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圆梦,是责任付出的开始 历经了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之后,在民国一百零二年春天,无顾于平时教学工作的繁忙,终于将第一辑生活教育笔记:「唭喀唭喀的洗衣板」付梓印刷完成,并且顺利的出版了!
在电脑资讯一日千里的时代,各种资讯与新知的取得,几乎仰赖网路的讯息,纯粹以书本的阅读已经逐渐式微,偏偏我却逆向的操作,在这二十一世纪的初期,仍然坚守着自己一份小小的梦想,将自己平日教学之余所写的一些拉哩拉咂的东西交付印刷,汇集成册。
还记得那一天下午,当印刷厂的老板将整箱整箱的书搬到我住的四楼楼上时,我们三个中年人几乎是搬得喘吁吁的,费了很大的心力,流了很多的汗水才将七百多本的书给搬完。当我的大儿子看见我那一箱一箱的书本,封面设计古典雅致,并採用立体浮雕的字型,不得不发出赞叹的口气:「哇!老爸,你多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恭喜你!」
我谢谢老大的祝贺,老实说第一辑能够顺利的出版,要感谢的人太多了!首先要谢谢「康承整合行销」的老板娘刘玟君小姐,谢谢她的热心协助与支持!她公司平常已经够忙了,还要再腾出时间来帮我,真的很感谢这个好朋友。同时也很感谢台北市罗斯福路唐山出版社的陈隆昊老板(曾经荣获国内出版业的终身成就奖,真的很了不起!)。当刘小姐介绍陈老板给我认识的时候,我们在一家咖啡店里面用早餐。
陈老板在出版界算是个老前辈了,他是个谦怀稳健的人,待人亲切客气又有涵养,真的是我们这些黄毛小子所要学习的榜样。他愿意协助我申请出版品有关的资料,并且也答应在博客来网站贩售,我除了心中充满感激之外,还是一句:「谢谢陈老板的厚爱与协助!」老实说,对于一位刚刚在出版界踏出第一步的新鲜人来说,这些是相当重要的,我愿意借此篇幅,再一次的谢谢唐山出版社陈老板的协助。
第一辑的出版,完全只是为了圆自己从小的一个小小的梦想,所以也没有去推甚么「销售管道或是书局上架」等等,完全就是靠着朋友的相识,利用这一点点的机缘,大家捧个场,前后也销售了七百多本左右,这样的情况已经是让我很满足了。更可贵的是有些原本不认识的朋友,自从读了我那本着作之后,非常赞同我的想法,结果我们变成了好朋友,在永和区比漾广场九楼「康乐美运动健康世界」认识的廖忠贤先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另一项的收获。
现在,我和那些新认识的好朋友,我们会利用休闲的时间,彼此讨论对于目前社会现象的看法,对教育文化的实施与内涵,对管教子女的心得,大家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我觉得对于生活的体验有相当的帮助,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也因为有了这个动机与力量,让我还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再次留下一些东西,所以我将平常所写的东西再一次的整理,希望第二辑也能够顺利的出版。在这之前,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甚至我的亲戚,对于第一辑的编排型式与内容分类,都提供我很多宝贵的意见,我感激在心头,也会尽量依照那些良善的建议方向去走,毕竟集思广益永远是最好的行事方法。
第二辑我将书名定为:「被压扁的绿豆椪大饼!」,为什么会这样去定书名,后面我会加以解释的。而在本书的卷四:「冬风凛冽飘雪」(怀旧篇),每一篇故事的发生都有其历史背景的,我深怕这些零散的记忆会随着时光的飞逝而逐渐的淡去,所以一心一意的想去捕捉那种心灵中深切的感动与氛围,并记下那些的点点滴滴。
在我那个年代(民国五十年左右),每个人永远都有一些写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现在想来都是一种很难得的回忆,至少现在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体验的。「大母猪与水饺」和「那一段爬木麻黄的日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至于童年的往事,不但充满趣味性与冒险性,更蕴含着几许我们成长中羞涩的滋味:「我和病魔的对抗」、「被踢成一个大洞的围墙」「被压扁的绿豆椪大饼」,就是这样的一个情节代表。
以前台湾社会在国民党执政的六、七十年代,国家完全处于戒严状态,民族意识的强烈要求,对于学生的「发禁」与「禁止讲闽南语的实施」,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文化冲突的刺激与茫然」,而「李丁馆弄希朗」就是这样的环境之下所产生的产物,至今回想起来,还感觉蛮有意思的。至于「我把父亲孝死了」完全是一篇怀念父亲的往事。我们都已经迈向五、六十岁的了,在这一段的岁月中,难免会碰到与亲人的生离死别,这就是人生的循环与传递历史的价值,没有人能够躲得掉的,既然必须去面对的事实,我们就要以一种谦卑虚怀的态度,庄严肃穆的神情,勇敢坦荡的来看待这一个过程,因为这就是生命中最可贵的地方。
