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赢大盘的动能投资法

赚赢大盘的动能投资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ndreas F. Clenow
图书标签:
  • 动能投资
  • 量化交易
  • 股票投资
  • 选股
  • 投资策略
  • 市场趋势
  • 技术分析
  • 成长投资
  • 价值投资
  • 投资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只提供一种赢家策略
就是「买进价格上涨的股票」

  动能效应在股票市场上不可能消失
  因为在人性的驱使下
  赢家总能循着正确的足迹前进


  避险基金经理人安德烈•可兰诺
  专为股票投资人所建立的「动能交易策略书」

  .动能投资法的奥秘
  为何只买进上涨的股票?当股票价格上涨了一阵子,它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应该超过向下反转的机率。若某股票上涨的速度超过了其他股票,则上涨的速度将可能继续超越其他股票,这就是动能效应带来的优势。

  .击败共同基金的秘诀
  「共同行为确保共同毁灭」
  安德烈•可兰诺告诉各位其中症结点为何,教导大家「动能投资法」击败共同基金以创造出色的绩效。他以避险基金经理人的亲身经验,说明避险基金如何善用部位调整来维持投资的优势。

  .拟定完整的投资策略
  本书介绍一套合理的长期投资方法,阐述股票市场的各类问题与处理方式。                  
  从筛选类股、部位调整到卖出时机,这套方法解释如何按照显着偏低的风险,创造超越大盘指数两倍的绩效。内容将详述所有的法则,让读者可以轻松复制本书的策略和研究结果。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深入剖析量化交易系统构建与实战》的图书简介,该书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量化投资实战指南。 --- 《深入剖析量化交易系统构建与实战》 内容概述 本书并非停留在理论的探讨,而是旨在为有志于构建、优化和部署属于自己量化交易系统的投资者提供一份详尽的、可操作的蓝图。面对日益复杂和快速演进的金融市场,传统的投资方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量化投资,以其数据驱动、系统化和纪律性的特点,已成为现代投资领域的主流趋势。 《深入剖析量化交易系统构建与实战》将读者从量化交易的入门阶段,逐步引导至高阶策略的实施与风险管理。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数据获取、模型选择、回测验证到实盘部署的全生命周期。它特别强调了实践中的细节处理,如数据清洗的陷阱、模型过拟合的规避,以及在真实市场环境下系统鲁棒性的检验。 核心章节与深度解析 本书的编排遵循了量化系统构建的逻辑顺序,确保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核心技能。 第一部分:量化投资基础与数据基础设施(第1章至第3章) 第1章:量化投资的范式转型与思维重塑 本章首先界定了量化投资的核心理念,区分了基于规则的交易系统与纯粹的统计套利策略。重点探讨了投资经理如何从“直觉驱动”转向“证据驱动”的思维模式。同时,分析了当前金融市场的主要非效率性来源,为后续策略的挖掘奠定理论基础。 第2章:金融数据的获取、清洗与预处理 高质量的数据是量化系统的生命线。本章详细介绍了主流的金融数据源类型(如Level 1/Level 2行情、基本面数据、另类数据)。重点篇幅用于阐述数据清洗的复杂性,包括但不限于缺失值插补(例如,使用高频数据插补低频数据)、异常值识别与处理、以及如何处理金融时间序列中固有的“幸存者偏差”和“前视偏差”。对于高频数据,还探讨了时间戳同步和时间对齐的关键技术。 第3章:回测环境的搭建与验证标准 一个可靠的回测环境必须高度模拟真实交易。本章指导读者利用Python或R语言搭建稳健的回测框架。书中详细对比了事件驱动(Event-Driven)和向量化(Vectorized)回测的优劣,并着重讲解了滑点(Slippage)和交易成本(Commission)在回测中的精确模拟方法,指出这些因素对策略净值曲线的决定性影响。 第二部分:策略的开发与模型选择(第4章至第7章) 第4章:经典因子挖掘与多因子模型构建 本部分是策略核心。首先,系统梳理了价值、动量、质量、规模等经典因子。随后,深入探讨了如何进行因子正交化处理,以消除因子间的共线性,提升模型的解释力和稳定性。书中提供了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如Fama-French三因子、五因子模型)的具体步骤,并强调了因子有效性随时间衰减的现象。 第5章:机器学习在量化中的应用进阶 超越传统线性模型,本章聚焦于监督学习(如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和深度学习(如LSTM处理序列数据)。关键在于讲解如何将分类问题(预测涨跌方向)转化为回归问题(预测收益率),以及如何利用交叉验证和时间序列验证来避免模型在样本外数据上的失效。书中特别警示了使用复杂模型带来的过拟合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第6章:高频与超短线策略的特殊考量 对于追求微观市场套利的读者,本章探讨了基于订单簿数据的微观结构分析。内容包括买卖价差(Bid-Ask Spread)的利用、订单流不对称性(Order Flow Imbalance)的量化,以及如何设计对延迟和带宽要求极高的执行算法。 第7章:非线性关系与非参数方法的探索 本章引入了更具前瞻性的策略开发思路,如信息熵、复杂度测量和网络分析。探讨如何利用图论方法构建市场关联网络,并基于网络结构变化捕捉系统性风险或套利机会。 第三部分:风险管理、系统优化与实盘部署(第8章至第10章) 第8章:系统鲁棒性检验与风险预算 策略的成功不仅在于高收益,更在于可控的回撤。本章详述了多种压力测试方法,包括历史情景回溯、蒙特卡洛模拟。风险管理部分侧重于如何设定合理的资本配置模型(如Kelly准则的修正应用)和动态止损机制,确保在市场结构突变时系统能够有序退出。 第9章:模型评估指标的深度解读 本书超越了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深入讲解了信息比率(Information Ratio)、索提诺比率(Sortino Ratio)以及最大回撤的调整值(Calmar Ratio)。更重要的是,本章教授读者如何根据不同策略的风险偏好,定制最适合的组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第10章:自动化交易系统的部署与运维 从回测到实盘的“最后一英里”至关重要。本章指导读者完成策略的API对接、交易中间件的选择。内容涵盖了服务器的地理位置选择、延迟监控、以及系统故障发生时的应急预案(Failover Mechanism)设计,确保交易指令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本书特色 1. 强调实践细节: 书中包含了大量代码片段和案例分析,这些代码经过实战验证,直接服务于系统构建流程。 2. 风险优先原则: 将风险管理置于策略开发之后,贯穿始终,帮助读者建立健康的投资心态。 3. 跨学科融合: 融合了金融计量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物理学的知识,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量化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已经具备基础编程能力(Python/R)、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理解,并希望将投资决策系统化、自动化的高级个人投资者、对冲基金分析师及量化研究人员。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独立设计并管理一个经过严格验证的量化交易系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安德烈•可兰诺Andreas F. Clenow


