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集

新春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海涅(Heinrich Heine)
圖書標籤:
  • 新春
  • 節日
  • 年俗
  • 民俗
  • 文化
  • 傳統
  • 祝福
  • 團圓
  • 禮品
  • 佳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擁著羅雷萊 和自由女神前進 時代歌手的夢? 德國十九世紀詩人海涅以〈羅雷萊〉和〈乘著歌聲的翅膀〉兩首少年詩作聞名於世。各國遊客在萊茵河行船,會聽到〈羅雷萊之歌〉,而〈乘著歌聲的翅膀〉不隻是經典藝術歌麯,更已成為文化活動和感情的口頭禪。 但海涅還有更廣闊的麵嚮,時代歌手的世界。《新春集》是海涅第二部大詩集《新詩集》的第一係列,同時是他邁嚮藝術新階段的起步。在《新詩集》各係列中,《新春集》較為十九世紀德語文評界和一般讀者所歡迎,因它被視為是第一部大詩集《詩歌集》的延續,題材融閤自然界和愛情的欣喜苦惱之領域,海涅頗為重視這些詩作。他在1830年給恩色(Varnhagen von Ense)的信中提到:「一切(不順)會過去,一個新春將來臨,為瞭不受乾擾,完全地享受它,我現在就創作春之詩歌,在這糟糕的時間已作瞭三十多首。」 《新春集》是海涅文學生涯「浪漫時期」到「現代時期」的銜接點和過渡。它含有《詩歌集》個人青少年時期文學心靈的基調:對自然界的敏感,對愛情的渴慕。在小愛神們的圍繞牽絆中,海涅預備著未來自由的「大戰鬥」,愛情的新春開啓各類新的技巧,拓展齣藝術的新春,更由此開始全麵性地形塑海涅的文學生命。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1797-1856)


  齣生時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十九世紀最重要的德國詩人和新聞工作者之一。既是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浪漫主義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語言詩意化,將報刊上的文藝專欄和遊記提升為一種藝術形式,賦予瞭德語一種罕為人知的風格上之輕鬆與優雅。作為批評傢、熱心於政治的新聞工作者、隨筆作傢、諷刺性雜文作傢、論戰者,他既受喜愛,又遭懼怕,是作品被翻譯得最多的德國詩人中的一員。著有《德國宗教和哲學史概觀》、《詩歌集》、《新詩集》、《羅曼采羅》等多部作品。

譯注者簡介

梁景峯


  1944年齣生於屏東高樹鄉,曾以筆名梁德民在《夏潮》發錶〈賴和是誰?〉文章,後赴德國留學,返國後任教於淡江大學德文係,現已退休。

  曾改編陳秀喜〈颱灣〉一詩成歌詞〈美麗島〉,曾編選《日據下颱灣新文學──詩選集》,著有《鄉土與現代》、《風景的變遷──德語文學評論選》等,翻譯童書《膽大小老鼠,膽小大巨人》。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序論

海涅:詩的新春


  一、引言:海涅在德國

  在德語文學史裏,可能沒有一個作傢像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那樣受爭議。在他生存的時代以及他去世後一百年之久,德語世界對他個人及作品的評價有極端的差異;或者極推崇,或者極排斥。相對的,他在世界其他國傢可能比較被接受。這種兩極評價的文字足以匯集成冊,成為的「文學接納」的研究題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十世紀下半葉,德語世界對海涅纔有比較全麵性,比較就事論事的對待。

  1949年底起,兩個德國的「文化遺産的維護」多少促進瞭海涅的「平反」或「復興」。西德杜塞多夫的海涅研究所(Heinrich Heine-Institut)和海涅協會(Heinrich Heine-Gesellschaft),東德威瑪的「國立古典德語文學研究及紀念館」(Nationale Forschungs - und Gedenkstätten der klassischen deutschen Literatur)可說是也對海涅有正麵意義的競爭工作。杜塞多夫的《曆史評註性全集版本》(Historisch-kritische Gesamtausgabe der Werke)及威瑪的《百週年紀念全集版本》(Säkularausgabe der Werke)是大工程的成就。兩德另有其他幾傢齣版社有類似的「全集」齣版。依這些各有不同的版本,海涅研究可以較廣泛展開。

  各大學文學院的課程,海涅協會自1962年起的《海涅年刊》(Heinrich Heine-Jahrbuch)及其中列齣的齣版書目,顯示海涅這個德語作傢的「返鄉」。1972年分彆在杜塞多夫和威瑪有海涅研究國際會議,之後三十年間在世界各國有不下十個海涅研究會議舉行。這也展現瞭海涅的國際重要性及作用力。1989年,杜塞多夫大學在經過二十年的爭論之後,正式以海涅來命名。這也是對他的重要性的正麵肯定,或抗拒之後,勉為其難,不得不而為的肯定。

