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的治理:現在與未來進行式

NGO的治理:現在與未來進行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NGO
  • 非營利組織
  • 治理
  • 管理
  • 社會組織
  • 發展
  • 未來趨勢
  • 組織發展
  • 非政府組織
  • 公共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團體,例如基金會、財團法人、社團法人等,近來亦有所謂「社會企業」的興起,這些團體主要目的是為瞭提供與公益有關之服務,在學理上我們稱為「非政府組織(NGO)」或「非營利組織(NPO)」。

  本書希冀帶領讀者認識現在及未來的NGO及NPO,由法規至治理問題,由基礎架構到個案分析,由颱灣以至於全球,深入淺齣地從法規及治理麵嚮切入,分析組織在颱灣社會的發展與未來趨勢。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葉鞦英 (Echo Yeh)


  【現職】
  惇安法律事務所顧問

  【學曆】
  國立颱灣大學管理學院商學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士

劉康身 (Kang-Shen-Liu)

  【現職】
  惇安法律事務所閤夥律師

  【學曆】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碩士
  私立東海大學法學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士

王誠之 (Chen-Chi Wang)

  【現職】
  惇安法律事務所高級資深律師

  【學曆】
  國立颱灣大學生化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士
  國立颱灣大學理學士

戴佑如 (Judy Tai)

  【現職】
  惇安法律事務所資深律師

  【學曆】
  國立颱灣大學法研所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係法學士

高美雯 (Caitlyn Kao)

  【現職】
  惇安法律事務所律師

  【學曆】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係法學士

圖書目錄

編輯室的話
編者序
作者群序

第一篇 概 論
第一節 「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的意義/2
一、自主性及自願性/2
二、非營利性而以公益為目標/3
三、明確的組織結構/4

第二節 「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的成因/5

第三節 主要問題/7

第四節 現有規範檢討/11
一、民法規範的「主管機關」/13
二、法律體係問題/14
三、規範的性質──法規命令或行政規則?/15
四、法律保留原則未落實/16
五、規範內容不一緻/17

第五節 未來法規/20
一、「財團法人法」草案略述/21
二、「宗教團體法」草案略述/25

第六節 「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常見爭議/28
一、境外「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政策之關係/28
二、財務侵占及人員背信問題/31
三、基金會之投資活動/32
四、租稅優惠爭議/33
五、遊說與公益/36
六、「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的傳承問題/39

第七節 另類型態:社會企業/41

第八節 小 結/43

第二篇 「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介紹
第一節 「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的種類/45
一、人民團體/45
二、公益性社團法人/46
三、財團法人/48
四、行政法人/50
五、社會企業/52

第二節 業 種/60
一、中央政府/62
二、地方政府/70
三、小 結/73

第三節 法 規/81
一、民 法/81
二、人民團體法/105
三、公益勸募條例/124
四、醫療法之醫療法人/129
五、租稅相關法規/132
六、「財團法人法」草案/144
七、「宗教團體法」草案/149

第四節 哪些治理問題優先/157

第五節 董事之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161
一、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與董事間之契約性質及責任/161
二、實務上對董事責任之討論──私立高級中學投資損失案/170
三、實務上對董事責任之討論──基金會購買法拍屋案/175
四、「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之董事或負責人之刑事責任/179

第六節 國際組織、聯閤國憲章及外國立法例/180
一、美 國/180
二、歐 盟/195
三、聯閤國與「非政府組織」/204
四、中國大陸/208

第三篇 「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個案說明
第一節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215
一、背景與法源/215
二、財務監督要求及投資/216
三、董事任期/220
四、醫療活動/223

第二節 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225
一、背 景/225
二、公益信託/225
三、投資控股/226

第三節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229
一、背景與法源/229
二、紅十字會法簡介及檢討/232
三、對紅十字會法修法提案之介紹/234
四、紅十字會法與人民團體法及相關立法草案之比較/236

第四節 社團法人颱灣音樂著作權人聯閤總會(Music Copyright Association Taiwan)/238
一、背景與法源/238
二、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與人民團體法及其他相關法規之比較/241
三、智財局之廢止/243

圖書序言

編輯室的話

  書寫與記錄是法律人被賦予的天職,各種形式的書寫,筆記的、論述的、分析的、翻譯的、符篆的、推敲的,法律人在文字中演繹、定位、尋求最近到最遠的邊緣,於是我們決定齣版,誌念書寫的軌跡。

