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先行者:翻转50万个生命的家扶

爱的先行者:翻转50万个生命的家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社会公益
  • 儿童关怀
  • 家庭教育
  • 扶贫济困
  • 爱与奉献
  • 社会责任
  • 成长与救助
  • 生命故事
  • 非营利组织
  • 温暖人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所不知道的家扶
  65年来,家扶照顾儿少和弱势家庭,有目共睹,
  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台湾儿福制度的发展,家扶也是一大推手,
  每一次倡议,都影响了台湾下一代的未来:
  引进家庭扶助制度
  第一个全面晋用社工专才的社福组织
  最早採行家庭式教养
  创建一对一认养制度
  首开家庭寄养制度
  催生儿童保护制度
  推动保母证照化
  ……

  关怀、扶助弱势,在现今社会,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议题,也有许多社福单位积极的在做。但其实,早在六十五年前,家扶已经开始在台湾帮助贫困的儿童与家庭。

  本书详述一路以来,家扶都是以先行者的脚步走在前头,倡议多项重大议题,宣传、教育唤醒社会大众正视,带领政府、社会关注弱势儿童、家庭问题。

  这六十五年来,家扶在儿童福利史上的创举有:
  设立家庭式教养育幼院
  提供经济弱势家庭社工服务
  推展一对一认养制度
  推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
  评选年度十大儿保事件新闻唤醒社会舆论
  推动台湾儿童保护专业服务
  出版国内第一本儿童保护专业书籍
  引进儿保家庭处遇工作创新服务模式
  成立儿少心理创伤复原服务专属设施
  实验及推动家庭寄养服务
  首创寄养儿少生活适应媒材
  推动台湾失依儿童收出养服务
  发展台湾亲职化儿童本土化评量指标
  于蒙古、吉尔吉斯成立第一个由台湾设置的儿少家庭福利服务机构
  创办启动型的弱势家庭创业微型贷款与辅导服务
  创办家庭保母训练并推动证照制度
  设置第一支儿童保护专线「2085」
  建构台湾儿少贫穷资料库
  倡议「揹债儿」议题及促成修法
  编写第一本台湾儿少福利年鑑

  在扶助台湾弱势时,家扶也将关怀的眼光看向海外。一九八七年开办国外儿童认养,积极参与各项国际援助工作。二○○四年在蒙古家扶中心成立,是家扶第一所国外服务据点,也是台湾儿童福利服务与国际接轨的新里程。之后也加速推动海外援助计画,二○一一、一三、一四年,陆续设立吉尔吉斯、史瓦济兰、越南等据点,以社工专业,将另一种「台湾经验」深耕海外。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俊明


  政大新闻系毕业,曾任《远见》杂志、《Career职场情报志》杂志资深记者以及《世界地理》、《雅砌》、《家的生活志—CASA+》、《2535》、《好房》杂志总编辑。

  2003年文建会「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赴英国研习」计画获奖人,现为自由作家。

  出版作品包括:
  《职人精神再发现》、《高雄学》、《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英伦创意动力——12位时尚大师崛起的故事》、《瑞士建筑异境》等。

图书目录

序  看见孩子勇敢的眼神─三商美邦人寿董事长 刘中兴
序  助人为快乐之本─前台中市长、前家扶基金会董事长 林柏榕
序  让大象轻盈起舞─家扶基金会执行长 何素秋

第一部 引领 写下台湾社福新页
幽谷中的希望之光─引进家庭扶助制度
迈向专业化的自立年代─第一个全面晋用社工专才的社福组织
用音乐抚慰孤寂心灵─最早採行家庭式教养
涓滴关怀,守住幸福─创建一对一认养制度
共创、共享、共责

第二部 开创 立下儿少照顾里程碑
有温暖的地方就是家─首开家庭寄养制度
从此,有国家作他们的倚靠─催生儿保制度
照顾者背后的温柔支持─最细腻的社工安全网
用爱包围,填满缺口─社工结合志工的紧密关怀网
始终领先的十二个关键

第三部 预见 福利新政,防止不幸
帮一个妈妈,就帮一个家─社工与企业的完美整合
谢谢,你曾经给我钓竿─分龄聚焦的培力策略
用有认证的呵护照顾孩子─推动保母证照化
暴风雨中的彩虹屋─打造疗伤新空间
跨界合作,深耕地方

第四部 跨越 绕行40076公里的海外援助
善念,扎根在蒙古大草原─台湾社福软实力跃上国际
亲访蒙古贫童─萧亚轩:跨国救援,要长久做下去!
让希望在吉尔吉斯萌芽─社工制度全套移植
创新的服务,透明的财务

