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全書(修訂版)

壽山石全書(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原著《壽山石誌》於八十年代首次齣版,鏇即引發熱潮;作者以此為基礎,增訂大量內容及加插圖片,編寫瞭這本更深入、更全麵的壽山石專書,網羅全麵,涉古通今,涵蓋瞭壽山石的專門知識,學術性與實用性兼備,是一部具藝術收藏價值的學術性工具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方宗珪


  字方石,號阿季、見山樓主。生於福建福州,畢業於福州工藝美術專科學校,師從陳子奮、龔綸和潘主蘭等。擅書畫,精雕藝,緻力壽山石理論研究五十多年,齣版專著十幾部,發錶論文數十篇。方宗珪學識淵博,成就卓越,提齣「壽山石文化」新概念,為弘揚壽山石文化作齣重大貢獻。2012年「方宗珪先生學術成果研討會」在閩舉行,方宗珪被授予「福建工藝美術傑齣人物」稱號,尊為壽山石文化泰鬥。

圖書目錄

韓天衡序
蕭滋序

第一章  壽山石礦及開採史略
一、壽山紀勝
二、礦藏分佈
三、礦石的生成
四、壽山石開採史略

第二章  壽山石品種分類
一、田坑石類
二、水坑石類
三、山坑石類
附:寺坪石、煆紅與煨烏
附:壽山石品種分類細目錶

第三章  壽山石的鑒藏與保養
一、田黃石的鑒彆
二、水坑與山坑凍石的異同
三、壽山石與各地印石
四、壽山石的收藏與保養

第四章  壽山石雕曆史沿革
一、南朝石豬:印證壽山石雕史源
二、兩宋時期:造就壽山石雕勃興
三、元明兩代:壽山石章的興起
四、清代:宮廷藝術與民間工藝交相輝映
五、民國時期:石雕行業由盛轉衰
六、1949年以來:壽山石文化發展概況

第五章  壽山石雕刻工藝
一、「相石」設計
二、雕刻技法
三、磨光上蠟
四、仿古處理

第六章  壽山石印章鈕飾藝術
一、璽印源流
二、印章鈕飾

第七章  壽山石雕刻藝人
一、曆代匠師簡介
二、工藝大師名錄
附:獲授各種榮譽稱號的壽山石雕刻傢

第八章  壽山石譜錄文獻評介
一、高兆《觀石錄》
附:《觀石錄》全文
二、毛奇齡《後觀石錄》
附:《後觀石錄》全文
三、龔綸《壽山石譜》
四、張宗果《壽山石考》
五、陳子奮《壽山印石小誌》
六、潘鼎《壽山石刻史話》

附錄
附錄一 壽山石詩文選編
附錄二 索引
附錄三 主要參考書目
初版後記
修訂版後記

圖書序言

四、壽山石開採史略
 
壽山石應用於雕刻工藝品,可以追溯到一韆五百年以前的南朝。但是,迄今我們所能掌握到的資料,尚無法證明壽山石礦在那個時代已行開採。因為現有發掘的南朝壽山石雕實物僅有為數不多的「石豬」,大不過二三厘米,均屬壽山「老嶺」石質。從地質勘察得知:「老嶺」礦床分佈麵積較廣,且有多處齣露地錶。所以這幾件隨葬品也有可能是利用剝離礦床的零星石塊,加工雕琢而成。所以,壽山石在南北朝時是否已經鑿洞開礦,尚有待於更多的資料來證實。
 
涉及壽山石開採的文獻資料,迄今可查者,最早見於南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梁剋傢編纂的《三山誌》和祝穆《方輿勝覽》均記載:壽山石齣懷安縣稷下裏。南宋著名理學傢黃榦,有題為《壽山》七絕一首,詩中「石為文多招斧鑿」,指的便是當時開採壽山石的情景。再參證近代從宋墓中大量齣土的壽山石俑,都足以證明壽山石礦在宋朝已經大規模地開發。
 
分析宋墓齣土壽山石俑的石質,絕大部分為老嶺石、猴柴磹石二種,石材頗巨,有些石俑高達三四十厘米。可以佐證《三山誌》中「(壽山石)大者可一二尺」的記載。
 
此外,宋俑中「高山」石質的雕刻品,也有少量發現,但都是小擺件,質地較粗,屬「高山硋」、「高山糟」之類。
 
梁剋傢《三山誌》還有這樣一段記載:相距十數裏的五花石坑,産有「紅者、紺者、紫者、髹者,惟艾綠者難得。」可惜此類石種沒有實物流傳後代,無法進一步考證礦洞變遷狀況。後人往往以雜色的「獅頭石」等稱為「花坑石」,又將「月尾綠石」中色近艾草者命名「艾綠石」。
 
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宋高宗曾下詔令福州知府張緻遠收買壽山白石,供宮廷禦製禮器。「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引發瞭壽山石開採的熱潮。
 
按清高兆《觀石錄》記載:「宋時故有坑,官取造器,居民苦之,輦緻巨石塞其坑。」毛奇齡《後觀石錄》也說:「宋時故有坑,以採取病民,縣官輦巨石塞之。」其他諸如乾隆《福州府誌》、鄭傑《閩中錄》以及陳剋恕《篆刻鍼度》等書誌中,也都有類似記述。可知宋時壽山石礦的開採事業,是由官府所控製管理,礦山規模相當龐大。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