卷三「秋途望眼天际」(文化篇),我选录了六篇在我日常生活当中最贴切、最普通的题材,每篇几乎都是平凡得不能够再平凡的故事,但是这些的故事都是我所亲自接触的,我深切的了解到生活中的事故所带给我的温度。「小工程给我的启示」,十足的说明了「隔行如隔山」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他在社会当中的专长,这些专长也就是他贡献社会国家最重要的依据,我们也常听到一句话:「职业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只要能够对国家社会有建设性的技能,都必须受到尊重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必须要亲自动手去修理或是调整的事,问题是你是否将事情做完之后,还能去享受那种乐趣与闲情,甚至于从中去体会出一些的生活的哲理,这就要靠每个人的智慧了。「修正液的联想」,是朋友相处时给我的感受与体验,现代人似乎对「反省自我」的功夫不再那么重视,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现代的教育环境中,会将我们带到未来不可知的地步,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当局去重视的问题。而在社会现象的氛围中,「巧仔吃憨仔,憨仔靠天公」和「混浊的雨水」,几乎都是很典型的社会案例,随时随地可能就发生在你的身上,假如有一天你也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不知道你会如何去处理?
等待孩子回家,几乎是每个父母都有的经验,我也在电梯旁边等待着去补习的孩子回家来!有人说:「等待是一种个性的考验,更是一种成熟的智慧。」殷切的盼望孩子的归来,那也是生活中甜蜜的负担,「电梯像起起落落的人生」就是在阐述这个道理。
「如果她再多讲两句,我就沦陷了!」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都有的生活与购物的经验,「拒绝别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与艺术,怎么说呢?如果你处理的好的话,全身而退,也不会为自己造成一些无谓的困扰,但是如果你无法妥善的处理,或许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然这端看你的态度与作为了。
有关卷二「夏蝉群鸣争宠」(社会篇),那都是我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体认。身为老师就有责任去关怀这社会的种种现象,虽然不必要去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但是最起码的关心总是要有的,为我们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尤其在民国一百零二年五月,国中小教师开始依照法律规定缴税之后,人人一律平等,再也没有人有任何的特权,因此「关心社会,人人有责」。
「摆在地上的柳丁」,说明台湾的饮酒文化,是既随兴又自由的,这种豪迈的个性与亚热带的热情有相当的关联,台湾是个治安很好的地方,路边摊一坐,几位好友天南地北喝到天亮,也没人会管你,多么自由愉快!「幸运的虾子」这种钓泰国虾的文化,我也曾经沉迷一段时间,只是,后来因为不忍于对动物的残害,所以也就停止了!但是看到别人在钓虾时,虾子上钩了,其实那才是你与虾子奋斗的开始,是否能够将虾子钓上岸来,这除了要技术之外,你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与不徐不急的态度,都是致胜的关键。「虎口边的吶喊」这种交通的故事,似乎每天都是层出不穷的,如果没有自我要求与守法的心态,这类的事端是随时都有可能在台湾的某一个角落不断重复的上演着。「长了翅膀的垃圾」这是令人气结的生活品质,还好这几年我似乎比较少再见到有此类的事情发生,这也证明台湾的社会水准与生活品质,仍然不断的在进步之中,这是值得我们兴奋的事!
「钝拙的真情」,这种感人的画面,只要你稍微用点心,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毕竟人间处处是温情。「还不是都一样」说明我们生活的习性,很容易主观意识的判断,执着迷失自我而浑然不知,其实,有时候能够将我们的视野拉远一点来看这个世界,或许又会有一番新的气象与宏观。这些生活上的小故事,每一篇都能够扎扎实实的打动我的心,相信也能够引起您的共鸣!
