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的治理:现在与未来进行式

NGO的治理:现在与未来进行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NGO
  • 非营利组织
  • 治理
  • 管理
  • 社会组织
  • 发展
  • 未来趋势
  • 组织发展
  • 非政府组织
  • 公共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团体,例如基金会、财团法人、社团法人等,近来亦有所谓「社会企业」的兴起,这些团体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与公益有关之服务,在学理上我们称为「非政府组织(NGO)」或「非营利组织(NPO)」。

  本书希冀带领读者认识现在及未来的NGO及NPO,由法规至治理问题,由基础架构到个案分析,由台湾以至于全球,深入浅出地从法规及治理面向切入,分析组织在台湾社会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叶秋英 (Echo Yeh)


  【现职】
  惇安法律事务所顾问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商学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士

刘康身 (Kang-Shen-Liu)

  【现职】
  惇安法律事务所合伙律师

  【学历】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
  私立东海大学法学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士

王诚之 (Chen-Chi Wang)

  【现职】
  惇安法律事务所高级资深律师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生化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士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士

戴佑如 (Judy Tai)

  【现职】
  惇安法律事务所资深律师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法研所硕士
  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法学士

高美雯 (Caitlyn Kao)

  【现职】
  惇安法律事务所律师

  【学历】
  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法学士

图书目录

编辑室的话
编者序
作者群序

第一篇 概 论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意义/2
一、自主性及自愿性/2
二、非营利性而以公益为目标/3
三、明确的组织结构/4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成因/5

第三节 主要问题/7

第四节 现有规范检讨/11
一、民法规范的「主管机关」/13
二、法律体系问题/14
三、规范的性质──法规命令或行政规则?/15
四、法律保留原则未落实/16
五、规范内容不一致/17

第五节 未来法规/20
一、「财团法人法」草案略述/21
二、「宗教团体法」草案略述/25

第六节 「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常见争议/28
一、境外「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政策之关系/28
二、财务侵占及人员背信问题/31
三、基金会之投资活动/32
四、租税优惠争议/33
五、游说与公益/36
六、「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传承问题/39

第七节 另类型态:社会企业/41

第八节 小 结/43

第二篇 「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介绍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种类/45
一、人民团体/45
二、公益性社团法人/46
三、财团法人/48
四、行政法人/50
五、社会企业/52

第二节 业 种/60
一、中央政府/62
二、地方政府/70
三、小 结/73

第三节 法 规/81
一、民 法/81
二、人民团体法/105
三、公益劝募条例/124
四、医疗法之医疗法人/129
五、租税相关法规/132
六、「财团法人法」草案/144
七、「宗教团体法」草案/149

第四节 哪些治理问题优先/157

第五节 董事之善良管理人注意义务/161
一、社团法人或财团法人与董事间之契约性质及责任/161
二、实务上对董事责任之讨论──私立高级中学投资损失案/170
三、实务上对董事责任之讨论──基金会购买法拍屋案/175
四、「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之董事或负责人之刑事责任/179

第六节 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及外国立法例/180
一、美 国/180
二、欧 盟/195
三、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204
四、中国大陆/208

第三篇 「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个案说明
第一节 长庚医疗财团法人/215
一、背景与法源/215
二、财务监督要求及投资/216
三、董事任期/220
四、医疗活动/223

第二节 比尔与梅琳达盖兹基金会/225
一、背 景/225
二、公益信託/225
三、投资控股/226

第三节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229
一、背景与法源/229
二、红十字会法简介及检讨/232
三、对红十字会法修法提案之介绍/234
四、红十字会法与人民团体法及相关立法草案之比较/236

第四节 社团法人台湾音乐着作权人联合总会(Music Copyright Association Taiwan)/238
一、背景与法源/238
二、着作权集体管理团体条例与人民团体法及其他相关法规之比较/241
三、智财局之废止/243

图书序言

编辑室的话

  书写与记录是法律人被赋予的天职,各种形式的书写,笔记的、论述的、分析的、翻译的、符篆的、推敲的,法律人在文字中演绎、定位、寻求最近到最远的边缘,于是我们决定出版,志念书写的轨迹。

编者序

  当「公司」的地位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地提升,且其治理不断地被规范检讨时,我们不禁要问:那么「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呢?悄声存在我们四周也有许多「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它们不是法律名词,广义的型态众多。比如,行天宫是以财团法人来运作,而我们常常就医的大型医院,也多系财团法人。您所熟悉的云门舞集是财团法人。大型的劝募团体,例如慈济、红十字会及联合劝募则是以特殊法人或公益社团法人的方式存在。公共电视是公设法人,两厅院则是行政法人。

  随便走在街上,常常看到某个建筑物标示为某财团法人所有,而长庚医院对上市公司台塑相关企业的持股已足以影响其治理。许多企业为节税兼公益目的设立财团法人或公益社团法人,台湾很多庙宇是财团法人。

  只是,什么样规模的「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才应该被注视?

