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活跃老化:政策架构》报告书中,将身体健康(health)、社会参与(participation)和安全保障(security)视为活跃老化政策架构的三大支柱。如何长期维持活络的身心机能、乐活养生、过着身心愉悦的老年生活,创造生命的另一个高峰,是高龄者人生重要的课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促进的五大行动纲领,其首要则为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因此,在因应高龄社会的需求下,建构一个符合长者健康需求的健康促进政策,是当务之急的首要工作。
人口高龄化将导致劳动人口下降、依赖人口上升,健康照护与社会保险及福利支出增加,因此抑制经济成长与生活水准。换言之,社会应重视人口高龄化的趋势,并鼓励个人储蓄以减轻未来老人人口对社会保险的依赖,同时推动各相关协助措施,以期高龄者能尊严的迎接长青社会的来临。参酌内政部「老人状况调查报告」可知:台湾在一九九三年高龄人口数(超过六十五岁者)达一百四十九万人,占总人口数百分之七点零九,高龄人口比例已超过联合国所订定的标准,成为人口高龄化之国家;目前高龄人口为二百八十万人,占总人口近百分之十二。而在于农村,根据台湾地区农业统计指标显示,农村地区人口数为三百二十三万人,同时请领老农津贴人数为七十三万人,估算农村高龄人口应至少占农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点六五,远高于都会地区。我国老人日常生活主要活动为「与朋友聚会聊天」、「从事休闲娱乐活动」及「照顾孙子女」为主,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形以「环保活动」、「宗教活动」、「休闲娱乐」为主,而没有参加进修服务活动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相对于先进国家,我国在老人健康促进的推广上仍有许多努力空间。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成长、平均余命逐年延长,带来慢性疾病与功能障碍的盛行。而根据过去文献资料指出,老人健康常有多重慢性病,以致医疗费用高,且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率及慢性病罹病率都随着年龄增加而急遽上升。因此,已开发国家正积极试验对衰弱老人及其他有复杂性、慢性与功能障碍群体提供照护,寻求可行有效益之照护模式,以解决人口快速老化,照护需求及医疗照护费用不断上升的压力。
社区高龄健康促进不论其知识基础还是专业理论,以至具体的工作方法、技能,都具有科学性。是结合包括: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行为科学等,这些学科都有专门的系统理论和科学的知识。依据这些理论与知识,对需要解决的老年健康议题进行务实的探究、科学的分析,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法与措施,以期提供长者健康增进的作为。为此,在社区高龄健康促进的作为上系以:「健康促进─活跃老化」、「健康社区─老有所安」、「多用保健─少用健保」为轴心。
健康促进─活跃老化
二○○二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活跃老化」(active ageing)观念,已成为WHO、OECD 等国际组织对于老年健康政策拟定的主要参考架构。为了使老化成为正面的经验,长寿必须具备持续的健康、参与和安全的机会,因此活跃老化的定义即为:使健康、参与、和安全达到最适化机会的过程,以便促进民众老年时的生活品质。此一定义正唿应WHO 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心理、社会三面向的安宁美好状态。因此,高龄社区健康促进的实施与推展,是要促进长者的身体安康、心理安适、社会安宁,并且使老年人维持自主与独立的生活。
推展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宜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既能系统地梳理健康行销的脉络和现实环境,也能深入地认识社区健康促进的各种观念、理论、价值、实务模式和方法技巧等。旨在能根据社会情境、历史分析,整合地思考健康社区的介入模式。
在社区高龄健康促进的实施,引介「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的方式,该观念源于一九五○年代的英国,着重「经由亲戚、朋友、邻居与志工等非正式服务网络,加上正式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共同照顾高龄族群」。拓展社区照顾的理念,运用「在社区内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由社区来照顾」(care by the community),以及结合政府、专业者与社区合力照顾高龄族群(care with the community)。借由社区自发性及组织性的运作过程而凝聚共识,及建构卫生保健施政的多元化基础网络,激发民众产生自主、自发地参与动力,以由下而上的方式,对于自身所处的社区环境与健康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并愿意共同参与,共同建立健康生活的支持环境,实践健康的行为,强化社区健康促进与自我管理能力,投入健康增进的研商,共同营造健康的社区,以促进高龄者的生活品质。
健康社区─老有所安
所谓健康社区促进工作就是指把健康的资源和社区的资源,透过社会服务的桥梁有机地联系起来,并经由专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把这些资源输送至有需要者,从而推动健康及社区相关层面的协调和更好地发展的专业活动。
