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城市,便有怎样的建筑。
建筑反映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每幢建筑物都诉说着不同年代的故事。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一幢幢的建筑物例如住宅、学校、办公楼、工厂、教堂、戏院、医院和各类公共设施等拔地而起。这些建筑,有功能性的,有地标性的;有实而不华的,也有举世瞩目的。经年累月,一点一滴地造成了今天的城市风貌。
本书取名《笔生建筑》,具有两重意义。第一重意义,在于它纪录了为香港建筑付出毕生努力的建筑师。第二重意义,是阐明建筑设计工作乃以笔创作、以笔传意的专业。书中访问了二十九位资深建筑师的四十多个具代表性的作品,详细分析它们对当代香港建筑史的影响,从而让读者可以立体地了解每一件作品的特点和含意,并感受创作者的个性和气质。
此外,本书之出版,亦是为庆祝香港建筑师学会的六十周年而作。除了借此向每一代为建设香港贡献所长的建筑师致敬外,将建筑设计背后的心路历程纪录下来,亦有薪火相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