后记.点滴见真情
大事纪

图书序言

序言    

看见孩子勇敢的眼神


  成立有二十二年历史的三商美邦人寿,称得上是年轻有活力的企业。我们有很好的机会,可以从头塑造自己的制度及企业文化,因此我们一开始就把方向抓得很好,从创立之初,就锁定了关怀社会与弱势儿童,作为我们进行社会公益的重点。

  在参与关怀的过程中,如果你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脑海中立刻想到的,就是孩子们的「眼神」。

  「眼神」是一种一闪而过的瞬间,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个?因为我发现,处在逆境中愈懂得奋发向上的孩子,就愈会投射出一种特别的气势,他们不闪躲、不害怕,在困境中愈挫愈勇。

  我自己很喜欢高尔夫,在我打球的过程中,就遇过这样的孩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亚运史上,台湾最年轻的高尔夫国手、曾在世界业余高球排名站上第一的潘政琮,是我一路看着成长的孩子。我记得最初知道他有心往高尔夫球界发展,是遇见他在球场担任桿弟的母亲康月美。

  从六岁起,潘政琮就利用球场上一块免费的空地,认真地练习。

  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为了让孩子的梦想高飞,母亲甚至一度要卖掉房子和车子,好让两兄弟可以接受更好的训练;而失去教职工作的父亲,也投入孩子的高尔夫梦,陪着他们辛勤演练。

  看到这样在艰困中还能坚持理想的孩子,我当然会出手提供一些帮助与意见,几年下来,我看到他到了美国后,经过更多的磨练与见识,眼神所散发出的自信,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我始终认为,如果社会可以多些善意,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多一些机会跟希望,行有余力的我们,应该不吝让他们拥有梦想,尤其是那些比较缺乏资源的孩子。

  在这样的想法下,三商美邦人寿很自然地投入与家扶基金会合作的活动,希望能透过企业的棉薄之力,让孩子们可以拥有更多的希望。

  从二○一一年起,我们就投入抗贫活动,同年度的「三商企业盃公益路跑赛」,亦以「对抗贫穷,梦想起飞」为活动诉求,获得超过两万人热情响应,一起为爱助跑,三商企业并齐力捐赠家扶基金会将近千万元物资,以实际行动帮助更多弱势家庭。

  二○一二年,我们更结合志工,每年暑假为家扶的孩子举办小太空人探索夏令营,一圆弱势孩子的天文梦。近四年下来,至少赞助了三百余位孩子,为他们打开视界。

  二○一三年,我们赞助五月天公益演唱会,捐出一千万元至「五月天教育方舟计划」,帮助家扶基金会的弱势孩子,让他们能借教育「脱贫」。

  二○一四年,我们举办电影《KANO》公益包场活动,邀请六个地家扶中心上千名学童及家长,一起欣赏及学习电影中永不放弃的精神;另响应家扶「用爱串起吉尔吉斯儿童的笑容」,连续六年赞助乐乐棒球活动的我们,也赠送球具给吉尔吉斯的儿童。

  这些,都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够善尽企业的力量,把爱心跟资源送到需要的孩子手上,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一点温暖与希望。
我们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人注意到资源缺乏的问题,借由家扶的专业,让更多孩子可以圆梦、顺利成长。

(三商美邦人寿董事长 刘中兴)

图书试读

帮一个妈妈,就帮一个家
 
由台北出发的国道客运跳下车,一整排的特产店与观光旅馆映入眼前,就在宜兰礁溪热闹的大街上,第一次见面的金雪妈妈骑着摩托车迎面而来。
 
在她带领下,我们来到她工作的旅馆,落坐窗明几净的餐厅内。听说这家旅馆的下午茶,之前大多从外面採购,现在由于金雪妈妈乐于自己动手做,因此这里的午茶点心,就由她一手包办。
 
才一转头的时间,桌上竟摆满了麻糬松饼、手工饼干,还有咖啡跟水果。
 
本名郑金雪的金雪妈妈,一边招唿我,一边笑说:「虽然自己做,比较忙,但我觉得很开心。」她向我坦承,其实并没有很爱吃西点,一开始甚至还有点怕吃西餐料理,但她超爱做这些餐点,因为很享受动手做的过程。
 
