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有没有变成更好的大人?
可是所谓更加的好,是怎么回事呢?
【联副】高讨论度专题扩延成书,七年级作家动员集结
各自表述我们这一代,共同拼凑属于七年级生的样貌
在这样一座岛屿上,你们七,总是活着,希望能得到快乐,一颗炽热如熔岩的心落入魁伟的冰棚,无法分辨那空洞的疼,是灼伤了还是冻出了黑紫的伤痕。
经过这些年,你们七长大了。
长大,仅意味着你懂得了人生活到这个岁数,其中必然有些时间已被报废。——罗毓嘉〈七、七〉
后青春乐章已经奏响,
从熟悉到陌生的童年玩伴、只存在回忆中的天桥;
那些过气的录音带和CD、西门唱片行的黄色潜水艇,以及制服下理不清的情事与性事,
统统被存进以青春名之的3.5磁片,
在未来某个角落,一次、又一次地阵痛着。
过去谈论那些现实早就成了进行式,
被统称为好命的新青年,平均学历最高、民主化的一代,
却发现台湾是座吃人岛屿;
本该蓄势待发的。但人们说,这是一个崩坏、撤退与冷却的年代。
面对母性的抗拒、转变成社会人的焦虑。
所有迷茫困陷在洞窟与魔山之内,
他们,最终还是慢慢长大了……
本书借由年轻作家们从自身经验或观察出发,爬梳青春过往、直视从不停歇的成长焦虑;或透过看似犀利实而温柔的笔调指出青年所处社会现况,坦白地揭露「七年级大人」的真实模样。
辑一【青春断片:当记忆渐行渐远】抓住即将远去的青春,书写年少的青涩和略带惆怅的成长点滴;辑二【社会思辨:草莓、鲁蛇、太阳花】展现青年批判力量,以多面向的社论和省思保持对社会的希望;辑三【身分寻索:摹写失焦的轮廓】剖析成长的痠痛,借由对自我的认识,最终跨越长大的门槛经历又一次新生。
本书特色 ◎广邀青年作家响应,原《联合报》副刊专题集结、并扩邀多位作者,锻造属于七年生这一代的散文合集。文学圈七年级作家群一同发声:朱宥勋、吴妮民、李时雍、言叔夏、周纮立、林佑轩、林禹瑄、阿布、祁立峰、神小风、许亚历、陈又津、陈栢青、曾琮琇、湖南虫、黄文鉅、黄信恩、黄崇凯、杨婕、杨富闵、杨隶亚、翟翱、刘思坊、赖志颖、颜讷、罗毓嘉。集合文坛新势力,合力完成七年级的生活百样。
◎宇文正、王盛弘主编;杨佳娴热情推荐作序!以「青春断片」、「社会思辨」、「身分寻索」等主题切入多元、独特的视角,二十六位七年级作家齐力描绘青年浮世绘,各自以锐利或温暖细腻的笔法,与台湾社会对话,书写七年级生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