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捌玖零

台北捌玖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生啊,一直消失却不断记得,
回想中兴百货、狮子林、东京爱情故事、悲情城市……
像去了一趟前世又返回今生一样,
内心有种淡淡却无法明讲的哀伤。

  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淡水、九份仍安静美好,信义区的地平线上还没冒出五星级酒店和诚品书店。

  那时台北没有捷运、到处都在挖路和塞车;银行刚装设ATM,股市飙到一万二千点又跌到二千多一点;我们仍用56K数据机拨接上网,没有脸书,随身带着 BB Call……

  不过二、三十年,有些地方起了高楼,有些地方关了书店,找回当年,是否只是奢侈的想望?

  米果在这个年代从台南到台北念书,她娓娓道来,时尚流行的圣地,如何从士林夜市转移到西门町;而后成为上班族,领薪水的那一天,一定要去逛中兴百货!(当然只买得起旁边的路边摊)

  唱KTV没有服务铃、没有卡歌键,点歌时都要有完唱的胆识,男生唱得起王杰,女生唱得起张清芳,都算狠角色。男女对唱就是〈伤心酒店〉,女女对唱就是〈这些日子以来〉。点〈Men’s Talk〉的时候就会变成大合唱……

  当然,还有莉香和完治的《东京爱情故事》,你也是看了这部日剧之后,开始学日文的吗?
  或许,你在公车票亭买过《老夫子》《电视週刊》和《皇冠杂志》,
  在蔡依林的〈我呸〉之前,就喜欢夏宇/李格弟的〈甜蜜的复仇〉,
  或是,有人逛完狮子林和来来百货之后,一定会去吃谢谢鱿鱼羹吗?
  还是你也在长春戏院看了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

  跟着米果穿梭时空,
  不是反对新的建筑抹去落后凋零的美意,
  只是害怕旧的风景不断消失,连带的记忆也就模煳了,
  如何回想都觉得吃力,那可就寂寞了……

  因为,那些年在台北的生活啊,
  都已经写成美好的人生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米果


  文字工作者,小说与随笔杂文书写者,网路重度使用者,台南出身,喜欢棒球与日本推理小说,不爱好莱坞电影和韩剧。曾获几项文学奖,手上有四个专栏。最怕受邀演讲座谈,也怕走在路上被认出来。最喜欢逛菜市场跟超级市场,把自己餵饱是现阶段最热中的人生志业。

  已出版《一个人的粗茶淡饭》《慾望街右转》《极地天堂》《如果那是一种乡愁叫台南》《朝颜时光》《只想一个人,不行吗?》《13年不上班却没饿死的秘密》等十余本书。

  Facebook:【米果大会堂】www.facebook.com/mimikoteam
  个人部落格:【私.生活意见】 blog.roodo.com/chensumi

绘者简介

Via Fang


  很喜欢画动物,很喜欢画线条的画画创作者。英国爱丁堡大学插画硕士,毕业后在爱丁堡大学担任驻校艺术家,2011年获选为英国The Young Cartoonist Of The Year。平常的工作是替书、杂志、商品画插图。

  Facebook:【Via Fang】www.facebook.com/viafangillustration
  个人网站:www.viafang.com
 

图书目录

【自序】写在台北捌玖零之前   
关于时髦、便利、一点点的念旧,很多的遗忘和无情,我的性格堆砌成台北脾气的一小个碎片,而台北的脾气也就慢慢渗透到我的骨子里……
 
一、台北车站前方有喷水池
小舅干嘛买房买在「田中央」?但谁会料到,几十年经过,那公寓后方有了市民大道,侧边是松菸文创,黑黝黝的不晓得是田还是荒地的街路,是现在的忠孝东路三、四段,再过一个街口就是信义区,地平线冒出好多栋百货公司、五星级旅馆外加诚品书店。
 
二、回不去的淡水小镇
那时的淡水,名符其实的小镇,假日虽有观光客,但多数租协力车往淡海吹风。渡船头只有一个虾卷摊,也只有一家鱼丸汤,半坪屋的米粉汤与糯米肠当时就有,酸梅汤或霜淇淋还未出现。
 
三、士林啊~曾经的新天堂乐园
等到士林阳明戏院拆了,等到那些庶民吃食消费的摊子变成观光客拥挤朝圣的殿堂,等到台北各校学生在那里踩踏时尚流行的青春特调风味淡去之后,我从那个戏院二楼放映室小窗口窥见的士林种种,是不是就划下休止符了呢?
 
