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宪法的中国之道

政治宪法的中国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立宪进程,中国宪法的纠结并没有因为晚清、民国、建国 30 年各种负面实践与经验而有结构性突破。这纠结有制度层面的实施性障碍与梗阻,更有宪法思想和背景理论上的混乱。例如接受西方「规范宪法」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认定政治的现代性以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备性为基准,但这种单纯移植的诉求,忽视了中国自身的政治宪法结构。

  本书着意于从「政治宪法」的角度,探求和揭示中国宪政转型的思想与制度脉络,呈现一种不同于「规范宪法」的宪法心智与宪政世界观。而「政治宪法的中国之道」,就是通过政治正当程式与共同历史智慧,不断消除差异性、管控不确定性及形成新的「规范世界」。

  本书气象恢宏,纵横于西方的宪政思潮与现代中国的政治现实,上篇「思想与论辩」考察西方国家的司法宪政与政治宪法的思想与实践;中篇「宪制与转型」探讨民国立宪的历史启示,辨识当前中国宪政的转型契机;下篇「对话与期许」激盪出政治宪法学学者的殷切关怀与理性思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田飞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及法学院副教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法学博士,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宪法与政治理论、行政程序法、公共治理、港澳基本法。着有《香港政改观察:从民主与法治的视角》、《中国宪制转型的政治宪法原理》,合着《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译着有《联邦制导论》、《人的权利》、《分裂的法院》、《美国革命的宪法观》等多部。

图书目录

上篇  思想与论辩
第一章    谁与争锋:司法宪政主义素描
第二章    政治宪法:普通法的规范对极
第三章    重返政治:施米特的思想幽灵
第四章    宪法政治:阿克曼的人民转换

中篇  宪制与转型 
第五章    中国早期立宪中的党国宪制
第六章    改革宪制:根本法治与部门法自治
第七章    宪法序言:中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
第八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政改中间模式
第九章    党内立法法与依法治党的制度建构

下篇  对话与期许
第十章    政治宪法学的问题、定位与方法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 
第十二章    协商与代表:政协的宪法角色
第十三章    八二宪法与现代中国宪政的演进

图书序言

第一章 谁与争锋:司法宪政主义素描
 
如果我们细致考察西方主导的普适价值的现代化过程, 「民 主」或许比「自由」更具有普适性和穿透力, 乃至于处于自由主 义对立面的社会主义在政治理论上也必须证明自己是「民主的」 (democratic)。在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视野中,所谓的现代政治转型 主要是指民主转型,即民主作为一种权力产生程式和规范依据来源的 唯一性获得确立。
 
不过,法学家对现代政治转型的观察有所不同。在 法治主义的意义上,「宪政=司法审查」被作为一种强势的「司法宪 政主义」(judicial constitutionalism)公式而获得接受,司法审查的理 念逐渐扩展为一种世界历史现实,政治的现代性以司法审查制度的完 备性为基准。不过,这种对宪政的法治主义化约却并不特别圆满。政治学家 揭示的宪政的民主维度与法学家念兹在兹的宪政的法治维度之间的 张力,构成了现代宪政主义的二元话语体系。居于「偏师」地位的 「政治宪政主义」(political constitutionalism)便身处该二元体系提 供的对话与对峙空间之中。其中,作为宪政母国的英国却长期没 有实现美国式的司法审查,而是在「议会主权」之下反覆调试「民 主」与「司法审查」的关系,并呈现出强烈的「政治宪法」(political constitution)特征。这种二元体系的规范根源,在于作为司法审查正 当性依据的「普通法理由」,根源于一种贵族制的理性。而作为现代 政治正当性基础的「民主理由」,则根源于一种民主制的意志。
 
中国作为「文明冲突」的重要一极,在民主第一波发生时即被卷 入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之中,但却与民主化 /司法审查多次擦肩而 过。今年是八二宪法30周年,然而中国的共和宪政却仍然没有取得 结构性(constitutional)进展,令诸多政治与文化精英扼腕叹息。新世 纪初借助「齐玉苓案」而发起的「宪法司法化」运动最终成为一次失 败的尝试。同样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作为「尾随者的国度」,中 国为何成为大国宪政的「异数」?为何一再错过「随波逐流」的历史 契机?为何长久停留在「文明冲突」的状态?为何再次成为黑格尔所 谓的世界历史的「例外」?为何作为普适价值的「民主」或「司法审 查」,难以顺利吸收中西比较意义上的「文明冲突」?这些问题构成 了探索中国宪政转型之路的根本性设问。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