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十年大变局:野岛刚观察的日中台新框架

台湾十年大变局:野岛刚观察的日中台新框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
  • 日中关系
  • 地缘政治
  • 野岛刚
  • 十年变局
  • 两岸关系
  • 国际关系
  • 政治分析
  • 战略分析
  • 东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总是跳脱我们的预测,让我们看得头晕目眩。
这种巨大流动所带来的爽快感,也正是台湾政治的魅力所在。

  2016年樫山纯三赏 一般书部门最优秀作品
  筑摩书房首刷上市10,000册
  出版后一年内受邀演讲超过30场
  日本近年最热门的话题:台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经历2016年的大转折之后,日本应如何思考日中台新框架?
  知名作家野岛刚的台湾十年观察,给新时代读者的建言


  野岛刚于2007年被《朝日新闻》派驻台北,第二年近距离观察了台湾总统大选,选举结束后,他和许多台湾人都认为二十年内民进党无法再起。不料,短短八年之后,台湾人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决定。野岛刚认为,就这方面而言,台湾可说是民主化的优等生;所有想要理解两党制的人,首先都应该到台湾来观摩。

  如何解释这样天翻地覆的快速变动?

  野岛刚在《台湾十年大变局:野岛刚观察的日中台新框架》一书里指出,必须从台湾长期历史的角度切入,才能真正理解台湾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台湾社会具有这样的性格?此外,就这十年的观察下来,野岛刚相信,2016年也正是台湾走向最关键转折的一年。中台过去都抱持着「逐鹿中原」的理想,所以才会有「一个中国」的论述;假使其中一方断然说「我已经不想追鹿了」,那么这场游戏就将告一段落。「不想追鹿」的话语始自李登辉,说「鹿在台湾」的则是陈水扁。尽管马英九看起来似乎对鹿仍有兴趣,不过蔡英文在当选之前,就已经明白表示对鹿毫无兴趣了。

  「与其触怒中国,不如跟他们交好比较好。」尽管这种想法或许合理,但它只是一味地要求「认清现实活下去」而已。可是,在思考该如何活着的时候,维持现状这种话真的能够感动人吗?不,它只会让人摇头叹气,但感动却是「零」。这样的东西,是打动不了年轻人的。

  在《台湾十年大变局》中,野岛刚相信「台湾就是台湾」的人们已经凝聚成群,2016年总统大选的结果,正是最有力的证言。毫无疑问,只把台湾当成中国问题的附属物、或者说日美同盟的附属品,这种面对台湾的姿态,在现实主义的意味下,已经显得不够真实了。他认为日本首先必须摒弃对台湾的「思考停止」;以此为基础,再认知「台湾就是台湾」,在自己心目中创建起与真实相称的台湾理解。这是把台湾视为「固有领土」、深信不疑的中国所做不到的事。日本在使用台湾这面「镜子、重新省察自身时,则理应能从中获益良多。毫无疑问,这是自日本与台湾首次交会的19世纪至今,台湾人对日本人最深的期许。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野岛刚(Nojima Tsuyoshi)


  资深媒体人,作家。1968年出生,就读日本上智大学新闻系期间,曾赴台湾师范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交流学习。1992年毕业后,进入朝日新闻社展开记者生涯。曾任职于朝日新闻社佐贺支局、西部本社等,2001年起担任驻新加坡特派员。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战地前线採访。其后担任东京本社政治部记者,2007至2010年担任驻台北特派员。擅长採访报导两岸三地华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议题,目前在日本、台湾、大陆等地许多媒体上开辟专栏发表时事评论。着有《伊拉克战争从军记》等多部作品,已在台湾出版《银轮的巨人GIANT》、《两个故宫的离合》(联经)、《谜样的清明上河图》(联经)、《最后的帝国军人:蒋介石与白团》(联经)。2014年将中文漫画《中国人的人生》译为日文,荣获日本文化厅艺术祭漫画部门优秀作品奖。