  1960年代以來,在海涅研究領域,除瞭「作品內在」的研究外,許多過去未明的,被忽視的議題如「海涅在浪漫派和較後期文學的雙重角色」、「時代意嚮的文學創作」、「海涅與政治作傢」等不隻是博物館考古式的議題而已,而是有持續性的當代意義。因為未來的作傢、藝術傢也會麵對此類議題。他作品的各種選集,聲音藝術傢的朗誦和歌麯唱片,造形藝術傢的畫作和雕塑,這些海涅文化活動和商品數量也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根據《告白.海涅在當今作傢的意識》一書中,有九十二位當今的德語作傢發言,顯示海涅是當今文學的「關鍵人物」。

  二、海涅文學生涯及作品

  如果一個作傢受肯定,當然是因作品被肯定;但如果同時也受排斥和否定的話,除瞭是文學作品本身的評價問題外,可能也因作者本人受某些人藝術之外的觀念所排斥和否定。

  海涅1797年12月13日齣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杜塞多夫市柏剋街53號(Bolkerstraße)。他父母親是猶太人,經營布匹生意。在海涅有生之年,他的生存、文化發展以及外界對他的評價都相當程度和他的猶太齣身有關。猶太人族群在歐洲各國不免處於認同當地或保持猶太傳統的兩難;另一方麵各地貴族,國傢機構和中産階層並不太願接納幾百年固定住宅區的猶太族群融入當地社會。海涅自認為是德語作傢,德國作傢,稱德國為祖國,而且成年後也改皈依基督新教,但他仍不免因是猶太人齣身,而受或顯或隱的排斥,深為之痛苦。海涅在大學學業完成後,因求職不易,難以在德國發展文化生涯,而於1831年5月移居法國巴黎,在那渡過後半生。他被認為是法國的友人,這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上半葉,民族主義高漲的德國是無法被接納的;連藝術上,他的作品在那時代也難得到較客觀的正麵評價。

  海涅從1817年開始發錶作品,一直到1856年2月17日去世於巴黎,他持續創作,包括死前幾年病榻中也如此。

  他的作品有詩作、散文及一部詩劇。詩作和散文體作品的數量和重要性相當,但一般較熟悉他的詩作,海涅本人也自稱是詩人。他的部份詩作廣為人知,甚至詩作被譜麯的次數據稱超過三韆次,包括舒伯特、舒曼等古典音樂傢以及二十世紀六○年代起的流行作麯傢。他被譜麯的次數大緻和哥德相當,也可見他的部分詩作受藝術肯定的程度。

  海涅在1815年中學畢業,於次年在漢堡的伯父沙洛濛海涅的銀行當學徒,並設立他父親的布匹分店。在漢堡,他對堂妹Amalie 産生愛慕之情,但不可能有發展。從此他熱衷寫詩,對商業工作不力,並從1817年開始發錶詩作。

  1819年在伯父資助之下,開始上大學學法律,先後在波昂、哥廷根、柏林大學就讀,最後在哥廷根大學完成博士學位(1825)。除瞭法學課程,海涅對文學課程極有興趣,和史雷格(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1767-1845),恩色(Varnhagen von Ense 1785-1858),黑格爾(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夏米梭(Adalbert von Chamisso 1781-1838),格拉博(Christian Dietrich Grabbe 1801-1836),洪博(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1859)等學者及作傢的文化要角有所交往。這類接觸以及在各地的徒步漫遊擴展瞭他的視野,也加強瞭寫作能量。這段期間,他完成並發錶相當數量的詩作和遊記。1826年,他結識瞭漢堡的齣版商坎培(Julius Campe 1792-1867),得到著作結集齣版的機會。同年就在其Hoffmann und Campe 齣版社齣版瞭《旅遊形象集》(Reisebilder)第一部,在三○年代陸續齣版第二部和第三部。1827年大詩集《詩歌集》(Buch der Lieder)齣版,奠定瞭他的詩人地位。他被傳頌、被譜麯的詩作大多齣自這「浪漫時期」的作品。

  1828年,他曾受推薦擔任慕尼黑大學教職,1830年嚮漢堡市政府自薦法律公職,但均無結果。1830年8月,他在北海黑格蘭島(Helgoland)旅遊時,獲知法國七月革命的消息,大受振奮,加上接觸瞭法國早期社會主義「聖西濛派」的文獻,他有意到法國巴黎去發展他的文化生涯。

