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進行式

母親進行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當母親,是一趟不可逆轉的生涯冒險、一種難以預料的生命賭注、一場不能迴頭的終生旅行。

  在這個苦悶的時代,女人為何還要成為母親?成為母親的過程中又會遇到什麼意想不到的考驗?

  握有懷孕生子的即期門票時,要不要下場體驗,總是令女人遲疑。尤其現代女性的人生選項豐富多彩,選擇當母親反倒像作繭自縛,從此再也不能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然而從某個角度想,當母親像是一趟壯遊:不能迴頭、成本奇高、沿途風景都是未知,有什麼旅行比當母親更冒險、更刺激?

  何況小嬰兒的一朵微笑,就是最芬芳迷人的風景,每每令人目眩神搖。

  本書記敘一個職場女性的驚奇之旅:原本還在考慮要不要生小孩,卻突然在一次體檢中疑似罹癌,幸而隻是虛驚,因此引動「生」的念頭,一個月後意外懷上雙胞胎,懷孕過程中母親又驟然過世,曆經産後憂鬱及雙胞胎帶養的黑暗期,最後終於靠各方支持以及寫作抒發,剋服瞭心理時差,平靜下來,成為願意守候花開的母親。

  全書文字形、喻鮮活,情感充盈而又不濫情,從個體的自我實踐,到夫妻共識的琢磨、親屬關係的位移調整,乃至於整個社會體質的考察,都有全方位的觀照。

  一旦決定成為母親,母職實踐就永遠是現在進行式,如此驚心動魄又極其壯麗的旅行風貌,常因母親們過於忙碌而未加以記錄,本書遂成為颱灣罕見的育兒散文文本,所以更值得推薦給對生育議題躊躇思考的育齡朋友。

  ※《母親進行式》榮獲國藝會創作補助及高雄市文化局齣版補助。

感動推薦

  石曉楓(颱灣師大國文係教授)、淩性傑(詩人、作傢)、陳育萱(小說傢)、楊昌年(前颱灣師大國文係教授)、楊翠(東華大學華文係副教授)

  《母親進行式》裏最讓我嘆服的,是孕期及育嬰階段裏,除瞭關注自我生理不適以及雙胞胎教養之外,子霈猶能以其一貫細膩體貼的特質觀察環境,親曆/探究醫療結構中的種種問題;在僱主身分之外,理性平衡僱傭關係;在托嬰過程中關注收托比,並為照顧工作者的薪資偏低發不平之鳴……由此看來,此書顯然在自我扣問之外,有更廣闊的社會麵嚮。──石曉楓

  書稿寄到,掀開來一看,嘿!簡直就是如鬍蘭成初睹張愛玲〈封鎖〉時的反應:「立即正襟危坐。」看來這小姑娘非但不曾被「人之患」磨失靈氣,筆下似乎又更勝曩昔。──楊昌年

  身為一個不婚不生不養的颱灣男人,看見楊子霈書中的生養敘述,直覺那真是一趟奇異旅程。夫妻、母女相依相伴,共同探索人生,既是試煉,也是至福。尤其動人的是,子霈把責任掛在身上,堅毅又勇敢,並且在書寫中綻放最溫柔的初心。──淩性傑

  子霈寫起為母之途,既柔且剛,戳中每個會讓人睏頓掙紮的隘口,以自身經驗,為後來者指路。寫作者與孩子,各自宇宙,如何藉由「生」來「再生」?無論是否肩扛母親角色,你都會為這之中精彩的辨證而喝采,為鋼鐵意誌背後的坦誠而動容。──陳育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子霈


  高雄人,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碩士,現任教於高雄女中。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奬短篇小說及散文奬、梁實鞦文學奬、高雄青年文學奬等奬項,並獲國傢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高雄市文化局書寫高雄文學創作及齣版奬助。二○一三年升格為雙胞胎媽媽,目前努力在深重的工作及母職壓力中浮齣水麵,以文字呼吸。

  ‧個人部落格:歸零blog.yam.com/user/tpyang.html
  ‧臉書粉絲頁:請搜尋「楊子霈」
 

圖書目錄

推薦序:那些花兒的自我凝視與撒籽飛颺──石曉楓
推薦序:環連之成──楊昌年

輯一  終於踏上瞭母親之旅
一、時差
二、韆分之四的考驗
三、偷翻上帝發下的考捲
四、成為傢庭主婦
五、第一次親密接觸
六、疼痛的煉獄
七、哺
八、血淚求生
九、小戰士
十、坐月子
俯視Ⅰ  産後憂鬱
十一、奧狄塞攜子返傢
十二、命名
十三、初體驗
十四、軟著陸
十五、兩韆動物園
十六、周歲
十七、生病接力棒
十八、最後一棒:媽媽遞齣育嬰假單/俯視Ⅱ
十九、夏日浮沉
二十、新手父母的蟬蛻之旅
二十一、咳唾成珠
二十二、尋找新樂園
二十三、兩歲時代
二十四、守候花開

輯二  母親結束瞭人生旅程
一、巨變
二、死亡的滋味
三、親屬關係闆塊位移
四、看見母親

後記:當母親是禁錮也是壯遊

 

圖書序言

一、時差
 
原本還不想生小孩的。我的心理季節仍在盛夏,還無法像鞦日的果實,成熟到願以全身果肉來包孕一顆果核的地步。我還在等自我的熟成,不想被他人期待與生物性決定。
 
當然也知道做母親這事,常常是發生先於理由的。春去夏來、花謝果熟,許多女人在還沒機會想清楚是否想生小孩時,就先成為瞭母親。是各種避孕技術的發明和文明的衍進,纔讓女人有思考的時間,和選擇的機會。
 
我珍惜這選擇的機會,盡管也始終沒有認真去自我實現,但總覺得還沒有想清楚,貿然生下小孩,是因循怠惰、是沒有積極去追尋生命的意義就屈從於社會習俗與繁衍本能,苟且度日。
 
瞧瞧西濛.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得多好:「今日婦女要求參加傢以外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人類嘗試從超越、從朝嚮新目標及成就上,找尋生命的意義;除非生命有意義,她不該同意將新生命帶到世界上來;除非她在經濟上、政治上和社會生活上盡瞭一己之力,她不應成為母親。生産炮彈、奴隸、受難者,或生産自由人,絕對是兩迴事;……」
 
然而我何時纔能建立自我生命的意義?生小孩對我來說,不能也是一種自我實現嗎?自我實現要到什麼程度,纔能令自己滿意?生小孩這事,是用「思考」就能決定的嗎?憑藉「本能」的決定,就不是一個好決定?和生命有關的事,不需要聽聽身體裏的繁衍鬧鈴,而完全用腦思考就可以?
 
我希望可以安靜想想這些問題。
 
但我並沒有一個真空的環境容許我冷靜辯證這個命題。三十初頭的已婚成年女性,世人簡直都盯著妳的肚子看,好像觀眾盯著魔術師的箱子,不變齣一隻小白兔或鴿子,他們不會甘願散場似地。
 
同事們的言談總像潮溼的狗鼻子,三不五時就湊嚮生子話題,嗅聞一下妳的生子意願;男性政客們對此議題更常血脈賁張而失言,言論內容大抵如「一個國傢三十歲的未婚女性占三十%,就會造成國傢不安定,更會有國安危機」這般;有些長輩更是抓緊每個罅隙運用各種明示暗示或用近乎巫術的手法催生,像是求神問蔔、把小孩的衣服塞給我們帶迴去壓在床頭之類。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