译者简介

芦荻


  台大历史所硕士毕,大隐于市、静观红尘流转的痴人一枚。曹雪芹与刘姥姥的爱慕者,目前正致力于如何将茄子做出鸡肉味的祕诀。译有:野岛刚《最后的帝国军人:蒋介石与白团》、峯村健司《站上十三亿人的顶端:习近平掌权之路》。
 

图书目录

台湾版序

序章 转换期的台湾
第一章 当不惯「台湾人总统」的马英九
第二章 台湾与日本
第三章 台湾与中国
第四章 台湾与南海、尖阁群岛、沖绳
第五章 台湾认同
第六章 例外与虚构之地—「台湾」
第七章 从日中台角度进行思考
终章 日本该如何面对台湾

后记
 

图书序言

台湾版序

  2016年3月,我离开了长年工作的《朝日新闻》;单飞之后的最初作品,就是本书。

  《台湾是什么》是这本书的日文原书名,现在回想起来,我实在是下了一个相当大胆的标题。其实我一开始想的标题并非如此,不过在筑摩新书编辑部的劝告下,才决定使用这个标题。

  然而,本书付梓到现在经过半年,我却觉得这个标题下得极好。毕竟,我在这十年间,针对台湾进行访问与书写的过程中始终念兹在兹的事情,概括言之,正是「台湾是什么」。

  就在本书刊行后不久,在日本也掀起了对于「台湾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省思,那就是担任日本民进党党魁的莲舫,她的双重国籍问题。可是,在这个议题上,不管是谁都觉得相当困扰。毕竟,台湾的存在,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管怎样去论述,总是让人难以轻易理解。

  台湾和日本并没有邦交,与日本有外交关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中华民国这个国家确实存在,正因如此,莲舫的「双重国籍」才会遭到批判。可是,若日本并不承认台湾是个国家的话,那么双重国籍的问题打从一开始也就不成立了,不是吗?一思及此,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

  不只如此,在日本的法律体系下,台湾也是极为「多样化」的存在。在户籍法中,台湾被归类入「中国」,可是这里的「中国」指的到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中华民国?就没有明确指涉了。另一方面,在填写外国人登录证的时候,写「台湾」则又可以过关了。同样的一个台湾,在日本却存在着不同的称唿、不同的法律地位。

  只是,这种复杂的情况,绝非只是日本人单方面造成的。就像有人硬是把台湾护照上的「中华民国」字样贴掉,改成「台湾国」一样,到底是中华民国还是台湾,台湾的「定位」甚至连台湾人自己也很难说个清楚。

  另一方面,在日本居住着许多具有台湾血脉的人士。比方说女星歌手翁倩玉、作家陈舜臣、被尊称为「赚钱之神」的邱永汉、直木赏作家东山彰良、作家一青妙、歌手一青窈姊妹等,可说不胜枚举。这些人在各自相异的时代,因为各自不同的背景而渡海来到日本,和日本人结婚,将台湾人的血脉传承下去。然而,因为他们实在太过融入日本社会了,以至于反而让人难以想像,他们为什么要生活在日本?

  明明台湾对日本社会而言是这么贴近的主题,但,彷彿和这种状况成反比般,战后的日本对台湾社会抱持的是一种冷淡的态度,甚至只能用「遗忘」两字来形容。

  关于这一点,因为本书中已经做了详尽的分析,所以在此就不多加赘述。可是,若是从台湾的人们曾经在日本的国家权力下、接受日本的领土统治这段历史来看,战后日本对台湾的忘却与无视,可以说是一项极大的「罪过」。

  当然,之所以会如此,和中国宣传的深刻影响,以及蒋介石/国民党政权不希望日本人对「台湾」太过关注也有关系。只是,冷战已经结束,台湾也正走在民主化的道路上,但日本人对于迈入新时代的台湾,却还是处于一种忘却的状态。尽管我是这样想的,不过潜藏在本书中的暗流,确实已经在流动了。