卷一的部分:「春雨惊蛰雷响」(教育篇),这些是我对自己孩子与学生的教育种种过程,所见所闻。每一篇都是我教育过程的见证,也是我对学生与孩子的期望。「不要再哭了!赶快穿好衣服!」这是我老三从小的故事,一个孩子的出生,往往也给家庭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冲击,当然应付这种种的冲击,或许不是身为父亲或母亲单一方面可以决定的,这个时候就是家庭向心力凝聚的时候,也是给身为父母亲的一个考验,当父母亲,不单单只是在深夜时间起床泡个牛奶、换个尿布就算了,他们还有一大堆要做的事,还有数不清的决定要去做抉择的,养儿方知父母恩啊!「他不可以随便用手摸的」与「被上天所遗忘的孩子」这两篇都是我在学校面对身心障碍学生时心里的感受,毕竟弱势学生的受教权益,我们应当加以尊重并且给予保障,这是国家社会进步的指标,不容受到任何的伤害与诋毁。
「地下室的怒吼」与「老师!他们去结婚了!」、「被折断成好几节的青花铅笔」,这三篇是我在当级任老师的时候,自己亲自碰到的问题,孩子的世界里永远都是单纯天真无邪的,他们急欲渴望长大的心态,需要大人有耐心的去倾听他们的心思,去接纳他们想法,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毕竟孩子是要经过学习的,千万不以自己的观点认为孩子「应该会」、「应该懂」,而我们甚么也没有教,这是一个盲点啊!「在红绿灯下书的国中生」是我个人对于最近教育改革的一个小小的发声,因为教育是我终身的志业,我也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遗憾!最后我也加了一篇在几年前与学生的家长和友人,带着孩子到国外去旅游的一篇游记:「与孩子泰国香港之旅」,我尝试去回忆那些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希望孩子们能够借着「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的豪情,从台湾出发,放眼世界的宽广心胸,培养宏观的视野,开展更高更远的境界!
民国一百零二年夏天七月二十七日星期六,我回台南师专母校(台南大学的前身)参加我们神龙班毕业三十週年的同学会,导师陈光雄也莅临指导,全班将近四分之三出席盛会,再次凝听当年给我们这些准为人师的谆谆教诲,内心激盪澎湃,三十年前那种豪云壮志似乎又在心灵中翻搅。导师也在场介绍我那一本着作,希望同学们能够给予鼓励支持,这一下子班上几乎所有出席的三十年同学,每人都是慷慨的捐助与实质的鼓励,现场气氛热络,让我感动不已,真的非常谢谢大家的捧场!也谢谢恩师的鼓励与支持!
最后我还要再提一件事。一百零二年的八月十日、十一日(星期六、日)我与妻子参加新北市永和区永平体健会所办理的:「南投县泰雅渡假村两天一夜研习活动」,邱金约会长贤伉俪在两部游览车上面,大力的鼓吹我那一本着作,希望所有的会员都能够去重视这一本有关于家庭生活与子女教养的书籍,甚至于对于社会文化的关怀,都足以让我们有新的体验,结果会员踊跃认购五十本左右,我不得不佩服邱会长贤伉俪的口才与令人尊敬信服的特质。借着这小小篇幅,再一次的表达对于陈光雄恩师与邱金约会长的正向鼓励!
也因为有这些的动力与激励,所以我决定将一些平日的心得记事,再一次的汇集成第二辑出版,能够与好朋友们分享这些故事,更希冀能够朝着自己的梦想再一次的前进,因为我一直深信:「圆梦,是责任付出的开始!」
想到今年的暑假,本人即将从教育界退休了!这种「退休前的等待心理」,确实让我挣扎好一段日子,但是,一看到当前政府为了年金改革的种种现象,与社会大众对于改革的不信任感,还真的会让人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曾几何时,为了实现满腔的热血与理想,不惜离乡背井,从台南乡下单身负笈远赴他乡,忍受思亲思乡之苦,总算在教育界熬了快三十四年了,如今却碰到这种混乱与无助的社会环境,真是情何以堪啊!寒假中虽然每天去修饰润稿,着手整理,但是个人能力有限,难免疏忽遗漏,还请诸位贤达不吝指正!铭感于心!最后要谢谢特别拨出时间为我写序的所有我的长官与好朋友!因为有他们的热情参与,第二辑才能顺利的出版!谢谢大家!
王见明 谨识 中华民国一百零六年二月八日 于永和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