  ACIES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公司设立于瑞士苏黎世。

  可兰诺曾经成功创办自己的对沖基金,专长在于开发和交易全球资产计量策略。跨足对沖基金之前,他曾经在路透社担任「股票与商品计量模型全球总监」,同时也是这个领域最年轻的主管。离开对沖基金领域之前,他也曾经在Equis International担任「技术分析全球总监」。

  可兰诺另着有《顺势操作:多元化管理的期货交易策略》,内容探讨百亿规模对沖基金的管理法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造访相关网站www.FollowingTheTrend.com。

译者简介

黄嘉斌


  台大商学系,Essex University经济系,UCLA经济学博士研究;曾经任职扬智投顾、润泰投顾,目前从事专业翻译。
 

图书目录

1 前 言 007
动能投资 008
为什么写这本书? 009

2 共同基金的问题 011
共同行为确保毁灭 013
集中市场交易的基金 017

3 股票是最麻烦的资产类别 023
同侪压力 026
残存者 027
分化与征服 030
股价指数的选择 036
资本市值 039
类股 041

4 顺势操作是否适用于股票? 043
顺势操作股票的问题 051
标准的股票顺势操作模型 052
历史新高模型 066
顺势操作方法运用于单一个股 071
顺势操作的术语滥用 075

5 动能效应 077
动能投资的理性根据 079
系统性方法的优势 081

6 市况泸网 085

7 股票排序 091

运用指数回归进行股票排序 093
额外泸网 109

8 部位规模 111
部位重新调整 120

9 何时卖出 125
投资组合重新调整 126

10 完整的动能交易策略
明确的交易法则 132

11 策略运作 139
起始投资组合 139
部位重新调整 147
投资组合重新调整 149

12 动能策略表现 153

13 逐年评估 159

1999 年 160
2000 年 170
2001 年 179
2002 年 185
2003 年 194
2004 年 201
2005 年 210
2006 年 221
2007 年 228
2008 年 235
2009 年 245
2010 年 252
2011 年 261
2012 年 269
2013 年 277
2014 年 284
逐年回顾:结论 291

14 策略分析 293
趋势泸网的重要性 293
风险平价有多重要? 297
动能期间的重要性如何? 302
排序方法的重要性如何? 305
部位规模的重要性如何? 309
股价指数选择的重要性如何? 313

15 随便就能击败华尔街 315
S&P 500 交易系统 317

16 策略模拟 323
资料 323
真正的投资组合模拟 325
程式语言 327
弹性 329
支援多种货币 330
建构模拟程序 331

17 参考书目 33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1前 言

这整本书只准备处理单一策略,而这个策略可以总结一句话表示—「买进价格上涨的股票」。这是个非常简单的概念,而且也绝对称不上新颖。事实上,做为一种概念,其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了。本书打算提供的,是一套简洁的系统性方法,用以管理动能股票投资组合。

本书讨论的概念,乃源自我担任计量避险基金经理人的亲身经验。过去十几年来,我运用这项概念,以及其他策略,管理机构投资人的投资组合。一般来说,愈是单纯的概念,愈禁得起时间考验。可是,这并不代表执行上也很简单,但根本概念最好应该是很单纯。就目前这个例子而言,概念确实单纯。某股票的走势如果强劲上涨了一阵子,就很可能会继续上涨。此乃核心概念,其余都只是细节而已。

