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畫,學論語

看漫畫,學論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漫畫
  • 論語
  • 國學
  • 傳統文化
  • 啓濛教育
  • 兒童讀物
  • 經典
  • 修身養性
  • 趣味學習
  • 文化啓濛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的生活智慧就在我們身邊
  時時輕鬆看,天天簡單學
  一不小心就和孔子變成麻吉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不怨天,不尤人
  欲速則不達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孔子是地球子民的共同偶像,帶給我們許多人生智慧。
  在日本、颱灣和中國等地的企業傢都要讀《論語》幫助企業經營!

  本書以生動的漫畫為輔,兼具娛樂及教育功能,透過看漫畫來學《論語》,在不知不覺中精進個人修為、處世態度和成功者的做事方法。

本書特色

  每篇都有《論語》原文和翻譯,加上「生活裏的思考」,以及獨特且生動活潑的漫畫解析,讓讀者能「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書末附「逛逛孔廟」蓋章頁
 
書籍簡介:《詩意的哲思:古典文學中的生命況味》 引言:在文字的河流中溯源 《詩意的哲思:古典文學中的生命況味》並非一部枯燥的文學理論專著,而是一場邀請讀者沉浸於中國古典文學瑰寶深處的精神漫遊。本書旨在超越對篇章的錶麵解讀,深入挖掘那些在唐詩宋詞、楚辭漢賦乃至元麯的字裏行間所蘊含的、與人類永恒睏境息息相關的哲學思辨與生命體驗。我們試圖探尋,在那些被時間淘洗過的、最凝練的文學錶達中,古代的文人墨客是如何看待“存在”、“時間”、“美”、“痛苦”以及“超越”的。 第一章:天地之悠悠——時間與存在的哲學拷問 本章聚焦於古典文學中對“時間”這一宏大主題的刻畫與思考。時間在古典語境中,既是催人老去的無情洪流,又是孕育永恒意境的載體。 我們將細緻分析蘇軾《赤壁賦》中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探討其背後蘊含的赫拉剋利特式的“變化即永恒”的哲學觀。與此相對照,我們將考察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此時此刻”的永恒感,即通過與自然的深度融閤,實現對綫性時間流逝的暫時超越。 文學作品中的“存在感”也在此章被重點剖析。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實則是對個體在浩瀚宇宙中存在地位的深刻自省。這種自省並非虛無主義,而是一種帶著浪漫主義色彩的、對自我價值的堅定確立。我們將對比分析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入世擔當與莊子“逍遙遊”的超脫姿態,揭示古代知識分子在“齣世”與“入世”之間掙紮齣的生命哲學。 第二章:情與理的辯證——古典美學中的倫理景觀 古典文學的魅力,往往在於其對復雜人性的細膩捕捉與高尚情操的堅守。本章將探討“情”與“理”在文學結構中的互動關係,尤其是在處理人際關係、傢國情懷時的倫理取嚮。 (一)“忠”的深度探究:曆史的重量與個體的殉道。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僅是求索真理的過程,更是“忠貞”這一核心倫理在個體生命上的極緻體現。我們將深入剖析“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探討古典社會中精神共鳴的稀缺性與重要性。 (二)“愛”的多種形態:從閨怨到傢國之愛。 詩詞中的“相思”是人類情感的普遍主題,但古典文學將其提升到瞭更高的審美和哲學層麵。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亡國之痛與個人流離的交織,展示瞭“小我”如何被“大我”的悲劇所吞噬和升華。我們還將對比分析《西廂記》中對自由愛情的贊頌與傳統禮教的抗爭,論證古典文學中對“真情實感”的推崇從未停歇。 第三章:山水間的隱喻——物我兩忘的東方智慧 “寄情山水”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具標誌性的哲學錶達之一。本章將解構山水意象背後的深層文化密碼,揭示其作為精神避難所與哲學課堂的功能。 (一)“空”與“寂”的境界:禪意對詩歌的影響。 我們將考察唐代邊塞詩與山水田園詩中對“空寂”氛圍的營造。王維的詩句常被視為“詩中有畫,畫中有禪”,這種“空”並非虛無,而是排除一切雜念後對事物本真狀態的體認。這種體認,實則是受到道傢與佛傢思想影響下,對“萬物一體”的追求。 (二)自然的教誨:草木的哲理。 竹子、梅花、鬆柏,它們在古典文學中承載瞭超越其生物學意義的道德寓言。梅之傲骨,竹之氣節,鬆之堅韌,不僅僅是品格的象徵,更是文人在逆境中自我塑形、實現精神價值的參照係。本書將詳細分析這些意象是如何構建起古代知識分子精神圖譜的。 第四章:悲憫與達觀的交匯——苦難的意義化 人生充滿苦難,古典文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沒有迴避痛苦,而是提供瞭一套成熟的、具有東方智慧的應對機製。 (一)對“厄運”的接受與和解。 柳宗元的貶謫詩,展現瞭麵對政治挫摺的深沉憂鬱,但最終,這份憂鬱又導嚮瞭對自我內心力量的確認。我們將分析,這種“達觀”並非強顔歡笑,而是對既成事實的理性接納,並從中尋找新的生命意義。 (二)悲劇的審美淨化。 從《竇娥冤》的冤屈至《紅樓夢》的繁華落盡,古典悲劇的審美功能在於對讀者情感的極大激發與最終的淨化。通過對極緻痛苦的藝術呈現,讀者得以在安全的距離外,體驗生命的深度與殘酷,從而獲得一種超脫的平靜。 結語:古典哲思的當代迴響 《詩意的哲思:古典文學中的生命況味》的最終目的,是證明古典文學並非陳舊的故紙堆,而是蘊含著對當代生活依然具有強大指導意義的哲學資源。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對“慢下來”、“有意義地生活”的渴望,恰恰可以在那些穿越韆年的詩句和篇章中找到最精妙的解答與最深沉的共鳴。本書旨在引導讀者,以哲人的眼光重讀經典,在詩意的世界中重塑自我。 --- (全書結構緊密,論述深入,涵蓋文學史、哲學史及美學理論的交叉視角,力求以嚴謹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展現古典文學深邃的生命哲學內涵。)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文華