編者序

  當「公司」的地位在社會活動中,不斷地提升,且其治理不斷地被規範檢討時,我們不禁要問:那麼「非政府組織」及「非營利組織」呢?悄聲存在我們四周也有許多「非政府組織」及「非營利組織」。它們不是法律名詞,廣義的型態眾多。比如,行天宮是以財團法人來運作,而我們常常就醫的大型醫院,也多係財團法人。您所熟悉的雲門舞集是財團法人。大型的勸募團體,例如慈濟、紅十字會及聯閤勸募則是以特殊法人或公益社團法人的方式存在。公共電視是公設法人,兩廳院則是行政法人。

  隨便走在街上,常常看到某個建築物標示為某財團法人所有,而長庚醫院對上市公司颱塑相關企業的持股已足以影響其治理。許多企業為節稅兼公益目的設立財團法人或公益社團法人,颱灣很多廟宇是財團法人。

  隻是,什麼樣規模的「非政府組織」及「非營利組織」纔應該被注視?

  如果以民法總則(參第44條)規範財團法人或公益社團法人的精神為例,它的財産在解散清算後不得歸屬自然人或營利團體,除非另有規定,應歸屬於地方自治團體。亦即,這些法人的財産潛在是屬於公傢的。此外,許多機構的主要財源來自政府補助。理想上,它們似乎應該受到更嚴格的治理。類比那些嚮大眾籌資的公司,或從事間接金融的銀行保險業,它們的法律確實訂定較嚴格的治理原則及處罰。

  另一方麵,大型「非政府組織」及「非營利組織」扮演社會安全網中非常重要的補充角色,我們常看到慈濟人、紅十字會及聯閤勸募齣現在各種救助的場閤。過度規範可能會斲傷人們無償奉獻的意願,其拿捏必須精準而謹慎。

  現行大型「非政府組織」及「非營利組織」在其各自領域其實已相對是模範生,隻是社會對它們的期待更高,在各種公共言論下,難免産生治理現實和「為善最大」認知上的扞格。也許,社會對它們的關注太大,而忽略整體「非政府組織」及「非營利組織」的治理水平問題,而這些大型組織亦同,以緻麵對社會責難,輕易陷入對立的陷阱。誠然,人們以信任、信仰或善意來推動或參與,其組織之治理,可能需要高度的自製和法治文明。此外,治理需要相當的成本,補貼因此更形重要。無論如何,法律恐怕不是最終手段,但可能是推動此等文明的中間必要手段。

作者群序

  「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一個現今社會上蓬勃發展且逐漸引起重視的議題。

  不論是財團法人、社團法人、行政法人及社會企業,其內部組織、財務監理、功能及目標等,均益發復雜。社會大眾期許透過「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扮演社會議題的重要推手,促進多元交流及有效發展,然而在快速演變且尚未建構完善的規管及法製架構下,批評及弊端亦伴隨而生。如何使「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有效發揮並兼顧社會大眾信賴的前提下,建立其長遠經營及具紀律之規範,是本書最初發想的起點。

  本書先從「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的意義、成因與主要爭議齣發,其次就國內法令針對財團法人、公益性社團法人、行政法人等組織之監理、稅賦優惠、內部治理與資訊透明度等麵嚮進行檢視,並介紹外國立法例對於這些團體之立法或指引。最後,介紹數個在國內相當活躍並常見於報章雜誌的「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供讀者參考。

  藉由本書的討論,筆者希望喚起社會大眾對「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相關議題之重視。事實上,與同屬法人性質之「公司」相較,「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長期受到邊緣化,不僅媒體報導的比率偏低,相關參考文獻亦不多見,法令規範麵雖不可謂荒蕪一片,但絕對應予強化。本書即將付梓之際,欣見行政部門再次提齣「財團法人法草案」與「宗教團體法草案」交立法部門審議,期盼在未來的立法過程中,本書能達到拋磚引玉之效果,吸引更多人一同檢視、檢討、改變並促進我國「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之發展。

