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底起,兩個德國的「文化遺産的維護」多少促進瞭海涅的「平反」或「復興」。西德杜塞多夫的海涅研究所(Heinrich Heine-Institut)和海涅協會(Heinrich Heine-Gesellschaft),東德威瑪的「國立古典德語文學研究及紀念館」(Nationale Forschungs - und Gedenkstätten der klassischen deutschen Literatur)可說是也對海涅有正麵意義的競爭工作。杜塞多夫的《曆史評註性全集版本》(Historisch-kritische Gesamtausgabe der Werke)及威瑪的《百週年紀念全集版本》(Säkularausgabe der Werke)是大工程的成就。兩德另有其他幾傢齣版社有類似的「全集」齣版。依這些各有不同的版本,海涅研究可以較廣泛展開。
1819年在伯父資助之下,開始上大學學法律,先後在波昂、哥廷根、柏林大學就讀,最後在哥廷根大學完成博士學位(1825)。除瞭法學課程,海涅對文學課程極有興趣,和史雷格(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1767-1845),恩色(Varnhagen von Ense 1785-1858),黑格爾(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夏米梭(Adalbert von Chamisso 1781-1838),格拉博(Christian Dietrich Grabbe 1801-1836),洪博(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1859)等學者及作傢的文化要角有所交往。這類接觸以及在各地的徒步漫遊擴展瞭他的視野,也加強瞭寫作能量。這段期間,他完成並發錶相當數量的詩作和遊記。1826年,他結識瞭漢堡的齣版商坎培(Julius Campe 1792-1867),得到著作結集齣版的機會。同年就在其Hoffmann und Campe 齣版社齣版瞭《旅遊形象集》(Reisebilder)第一部,在三○年代陸續齣版第二部和第三部。1827年大詩集《詩歌集》(Buch der Lieder)齣版,奠定瞭他的詩人地位。他被傳頌、被譜麯的詩作大多齣自這「浪漫時期」的作品。
1831年5月,海涅到達巴黎。在巴黎,他和諸多文人和藝術傢交往,如巴爾紮剋(Honore de Balzac 1799-1850),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1802-1870),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孟德爾遜(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等人。以其在德國時曾短期任齣版商柯塔(Johann Cotta 1764-1832)的《新大眾政治年刊》(Neue Allgemeine Politische Annalen)編輯經驗,得以在巴黎任該齣版商的《奧格斯堡大眾報》(Ausburger Allgemeine Zeitung)的通訊員。他撰寫有關法國現狀、法國藝術的報導。這些報導後來集結成書齣版,分彆是《法國現狀》(Französische Zustände, 1833)和《法國畫傢》(Französische Maler, 1833)。同時他也以法文在法國媒體撰寫有關德國文學、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文章。集結成書的德文書名分彆是《德國新近文學史》(Zur Geschichte der neueren schönen Literatur, 1833)、《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曆史》(Zur Geschichte der Religion und Philosophie in Deutschland, 1834),《論浪漫派》(Die Romantische Schule, 1835)。這些有關德國的著作另外有法文版在法國齣版。此外,還有散文集《沙龍》(Salon, 1840)齣版。可以說,在法國的前十年是散文體論述文章的時代,而且是德法兩種語文雙管發揮。他也成為道地的新聞媒體的作傢,靠寫作為生的職業作傢。這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德語文人中是少見的例子。這十年,他過著較自由的大都會生活,包括兩性關係也是。這些經曆成為他1840年前後寫作《群芳譜》(Verschiedene)詩作係列的素材。連婚姻關係上,他也和哥德的方式相近:同居多年後纔正式結婚。
1843年8月底,海涅迴德國漢堡探親,12月中迴到巴黎。1844年,他將來迴沿途停留的經曆寫成敘事詩《德國.一個鼕天的童話》(Deutschland. Ein Wintermärchen),於1844年9月底齣版,同時另一部大詩集《新詩集》(Neue Gedichte)也齣版。這兩部作品在同年11月都再版。但《德國.一個鼕天的童話》嘲弄性地呈現德國的相對落後和王權統治,《新詩集》中《群芳譜》的肉體取嚮和《時代詩》係列的高度政治嘲諷,使得這兩部作品在德意誌諸多小王國被查禁。
1847年1月,海涅又齣版一部敘事詩集《阿塔特羅.一個夏夜之夢》(Atta Troll. Ein Sommernachtstraum)。此部作品屬於童話式、寓言式的敘事詩,但風格延續《德國.一個鼕天的童話》的諷弄風格。1848年中起,海涅因身軀痲痹的病痛而開始臥病在床。但在他自稱的「床墊墓穴」(Matratzengruft)中,海涅仍保持創作力和論戰意誌,並在1851年完成故事詩集《羅曼采羅》(Romanzero)及舞蹈詩劇《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us)。接著在1854年連續齣版三部《雜文集》(Vermischte Schriften)。1856年2月17日,海涅去世,20日葬於巴黎濛馬特墓園。送葬的友人有大仲馬、戈蒂耶(Theophile Gautier 1811-1872)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