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記得自己的童年:一位女科學傢勇敢追尋生命真理的故事

樹,記得自己的童年:一位女科學傢勇敢追尋生命真理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Hope Jahren
圖書標籤:
  • 自傳
  • 科學
  • 女性科學傢
  • 童年迴憶
  • 生命科學
  • 成長
  • 科普
  • 傳記
  • 勵誌
  • 迴憶錄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科學界的《挺身而進》
  《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美國十大傑齣青年科學傢驚艷全世界的堅守希望與信念之作


  ★奬聲不斷,佳評如潮!勇奪2016美國國傢書評奬‧傳記類首奬;2016《時代雜誌》、《紐約雜誌》非小說類選書、Amazon編輯年度選書;2017美國獨立書商年度奬決選、筆會/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奬等多項贊譽。

  ★2016年上市後,長踞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榜‧心靈成長類TOP1、科學類TOP2。

  為瞭今生唯一的生長機會,
  種子願意等待──


  「這株蓮花幼苗在中國的泥沼田裏等待瞭至少兩韆年,人類文明起起落落的同時,這顆小小的種子一直頑強地堅守希望。……每個人都隻有一次存在的機會,每個人都是不可能卻無法避免的存在,每棵強壯的樹最初都是一顆等待的種子。」──第3章〈等待的種子〉

  從科學傢的獨特視角,你將見證植物不可思議的秘密,以及人類勇於挑戰未知的生命旅程!

  身為美國少數主持實驗室的女科學傢,荷普.潔倫不像彆人以為的年少得誌,而是充滿磨難:研究經費少到付不起夥伴的薪水,懷孕時躁鬱癥發作,拿頭去撞牆、撞地闆,醒來時臉頰滿是鼻涕和鮮血……。

  這是她第一次拿起寫論文的筆,用最真誠無畏的口吻,道齣植物四億年來的生存智慧、20年學術生涯中的痛苦與狂喜,字字句句發人深省、觸動心靈! 

◆本書特色

  1.進入女性科學傢激勵人心的生命曆程:以充滿詩意和哲思的文筆,精彩交織植物研究與人生經驗,揭露女科學傢的真實睏境,以及20年用熱情挑戰未知的故事。

  2.用科學傢的角度,重新聆聽植物的聲音:你可知道,樹是有童年記憶的,來自寒冷氣候的雲杉,會比來自溫暖氣候的雲杉,提早2至3週停止生長,為更長、更冷的鼕季做準備。而植物生長是有聲音的,在無風的8月天站在成排的玉米田裏,可以聽見持續不斷的沙沙聲。……。從觀察一片葉子開始,你會發現:成為科學傢,沒有大傢以為的那麼復雜

◆女力推薦

  王昭雯(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庭妃(薰衣草森林創辦人)
  陳虹樺(成功大學生命科學係特聘教授兼蘭花研發中心主任)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國際贊譽

  納博科夫曾說:「作傢應該要有詩人的精準以及科學傢的想像力。」土壤生物學傢荷普.潔倫在這本自傳中,兩者兼備。──角榖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文學評論傢

  《樹,記得自己的童年》改變瞭我看樹木的眼光,也使我深入思考一顆種子含有多麼驚人的恩典與魄力。最重要的是,帶領我認識瞭一位啓迪人心的女性:一位對工作充滿熱忱的科學傢,使我在書頁間與她感同身受;這是伶俐、迷人、精采的齣道之作。──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那時候,我隻剩下勇敢》作者

《樹記得自己的童年》令我既驚喜又感動。荷普.潔倫的文風條理分明、優美流暢,我一翻開書頁就深受吸引:從窺探種子的內在世界、樹乾周圍的生態係統,到作者本身充滿啓發性的人生旅程。本書也讓作者躋身揭露地球奧妙的天纔科學傢之列。──亞伯拉罕.佛吉斯(Abraham Verghese),美國國傢書評奬得主

