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

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香港回归20周年,杜叶钖恩的书有助了解香港发展历程。
从当年的不公正,对比后来的法治,珍惜今天社会来之不易。

  「读者可能听说过20世纪后半叶香港的经济奇迹,但是他们可能不了解当时由贪婪和腐败引起的苦难和不公正。」 ── 杜叶钖恩

  杜叶钖恩女士是香港人熟悉及尊敬的一位社运家和教育工作者。她一生热衷于社会服务及教育工作,对推动民生的改善不遗余力,在市民的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备受尊敬。

  本书为杜叶钖恩女士生前所撰。分析了她所经历的五六十年代至回归的香港社会概貌,表达了她对殖民制度下社会不公正的看法,有助于读者认识和理解香港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读者也能看到她对现今经济殖民主义更广义及深入的忧虑。此外,杜叶钖恩女士当年多份重要信件、报告、演讲稿也收入本书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杜叶钖恩(Elsie Hume Elliot Tu, 1913-2015)


  1913年出生于英国纽卡素,1948年到中国江西南昌传教三年,1951年到香港。1954年创办慕光英文书院。1963年至1995年任市政局议员,1988年至1995年任立法局议员及担任各谘询委员会委员。1997年至1998年任临时立法会议员。她同时为国际司法组织香港分会会员、香港妇女协会名誉会长及国际妇女会会员。1988年获香港大学颁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获理工大学颁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颁大紫荆勋章(GBM)。

  杜叶钖恩女士于2015年12月8日在香港辞世,享年102岁。因为她一生为香港所作的杰出贡献,去世后得到香港各界的共同悼念,举殡时三位在任及前任特首为其扶灵。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在香港寻求正义
第 1 章 20世纪50年代初次感受香港
第 2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香港 ── 刚来时的最初印象
第 3 章 香港的两个市政局
第 4 章 小贩成为贪污受贿者的猎物
第 5 章 长期存在的住屋问题
第 6 章 房屋政策刺激了贪污受贿
第 7 章 为註册学校所经历的考验与磨难
第 8 章 关于官员、承包商和三合会
第 9 章 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 ── 罪恶的天堂
第 10 章 甚至连司法系统都……
第 11 章 贪污受贿之风蔓延到交通部门
第 12 章 两个不满的夏天:1966年和1967年
第 13 章 葛柏的案子使事情败露了
第 14 章 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在成功地履行其使命吗?
第 15 章 香港的民主
第 16 章 循序渐进的民主
第 17 章 1992-1997:香港的过渡时期
第 18 章 2007年以后香港的前途
第 19 章 殖民者的无知

第二部分 民主遭遇了甚么?
第 20 章 为甚么要写书谈民主问题?
第 21 章 民主为何物?
第 22 章 民主的发展
第 23 章 马基雅弗利时代
第 24 章 帝国主义思维
第 25 章 一个偷来的国家有多么民主?
第 26 章 经济殖民主义
第 27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西斯主义
第 28 章 门罗主义的遗产
第 29 章 民主遭到曲解
第 30 章 民主的新概念
第 31 章 投票制度
第 32 章 关于民主和假民主的言论摘录

后记
附件A 关于1966 年香港政局的报告
附件B 在国际妇女联盟会议上的演讲
附件C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香港的生活
附件D 信件及其他
附件E 日本的头号战犯和美国战后与日本战犯的勾结
作者小传
 

图书序言

第1章
20世纪50年代初次感受香港


我们最后一批传教士是在1951年2月离开江西省省会南昌来香港的。一些年长的传教士早在1949年初中国内战的战火逼近该省的时候就离开了。然而,新的共产党政府没有强迫我们中的任何人离开。这个新政府于1949年年中到达南昌,同年10月宣佈战胜国民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事实是,共产党接管之后,社会状况的确有了改善,原先有人对我们说会发生各种暴行,但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通货膨胀减轻了,经济有了起色,法律与秩序恢复了,电力、道路、通讯和运输也都大大改善了。我们无从了解是否中国所有地区都是这样,但江西是一个特别的省份。南昌曾是民望很高的周恩来的指挥部所在地。我们传教士很幸运,因为负责处理我们的事务的那个人在上海的一所教会学校受过教育,知道该如何同外国人打交道,而且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有关该如何同新政府打交道的有益忠告。表面看来,一切都好,所有中国人,连军队在内,似乎都不介意外国人存在于他们之中,尽管从理论上说 ── 即使事实上并非如此 ── 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都是属于敌对营垒的外国人,尤其是在北朝鲜同得到联合国支持的南朝鲜之间爆发战争之后。那场战争中,我们在中国的一位教会长老的儿子在为北朝鲜作战时阵亡了,当时为他举行了英雄式的葬礼。然而,快到1950年年底时,我们听到这样的传闻:所有传教士都将离开中国,而且,英国政府大概也已告诫所有英国国民离开中国。我们的中国朋友也劝我们为自己的安全着想离开那里,尽管政府从未把我们当作敌人来对待。不过,由于朝鲜开战的关系,局势是高度紧张的。于是,我们决定先去香港,到那里再制定前往婆罗洲与我们的教会成员会合的计划。结果,我们一直没有离开香港,我本人竟在这里呆了50多年。

乘火车到罗湖边界再前往香港,一路很顺利,从中国这一侧的村庄深圳越过窄窄的小桥到达河的另一侧、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也没发生任何事情。桥的这一端飘扬着中国国旗,另一端则是英国国旗。怀着理想主义的我当时相信,英国国旗代表着英国的正义。但我很快便发现我想错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