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保护社会工作实务手册

儿童少年保护社会工作实务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家庭,始终是每位孩子的依归,
但若是失去原有的家庭功能时,孩子们又该如何是好?
我们又该如何界定「不当对待」?

   现今社会一再强调「尊重专业」,而国内法令赋予社工员强制介入的权力,当孩子们身陷困难而失去话语权时,正是有赖社工员的专业评估,进而决定如何协助、 服务案主。于此,本书由台湾社会工作人员专业协会网罗十三位相关专业人士,以兼具学术与实务的经验,从儿少保护的起源开始书写,之中特别着重社工员处遇儿 少案件的法令、流程、方法等,对于在处遇过程中,会遇到何种挑战、伦理议题,也作出回应。希望借由此书,一方面解开社工员面对个案的困难,一方面提升社工 员的专业能力,并使社会大众更加重视儿少保护的议题。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郑丽珍


  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社会工作学院博士

  现任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

  研究专长为贫穷研究、家庭社会工作、单亲家庭研究、儿童福利、社会学

图书目录

前言│郑丽珍
推荐序 一群人共同信念的实践│赵善如

▪ Chapter 1 儿童少年保护制度的历史发展│郑丽珍
▪ Chapter 2 从儿童身心发展解析不当对待事件的成因与影响│游美贵
▪ Chapter 3 儿童少年保护相关法令之应用│赖月蜜
▪ Chapter 4 儿童少年保护的个案工作流程│徐雅岚、廖美莲
▪ Chapter 5 与儿童少年及其家庭会谈│郭明珠、郑丽珍
▪ Chapter 6 接案与调查的评估与决定│林惠娟、叶明昇
▪ Chapter 7 家庭维系处遇工作│周大尧
▪ Chapter 8 家庭重聚服务│周雅萍
▪ Chapter 9 认识施虐者的类型与成因│金融
▪ Chapter 10 儿童少年保护工作的伦理议题│廖美莲
▪ Chapter 11 儿童少年保护工作的挑战与因应│徐雅岚

▪ 附录
一 儿童及少年保护通报及处理办法
二 1-6岁儿童发展历程简表
三 社政机关办理儿童及少年保护案件通报及调查处理作业程序
附件 1 儿童及少年保护案件紧急通报指标
附件 2 儿童少年保护个案—调查报告(范例)
附件 3 儿童及少年受虐暨被疏忽研判指标简明版
附件 4 儿童少年受虐待暨被疏忽危机诊断表

图书序言

Chapter 1 儿童少年保护制度的历史发展│郑丽珍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及家庭环境结构之变迁,家庭的照顾功能也逐渐缩小,有些家长在回应儿童少年的成长需求上力有未逮,有些家长的亲职行为甚至危害了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福祉,提高了儿童少年们在家庭中生活的风险。由于儿童少年的生理与心智发展未臻成熟,各国政府经常透过立法的过程来回应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上的需求,并在必要时取代家长扮演法定代理人与亲权执行者的角色,以保护儿童少年免于遭受不当的对待。本文将先介绍美国儿童保护制度的发展轨迹与实施内涵,接着介绍台湾儿童保护制度的发展轨迹及实施内涵,以了解儿童保护制度的发展缘起。

壹、美国儿童少年保护制度发展的轨迹及精神内涵

台湾的儿童保护制度之发展,一方面借镜美国的儿童保护制度,另一方面回应本土民间团体的倡议,制度上有其类似之处,也有其相异之处。

一、美国儿童少年保护制度的立法发展轨迹

儿童少年保护制度的缘起肇因于儿童少年不当对待所引发的儿童保护运动,而儿童少年的不当对待之判准则,取决于各个社会及当时代的成人对于「童年」的概念(Munro,2008)。例如原始部落社会因着「优生」的考量只保留强壮的婴孩以延续命脉,中国农村社会因「重男轻女」的劳动价值观而溺死女婴,显示儿童生命掌握在成人所主导的社会规范中(余汉仪,1995)。根据Munro(2008)的说法,「童年」这个概念出现于工业化时期,指涉个体因需要特别照顾才得以生存的发展期间,一旦他们独立就会加入成人的世界,一起工作,一起玩耍;而「童年」的具体年龄上限在人类早期历史可以低到6到10岁,此一年龄的上限随着社会的演进逐渐提高,因为成人世界的任务越来越沉重,需要更长时期的「童年」来发展完全,今天大多数社会订定儿童少年约为18岁左右。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