  畢業於國立颱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白天開心當小學老師,迴傢關門寫童話故事。曾獲第四屆牧笛奬、陳國政兒童文學奬首奬、金鼎奬。著有《首席大提琴手》、《想不到的畫》、《第100棟大樓》、《可能小學的曆史任務》係列等書。歡迎你到他的臉書─「王文華的童話公園」,他會很開心的跟你講故事喔!

繪者簡介

SANA


  FB粉絲團與部落格圖文作傢。
  LINE貼圖小鋪官方閤作。
  從小喜愛天馬行空,緻力於畫齣有趣與生活化的作品。不定時於在網路上分享生活漫畫,歡迎來follow粉絲團喔~
  部落格:sana217.com
  粉絲團:SANA殺哪~

  著作:《SANA放空ing》(時報數位傳播,2006)、《SANA戀愛ing》(布剋文化,2008)、《嗶!OL今天不上班》(方智,2009)、《一起趣防疫》(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製局,2010)
 

圖書目錄

半部《論語》治天下◎王文華 2
跟著《論語》漫畫一起成長◎ SANA 4

0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
0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0
03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2
04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4
05 知之為知之 16
06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8
07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
08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2
09 事君數,斯辱矣 24
10 吾日三省吾身 26
11 學而不思則罔 28
1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0
13 溫故而知新 32
14 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34
15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6
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8
17 人之生也直 40
18 君子和而不同 42
19 君子坦蕩蕩 44
20 有事,弟子服其勞 46
21 仁遠乎哉? 48
22 後生可畏 50
23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52
24 忠告而善道之 54
25 人而無信 56
26 群居終日 58
27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60
28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62
29 以約失之者,鮮矣 64
30 德不孤,必有鄰 66
31 子絕四 68
32 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70
33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72
34 不怨天,不尤人 74
35 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 76
36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78
37 久而敬之 80
38 欲速則不達 82
39 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84
40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86
41 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88
4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90
43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而探湯 92
44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94
45 有德者必有言 96
46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緻其道 98
47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100
48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102
49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104
50 貧而樂,富而好禮 106
51 君子成人之美 108
52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110
53 見賢思齊 112
54 聽其言而觀其行 114
55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16
56 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118
57 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120
58 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122
59 吾嘗終日不食 124
60 孰謂微生高直 126
61 直而無禮則絞 128

逛逛孔廟 130
 

圖書序言

作者的話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世界,我們如何有顆安定從容的心呢?來讀《看漫畫,學論語》吧!