人类寿命的延长,事实上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个体生活的目的,不外追求活得久及过得好,生命期的向后推移。人口的老化,正是人类追求生命意义的实现,它是一种人类生活目标的体现,也是一种成就的标准。高龄社会是发展的趋势,是现代科学的成就。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就曾以六十五岁以上老人人口所占的比率,作为衡量社群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高龄社会展现了进步的意义,但银发革命也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包括财政、经济、政治、医药、照护、建筑、商业、教育及家庭等层面。
健康国民是国家的最大资产,国民体能是国力的具体象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国家现代化衡量的指标之一。此外,老龄化的来临,促使我们省视教育实施的变革,将学校教育延伸至终身教育,将校园教育拓展至社区教育。由于婴儿出生率的降低,各级学校入学学生减少,学校的冲击必须严肃看待。但危机中蕴含转机的寓理,对生命的另一端充满教育引领的可能,由于老人人口的快速增加,老人教育机会的提供,将是一项急遽的需求,如旅游学习、海外研习、老人寄宿所活动、第三年龄大学、长青学苑等,型态也愈来愈多样化,参与人数倍增,将带动老人教育的另一番气象。回应老人福利工作不仅及于经济维系、医疗照护、安养保障等消极作为,更在于健康促进、社会参与、终身教育等积极服务,以新思维看待长者的需求满足,以新作为拓展长者的生活视野,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学」、「老有所尊」成为迎接高龄社会的体现。
多用保健─少用健保
保持身心健康与满足福祉需求,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由于生理的变化,高龄者对于医疗的需求远高于青壮年人口。根据健康保险局的统计:我国健保支出于占人口结构百分之十的老年人,其健保的总支出居于总量的百分之四十。随着高龄化的加剧,若未能有效引导将使健康保险的财务支给逐渐扩大。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是必须正视,许多与慢性疾病有关的预防、控制、治疗及照护,医疗照护体系过去往往将之视为个别、被动看待,也就是单纯以专业的角度执行老人医疗照护,实际上对老人健康议题,须着重于「健康增进及医疗照护」兼筹并顾,规划一个系统化的健康医护体系,鼓励整合相关资源,以促进健康的增进。社区高龄健康营造活动正是体现该项思维,结合政府与公益团体的共同推动,以社区营造的参与方式,根据社区健康议题,让居民学习与解决问题,引导社区建构其追求健康与福祉的具体目标。
随着医药卫生、科技发展、民众生活及教育水准普遍提升,平均寿命延长了,伴随而来的是罹患非传染性疾病的人口持续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出,全球死亡人口中近三分之二是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唿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而这些疾病与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抽菸及酗酒等不良的生活行为息息相关,更是引起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的重要因素。人民的健康生活可以透过社区过程加以营造,健康生活社区化的理念,是强调要增进国民运动健身的观念,并期望可激发民众对健康的关心与认知,自发性地参与或结合卫生医疗专业性团体,再借由社区互助的方式,共同打造健康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解决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有助导引并提升我国社会安全保障的实务运作,促使老年人能够参与社会生活,幸福安度晚年,达到「老有所尊,老有所安」具体的体现。笔者服务于敏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学校一以贯之的办学特色是各专业领域,皆与「健康促进,医疗照护」息息相关,作为一所以健康增进为主轴的学校,这项办学宗旨体现于促进老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快乐、社会圆融,使老人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为此,积极结合中华民国社区发展协会及实践大学二水家政中心,共同于彰化二水及台南柳营推动「社区高龄者健康促进活动」。该活动分别择定二水家政中心及台南市柳营太康、中兴社区先行试办,对高龄者健康促进社区服务与辅导方案,提出前瞻性推动愿景,以期达到长者健康促进,增进身体健康及生活品质。当能落实着重平日保健工作,减少医疗需求,亦可因少用医疗资源,发挥健康保险的效益,利人利己。并能成为一项示范,将试办成效推展至其他各社区。期盼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专业探讨、关怀与行动,为期推动该作为,爰将所规划的理念、方案、做法等汇集成册。感谢秀威资讯科技公司及实践大学出版组的玉成,方能付梓呈现。知识分子常以「金石之业」、「掷地有声」,以形容对论着的期许,本书距离该目标不知凡几,唯因忝列杏坛,虽自忖所学有限,腹笥甚俭,然常以先进师长的着作等身,为效尤的典范,乃不辞揣陋,敝帚呈现,尚祈教育先进及诸读者不吝赐正。
叶至诚 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