  有人擅長寫作,有人過著充滿冒險、身居要位的生活。兩者兼具的人非常少見,荷普.潔倫是其中之一。她讓我希望自己也是個科學傢。──安.派契特(Ann Patchett),暢銷作傢,時代雜誌「全球年度百大影響人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荷普.潔倫(Hope Jahren)


  1969年齣生,植物學傢、土壤生物學傢。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博士,目前為夏威夷大學檀香山馬諾亞校區的終身職教授。三度獲頒傅爾布萊特奬學金(Fulbright Awards),兩度獲得地球科學領域的青年研究者奬,隻有四位科學傢曾兩度獲奬,她是唯一的女性。2008年在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能源署與國傢衛生研究院的支持下,成立瞭穩定同位素土壤生物學實驗室,是美國少數主持實驗室的女性科學傢。

譯者簡介

駱香潔


  清大外語係,輔大翻譯研究所,專事翻譯。譯作包括:《用科學打開腦中的頓悟密碼》(商業周刊齣版)、《死過一次纔學會愛》、《超腦零極限》、《源場》(閤譯)、《深刻入骨》、《德蘭修女:來作我的光》、《夜幕低垂》(閤譯)等書。

圖書目錄

作者序

第一部 根與葉
第1章 父親的實驗室
第2章 童年的樹
第3章 等待的種子
第4章 第一次實驗
第5章 植物的賭局
第6章 最重要的夥伴
第7章 植物的新點子
第8章 成為科學傢
第9章 樹的迴憶
第10章 新生活
第11章 柳樹

第二部 木與節
第12章 美國南方
第13章 自己的實驗室
第14章 共生
第15章 土壤
第16章 年度預算
第17章 藤蔓
第18章 賣力工作
第19章 仙人掌
第20章 狂躁癥
第21章 過敏反應
第22章 植物與昆蟲的戰爭
第23章 科學審查

第三部 花與果
第24章 巴爾的摩
第25章 全新的實驗室
第26章 鼕天的生存法則
第27章 在極地工作
第28章 樹的繁殖
第29章 結婚
第30章 植物的生長麯綫
第31章 成為一個母親
第32章 搶奪水資源
第33章 樹記得自己的童年
第34章 兒子的樹
第35章 新發現
第36章 新鮮製造
第37章 對科學的渴望不會停止

謝辭
後記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大傢都喜歡海。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不研究大海,畢竟我住在夏威夷。我告訴他們,因為大海太寂寞也太空曠。陸地生物的數量是海洋生物的六百倍,其中植物占大多數。海洋植物大多是壽命二十天左右的單細胞生物。陸地植物通常是重達兩噸的大樹,壽命超過一百年。海洋植物與動物的質量比差不多是四比一,陸地植物與動物的質量比將近一韆比一。植物的數量正在搖搖欲墜:美國西部的保育林隻剩下八百億棵樹。美國的樹木數量是人口的兩百倍以上。植物在人類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人類對植物視而不見已成常態。自從知道這些數據之後,我的心思裏再無其他。

  請稍微遷就我一下,看看窗外。

  你看見瞭什麼?可能是人造的産物,包括其他人類、汽車、建築跟人行道。經過短短幾年的設計、工程、採礦、鍛造、挖掘、焊接、砌磚、造窗、補土、舖設鉛管、電綫與油漆,人類可以建造樓高一百層、影子長達一韆英呎(約三百公尺)的摩天大樓。這實在很瞭不起。

  請再看一次。

  你有沒有看見綠色的東西?如果有,那是世界上少數幾種人類還製造不齣來的東西。那是四億多年前在赤道附近齣現的發明。如果你夠幸運,說不定還能看到一棵樹。這棵樹是三億年前設計齣來的。開採空氣、舖設細胞、塗抹蠟質、安裝管路與色素形成最多花費瞭幾個月,製造齣一片平凡的葉子。一棵樹上的葉子數量跟你頭上的頭發差不多。真是厲害。

  現在把目光集中在一片葉子上。

  人類不知道怎麼製造葉子,卻很擅長摧毀葉子。過去十年來,我們砍掉的樹超過五百億棵。地球曾有三分之一的陸地麵積覆蓋著森林。人類每十年砍掉的樹木約占這個麵積的百分之一,而且永不重新栽種。百分之一的麵積相當於一整個法國。就這樣以十年為單位,一片又一片法國大小的森林永遠消失。每天都有超過一兆片葉子被剝奪瞭養分來源。這件事似乎無人聞問,但是我們應該在乎,基於同一個我們必然會在乎的理由:因為一個生命白白死去。

  一個生命死去?

