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

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Lyonpo Om Pradhan
圖書標籤:
  • 不丹
  • 雷龍之吼
  • 曆史
  • 文化
  • 生存
  • 奮鬥
  • 喜馬拉雅山
  • 王國
  • 社會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第一本不丹原創最真實、最直白的不丹王國秘史!
▌今日的樂土,來自四百年來不屈不撓的生存奮鬥。
▌曾被鄰國瞧不起的不丹,為何今日能以自信、獨特之姿活躍於國際舞颱?
▌旅人最想探索的神秘國境,走馬看花太可惜,閱讀本書將不丹智慧收為囊中物!


  不丹從默默無聞隱身於喜馬拉雅山境內的蕞爾小國,到如今以獨創一格的傳統文化、國民幸福實力讓世人驚艷。多數人認為不丹的幸福是麗質天生,隻因地形、民風的保守封閉,造就今日不丹的卓絕,本就是個不受人間紛擾染指、祥和樸實的遺世絕俗之境。

  實際上,不丹的幸福並非天生,也不是與世無爭便能長久安身立命,相反的,它擠身在兩大人口強國之中進退維榖,並曆經數次侵略與背叛,而地形的崎嶇更易形成群雄割據、盜賊橫生的艱難政治形勢……

  今日的幸福不是信手拈來偶然得之,而是不丹四百多年不斷絕處逢生的覺醒智慧。

  ◤不丹也有辛酸事◢

  早期以自給型農、放牧業為生的不丹,生活條件與國力皆不如鄰國,在鄰國間自信心低落,當時不丹宗教的傳承來自西藏,文化語言與鄰國相近並不齣眾,並在貿易、教育與勞動人口等麵嚮皆大量仰賴鄰國,被藏人們戲稱為「愚昧的、無知的不丹人」。

  ◤列強垂涎三尺,不丹智取應戰◢

  不丹以豐沛的天然資源、濃密森林,17世紀開始便成為西藏(中國)、濛古、印度與英國覬覦的對象,反覆入侵試圖奪取對不丹的控製權。不丹極少量的軍事發展,想當然爾在武力上毫無製衡敵國的籌碼,不丹開國國父與曆代的領導人,卻從未退縮或以貶低國格之態退讓求和,常在關鍵時刻屢屢智取,不隻成功阻退外侮,名聲遠播,更贏得鄰國信任與敬重。

  ◤什麼!是暗殺情節?◢

  不丹立國以來有一半的時間處於政爭內亂的黑暗時期,政敵間明來暗去招式連連,不論是刺客欲自殺同歸於盡時韆鈞一發被攔截,或贈送政敵天花患者穿過的精美漢地絲綢製成的傳統男裝,以緻齣奇製勝,完全顛覆你對不丹的想像!也因此具有遠見的優秀領導者在險象環生的不丹政體中日漸崛起,直至今日和平誕生、根基穩固的「旺楚剋王朝」,一步步帶著不丹朝嚮獨立、和平、繁榮與自信。

  不丹,怎麼做到的?

  ◤一本以民族智慧與宏觀高度書寫的——翻轉逆境之書◢

  ˙來自西藏尊者轉世的不丹國父夏尊,如何以幾項重要政策,成功塑造不丹獨特的文化,避免不丹被認為是西藏的延伸?這些重要政策甚至在21世紀為不丹贏得前所未有的成功與國際高度注目!

  ˙以農立國的不丹,如何運用少量兵力閤演一場戲恫嚇侵略者,並在繁茂溫暖的森林山榖中屢次擊退縱橫中亞歐洲的成吉思汗大軍?

  ˙廿世紀初,政治新浪潮席捲全球,為何「君主世襲」仍得到不丹人民的愛戴?又為何不丹四世國王要將權利還給人民,實施「君主立憲」?

  ˙2003年四世國王領兵親徵,高效、精悍的軍事行動,成功攻陷並驅離境內的印度武裝份子,不丹採行的特殊舉措,為何得到友邦敬重並搏得印度政府的感激?

  ˙看不丹籍作者翁姆‧普拉罕以其洞悉的眼、對不丹史料的全麵性掌握,筆觸誠懇直白的重量級著作——具有民族智慧及宏觀高度的翻轉逆境之書:《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

  ■關於《雷龍之吼》■

  不丹,在不丹語為「DrukYul」,意為「雷龍之國」。西藏佛教竹巴噶舉派的創始者,在建寺立宗之初,親見天空閃電雷鳴,九龍拔地而起,翱翔虛空,而命其宗派名為龍之傳承。不丹國王夏尊,即為噶舉派的傳人,所以不丹又稱為「雷龍之國」。

  本書描寫不丹國傢主權發展的曆程,使讀者首次得以掌握不丹王國的誕生及對外關係,目睹不丹的生存奮鬥史。作者不丹前總理翁姆․普拉罕娓娓道來,將不丹曆代國王一脈相傳,奮力創造國傢幸福力的足跡,呈現於世人眼前。

