,对深圳特有的植被(如本地的木本和草本植物群落)和动物区系(包括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进行了详尽的图解记录与分类学概述。对于那些在城市环境中展现出高度适应性的“城市物种”,如特定类型的候鸟迁徙路线、城市公园内的本土动物群落,我们进行了行为学和生态适应性的追踪研究。 书中还专门设立了“生态廊道与碎片化研究”章节,通过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城市基础设施(道路、建筑群)对野生动物迁移、基因交流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科学规划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建议,旨在强化现有生态网络的韧性。 第五部分:自然保育实践与未来展望 在最后的篇章中,本书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对未来生态治理的思考。我们梳理了深圳在国家公园建设、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成功的生态修复项目如何恢复关键栖息地的生态功能。 本书不仅是一本供生态学者、规划师参考的专业手册,更是一本面向公众、热爱自然、希望了解脚下这片土地历史与未来的“自然之窗”。通过精美的实地摄影、精确的形态学插图和清晰的生态流程图,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山水相望”,读懂深圳这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理解它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独特生态密码。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南兆旭


  当过工人、大学教师,1989年来深圳定居。1990年代开始观察和记录深圳本土自然生态,足迹遍及城区、山岭、田野、海岸、岛屿、老村、湖泊和溪流。其创作的《深圳自然笔记》,获2013年「深港人文大奖」,被深港双城双年展列入「30件最能代表深圳的东西」,获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永久收藏。

  图书作品∶
  2008年《深圳记忆》
  2010年《解密深圳档案》
  2013年《深圳自然笔记》
  2014年《南寻深圳》    
  纪录片作品:    
  2008年《深圳民间记忆》
  2010年《岁月山河深圳人》
  2012年《迁徙》
  2014年《梦开始的地方》
  邮箱:nanzhaoxu@foxmail.com
  微信公众平台:nanxunshenzhen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深圳的地理、气候和生态
观察与记录 多样的地形与生境
01 深圳的山岭
观察与记录 山岭的生命世界
02 深圳的河流
观察与记录 一条小河里的生命世界
03 深圳的湿地
观察与记录 一片滨海湿地的理想国
04 深圳的海岸
05 深圳的岛屿

第二章 深圳的鸟类
01 深圳的候鸟
观察与记录 最有可能成为深圳市鸟的黑脸琵鹭
深圳常见候鸟
奥杜邦画笔下的深圳候鸟
02 深圳的留鸟
观察与记录 深圳常见留鸟
03 鸟的观察
观察与记录 一只琵嘴鸭的身体故事
深圳常见鸟类的飞行方式
繁殖羽
为甚么鸟儿的房子大都是碗状的?

第三章 深圳的昆虫
01 昆虫的观察
观察与记录 世界上第一种以深圳人命名的昆虫
天地间的匆匆过客——蜉蝣
02 深圳的蝴蝶
观察与记录 深圳已发现的9个科的蝴蝶
蝴蝶的观察
虫大十八变 越变越好看
我们听到了斑蝶飞翔的声音
03 夜行者:蛾
04 深圳的蜻蜓
观察与记录 一只蜻蜓的身体故事
蜻蜓的观察
蜻蜓的生命史
05 数量庞大的蚂蚁兵团
观察与记录 从公主到女王
06 蜜蜂真正的价值
07 黑暗中的生物光
08 昆虫中的铁甲机器人——甲虫
09 南头的苍蝇 罗湖的蚊
10 夏日里的歌者——蝉
观察与记录 昆虫中的高手
避免被吃掉的本领

第四章 深圳的哺乳动物
01 哺乳动物的观察
观察与记录 现代都市里的母系社会
在深圳消失了的野生哺乳动物
小蹄蝠

第五章 深圳的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
01 深圳的福气
02 深圳的两栖动物
观察与记录 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观察

第六章 深圳的海洋生命
观察与记录 海洋生命的观察与记录
01 深圳的珊瑚
观察与记录 深海中的柳珊瑚和软珊瑚
02 深圳的海洋鱼类
观察与记录 海洋生命的伙伴关系
它们不只是餐桌上的一道菜
求生的绝技
花一般绽放的生命
贝壳建筑师的Q&A
芳草萋萋 在水一方
夺命的“红色幽灵”:赤潮

第七章 深圳的植被
01 深圳的野生植物
观察与记录 吊钟花的命运
我的身体就是一朵盛开的花
02 深圳的园林植物
观察与记录 一棵树讲述的美学课
古老的生命
把孩子送向远方
一碗米饭走过的路
你猜,这是甚么菜?
03 深圳的红树林
观察与记录 生命合住的楼房
一棵树也可以怀胎育子
深圳最珍贵的宝贝
红树林保护区湿地的食物链
滨海植物独特的生存本领

第八章 我们的家
01 回望家园,知恩图报
02 每时每刻唿吸的空气里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03 星空带我们回家
观察与记录 深圳人,笑一个!
04 天空中的海
05 深圳的濒危保护动物
06 深圳的濒危保护植物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和家园里美好的万物一同生长