  如果以民法总则(参第44条)规范财团法人或公益社团法人的精神为例,它的财产在解散清算后不得归属自然人或营利团体,除非另有规定,应归属于地方自治团体。亦即,这些法人的财产潜在是属于公家的。此外,许多机构的主要财源来自政府补助。理想上,它们似乎应该受到更严格的治理。类比那些向大众筹资的公司,或从事间接金融的银行保险业,它们的法律确实订定较严格的治理原则及处罚。

  另一方面,大型「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扮演社会安全网中非常重要的补充角色,我们常看到慈济人、红十字会及联合劝募出现在各种救助的场合。过度规范可能会斲伤人们无偿奉献的意愿,其拿捏必须精准而谨慎。

  现行大型「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在其各自领域其实已相对是模范生,只是社会对它们的期待更高,在各种公共言论下,难免产生治理现实和「为善最大」认知上的扞格。也许,社会对它们的关注太大,而忽略整体「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水平问题,而这些大型组织亦同,以致面对社会责难,轻易陷入对立的陷阱。诚然,人们以信任、信仰或善意来推动或参与,其组织之治理,可能需要高度的自制和法治文明。此外,治理需要相当的成本,补贴因此更形重要。无论如何,法律恐怕不是最终手段,但可能是推动此等文明的中间必要手段。

作者群序

  「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一个现今社会上蓬勃发展且逐渐引起重视的议题。

  不论是财团法人、社团法人、行政法人及社会企业,其内部组织、财务监理、功能及目标等,均益发复杂。社会大众期许透过「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扮演社会议题的重要推手,促进多元交流及有效发展,然而在快速演变且尚未建构完善的规管及法制架构下,批评及弊端亦伴随而生。如何使「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有效发挥并兼顾社会大众信赖的前提下,建立其长远经营及具纪律之规范,是本书最初发想的起点。

  本书先从「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意义、成因与主要争议出发,其次就国内法令针对财团法人、公益性社团法人、行政法人等组织之监理、税赋优惠、内部治理与资讯透明度等面向进行检视,并介绍外国立法例对于这些团体之立法或指引。最后,介绍数个在国内相当活跃并常见于报章杂志的「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供读者参考。

  借由本书的讨论,笔者希望唤起社会大众对「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相关议题之重视。事实上,与同属法人性质之「公司」相较,「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长期受到边缘化,不仅媒体报导的比率偏低,相关参考文献亦不多见,法令规范面虽不可谓荒芜一片,但绝对应予强化。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欣见行政部门再次提出「财团法人法草案」与「宗教团体法草案」交立法部门审议,期盼在未来的立法过程中,本书能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吸引更多人一同检视、检讨、改变并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之发展。

  最后,笔者们要感谢惇安法律事务所提供撰写此书之机会,亦感谢各位同仁之意见参与及元照出版公司相关专业意见之提供与协助,使我们能顺利完成本书。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关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书籍,题目就带着一种紧迫感和前瞻性,仿佛它能直击当下非营利组织面临的种种挑战,又能引领我们窥探未来的发展方向。读完一本这样的书,我期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究竟是什么样的“治理”才能让一个承载着社会使命的组织,在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中稳健前行,甚至不断创新。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治理”的内涵,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章程、制度层面,更能触及到组织文化、领导力、利益相关者关系等更为核心的议题。它是否能解答我心中关于“有效治理”的疑问?例如,一个真正有效的董事会,应该具备怎样的构成和运作模式?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如何才能落到实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使命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于那些规模不大、但充满活力的初创型非营利组织,又有哪些特殊的治理考量? 同时,我也期待这本书能提供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方法论。毕竟,理论的探讨最终是为了实践的指导。它是否能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看到成功的治理模式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失败的案例又提供了哪些警示?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自身治理水平的组织领导者和从业者而言,这本书能否成为一本“行动指南”,帮助他们识别自身组织的薄弱环节,并找到具体的改进策略? 更重要的是,题目中的“现在与未来进行式”暗示了这本书必然要触及变革的议题。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技术环境下,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模式是否也需要与时俱进?书中是否会探讨数字化转型对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影响?例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透明度和参与度?又或者,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非营利组织在跨国协作和治理方面又面临哪些新的课题? 我深信,一本优秀的关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书籍,不应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应该是思想的启迪和行动的催化剂。它能够激发读者对非营利组织事业的深度思考,让我们不仅仅关注“做什么”,更能关注“怎么做”,并且是以一种更加专业、高效、负责任的方式去“做”。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这样的启发,让我能够以更成熟的视角,去理解和践行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之道。

