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全书(修订版)

寿山石全书(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原着《寿山石志》于八十年代首次出版,旋即引发热潮;作者以此为基础,增订大量内容及加插图片,编写了这本更深入、更全面的寿山石专书,网罗全面,涉古通今,涵盖了寿山石的专门知识,学术性与实用性兼备,是一部具艺术收藏价值的学术性工具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方宗珪


  字方石,号阿季、见山楼主。生于福建福州,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师从陈子奋、龚纶和潘主兰等。擅书画,精雕艺,致力寿山石理论研究五十多年,出版专着十几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方宗珪学识渊博,成就卓越,提出「寿山石文化」新概念,为弘扬寿山石文化作出重大贡献。2012年「方宗珪先生学术成果研讨会」在闽举行,方宗珪被授予「福建工艺美术杰出人物」称号,尊为寿山石文化泰斗。

图书目录

韩天衡序
萧滋序

第一章  寿山石矿及开採史略
一、寿山纪胜
二、矿藏分佈
三、矿石的生成
四、寿山石开採史略

第二章  寿山石品种分类
一、田坑石类
二、水坑石类
三、山坑石类
附:寺坪石、煅红与煨乌
附:寿山石品种分类细目表

第三章  寿山石的鉴藏与保养
一、田黄石的鉴别
二、水坑与山坑冻石的异同
三、寿山石与各地印石
四、寿山石的收藏与保养

第四章  寿山石雕历史沿革
一、南朝石猪:印证寿山石雕史源
二、两宋时期:造就寿山石雕勃兴
三、元明两代:寿山石章的兴起
四、清代:宫廷艺术与民间工艺交相辉映
五、民国时期:石雕行业由盛转衰
六、1949年以来:寿山石文化发展概况

第五章  寿山石雕刻工艺
一、「相石」设计
二、雕刻技法
三、磨光上蜡
四、仿古处理

第六章  寿山石印章钮饰艺术
一、玺印源流
二、印章钮饰

第七章  寿山石雕刻艺人
一、历代匠师简介
二、工艺大师名录
附:获授各种荣誉称号的寿山石雕刻家

第八章  寿山石谱录文献评介
一、高兆《观石录》
附:《观石录》全文
二、毛奇龄《后观石录》
附:《后观石录》全文
三、龚纶《寿山石谱》
四、张宗果《寿山石考》
五、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
六、潘鼎《寿山石刻史话》

附录
附录一 寿山石诗文选编
附录二 索引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图书序言

四、寿山石开採史略
 
寿山石应用于雕刻工艺品,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年以前的南朝。但是,迄今我们所能掌握到的资料,尚无法证明寿山石矿在那个时代已行开採。因为现有发掘的南朝寿山石雕实物仅有为数不多的「石猪」,大不过二三厘米,均属寿山「老岭」石质。从地质勘察得知:「老岭」矿床分佈面积较广,且有多处出露地表。所以这几件随葬品也有可能是利用剥离矿床的零星石块,加工雕琢而成。所以,寿山石在南北朝时是否已经凿洞开矿,尚有待于更多的资料来证实。
 
涉及寿山石开採的文献资料,迄今可查者,最早见于南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梁克家编纂的《三山志》和祝穆《方舆胜览》均记载:寿山石出怀安县稷下里。南宋着名理学家黄榦,有题为《寿山》七绝一首,诗中「石为文多招斧凿」,指的便是当时开採寿山石的情景。再参证近代从宋墓中大量出土的寿山石俑,都足以证明寿山石矿在宋朝已经大规模地开发。
 
分析宋墓出土寿山石俑的石质,绝大部分为老岭石、猴柴磹石二种,石材颇巨,有些石俑高达三四十厘米。可以佐证《三山志》中「(寿山石)大者可一二尺」的记载。
 
此外,宋俑中「高山」石质的雕刻品,也有少量发现,但都是小摆件,质地较粗,属「高山硋」、「高山糟」之类。
 
梁克家《三山志》还有这样一段记载:相距十数里的五花石坑,产有「红者、绀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可惜此类石种没有实物流传后代,无法进一步考证矿洞变迁状况。后人往往以杂色的「狮头石」等称为「花坑石」,又将「月尾绿石」中色近艾草者命名「艾绿石」。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高宗曾下诏令福州知府张致远收买寿山白石,供宫廷御制礼器。「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引发了寿山石开採的热潮。
 
按清高兆《观石录》记载:「宋时故有坑,官取造器,居民苦之,辇致巨石塞其坑。」毛奇龄《后观石录》也说:「宋时故有坑,以採取病民,县官辇巨石塞之。」其他诸如干隆《福州府志》、郑杰《闽中录》以及陈克恕《篆刻鍼度》等书志中,也都有类似记述。可知宋时寿山石矿的开採事业,是由官府所控制管理,矿山规模相当庞大。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