  一、这本书缘起于多年的行走和记录。

  10多年里,和同伴踏遍了深圳的山岭、田野、溪谷、海岸线、岛屿、湖泊、村和古道。每次行走,都坚持拍摄沿途的景观,纪录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和地貌,查访历史典故,对比生态与环境的变迁⋯⋯当然,最基本的是,用徒步的方式,一步步从每条线路的起点走到终点。

  昆德拉说:生活在他乡。我们总是向往他乡,我们上西藏,走新疆,周游世界。我们只把自己的城市当做谋生的寄居地,当做车水马龙的水泥森林,当做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其实,行走在深圳的山水间,才知道这个城市的自然有多么美。

  曾在梧桐山顶,遇到雪白的云海,像起伏的波涛一样延伸到天边;曾在红树林里,看到黑脸琵鹭起舞,一双金色瞳孔对镜头投来淡定的一瞥;曾在七娘山谷,抚摸1.3亿年前的火山岩浆,裹在岩浆中的树木已经凝结成了漆黑的煤石;曾在马峦山荒废的老村里露营,天亮前,听到白头翁的第一声鸣叫;曾在深圳最东端的海柴角等待一个晚上,注视红里透白的太阳一点一点从大海中跳出来;曾躺在大雁顶的草地上,仰望漫天的星星,在同伴指点下辨认各个星座⋯⋯事实上,最美的,是永远说不出来的那一部分。

  每一次探寻带来的收获和惊喜,都盼望能和更多的人分享。今天,愿望的实现远远超过了我的期盼,这本书同时在深圳和香港出版,可以与更多读者一起分享大自然的丰盛和美好。

  红树林保护区里的入海口 / 2015.03.08

  二、找来一个地球仪慢慢旋转,你会发现:香港和深圳同在北纬22°以南,位于欧亚大陆的最南端,南中国海的最北端。丰沛的降水,亚热带温暖的气候,滋养着多样而茂盛的生命 ── 在这两个山海相连的城市里,和我们一同生长的生命,接近2万个物种。

  香港与深圳虽然都是现代化的都市,但同时拥有山岭、溪流、湖泊、森林、田野、古村、海洋、岛屿和中国最美的海岸线;多样的生境不仅展现了多样的景象,也为多样的生命提供了栖息地。深港两地飞翔着全中国1 / 5的鸟类物种,奔走着近10%的哺乳动物物种和20%的爬行动物物种。两地的海域约佔南中国海的1 / 5000,生命物种却超过20%⋯⋯

  草木常青,万物成长,我们的家园是如此美好,也特别脆弱。近30多年里,上千万移民的定居,数千倍的经济增长,使深圳的自然生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着名的学者、自然教育家珍.古道尔(Jane Goodall)说过: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但愿这本书能打开一扇发现之门,让大家对家园城市的自然生态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呵护与爱惜。

  借这个机会,诚挚邀请香港的朋友常来深圳,我们一起徒步,行山,溯溪,潜海⋯⋯,一起领略自然的丰盛与美好。
 
南兆旭
2016 年6 月18 日

图书试读

第一章
深圳的地理、气候和生态
 
找来一个地球仪,慢慢旋转,你会发现,深圳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2°27' - 22°52'之间,在同样的纬度上,是荒凉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
 
紧贴着北回归线的深圳,地理上应该属于亚热带,从理论上讲,受亚热带高压嵴下沉的影响,深圳应该也同样干燥,会是一片荒漠。幸运的是,大自然在这里「画了一个圈」, 就像这个城市在行政上是「经济特区」一样,它有自己的「小气候」。深圳夹在广袤的陆地与浩瀚的南中国海之间,每年夏季,由南向北的季候风走过漫长的海路,携带着丰盛的水分,登陆时落下大量雨水 ── 深圳的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933.3毫米。充足的日照,雨水的滋润,让深圳不仅没有成为沙漠,反而成为四季常青、万物茂盛的生态福地。
 
依山傍海的深圳,地貌多变,有繁华的市区、延绵的山岭、潺潺的溪流、茂密的森林;有草长莺飞的田野、人迹罕至的岩岸、陆地和海洋间的红树林和孤立海中的岛屿,多样的生境为多样的生命提供了栖息地。
 
在这片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1000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生长着600岁的古树,飞翔着300多种候鸟和留鸟,有灵长动物猕猴称霸的孤岛,有全球唯一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季常青的山野,开放着2000多种野花,碧蓝的大亚湾和大鹏湾,繁衍着近80种珊瑚,近千种海鱼⋯⋯
 
深圳陆地面积只佔全中国陆地面积的1 / 5000,却生长着佔整个中国20%的原生爬行动物种类,8%的原生两栖动物种类,15%的蝴蝶种类,在深圳生长的植物种类,超过整个欧洲大陆⋯⋯
 
缤纷多样的生命和我们同在一个温厚的家园,我们了解大自然,探究所有的生命,呵护家园,不再辜负这个城市的美好。
 
深圳已发现生物种类的数目
 
.30多年里,深圳急速的都市化对环境的改变巨大,导致原生动植物下降。尽管如此,依然有着丰富的野生物种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单单在陆地上的就有2万种以上,其中有一些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一些是深圳特有物种。物种的增减,稀有物种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下去,取决于我们如何保护这片土地的生境。
 

