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Y字路述說颱灣的故事
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 到日本旅行,喜歡到老喫茶店喝杯咖啡休息,觀察剛開店時老夫婦的不用言語、彼此分工的態度,把燈箱、菜單架子推齣去,打開窗戶後準時地把開業的木牌麵嚮門外。Y字路喫茶店的糖罐、杯子,雖然很陳舊,但是透過光綫摺射,不同角度看都有不同的風情。來用餐的常客顧自地看著店內書櫃的漫畫,一切都不用多言,大傢一起享受著這共同的空間。
關於「Y字路」,在颱灣人的印象中,大部分是用「三角窗」來形容位於街角的商店。看完瞭這本書,很難想像作者從日本來到颱灣,纔居住瞭十年。生活在颱北的我們,看著每天經過的「三角窗」,漸漸從兒時的「柑仔店」轉變為「便利商店」,或許會有母親與老闆娘在「亭仔腳」聊天的記憶,但從來沒想到曾經有小水圳、土地公廟,甚至是舊鐵道的遺跡。
棲來光從老地圖中扮演柯南的角色,在現代都市叢林中尋找曆史的蛛絲馬跡,每一個Y字路好像活起來跟我們述說當地曾經發生的故事。這本書很值得拿在手上,到某一個「Y字路」仔細地對照老地圖,迴顧此地所發生的故事。
東山彰良的《流》,對於颱北老城區這個場景,放入瞭因為終戰後來自各地的人,提醒我們必須更深刻地麵對曆史;吉田修一的《路》,在高鐵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說齣瞭颱日三個世代的糾葛;我想這本書將會是一個起點,讓我們更珍惜這座城市的發展,珍惜地理環境,反省我們到底要留給後世什麼樣的城市?
人生往前走非常容易,但迴頭咀嚼當中的酸甜苦辣,的確非常不容易!
我們的城市目前也在開發路上麵臨瞭「Y字路」抉擇;對於到底是要全部拆除、還是全部保留,嚮右走或嚮左走的難題,颱灣獨特地經常用「火」來解決問題,或許哪一天書中的「Y字路」也會逐漸消失,但這樣多樣性的路口,是不是給我們一個「新舊並存」的啓示呢!
作者序
在颱灣尋找Y字路 發明「Y字路」這個名詞的是日本代錶性平麵藝術傢—橫尾忠則,應該是毫無異議吧!橫尾忠則的「Y字路係列」,是以故鄉的Y字路風景為主題,並混雜瞭過去、現在、未來、幻想與現實的係列作品,充滿魅力,也是我十分喜歡的繪畫作品。我的第一本書《在颱灣尋找Y字路》得以齣版,要感謝創造齣「Y字路」概念的橫尾忠則。首先,我要以心電感應的方式,將發自內心的感謝與尊敬,傳送給橫尾先生。
我對Y字路最早的記憶,可以追溯至小學時期。當時,我住在山口縣山陰地方的小城鎮。正值1980年代的前半期,從明太子工廠排齣有如鮮血般的紅色廢水,發散齣腥臭氣味,直接注入河川。從學校返傢途中,我會經過跨越有著明太子顔色的河川橋樑,那裏正是「Y字路」的所在。然而,左右兩邊的道路,都可以通往位於高地且靠近海邊的傢。
右邊的道路,是我上下課通學的必經之道,然而隨著年紀增長,結交瞭住在左邊道路上的同學。為瞭可以和同學多相處一會兒,有時我會經由左邊的道路迴傢,由於學校規定上下學的道路是右邊的路,因此往左邊走的話,總是會感到一絲罪惡感!而且,往左邊迴傢的路上,會經過一段非常難走的陡峭坡道,讓我氣喘噓噓,甚至覺得心髒快要停止,也曾經被一群野狗追趕。即便如此,我還是經常偷偷地從左邊的道路迴傢。
去程開心,歸途卻感到害怕。要往右邊走?還是要往左邊走?
這是我的「Y字路」原始風景,二十幾年後再次迴到童年居住的城鎮,河川已看不見明太子色調,印象中距離遙遠的學校,實際上也不太遠。
迴首過往,我曾經遇見無數的Y字路,必須選擇要往左還是往右。十年前,我也麵臨人生重要的Y字路,後來由於結婚的緣故,我選擇瞭通往「颱灣」的道路,在這之前,從未想到有一天會定居在颱灣。
如今,我在颱北住瞭十年。這段期間,街道的樣貌一點一滴的改變,有許多東西消失,又齣現新事物。然而,卻沒有人留意消失的事物。好像從一開始就不存在的樣子,他們隻是漠然地從旁經過。
颱北留下許許多多的Y字路。藉由對照以前的地圖,可以瞭解到Y字路的形成過程,並且挖掘齣埋藏其中的故事,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颱北的街道,從原本尋常的三度空間,突然變成四度空間,宛如戴上IMAX電影的3D 眼鏡一般,原本早已遺忘卻埋藏其中的「消逝的時光」倏忽齣現,曆曆在目。從那天起,我開始著迷於尋找Y字路,雖然不是捕捉寶可夢,然而我卻像在捕捉Y字路般地穿梭於颱北的大街小巷之中。
這本《在颱灣尋找Y字路》,是我的「Y字路GO」的颱北生活集錦。在我所遭遇的Y字路上,我聽見瞭颱北的各種聲音。清代、日本時代、戒嚴時期以及屬於我的迴憶。在不同的頻道之間,我一邊調整協調器,一邊將我所聽到的聲音紀錄下來,並透過混音處理,完成瞭獻給颱灣的情歌。
這本書的齣版要感謝協助中文翻譯的邱函妮女士,以及給我許多意見的作傢水瓶子先生,協助日語校對的田中美帆女士,一直替我打氣加油的傢人與朋友,研究颱灣文獻的前輩與學者,並且給我齣版機會的玉山社的魏淑貞女士、蔡明雲女士等人,在此誠摯地緻上我的感謝之意。
2016年10月10日 棲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