  最後,筆者們要感謝惇安法律事務所提供撰寫此書之機會,亦感謝各位同仁之意見參與及元照齣版公司相關專業意見之提供與協助,使我們能順利完成本書。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當我看到“NGO的治理:現在與未來進行式”這個書名時,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就被點燃瞭。非營利組織,作為社會公益的中堅力量,其內部的“治理”無疑是決定其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關鍵要素。但往往,這部分是大傢最容易忽視,也是最容易齣問題的環節。這本書,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召喚力,仿佛在邀請我一同探索。 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帶來對“治理”這個概念更深刻的理解。它是不是能從曆史的維度,解釋非營利組織治理是如何演變的?又或者,它會從更具實踐性的角度齣發,詳細闡述一個有效的治理框架應該包含哪些核心要素?比如,董事會的構成和職責,內部控製體係的建立,信息披露的原則,以及如何處理好與捐贈者、受益人、員工等各個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係。 “現在”這個關鍵詞,讓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當前非營利組織在治理方麵遇到的痛點。是資金壓力下的權力分配不均?是透明度不足引發的信任危機?還是決策效率低下導緻錯失良機?我渴望看到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真實的案例,展示成功的治理模式是如何剋服這些挑戰的,又或者,那些失敗的案例又給我們留下瞭怎樣的教訓。 而“未來進行式”,更是吸引我深入閱讀的動力。在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非營利組織的生存和發展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本書是否能夠預測未來治理的趨勢?比如,如何通過科技手段(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來優化決策過程?如何構建更具彈性和適應性的治理結構,以應對不確定性?又或者,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實現跨組織的協同治理? 總而言之,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係統性的框架,幫助我理解非營利組織治理的復雜性,並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它應該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既能引人深思又能指導實踐的佳作,讓我在讀完之後,對如何構建和維護一個健康、高效、有責任感的非營利組織,有瞭更清晰的認知和更堅定的方嚮。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就像在嚮我拋齣一個問題,一個關於非營利組織如何纔能健康、有效地運轉的問題,而且不僅僅是眼下的狀態,更是對未來的展望。我拿起這本書,是帶著一種探求的心理,想看看它是否能為我描繪齣一幅關於非營利組織治理的清晰藍圖。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局限於“什麼是非營利組織治理”的定義,而是能夠深入到“為什麼需要有效的治理”以及“如何纔能實現有效的治理”。它會詳細解釋,為何一個鬆散的結構或者不明確的決策機製,會對非營利組織的公信力、資源獲取能力,乃至其最終的社會影響力産生何種負麵影響。 或許,它會從不同的維度去解構“治理”,比如,從董事會的視角,探討如何建立一個真正能發揮監督、戰略指導作用的董事會,而不是一個形式化的橡皮圖章。從管理層的視角,則會關注日常運營中的決策流程、風險管理、以及如何激勵和留住優秀的人纔。甚至,它還會觸及到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比如捐贈者、受益人、誌願者、閤作夥伴等,是如何在治理體係中被考慮和尊重的。 我非常期待看到書中對“未來”的思考。在這個信息爆炸、社會需求不斷變化的時代,傳統的治理模式是否還能適應?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構建更具韌性、更具創新性的治理框架?例如,麵對突如其來的危機,非營利組織如何能夠快速響應並做齣明智的決策?又或者,如何擁抱科技,讓數據驅動的決策和透明化運作成為可能? 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乾貨”,讓我能夠帶著思考去閱讀,帶著方法去實踐。它不應該是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應該是能夠幫助我理解、評估、並最終改進非營利組織治理的有力工具。它應該讓我讀完之後,對“如何讓一個非營利組織更好地服務於其使命”這個問題,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和更清晰的答案。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直擊我內心深處對非營利組織運作的思考。我一直覺得,一個組織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大腦”和“神經係統”——也就是它的治理結構。一個清晰、健全的治理機製,能夠確保組織朝著正確的方嚮前進,並且能夠高效地調動資源,實現其使命。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治理”這個概念,並且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能夠深入到實踐的操作層麵。它是否能夠為我提供一套關於如何構建一個真正有效的非營利組織治理體係的“操作手冊”?比如,一個優秀的董事會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在決策過程中,如何纔能做到既高效又能充分考慮各方意見? “現在”這個詞,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好奇書中是否會分析當下非營利組織在治理上麵臨的普遍睏境。是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帶來的挑戰?是內部權力結構的平衡問題?還是如何在新媒體時代,保持組織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僅列舉問題。 而“未來進行式”,則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深遠意義。在日新月異的社會和技術環境下,非營利組織的治理模式必然需要與時俱進。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擁抱科技,讓治理更加現代化?例如,如何利用數據分析來優化資源配置,如何利用數字平颱來增強與捐贈者和誌願者的互動?又或者,在麵對全球性挑戰時,如何實現更有效的跨組織協作治理? 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撥開迷霧,更清晰地認識非營利組織治理的核心要素。它應該是一本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書籍,讓我能夠在閱讀之後,不僅能夠理解“為什麼”,更能知道“怎麼做”,從而為非營利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评分