用户评价

评分

**第四段** 「山水相望:深圳自然生態圖解」這本書,聽起來就充滿了探索的樂趣。我喜歡那種能夠讓我「看見」的書,尤其是在描寫自然景觀和生態系統時。深圳,這個離台灣不遠的城市,在我印象中是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但「自然生態圖解」這個主題,卻讓我看到它另一面鮮為人知的美麗。我期待這本書的圖文能夠細膩地呈現深圳的山脈、河流、海岸,以及棲息在其中的各種生物。想像一下,翻開書,眼前是一幅幅細緻入微的圖畫,描繪著蜿蜒的山脊線,或是潮間帶上活潑的生命,再配上簡潔卻精準的文字說明,這樣的閱讀體驗,絕對是一種享受。我特別希望書中能介紹一些深圳特有的生態現象,或是那些在城市中也能觀察到的有趣生物。這將會讓我對深圳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不再僅僅是高樓大廈和繁忙的街道,而是充滿生機的綠色寶島。

评分

**第三段** 這本「山水相望:深圳自然生態圖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大。對於我這種平日忙於工作,久久才能接觸大自然的人來說,能夠透過一本書,深入了解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我特別看重「圖解」這兩個字,因為我認為,好的圖解勝過千言萬語。它能將科學知識視覺化,讓原本枯燥的學術名詞變得生動有趣。我猜測,書中應該會涵蓋深圳的地理環境、氣候特徵,以及由此孕育出的各種生物。例如,它可能會介紹深圳特有的鳥類,或是那些在城市綠地中悄然生長的植物。更進一步,我希望書中能夠觸及到深圳在生態保育方面的努力與挑戰。這對於我們在台灣思考都市發展與自然共存的議題,或許能提供一些啟發。我非常好奇,深圳的「山水」與「生態」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一種「相望」的關係?是彼此依存,還是相互影響?這本書,希望能為我解開這個謎團。

评分

**第二段** 老實說,我對「山水相望:深圳自然生態圖解」這本書的初步印象,更多是來自於它所描繪的那份「意境」。台灣的風景,無論是高聳的玉山、蜿蜒的阿里山公路,還是碧海藍天的墾丁,都承載著我成長的記憶。當我看到「山水相望」這四個字,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兩岸山水之間的連結,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感油然而生。深圳,在我眼中,是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城市,但「自然生態」這幾個字,似乎為它增添了一層更為寧靜、更富生命力的色彩。我猜想,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一定非常注重圖文並茂。或許會從深圳的山脈起頭,一路描寫到它那綿延的海岸線,中間穿插著各種獨特的植物群落和珍貴的野生動物。我尤其期待書中對於「圖解」的呈現方式。是寫實的素描,還是更具藝術感的繪畫?是詳細的解剖圖,還是充滿詩意的場景描寫?我希望它能觸動我對自然的那份敬畏之心,讓我知道,即使在現代化進程如此快速的城市,生命依然以它堅韌的方式存在著。

评分

**第一段** 「山水相望:深圳自然生态图解」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勾起了我無限的遐想。在台灣,我們也常說「山海相連」,對這片土地的山川海洋有著深厚的情感。深圳,這個我一直以來都充滿好奇的城市,它的名字裡就帶著「深圳」,給人一種隱藏著許多秘密的感覺。而「自然生態圖解」這幾個字,更是讓我眼睛一亮。我一直相信,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它的自然生態著手。透過圖解,能夠將複雜的生態系統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這對我這種對自然科學不算非常專業,但又渴望了解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帶我跨越海峽,親身走進深圳的山林與海岸,感受那裡的生命脈動。想像著翻開書頁,一幅幅精緻的插畫和生動的文字,將深圳的動植物、地形地貌,甚至是氣候變化對生態的影響,一一呈現在我眼前,那將會是一場視覺與知識的雙重饗宴。我特別好奇,深圳這樣一個高度發展的都市,在自然生態保育上又有著怎樣的獨特故事?它如何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為生物保留一片安寧的家園?這本書,或許能解答我長久以來的疑惑。

评分

**第五段** 當我看到「山水相望:深圳自然生態圖解」這本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台灣西部平原,遙望中央山脈的景象。那是一種寧靜而壯麗的感覺,也是我對家鄉山水的深情。「深圳」這個名字,總讓我聯想到快速發展和現代化,但「自然生態圖解」卻為它增添了一層人文與自然的交織。我對這本書的期望,是它能夠以一種藝術化的方式,將深圳的山川之美和生態的多樣性呈現出來。我希望透過書中的圖解,能夠清晰地了解深圳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種動植物是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和演化的。或許,它會介紹一些深圳獨特的植物品種,或是那些在城市公園裡也能觀察到的鳥類。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書中感受到深圳在保護自然生態方面的努力和智慧,這對於我們思考如何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保持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本書,就像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深圳那被忽視卻同樣迷人的自然風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