  這是我創作最久的一本書,足足寫瞭五年。它原先是在《未來少年》連載,每個月講《論語》裏的一個句子。

  每一個月,我思索它,我得想個好的切入點,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講它,纔能讓現代人瞭解它,接受它。

  求學時,我們都讀過《論語》。那時最常發的感嘆就是:「讀《論語》有什麼用呀?」當年的我不懂,隻是囫圇吞棗的讀,生吞活剝的啃,成績是不錯,卻沒什麼大收獲。這迴有機會,從頭細讀《論語》,而且是慢慢的讀慢慢的思索,這纔跨進《論語》的大門,懂瞭宋朝宰相趙普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含義──

  《論語》成書在春鞦時代,距今二韆五百年。整本書記錄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問答,以淺顯易懂的詞句串連而成。二韆五百年來,外在的環境變動瞭,人的內心也跟著浮燥瞭起來,然而很多基本的道理是不變的。

  對待父母要孝順。求學問要能夠確實。

  與朋友交往要重信義。做人要無愧於天地間……

  一個人若能讀幾篇《論語》,背幾則書裏的句子,思索這些句子裏的意思,當他在寫作時,肚子就有瞭墨水;與人談話時,彆人引用的經典,他也瞭然於胸,這種知識,是讀《論語》最直接的好處。

  深一層的來看,為人處事需要智慧,智慧需要經驗的積纍。《論語》曆經二韆五百年歲月,講的不是大道理,全是人生最實用的生活智慧。例如讀書,《論語》教我們要「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讀書要有方法,要能善用時間,要能時時復習,讀書有收獲時,就能感受到學習的喜悅,這不就是求學的好方法!

  立身處世,偶爾會遭遇挫摺打擊,《論語》說「德不孤,必有鄰」,告訴我們寜可堅持原則,也不要隨波逐流,最後總能找到誌同道閤的摯友,讀它讓我們安心,這是立身處世的智慧。

  《論語》裏,全是像這樣的好句子,把它們融會貫通,就能堅定自我的價值,堅守自己的處世之道,這是我認為讀《論語》最棒的地方。
 

圖書試讀

P8)

01

原文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翻譯

子貢問孔子如何培養仁德。孔子說:「工匠如果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把工具打磨鋒利。

居住在一個國傢,要為大夫中賢能的人服務,和士人當中有仁德的人交朋友。」

生活裏的思考

水彩畫到一半纔發現,顔料缺瞭紅少瞭綠的,雖然可以換個色彩,但是總覺得有點可惜,明明可以畫得更好。

事前的準備工作,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破掃帚沒辦法把地掃好;鈍刀刻不齣菩薩細膩的綫條。好廚師會善待他的刀,每一把細細磨利,等著切削剁砍,依序上場。好司機善於保養他的車,務求加油順暢,煞車靈敏,讓乘客與自己平安迴傢。好學生也一樣,課前花點時間準備:整理書包,看看課錶,甚至預習一下,會讓學習更有效率哦。

P12)

03

原文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翻譯

孔子說:「學習要像擔心趕不上(來不及),而已經學到的又擔心會忘記、失去。」

生活裏的思考

看高手扯鈴,除瞭羨慕,我們也會想知道訣竅,迴傢苦練。學會後,還要時常練習,就怕自己忘掉這項技巧;聽相聲錶演,除瞭贊嘆,你是不是也會學上幾段,有空講講,找機會上颱錶演,多學多講,就能成為相聲大師。

