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的愛和嚮望

島嶼的愛和嚮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們走到現在,未來應該可以越來越好;
但是,我們絕不能忘記我們的前輩、無名的平民和我們所尊敬的社會菁英們的犧牲。
因為他們的犧牲、他們的血汗和努力,我們纔能走到今天,讓希望有機會落實。

 
—周婉窈

  本書集結瞭颱灣史學者周婉窈寫於二○○八〜二○一六年期間的文章,
  而這八年正好是颱灣主體意識遭受強烈衝擊的時期,
  對於長期從事颱灣史研究、關心颱灣社會發展的她來說,
  有如踏入陰暗的幽榖,看不到日光。

  於是,在這八年中,
  我們在太陽花運動、反課綱微調等社會運動場域中,
  都能看見周婉窈教授親自參與、積極以專業知識導正視聽的身影。
  此外,她也透過文字,苦心闡述作為主體的颱灣曆史,以及前人的努力,
  以及颱灣走到現在的不容易。

  周教授戲稱這本文集是「抗戰八年文集」,
  是颱灣價值對抗強國價值的努力,
  內容分為「呼喚轉型正義」、「思索我們的曆史」、
  「曆史的文學嚮度」、「懷思故人」、「嚮望的所在」五篇,
  以史傢的角度,寫史也寫人,
  從不同領域反思颱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本書特色

  1.    一個颱灣史學者在學術論文之外,以史傢的角度,思考國傢、社會、族群等各種麵嚮的文字記錄,寫史也寫人。

  2.    從這些文章中,我們看到幾位颱灣曆史研究前輩如王世慶、曹永和等人的風骨與堅持,看到作傢平路在小說中所展露的颱灣宿命與颱灣人的焦慮,知道颱灣在轉型正義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    在周婉窈教授的曆史之筆下,這些文章都不僅隻是發言稿或序文,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社會與曆史底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婉窈


  嘉義大林人。國立颱灣大學曆史學係學士、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現為國立颱灣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作者專治颱灣史,著有《日據時代的颱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自立晚報齣版部,1989)、《颱灣曆史圖說》(中研院颱史所,1997;增訂本:聯經,2009)、《海行兮的年代》(允晨,2003)、《海洋與殖民地颱灣史論集》(聯經,2012)、《少年颱灣史》(玉山社,2014)等書,譯有《史傢的技藝》(遠流,1989),並主編多種圖書。《颱灣曆史圖說》,目前有韓文譯本(新丘文化,2003)、日文譯本(平凡社,2007;增補版:2013),以及英文版 A New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aiwan(南天書局,2015)。

  史學著作之外,作者曾齣版散文集《麵嚮過去而生》(允晨,2009),以及人物傳記《颱灣史開拓者王世慶先生的人生之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1)。近年來,作者和颱灣史研究生一起經營「颱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和同名臉書。
 

圖書目錄

自序
 
呼喚轉型正義
曾待定義的我的三十一歲、尚待定義的颱灣
讓我們在這裏立碑,為瞭您和島嶼的未來
二二八剝奪瞭我們什麼?兼談轉型正義和共犯結構
關於「轉型正義」的補充說明及其他
死亡的月份過瞭嗎?……以及一些思絮
道阻且長,總會天光
Thiàⁿ kap ǹg-bāng:在愛和希望中懷思林傢嬤孫
校園轉型正義是接力賽
 
思索我們的曆史
為瞭曆史的和解
山、海、平原:颱灣島史的成立與展望
中華民族、炎黃子孫、莫那魯道
英雄、英雄崇拜及其反命題
曆史的悲哀與希望
日治五十年:殖民統治、近代化,兩者的糾葛及其遺産
在遺忘與重生中認同颱灣:從北部原住民的祖源傳說談起
颱大海洋史研究的承先與啓後
 
曆史的文學嚮度
在曆史的夾縫中唱一首美麗的哀歌
嚮望(ǹg-bāng)藝術的福爾摩沙的來臨
魂兮歸來,颱灣的無名戰士
壯哉,鍾先生!
活化河洛話古老的美
戰後一艘嚮望之船的落難記事:大時代洶浪中的舞者蔡瑞月

懷思故人
記前輩學者最後的身影和遺響:追念王世慶先生
在島嶼的頓挫和奇異恩典中迴思您給齣的美好:悼念師母鄭惠美女士
大林、嘉農,以及我所認識和不認識的鄉前輩劉萬來先生
相信你永遠和我們同行:懷思陳伯楨老師(一九七三〜二○一五)
關於曹永和老師的幾則迴憶
溫厚無私的颱灣文史工作先驅黃天橫先生
樹在人已遠:懷思黃天橫先生
 
嚮望的所在
我們的青春、我們的福爾摩沙、我們共同的未來
  Lán ê chheng-chhun, lán ê Formosa, lán kiōng-tông ê bī-lâi
鄭南榕的路、我們的課題、颱灣史的未來
馬偕在颱灣史上的角色和地位

圖書序言

馬偕在颱灣史上的角色和地位

去年(二○一五)颱灣長老教會舉辦「颱灣長老教會宣教一百五十週年」的各種慶祝活動,包括四月五日在林口體育館的感恩禮拜,萬人參加,盛況空前。一百五十年從何算起?我們來看看教會怎麼說:「一八六五年英國長老教會差派馬雅各醫師(James Laidlaw Maxwell)駐颱宣教,是新教繼荷蘭人之後第二度進入颱灣。英國和加拿大的長老教會宣教師在颱灣努力播種、耕耘,雖然沒能讓颱灣成為基督教社會,但至少建立一個穩定發展的教會,存續至今。」(《颱灣教會公報新聞網》,二○一四.十二.十七)這個簡短的說明,可以說是具有曆史感的自我評估,寫得很好。新教兩度進入颱灣,中間有二百零三年(一六六二~一八六五)的空白,超過兩個世紀。順便一提,天主教的宣教情況頗為類似,第二度進入颱灣距離西班牙勢力撤離北颱灣,共二百一十七年(一六四二~一八五九)。

颱灣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的人口將近六%,並不是很高,但也不算太低;其中在颱宣教最久的天主教和基督長老教會的教徒,大約各佔總人口的一%。比例雖然不高,但論對颱灣社會的貢獻,如天主教之於慈善工作、長老教會之於本土文化,都是大大超乎比例的。若論兩者對原住民語言的保存、人纔的培育,那就更難以估量瞭。

很可惜的是,這些貢獻大都不為颱灣社會所看見。原因何在?就我個人觀察所及,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教會史的研究成果沒融入一般曆史的書寫中,導緻教外人士欠缺這方麵的認知─也就是教會史歸教會史,颱灣史歸颱灣史,彷彿是兩個平行世界。這個現象,歸根究柢,是因為我們還在摸索、思考颱灣曆史如何書寫,哪些研究應該整閤進來。我個人做瞭一些嘗試,在二○一四年齣版的拙書《少年颱灣史》中,試著將基督教入颱放到颱灣曆史的大脈絡中予以呈現,也提及天主教和長老教會對颱灣社會的貢獻─包括長老教會在戰後民主化曆程中的角色。但願個人的嘗試和努力,能起一些連結教會史和整閤研究的效應。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