只要看到别人喜欢她做的东西,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因为没本钱,只能不断学
 
随着话匣子一打开,我更惊讶地发现,金雪妈妈不只很爱自己动手做,她更爱「上课」!她自我剖析,这么享受学习的过程,可能是想弥补自己年轻时想上课,却没机会学习的遗憾。
 
光是去年,她就去学了手工皂、烘焙、饮料调制、西餐烹调、轻黏土、蝶谷巴特(剪纸与拼贴)DIY等课程。今年,她又去上电脑影片剪接、Photoshop。
 
为了向上提升,不久之前,她还去学西餐课程,努力准备证照考试。
「我的生活没有很富裕,可是我很认真在过自己的生活,」金雪妈妈宁可没有休息时间,也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因为我们没有本钱,只能不断学习,让别人对我们另眼相看。」
 
金雪妈妈认真地说:「我只要想做一件事,就会很执着、很投入,这是我给自己的鞭策。因为我觉得自己不能失败,就算不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孩子负责。」孩子,是她甜蜜的负担,是她快乐的泉源,也是生活的动力。
 
连笑都感觉像在哭
 
很难相信,眼前的金雪妈妈,乐观、开朗、独立、多才多艺,连打扮都很亮丽,怎么会是家扶曾经扶助的对象?
 
「其实,一开始我没有那么乐观,是去家扶之后才有改变,」她解释。她与前夫分手后,带着五个孩子独立生活,没想到去社会局申请低收入户补助,却怎么都无法通过,因为社会局认定,她的父母还有房子。
 
「但那是老人家安身立命的地方,怎么可以要我们打这个主意?」金雪妈妈无力的说。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它所能带来的情感共鸣。我深信,爱与被爱是人类最本真的需求,而那些能够“翻转生命”的故事,必然离不开这份最纯粹的情感。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些“先行者”是如何用他们的爱,去温暖那些曾经冰冷的心灵,如何用他们的行动,去点燃那些曾经黯淡的希望。这种爱,或许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无数次默默的付出。我渴望看到,在这些故事中,那些被帮助的生命,是如何在爱的滋养下,重新找回自我,找回尊严,并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助人者和被助者的故事集,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光辉的赞歌。它或许能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用他们的爱,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也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我们也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评分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握。开头部分,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文字的铺陈和遣词造句上,我能感受到一种娓娓道来的力量。它没有急于抛出惊人的事实,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更加宏大的叙事空间。这种铺垫,让我觉得作者是在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即将讲述的故事,也让我对即将展开的篇章充满了期待。我好奇作者是如何选择那些“先行者”的,他们的选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是命运的驱使,还是内心的召唤?书中对于这些“先行者”的描绘,是否会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揭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先行者”的独特之处?我希望能够看到,他们是如何在逆境中找到方向,如何在付出中获得力量,如何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中,汇聚成改变无数生命的洪流。这本书,或许能够成为一本关于坚持与爱的教科书,让我们在阅读中,也能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被一种强大的信念所牵引——那就是希望的力量。从书名中,我感受到了“先行者”们所传递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们对生命美好可能性的坚守。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希望也从未熄灭。我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种希望的火苗,并将其放大,最终点燃无数颗曾经绝望的心。这本书,或许会让我看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是如何汇聚成改变命运的巨大能量。它可能会讲述,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次援手,都能在一个人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并最终开出绚烂的花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传递出一种积极的能量,让我们相信,即使身处困境,我们依然拥有改变自己和他人命运的能力,而这份能力,就源自我们内心深处对爱与希望的坚守。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对其中所蕴含的“翻转”的力量充满了好奇。我设想,书中所讲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给予和接受,而是一种深刻的、由内而外的改变。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探讨,这种“翻转”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否有着某种共通的规律?是否仅仅依靠物质上的帮助就能实现?还是说,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引导和情感上的支持?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些“先行者”是如何通过智慧、耐心和毅力,去触动那些沉睡已久的生命,如何引导他们走出困境,重塑自我。我也很好奇,这些“先行者”自己,他们的生命在付出和奉献的过程中,是否也同样经历了“翻转”?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看到,爱与付出的双向互动,以及它所能带来的深刻意义。它可能不仅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份启示,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引人注目,柔和的色彩搭配,以及传递出温暖与希望的意象,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主题。在翻阅之前,我充满了好奇,尤其对“翻转生命”这个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引起如此共鸣的书籍,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力量。我期待它能带领我走进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去了解那些曾经经历过风雨,却依然选择坚韧前行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先行者”们如此执着地付出?是爱,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信念?书中是否会描绘出具体的案例,让我们能够感同身受,去理解那些被改变的生命轨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而是能够用真实的故事,用鲜活的人物,来构建起一座连接读者内心的桥梁。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去讲述这些故事,让我们不仅仅是旁观者,更能成为其中一份子,去感受那些微小却又无比强大的改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