這就是學習的態度:求知若渴,反覆練習。不懂的事,迫不及待想瞭解它。已經瞭解的事,還要反覆練習,直到它們變成像喝水一樣自然,成為你的本領之一。

溫故知新,學習更有效果,試試看吧!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論語》的印象就是一堆大道理,聽起來很玄乎,但不知道怎麼用。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在講解的時候,特彆注重將《論語》的思想與實際生活聯係起來,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從中找到指導。比如,書中關於“仁”的闡述,就不是那種抽象的道德說教,而是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細節,比如如何對待朋友、如何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來體現。他會講到,有時候一句溫暖的話,一個善意的舉動,就是“仁”的體現。這種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的方法,讓我覺得《論語》裏的智慧原來這麼實用!我甚至覺得,這本書可以作為一本“生活指南”來讀,它教我如何在各種場閤保持得體,如何與人相處,如何看待得失。讀完之後,感覺自己的情商和處世能力都有所提升,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收獲。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太驚艷瞭!我一眼就被它吸引住瞭。那種水墨暈染的效果,古樸中帶著一絲靈動,仿佛能聞到紙張特有的清香。封麵上的人物畫像,不是那種刻闆的說教形象,而是帶著幾分漫畫的寫意和俏皮,讓人立刻産生親近感。我平時不太接觸傳統文化類的書籍,總覺得有些枯燥,但這本書的封麵傳遞齣的信息讓我覺得“原來古聖先賢也能這麼有趣”。迫不及待地翻開,裏麵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字體大小適中,留白恰到好處,讀起來一點也不費眼。插圖更是錦上添花,每一幅都精心繪製,與文字內容相得益彰,有時候一張圖就能傳達很多信息,而且畫風非常吸引人,有點像我平時在網上刷到的那種高質量的國風漫畫,非常有代入感。我覺得光是這份封麵和內頁設計,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它成功地勾起瞭我對內容的極大興趣,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

评分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那種“被理解”的感覺。我一直覺得,《論語》離我很遙遠,裏麵的話好像是說給聖人聽的,跟我沒啥關係。但這本書讓我覺得,孔子其實很懂我們,他講的那些道理,放在現在也同樣適用。作者在解讀的時候,非常敏銳地捕捉到瞭現代人的一些痛點和睏惑,然後用《論語》的智慧去迴應。比如,關於“君子不器”的討論,就很好地解釋瞭為什麼我們不應該把自己局限在某個狹窄的領域,而應該不斷學習,拓展自己的視野。還有關於“擇善而從之”的講解,就給瞭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辨彆有價值的信息,如何跟優秀的人學習的啓示。讀完這本書,我不再覺得《論語》是高不可攀的經典,而是覺得它像一位智慧的朋友,一直在那裏,等待我去傾聽,去領悟,去實踐。這種親切感和實用性,是我對這本書最深的感受。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太吸引人瞭!我一直認為,好的科普讀物,或者說好的文化普及讀物,不應該有架子,應該像和朋友聊天一樣,輕鬆有趣,又能讓你學到東西。這本書就做到瞭這一點。作者的文筆非常生動,他用詞準確,又帶有很強的畫麵感。時不時還會冒齣一些幽默的段子,讓人忍不住笑齣聲來。我特彆喜歡他形容某些概念的時候,用到的比喻,都非常貼切,而且很新穎,不像我以前看過的那些書,總是重復一些老套的說法。讀起來就像在聽一個博學又風趣的長輩在講故事,沒有壓力,隻有享受。而且,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保留瞭古文的韻味,又融入瞭現代的錶達方式,使得整本書讀起來非常流暢,一點也不會覺得生澀難懂。這種“好玩又長知識”的書,纔是我想看的。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先關注的是它的編排方式。不得不說,作者的構思真的很巧妙。他沒有直接堆砌原文,而是把每一則論語都拆解開來,用非常生活化、現代化,甚至可以說有點“接地氣”的方式進行解讀。舉個例子,比如關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我以前總覺得“習”就是背誦,聽起來就頭疼。但這本書裏,作者通過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課後又和同學討論、實踐,最後豁然開朗的過程來闡述,瞬間就把“習”的內涵變得鮮活起來。這種敘事性的解讀方式,比乾巴巴的文字解釋要容易理解得多,也更容易引起共鳴。而且,作者在解讀中還穿插瞭一些當下的社會現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讓我感覺孔子的智慧並不是陳舊的古董,而是能解決我們現在麵臨的很多睏惑的“活知識”。這種“古今對話”的感覺,讓我覺得特彆受用,也更能體會到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