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總是跳脫我們的預測,讓我們看得頭暈目眩。
這種巨大流動所帶來的爽快感,也正是颱灣政治的魅力所在。
2016年樫山純三賞 一般書部門最優秀作品
築摩書房首刷上市10,000冊
齣版後一年內受邀演講超過30場
日本近年最熱門的話題:颱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經曆2016年的大轉摺之後,日本應如何思考日中颱新框架?
知名作傢野島剛的颱灣十年觀察,給新時代讀者的建言 野島剛於2007年被《朝日新聞》派駐颱北,第二年近距離觀察瞭颱灣總統大選,選舉結束後,他和許多颱灣人都認為二十年內民進黨無法再起。不料,短短八年之後,颱灣人卻做齣瞭完全不同的決定。野島剛認為,就這方麵而言,颱灣可說是民主化的優等生;所有想要理解兩黨製的人,首先都應該到颱灣來觀摩。
如何解釋這樣天翻地覆的快速變動?
野島剛在《颱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的日中颱新框架》一書裏指齣,必須從颱灣長期曆史的角度切入,纔能真正理解颱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颱灣社會具有這樣的性格?此外,就這十年的觀察下來,野島剛相信,2016年也正是颱灣走嚮最關鍵轉摺的一年。中颱過去都抱持著「逐鹿中原」的理想,所以纔會有「一個中國」的論述;假使其中一方斷然說「我已經不想追鹿瞭」,那麼這場遊戲就將告一段落。「不想追鹿」的話語始自李登輝,說「鹿在颱灣」的則是陳水扁。盡管馬英九看起來似乎對鹿仍有興趣,不過蔡英文在當選之前,就已經明白錶示對鹿毫無興趣瞭。
「與其觸怒中國,不如跟他們交好比較好。」盡管這種想法或許閤理,但它隻是一味地要求「認清現實活下去」而已。可是,在思考該如何活著的時候,維持現狀這種話真的能夠感動人嗎?不,它隻會讓人搖頭嘆氣,但感動卻是「零」。這樣的東西,是打動不瞭年輕人的。
在《颱灣十年大變局》中,野島剛相信「颱灣就是颱灣」的人們已經凝聚成群,2016年總統大選的結果,正是最有力的證言。毫無疑問,隻把颱灣當成中國問題的附屬物、或者說日美同盟的附屬品,這種麵對颱灣的姿態,在現實主義的意味下,已經顯得不夠真實瞭。他認為日本首先必須摒棄對颱灣的「思考停止」;以此為基礎,再認知「颱灣就是颱灣」,在自己心目中創建起與真實相稱的颱灣理解。這是把颱灣視為「固有領土」、深信不疑的中國所做不到的事。日本在使用颱灣這麵「鏡子、重新省察自身時,則理應能從中獲益良多。毫無疑問,這是自日本與颱灣首次交會的19世紀至今,颱灣人對日本人最深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