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台.孔庙之探索-吴慕亮弁言 赞诗尼山竹堑气相连,中隐延陵慕亮仙,
着作等身情缱缱,才华逸俗影翩翩;
崇儒尽有神台记,礼圣宁无大道篇,
万国衣冠来此日,讴歌处处武城絃。
岁次乙未教师节谷旦
江夏黄宏介 敬题于草屯
弁言 夫「儒」之名众矣,如:「儒家」、「儒学」、「儒教(孔教)」、「孔家店」、「孔孟之道」,诸说虽殊,却无宣称己之支派。盖「儒家」基本教条之一,其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之名称,咸可言儒家之一。
东汉学者之《许慎.说文解字》,对「儒」字之释:「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儒者,有道之士。《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曰:「凡有道术者,皆称儒也。」盖「儒」即今谓「学者」,系极普泛之名称。
《论语.雍也篇》,载曰:「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故「儒」字本属古代对学者之尊称,字义「雅」、「优」及「和」之意,从「人」从「需」。系学问淹识,博古通今,振聋发聩,谠言正论.乃人之所需也。
「儒家」一词,本自《汉书.艺文志》之图书目录,亦云:「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儒家」以《六经》为圣经,遵循尧舜之道,以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之典章(《周礼》)为典范,以孔子为宗师,教化民众之流派。自春秋、战国、秦、汉以降,乃由孔子创立之后,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之思维体系矣!
孔门四科十哲,二十二贤,七十二弟子以下及历代名儒,均享圣殿「从祀」。儒家学说,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广披黔首。圣人之学在天与道,不为做官;圣人之志公心济世,成人成物。吾曹庸辈,服膺弗失,战战兢兢,如履渊薄。
老朽慕亮,从幼至弱冠,栖隐堑北,《延陵世第》古厝,伏承 先君-钖坤公之挚友,晋江.应崇朴教授启蒙,诵读《经》、《史》、《子》、《集》,以修、齐、治、平为本,未暇览《金经贝叶》,空、寂、泡、影之文,故难窥其堂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