评分

当我看到“NGO的治理:现在与未来进行式”这个书名时,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就被点燃了。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公益的中坚力量,其内部的“治理”无疑是决定其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关键要素。但往往,这部分是大家最容易忽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这本书,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召唤力,仿佛在邀请我一同探索。 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带来对“治理”这个概念更深刻的理解。它是不是能从历史的维度,解释非营利组织治理是如何演变的?又或者,它会从更具实践性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一个有效的治理框架应该包含哪些核心要素?比如,董事会的构成和职责,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信息披露的原则,以及如何处理好与捐赠者、受益人、员工等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 “现在”这个关键词,让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当前非营利组织在治理方面遇到的痛点。是资金压力下的权力分配不均?是透明度不足引发的信任危机?还是决策效率低下导致错失良机?我渴望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展示成功的治理模式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又或者,那些失败的案例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而“未来进行式”,更是吸引我深入阅读的动力。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本书是否能够预测未来治理的趋势?比如,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来优化决策过程?如何构建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治理结构,以应对不确定性?又或者,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跨组织的协同治理? 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帮助我理解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复杂性,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它应该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能引人深思又能指导实践的佳作,让我在读完之后,对如何构建和维护一个健康、高效、有责任感的非营利组织,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坚定的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直击我内心深处对非营利组织运作的思考。我一直觉得,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也就是它的治理结构。一个清晰、健全的治理机制,能够确保组织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且能够高效地调动资源,实现其使命。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治理”这个概念,并且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实践的操作层面。它是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关于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非营利组织治理体系的“操作手册”?比如,一个优秀的董事会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在决策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既高效又能充分考虑各方意见? “现在”这个词,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好奇书中是否会分析当下非营利组织在治理上面临的普遍困境。是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带来的挑战?是内部权力结构的平衡问题?还是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保持组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列举问题。 而“未来进行式”,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深远意义。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和技术环境下,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模式必然需要与时俱进。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拥抱科技,让治理更加现代化?例如,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资源配置,如何利用数字平台来增强与捐赠者和志愿者的互动?又或者,在面对全球性挑战时,如何实现更有效的跨组织协作治理? 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拨开迷雾,更清晰地认识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核心要素。它应该是一本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让我能够在阅读之后,不仅能够理解“为什么”,更能知道“怎么做”,从而为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就像在向我抛出一个问题,一个关于非营利组织如何才能健康、有效地运转的问题,而且不仅仅是眼下的状态,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我拿起这本书,是带着一种探求的心理,想看看它是否能为我描绘出一幅关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清晰蓝图。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局限于“什么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定义,而是能够深入到“为什么需要有效的治理”以及“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它会详细解释,为何一个松散的结构或者不明确的决策机制,会对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资源获取能力,乃至其最终的社会影响力产生何种负面影响。 或许,它会从不同的维度去解构“治理”,比如,从董事会的视角,探讨如何建立一个真正能发挥监督、战略指导作用的董事会,而不是一个形式化的橡皮图章。从管理层的视角,则会关注日常运营中的决策流程、风险管理、以及如何激励和留住优秀的人才。甚至,它还会触及到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比如捐赠者、受益人、志愿者、合作伙伴等,是如何在治理体系中被考虑和尊重的。 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对“未来”的思考。在这个信息爆炸、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时代,传统的治理模式是否还能适应?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构建更具韧性、更具创新性的治理框架?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非营利组织如何能够快速响应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又或者,如何拥抱科技,让数据驱动的决策和透明化运作成为可能? 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干货”,让我能够带着思考去阅读,带着方法去实践。它不应该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而应该是能够帮助我理解、评估、并最终改进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有力工具。它应该让我读完之后,对“如何让一个非营利组织更好地服务于其使命”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清晰的答案。

评分

读到“NGO的治理:现在与未来进行式”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非营利组织运作的疑问。我们都知道,非营利组织承载着重要的社会价值,但它们的内部运作,特别是“治理”这一块,往往是外界难以窥探,甚至内部从业者都可能感到困惑的。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为我们揭开这层面纱的钥匙。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究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理”。它是否能够区分“管理”与“治理”的区别?并深入探讨,为何对于一个非营利组织而言,清晰有效的治理架构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例如,是大型国际援助组织,还是社区型的小型服务机构)在治理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我对“现在”这个部分的内容尤为好奇。书里是否会分析当前非营利组织在治理方面普遍面临的挑战?比如,如何平衡董事会成员的独立性与组织的专业化需求?如何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最大化?如何处理好与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关系?是否还会探讨一些在实践中出现的,令人头疼的治理难题,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解决思路? 而“未来进行式”则更是激发了我无限的遐想。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格局下,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模式也需要不断演进。书中是否会预测未来的治理趋势?例如,如何利用新兴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来提升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参与性的治理模式,让更多利益相关者能够有效参与到组织决策中来? 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性的见解,让我能够以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非营利组织治理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和方法论,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才能建立起一个既能坚守使命,又能适应变化,并且能够持续创造社会价值的非营利组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