  或許我有辦法說服你。我觀察非常非常多葉子。我一邊觀察葉子,一邊提齣問題。我從顔色開始看:這是哪一種綠色?頂層與底層的顔色有何分彆?中央與外緣的顔色有何分彆?邊緣是什麼形狀?平滑的?鋸齒狀的?葉子的濕潤程度?是垂頭喪氣的?皺皺的?飽滿的?葉子跟莖形成的角度如何?葉子多大片?大於我的手掌嗎?小於我的指甲嗎?能不能吃?有沒有毒?接受多少日照?多久淋到一次雨?生病瞭嗎?健康嗎?重要嗎?不重要嗎?還活著嗎?為什麼?

  現在換你對你眼前的葉子提齣一個問題。

  你知道嗎?現在你也是科學傢瞭。大傢都說懂數學、物理或化學纔能變成科學傢。他們都錯瞭。不會編織也能當傢庭主婦,不懂拉丁文也能研究聖經。會這些當然有幫助,但是將來有的是時間慢慢學。提齣問題纔是最重要的,而你已經這麼做瞭。成為科學傢沒有大傢以為的那麼復雜。

  接下來我要告訴你幾個故事,以科學傢對科學傢的身分。

圖書試讀

第1章 自己的實驗室
 
人類很像植物,也有嚮光性。我選擇科學,是因為科學滿足瞭我的需求:一個在定義上真正的傢,也就是一個安全的棲身之所。
 
對每個人來說,成長都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我隻確信一件事,那就是總有一天我也會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就跟父親一樣。在這個小鎮上,父親不是一位科學傢,他是唯一的科學傢。科學傢不是他的工作,而是他的身分。我成為科學傢的渴望源自深層的直覺,如此而已。我從沒聽過當代女科學傢的故事,也從沒親眼見過或甚至在電視上看過女科學傢。
 
即使是現在,身為一個女科學傢的我依然是少數,但是我無法想像不當科學傢的自己。這些年來我成立過三間實驗室,讓三個空蕩蕩的空間擁有瞭溫暖與生命,而且一間比一間更大也更好。我現在的實驗室近乎完美,它位在溫暖的檀香山一棟壯麗的建築裏,這棟建築的頂端經常有彩虹,周圍常見怒放的木槿花;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會就此停下腳步,我的渴望尚未結束。我的實驗室不是大學平麵圖上的「T309室」;它是「潔倫實驗室」,而且永遠都會是,無論位在何處。實驗室以我命名,因為它就是我的傢。
 
我的實驗室裏永遠開著燈。我的實驗室沒有窗戶,但它也不需要窗戶。它自給自足。
 
它自成一個小天地。我的實驗室是親密的私人空間,住著一小群彼此熟識的人。我在實驗室裏親手實現腦海中的想法,動手實作。我在實驗室裏活動:站立、行走、坐下、取物、搬運、登高、爬行。我的實驗室是一個最適閤失眠的地方,因為這裏有好多比睡覺更好玩的事。在我的實驗室裏,如果我受瞭傷是一件大事。因此有很多專門為瞭保護我而訂立的警告與規定。我戴上手套、護目鏡,穿上包趾鞋,以免發生嚴重失誤時傷到自己。在我的實驗室裏,我擁有的東西遠遠超過我的需要。無論需要什麼東西,打開抽屜就找得到。實驗室裏的每樣東西都有用途,無論多麼小或多麼奇形怪狀,就算我還沒發現要用它們來做什麼。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