四、台北有个西门町
搭乘北淡线火车,从第六月台穿越空桥,从忠孝西路前站出来,走一些小巷弄,走进连栋的中华商场,听着建中、景美、成功、附中、板中的台北同学夸耀他们以前在哪里买尖头鞋、哪里修改制服裤脚裙长、哪里熘冰……
 
五、那年坐在淡水长堤一起读的诗
以前很爱傍晚的时候在校园走来走去,凑足几部摩托车,就结伴下山追夕阳,一路追到淡海,也没有手机可以拍照打卡上传网路,纯粹就是用力把那夕照景色写入记忆。
 
六、在安静的永康街散步
虽然鼎泰丰很有名,但是路过鼎泰丰往往是因为要去吃隔壁义美的霜淇淋;虽然毕业照的热门推荐是公馆的「老二」,不过永康街的「久明摄影」也有一派拥护者……
 
七、公车票亭,曾经的路旁魔法屋
我倚赖票亭贩售的零嘴点心或饮料,有了流浪途中被疗癒抚慰的温暖。或一颗茶叶蛋,或那种红色塑胶纸包起来的四方薄片豆干,或靠着票亭小小屋檐躲雨,或岁末寒冷的冬夜,买了隔年全新的日历挂轴……路旁的公车票亭,全面引退,到底是哪一年的事情啊!
 
八、领薪水那天,要去中兴百货
那时的中兴百货特别「潮」,从每季发表的电视形象广告,到报纸满版的平面广告,从店内橱窗设计,到那些假掰饶舌到让人想要趴下来膜拜的广告文案。广告意境未必理解,但风格模仿变成憧憬的催化剂,就好像当时嚼几下司迪麦口香糖,就硬是比青箭黄箭来得爽快一样。
 
九、忠孝东路走九年
常常跟朋友约在「顶好」碰面,很爱去「龙门商场」逛那些坪数拘谨却充满惊奇的小店,那里曾经有过「新学友书局」,对面的「爱群商场」集中了卖行李箱的商家,人生第一个大行李箱就是从那里的地下楼拖回家的。
 
十、挤在公车里的红灯倒数岁月
我搭乘台北公车通勤的岁月,恰好跟兴建捷运的交通黑暗期,有相当程度的重叠。
士林到东区,没有一百分钟大概不善罢干休,现在搭高铁都可以从台北到台南了。
 
十一、在老派KTV唱着王杰的歌
房内没有服务铃,好像要打内线电话请服务生来取单子。亦无切歌键,也没有调key的选项,敢选什么歌,就要有「完唱」的能力或胆识。男生唱得起王杰,女生唱得起张清芳,都算狠角色。
 
十二、股市上万点的Taipei City
中午收盘之后,下午茶吃到饱的餐厅就爆满,号子一家一家开,卖鱼翅鲍鱼的高档餐厅冒出来的速度媲美雨后春笋……那时最热门的爱情誓约莫是类似台股上两万点就结婚吧,亲爱的。
 
十三、在台北相遇又离别的诚品与金石堂
人生初次相遇的诚品书店,位在仁爱路圆环边,靠近双圣冰淇淋的那一侧。比较像是画廊,或是艺术气息很浓的某类书籍专卖店。相较于金石堂,诚品的卖场设计更……更什么呢?我想,是更「文青」吧!金石堂是直木赏,诚品是芥川赏。
 
十四、民生社区的小小时光碎片
几年之后,富锦街变得好浪漫,新东街的菜市场还是很热闹,侯门小馆生意依然很好,金石堂离开了,温娣汉堡也不见了,麦当劳仍然是路口两层楼的小小面积……
 
十五、方展博和莉香、完治相伴的信义路尾
录影带出租店早就不见了,不管是铃木保奈美还是菊池桃子、安田成美、还是浅野温子,都开始演杰尼斯艺人的妈了。而刘青云还是会跟妻子郭蔼明手牵手来参加金马奖。每次我经过松山路,彷彿看到当时热爱日剧与港剧的自己,从录影带店走出来,去了宫庙旁边坐下来吃一盘麻油热炒腰花……
 
十六、艋舺是一盏昏黄的灯
离开龙山寺之后,一群人跑去华西街看杀蛇,最后决定闯一下红灯区「见学」,男生站内圈,女生站外围,早先流传的耳语,说那点着红色灯泡的门里随手一拉,落单的男生很难抽身。
总算走进去之后,一位倚在店门口的中年阿姨看到我们,似乎很开心,立刻大叫,「同学,补习下课了喔?」
 
