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01章 本书的架构与特点
1.1 本书的架构
1.2 本书的特色与二版的增修
1.3 给教师的建议
第02章 金融体系综览
2.1 金融体系的功能
2.2 金融市场的结构
2.3 金融市场交易工具
2.4 金融中介机构
2.5 金融体系发展与经济成长
第03章 货币、支付工具与支付清算系统
3.1 货币的意义
3.2 货币的功能与特质
3.3 交易媒介与几个相关的概念
3.4 货币的起源
3.5 货币的演进过程
3.6 货币的衡量
3.7 支付工具的类型
3.8 支付及清算系统
第04章 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衡量
4.1 实质利率与名目利率
4.2 名目利率的衡量
4.3 预期通货膨胀率的衡量
4.4 报酬率与利率
第05章 资产选择与利率的决定
5.1 资产选择理论
5.2 债券的供给与需求
5.3 均衡利率的变动
5.4 资产组合的选择
附录
第06章 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6.1 利率的风险结构
6.2 利率的期限结构
第07章 资产定价与资产「泡沫」
7.1 房地产市场的特性
7.2 卢卡斯资产定价模型
7.3 市场效率假说
7.4 股价过度波动与非基本面因素
7.5 历史上三大「泡沫」事件
附录
第08章 金融摩擦与借贷市场
8.1 逆选择
8.2 道德危险
8.3 有限承诺
第09章 银行的经营管理与金融科技
9.1 银行的基本业务
9.2 本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9.3 银行管理的原则
9.4 信用风险的管理
9.5 利率风险的管理
9.6 市场风险的管理
9.7 资产负债表的表外业务
9.8 金融科技
第10章 银行挤兑、金融恐慌与金融中介的转变
10.1 银行挤兑理论
10.2 挤兑传染的途径与金融恐慌
10.3 影子银行体系
10.4 证券化与再证券化
10.5 影子银行所带来的问题:监理套利与系统风险
第11章 金融安全网:最终借贷者与存款保险
11.1 最终借贷者
11.2 存款保险
11.3 最终借贷者与存款保险带来的问题
第12章 金融安全网:金融机构的管制与审慎监理
12.1 资产组合的限制与流动性要求
12.2 资讯揭露要求
12.3 限制过度竞争
12.4 金融防火墙与金融整併
12.5 消费者保护
12.6 设立许可核发与金融检查
12.7 资本适足要求与Basel I, II, III
12.8 针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理
12.9 立即纠正措施与退场机制
12.10 金融预警系统
12.11 风险管理评估
第13章 中央银行的功能与政策目标
13.1 中央银行的源起
13.2 中央银行的组织与业务职掌
13.3 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
13.4 央行的独立性、可究责性、与透明度
第14章 金融稳定与总体审慎政策
14.1 系统风险
14.2 授信顺循环现象与槓桿循环
14.3 金融机构的关联性与共同曝险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
14.4 大型与高度复杂金融机构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
14.5 中央银行维持金融稳定的角色
14.6 总体审慎政策指标与工具
第15章 准备货币与货币的创造
15.1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5.2 准备货币
15.3 影响准备货币变动的因素
15.4 存款货币的创造
15.5 货币乘数的推导
15.6 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
第16章 传统与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
16.1 准备金制度
16.2 贴现窗口制度
16.3 公开市场操作
16.4 我国中央银行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6.5 全球金融海啸期间的非传统货币政策
16.6 名目利率「零下限」问题与负利率政策
16.7 非传统货币政策的评价
第17章 货币政策的目标机制
17.1 名目制约变数的重要性
17.2 货币目标机制
17.3 通货膨胀目标机制
17.4 无明示目标机制
17.5 混合式货币政策操作策略
17.6 泰勒法则
17.7 通货发行局与美元化制度
第18章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
18.1 利率管道
18.2 其他资产价格管道
18.3信用管道
18.4 各种传递管道对货币政策的意涵
第19章 货币需求
19.1 古典的货币数量学说
19.2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理论
19.3 流动性偏好理论
19.4 傅利曼的现代货币数量学说
19.5 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第20章 货币政策相关的重要议题
20.1 房屋资产与股票资产的财富效果
20.2 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
20.3 财富效果、借贷限制与货币政策:两期模型的应用
20.4 菲利浦曲线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