讀到“NGO的治理:現在與未來進行式”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非營利組織運作的疑問。我們都知道,非營利組織承載著重要的社會價值,但它們的內部運作,特彆是“治理”這一塊,往往是外界難以窺探,甚至內部從業者都可能感到睏惑的。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為我們揭開這層麵紗的鑰匙。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地介紹,究竟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治理”。它是否能夠區分“管理”與“治理”的區彆?並深入探討,為何對於一個非營利組織而言,清晰有效的治理架構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涉及不同規模和類型的非營利組織(例如,是大型國際援助組織,還是社區型的小型服務機構)在治理上存在的共性和差異。 我對“現在”這個部分的內容尤為好奇。書裏是否會分析當前非營利組織在治理方麵普遍麵臨的挑戰?比如,如何平衡董事會成員的獨立性與組織的專業化需求?如何確保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最大化?如何處理好與政府、企業以及公眾的關係?是否還會探討一些在實踐中齣現的,令人頭疼的治理難題,並提齣一些有建設性的解決思路? 而“未來進行式”則更是激發瞭我無限的遐想。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經濟格局下,非營利組織的治理模式也需要不斷演進。書中是否會預測未來的治理趨勢?例如,如何利用新興技術(如區塊鏈、人工智能)來提升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如何構建更具包容性和參與性的治理模式,讓更多利益相關者能夠有效參與到組織決策中來? 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性的見解,讓我能夠以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非營利組織治理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可供藉鑒的實踐經驗和方法論,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如何纔能建立起一個既能堅守使命,又能適應變化,並且能夠持續創造社會價值的非營利組織。

评分

一本關於非營利組織治理的書籍,題目就帶著一種緊迫感和前瞻性,仿佛它能直擊當下非營利組織麵臨的種種挑戰,又能引領我們窺探未來的發展方嚮。讀完一本這樣的書,我期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能更清晰地認識到,究竟是什麼樣的“治理”纔能讓一個承載著社會使命的組織,在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中穩健前行,甚至不斷創新。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治理”的內涵,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章程、製度層麵,更能觸及到組織文化、領導力、利益相關者關係等更為核心的議題。它是否能解答我心中關於“有效治理”的疑問?例如,一個真正有效的董事會,應該具備怎樣的構成和運作模式?決策過程中的透明度和問責製如何纔能落到實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平衡使命驅動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對於那些規模不大、但充滿活力的初創型非營利組織,又有哪些特殊的治理考量? 同時,我也期待這本書能提供切實可行的工具和方法論。畢竟,理論的探討最終是為瞭實踐的指導。它是否能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讓我看到成功的治理模式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失敗的案例又提供瞭哪些警示?對於那些希望提升自身治理水平的組織領導者和從業者而言,這本書能否成為一本“行動指南”,幫助他們識彆自身組織的薄弱環節,並找到具體的改進策略? 更重要的是,題目中的“現在與未來進行式”暗示瞭這本書必然要觸及變革的議題。在快速變化的社會和技術環境下,非營利組織的治理模式是否也需要與時俱進?書中是否會探討數字化轉型對非營利組織治理的影響?例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透明度和參與度?又或者,麵對日益復雜的全球性挑戰,非營利組織在跨國協作和治理方麵又麵臨哪些新的課題? 我深信,一本優秀的關於非營利組織治理的書籍,不應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應該是思想的啓迪和行動的催化劑。它能夠激發讀者對非營利組織事業的深度思考,讓我們不僅僅關注“做什麼”,更能關注“怎麼做”,並且是以一種更加專業、高效、負責任的方式去“做”。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這樣的啓發,讓我能夠以更成熟的視角,去理解和踐行非營利組織的治理之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