几年前,我曾经写了一本有关我运用多年的另一种型态交易策略,书名叫做《顺势操作》(Following the Trend),整本书的内容完全是讨论期货市场的顺势操作策略。撰写该书的过程,我始终认为很少人会注意到这本书,书评也顶多是褒贬兼半。关于这本书,我预期所引起的最大关注,基本上在于它是一份 300 页的研究报告。事实上,这本书也确实是如此。

令我相当讶异的,没有人对此表示关注。我完全没有听过。反之,市场对于这本书的反应,让我和出版商都大感意外。两年后,出版商告诉我,我已经成为所有金融书籍最畅销 5%的作者。这是一段相当有趣的经历,整个过程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

动能投资

本书的主题,是讨论系统性股票动能。动能投资是一套合理的资金管理方法,前提是你需要针对空头市场设定一套防范机制。更麻烦地,你需要设定一整套交易法则,借以处理如何挑选股票、何时买进、买进多少、何时卖出……等问题。实际运用交易策略之前,你如果决定要做符合现实运用的模拟—我建议各位这么做—则动能策略模型建构上将会相当复杂。

概念虽然很单纯,但建构一套可靠的模拟程序,则相当不容易。资料取得成本昂贵,使用困难。你需要考虑现金股利、历史股价指数成份股、下市股票,以及其他种种议题。然后,你需要功能强大而足以处理大量资料的模拟平台。我已经帮各位做好这部分工作,也会把相关结果与我所做的分析呈现给各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并非是直接的“买什么”或者“卖什么”的提示,而是一种对投资本质的深刻领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作者提出的“顺势而为”的理念,它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却极难。动能投资法,在我看来,正是实现“顺势而为”的有力工具。它不是教你预测市场,而是让你去感知市场的力量,并与之共舞。书中对于“风险管理”的强调,也让我印象深刻。以往我总是过于关注收益,而忽略了风险。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投资高手,往往是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他们深知“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动能的识别,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规避那些高风险的区域,从而让自己的资本得到更安全的增值。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内功心法”,它提升的不仅仅是我的投资技能,更是我的投资心态和思维模式。我开始不再盲目追逐短期利润,而是更加注重长期价值的实现。

评分

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投资建议,有些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往往忽略了投资者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这本书并没有提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和思考框架,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独立地判断和决策。书中对“市场情绪”的剖析,尤其让我受益。我发现,很多时候,市场的涨跌并非由基本面驱动,而是由情绪所左右。动能投资法,正是捕捉这种情绪变化的关键。通过识别动能的产生和衰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节奏,避免被市场情绪所裹挟。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投资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他教会你如何观察风向,如何选择鱼群,如何撒网,而不是直接给你一条鱼。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框架。以往我解读市场,常常是碎片化的,今天看这个指标,明天看那个新闻,显得杂乱无章。而这本书仿佛搭建了一座桥梁,将各种看似独立的市场信号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它不是教你死记硬背某个公式,而是引导你去理解市场背后的驱动力。书中对“动能”的阐释,让我重新认识了市场的力量,原来市场并非总是理性,情绪和心理因素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动能正是这种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直观体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历史案例的分析,那些经典的市场波动,在作者的解读下,都变得脉络清晰,仿佛我们身临其境,能够体会到当时市场的氛围和投资者的决策过程。这种“穿越”历史的体验,让我对未来的投资充满了信心,也让我对自己的投资行为有了更深的自我反思。我开始思考,我过去的很多操作,是否忽略了市场真正的动能?是否被一些表象所迷惑?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市场视野。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简洁大方,书名“赚赢大盘的动能投资法”直击人心,瞬间勾起了我对投资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在波诡云谲的股市中,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过去,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策略,有些纸上谈兵,有些实操起来又漏洞百出,总是在追涨杀跌中原地踏步,甚至亏损。这次拿到这本书,我带着一种期待和审视的态度,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和实用的技巧。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动能”的解读,它到底是如何定义的?是技术指标的动能,还是基本面的动能?抑或是两者结合?书中是如何系统化地解释和应用这个概念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将复杂的动能投资原理剖析得淋漓尽致,让像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也能茅塞顿开,掌握这套方法的精髓。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套完整可行的操作流程,包括如何筛选动能股票,如何把握买卖点,以及如何进行风险控制。毕竟,投资最终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的,理论再美妙,没有落地的操作方案也只是空中楼阁。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腔调,反而充满了作者的个人思考和经验分享,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聊天。他会时不时地抛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观点,也会分享一些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这种真诚的分享让我感到非常亲切,也更容易拉近与作者的距离。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周期”的论述,它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周期,而是将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市场情绪等多种因素纳入考量,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周期分析模型。我曾经在分析某个行业时,总是纠结于短期的数据,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要理解一个行业,必须将其置于更长远的周期中去观察,去把握其发展的脉络和趋势。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让我对市场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对未来的投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把握。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的一些分析方法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验证一下这种“周期思维”的有效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