  本书的日本版校订结束,是在2016年2月。距离本书台湾版的刊行,将近过了一年的时间。

  台湾和中国之间的「冷战」,至今依旧持续着。美国新任总统川普公开对于「一个中国」抱持疑问,并且接听了蔡英文总统的电话,令世界为之震惊。对台湾抱持好意的安倍政权,几乎是确定会迎接2020年东京奥运的到来,在这种情势下,日台关系也出现了重大的转机。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包括福岛在内的关东五县食品输入问题在台湾被泛政治化,所以也很难说日台关系就一定会平顺走下去。总之,关于台湾问题,要预测实在相当困难。

  本书的刊行获得了日本社会相对善意的接纳,并在出乎我意料的情况下,获得了颁赠给优秀亚洲关系书籍的第11回樫山纯三郎赏这一荣誉。本书的出版,也使得我光是2016年就在日本各地举行了30场以上关于台湾的演讲。就我自己而言,我想透过这个竭尽我生涯努力钻研的主题,对台湾报答些许恩惠,所以只要有邀请,我都会尽我所能地做出回应。

  单单从这件事,也可以清楚体察到日本对台湾的关心,毫无疑问地正在高涨之中。日本人对台湾的遗忘,已经随着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时,台湾提供莫大支援所引发的感谢之情,着实在产生变化。

  本书是日本人所描述的台湾论,也是日本人眼中所见的台湾之姿。当然,我的想法或许不能代表全部的日本人,可是,我确实是以日本人的身分,一边意识着心中的台湾这部分,一边书写。台湾的人们会怎样看待「日本人的视线」呢?随着本书的刊行,我由衷祈愿,希望能够有台湾人的回响,传达到我的身边。联经出版公司刊载敝人的作品,已经是第五册了,我在此要致上由衷的谢意。

  和迄今为止我在台湾出版的《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个故宫的命运》、《最后的帝国军人:蒋介石与白团》等书一样,我相当期待本书能够得到台湾社会的广泛注意及阅读。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够对生活在台湾这块狭小却富有多样性、丰饶土地上的人们,至少提供一点前进的助力,我在此由衷祈愿着。
 

图书试读

序章 转换期的台湾

灵活多变的台湾政治

每次想要重读过去自己所写有关台湾的文章时,多少需要一点勇气,有时还会感觉有点郁卒。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以民主进步党总统候选人身分,获得压倒性胜利当选的那一晚,这样的思绪就层层包围着我。

尽管这一夜的台北仍然笼罩在寒冬里,但街头却充满着炽热的氛围。的确,虽然大家在事前都已认定民进党必定会重新夺回执政权,但有点超乎想像的是,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蔡英文竟然以三百万票的差距击败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而且在立委选举方面,民进党也轻松获得单独过半席次,可说是压倒性的胜利。这让我不禁想起八年前,国民党击败民进党,重回执政地位的那个夜晚。那晚的台北也是一样炽热。当时我清楚地有种感觉,那就是国民党新的「一党独大时代」已然到来。相较之下,丑闻缠身外加施政失当,遭受强烈批判的民进党,则是显得完全乏善可陈。不只如此,国民党的总统候选人马英九,其光芒四射的程度,简直就像今天的蔡英文。2016年的台湾选举,彷彿和2008年是同样的一出剧本,只是演出的主角换了一个人。国民党从头到尾都陷在无止尽的内部斗争中,完全没有打出整体作战的感觉,败北自是理所当然。至于民进党则是极力唿唤中间选民,他们一方面成功吸引了追求「安定与自立」这个漂亮品牌的人们,另一方面则确切巩固了既有的、拥有强烈「台湾意识」的支持层,从而第二度赢得执政权。只不过是八年前,那时的国民党团结一致,民进党却分崩离析。胜负,或许往往就是这么一回事。

每八年就能目睹一次如此鲜活演出的台湾政治「逆转剧」,对专家而言可说是件非常幸运的事。不过,在此同时回想起自己八年前写的东西,不免感到有些尴尬—「民进党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大概都无法恢复元气了」,选举之后,台湾人不断这么议论着,也出现了许多抱持这种观点的文章。然而,这回民进党不只赢得了总统大选,还达成了陈水扁执政八年间从来不曾掌握的立法院过半优势,轻而易举实现了长久以来梦想的「完全执政」。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