十七、他们走过的大稻埕
想起二二八与白色恐怖当时的大稻埕肃杀氛围,想起八零年代之前的纺织业荣景,不同年代不同世代穿着西装的男人们在这里谈生意、应酬吃酒家菜、文人在此吟诗,听艺妲唱南管小曲,或有大商行以此地的老厝起家,后来成就大事业。
 
十八、悲情城市与九份金瓜石的些许旧事
《悲情城市》上映时,同事勐然想起,电影拍摄的那段日子,剧组就在她家猪肉摊前的空地摆桌搭伙,她母亲好似办桌一样每日供餐,家里的阿嬷还客串临时演员,演了黑道「红猴」的妈妈……
 
十九、陆桥窗边的南京东路可安好
陆桥底下往东走,几条路交会的圆环边,一家卖卤肉饭和羹汤的店面好像叫做半桶水,再过街,就是饶河夜市。若是出门往西走,珍珠戏院专门放映二轮电影,再走几步就是传闻刘德华投资的影城,那里尚有几分时髦趣味,据说开幕的时候,刘德华前来剪綵,影城几乎挤到爆。
 
二十、那些长春戏院的早场电影
有些冷门片只在长春戏院上映,至多就是加上西门町的「真善美」戏院联映。
长春的座椅配置很容易被前方人头挡住画面,倘若是晚场或假日场,遇到高个子或喜欢往前趴或坐得直挺挺的前方陌生人,换座位很难,整场都要跟字幕中间浮现的半颗头颅对抗,实在很苦恼。
 
二十一、一眼瞬间社子岛
早年只要是台风或大雨,电视新闻记者就会站在及腰的社子岛黄水里,拿着各家电视台的「麦牌」,说着同样的结尾话语,「以上是记者在社子岛的报导,接下来把现场交还给棚内主播……」说这段话的时候还要想办法往前滑走几步。
 
二十二、内湖一住二十年
二十年间,我住的这条街,经历三次淹水,温妮、贺伯、纳莉台风,最惨的一次是地下室与一楼全灭,四部电梯全挂,据说整条街灭顶的车子有几百部。第一次淹水过后,发现超商进驻的大灯亮起来时,差点在路灯下大叫「得救了得救了」。

图书序言

四、台北有个西门町

人生初次来到西门町,应该是高三那年的毕业旅行。在尚未解严的年代,高中三年每个学期都要打靶训练,还要穿军训服戴船型帽踢木兰步唱军歌,随时都准备要「反攻大陆」「解救同胞」的年头,没有毕业旅行这种欢乐的名目,必须遵循教育部和教官统一口径的说法,那不是毕业旅行,而是「公民教育训练」。

出发之前,教官耳提面命,反攻复国大业还未完成,大陆苦难同胞还要等待我们拯救,国仇家恨,怎能因为毕业就开心出游庆祝呢?所以,这是一趟公民教育训练,绝对不是毕业旅行。

行程安排了故宫博物院、忠烈祠、中正纪念堂、慈湖谒灵,排队进入「蒋公陵寝」之前,不能喧哗嬉闹,也不能拍照比Y,师长告诉我们,内心要充满「怀念领袖」的肃穆情感才行。

所有规矩别扭都能忍受,所有校方要求都能屈就,为了西门町,为了传说中的青春圣域,一切「大人安排」的行程,都可以吞忍下来,只为了换取一晚的「自由活动」。我们可以穿上最漂亮的便服,即使是清汤挂面的耳下一公分看起来蠢到不行的发禁都妥协,起码可以丢弃黑发夹,别上彩色可爱的发饰或偷偷修剪浏海,结伴去西门町狂欢几个小时,那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反抗了,毕竟是西门町啊!

我对西门町的憧憬来自于阅读,从《读者文摘》的照片,从《电视週刊》的照片,那些邵氏武侠片或琼瑶三厅电影在西门町电影院上映盛况的报纸娱乐版,还有爱国电影类似《梅花》《英烈千秋》《笕桥英烈传》在电影街造成「万人空巷」的照片。不过,最吸引我的其实是作为圆环天桥背景的大型霓虹广告看板,以及看板右侧连栋的中华商场,照片应该是从远东百货这一侧拍摄,究竟是从哪本杂志或《电视週刊》看到的图片,已经想不起来了。

知道高三「公民教育训练活动」其中一晚住宿南海路「教师会馆」,当天有饭后自由活动,我们早就偷偷跟地理老师打探好步行路线,地理老师是师大毕业的,拍胸脯保证那一带很熟,绝对没问题。即使如此,出发之前还是很紧张,很怕在青春圣域的西门町迷路,赶不上闭馆的教官点名,在戒严时代可是要记警告或小过的啊!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