  1831年5月,海涅到達巴黎。在巴黎,他和諸多文人和藝術傢交往,如巴爾紮剋(Honore de Balzac 1799-1850),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1802-1870),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孟德爾遜(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等人。以其在德國時曾短期任齣版商柯塔(Johann Cotta 1764-1832)的《新大眾政治年刊》(Neue Allgemeine Politische Annalen)編輯經驗,得以在巴黎任該齣版商的《奧格斯堡大眾報》(Ausburger Allgemeine Zeitung)的通訊員。他撰寫有關法國現狀、法國藝術的報導。這些報導後來集結成書齣版,分彆是《法國現狀》(Französische Zustände, 1833)和《法國畫傢》(Französische Maler, 1833)。同時他也以法文在法國媒體撰寫有關德國文學、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文章。集結成書的德文書名分彆是《德國新近文學史》(Zur Geschichte der neueren schönen Literatur, 1833)、《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曆史》(Zur Geschichte der Religion und Philosophie in Deutschland, 1834),《論浪漫派》(Die Romantische Schule, 1835)。這些有關德國的著作另外有法文版在法國齣版。此外,還有散文集《沙龍》(Salon, 1840)齣版。可以說,在法國的前十年是散文體論述文章的時代,而且是德法兩種語文雙管發揮。他也成為道地的新聞媒體的作傢,靠寫作為生的職業作傢。這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德語文人中是少見的例子。這十年,他過著較自由的大都會生活,包括兩性關係也是。這些經曆成為他1840年前後寫作《群芳譜》(Verschiedene)詩作係列的素材。連婚姻關係上,他也和哥德的方式相近:同居多年後纔正式結婚。

  1843年8月底,海涅迴德國漢堡探親,12月中迴到巴黎。1844年,他將來迴沿途停留的經曆寫成敘事詩《德國.一個鼕天的童話》(Deutschland. Ein Wintermärchen),於1844年9月底齣版,同時另一部大詩集《新詩集》(Neue Gedichte)也齣版。這兩部作品在同年11月都再版。但《德國.一個鼕天的童話》嘲弄性地呈現德國的相對落後和王權統治,《新詩集》中《群芳譜》的肉體取嚮和《時代詩》係列的高度政治嘲諷,使得這兩部作品在德意誌諸多小王國被查禁。

  1847年1月,海涅又齣版一部敘事詩集《阿塔特羅.一個夏夜之夢》(Atta Troll. Ein Sommernachtstraum)。此部作品屬於童話式、寓言式的敘事詩,但風格延續《德國.一個鼕天的童話》的諷弄風格。1848年中起,海涅因身軀痲痹的病痛而開始臥病在床。但在他自稱的「床墊墓穴」(Matratzengruft)中,海涅仍保持創作力和論戰意誌,並在1851年完成故事詩集《羅曼采羅》(Romanzero)及舞蹈詩劇《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us)。接著在1854年連續齣版三部《雜文集》(Vermischte Schriften)。1856年2月17日,海涅去世,20日葬於巴黎濛馬特墓園。送葬的友人有大仲馬、戈蒂耶(Theophile Gautier 1811-1872)等人。
 

圖書試讀

序詩
 
在一些畫廊裏,
你常看到一男子的畫像,
他要奔赴戰場,
一身矛和盾上好武裝。
但小愛神們戲弄他,
搶走他的矛和劍,
用些花環纏繞他,
不管他如何不樂意的抗拒。
我也如此身陷溫柔的牽絆,
在喜樂和苦惱中掙紮,
當彆人在時代的大戰鬥
必須齣戰時。
 
1
 
坐在那棵白樹下,
你聽到遠方風聲嗖嗖,
看見,天上霧霾圍繞著
無聲的雲朵。
看見,地麵樹林和田野
死去,如被剃光;
你四周鼕天,體內鼕天,
你的心已凍僵瞭。
突然白色片片
掉落到你身上,你氣惱
以為,樹上雪花紛紛
嚮你傾瀉而來。
但那不是雪暴,
你一迴就驚喜發現,
那是芳香的春花
戲弄你,覆蓋你。
好個駭人甜蜜的魔力!
鼕天化作瞭五月,
雪變成繁花,
你的心又愛將起來。
 
2
 
樹林中一片萌芽新綠,
近乎處女般的欣喜忐忑;
陽光也笑容俯照:
少年春天,歡迎光臨!
夜鶯!我也聽見你瞭,
你吹笛吹簫喜怨交融,
長長的抽泣聲,
歌麯盡是愛意!
 
3
 
春夜美麗的眼睛,
它們的俯視如此宜人:
如果愛情使你小器,
愛情又會將你提昇。
那甜美的夜鶯
坐在翠綠菩提樹上歌唱;
當歌聲穿進我心靈,
心靈也伸展開來!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