  本書蒐錄完整首次齣版的條約、宣言以及協議書等重要文獻資料,是不丹曆史、政治與外交發展最佳的知識寶庫!
巨龍之影:穿越迷霧的古老國度 一部關於不丹王國,探索其精神內核、社會變遷與獨特生存哲學的深度人文史詩。 本書並非簡單地記錄一個喜馬拉雅山脈中隱秘王國的地理坐標或政治沿革,而是深入剖析瞭“雷龍之國”——不丹——如何在現代化的洪流與古老的信仰之間,走齣瞭一條充滿張力與智慧的獨特道路。我們著重描繪的,是那些驅動這個國傢前行的內在力量,是其人民在傳統與進步之間所做齣的艱難抉擇,以及這種抉擇如何塑造瞭今日不丹的獨特麵貌。 第一部分:信仰的基石與神聖的國土 不丹,一個被群山環繞、雲霧繚繞的土地,其曆史的脈絡深深地根植於藏傳佛教的噶舉派和竹巴噶舉派的教義之中。本書將追溯這些宗教思想如何從遙遠的西藏傳入,並在不丹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最終構建起一個以“教法王權”(Chos-Yul)為核心的社會結構。 珠穆朗瑪的低語:早期王權的形成 我們將考察不丹早期部落社會的無序狀態,以及17世紀沙布雍(Shabdrung Ngawang Namgyal)——這位精神領袖與軍事統帥——如何通過引入和鞏固竹巴噶舉派的地位,完成瞭國傢的初步統一。他的“一國兩製”模式,即精神領袖(法王,Je Khenpo)與行政領袖(世俗王,Desi)的並立,奠定瞭不丹政治哲學的底色:權力必須服從於更高級的道德與精神律令。本書將細緻分析沙布雍在抵禦外來侵略(尤其是西藏和濛古的勢力)過程中所建立的堡壘(Dzong)體係,這些建築不僅僅是軍事要塞,更是宗教、行政和社區生活的中心,是理解不丹社會凝聚力的關鍵。 森林的守護者:自然與靈性的交融 不丹人對自然的敬畏並非現代環保口號下的産物,而是深入骨髓的信仰實踐。本書將詳述佛教中的“萬物有靈”觀念,以及山神、湖神在當地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地位。我們將探訪那些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森林區域,解讀不丹如何將其國土的超過百分之七十維持在森林覆蓋狀態,這種對環境的堅守,是如何在其建國之初就已成為國傢認同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從君主立憲到“國民幸福總值”的實踐 20世紀,對於許多亞洲國傢而言是殖民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角力場,但對於不丹而言,卻是從絕對君主製嚮君主立憲製平穩過渡的世紀。這一轉變的驅動力,並非外部壓力,而是內部對“更優越發展模式”的深層思考。 吉格梅·辛格·旺楚剋與“幸福的革命” 本書將重點剖析第四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剋(Jigme Singye Wangchuck)的遠見卓識。他沒有盲目追隨西方工業化和GDP至上的模式,而是提齣瞭顛覆性的“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概念。我們將係統梳理GNH的四大支柱——可持續和公平的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保護、環境保護以及良善治理——並探討這些抽象概念是如何被轉化為具體的政策工具,例如對旅遊業的“高價值、低影響”策略的嚴格控製,以及對教育和醫療的普惠性投入。 “變革者”的挑戰:現代化的代價 盡管GNH被譽為理想的治理模式,但本書不會迴避其推行過程中遭遇的現實阻力。我們將分析引入電視、互聯網等現代通訊技術時,社會內部産生的巨大衝擊波。傳統價值觀與全球流行文化的碰撞,在年輕人中間引發的身份認同危機,以及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平衡城市化與鄉村傳統的衝突,都將是本部分深入探討的主題。不丹的現代化,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慢跑”,而非“衝刺”,這種審慎背後的代價與收益如何衡量? 第三部分:社會肌理的微觀切片 要真正理解不丹,必須跳齣宏觀敘事,深入到其社會結構和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 宗(Dzongkhag)與格瓦(Gewog):地方治理的韌性 不丹的地方行政區劃,從高層的宗到基層的格瓦,體現瞭中央權威與地方自治的微妙平衡。我們將考察地方議會(如格瓦委員會)在資源分配和傳統習俗維護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些地方單位如何調和中央頒布的法律與當地世代相傳的習慣法(如對土地繼承權的規定),是理解不丹政治穩定性的關鍵。 傢庭與聯姻:血脈中的曆史記憶 在不丹社會中,親屬關係的重要性遠超西方模式。本書將探討不丹傳統上母係和父係社會因素的復雜交織,尤其是在財産繼承和傢庭責任劃分上。同時,我們將剖析不丹精英階層和普通農戶在婚姻模式上的差異,以及這些模式如何隨著經濟地位的變化而微妙地演變。 語言與文化編碼:不丹身份的符號 宗喀語(Dzongkha)作為官方語言,其在國傢認同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然而,在多民族不丹(如夏爾喬帕人、洛昌帕人等)中,如何確保主流語言的推廣不侵蝕少數族群的文化遺産,是政府必須麵對的敏感議題。本書將通過對當地節慶(Tshechu)和傳統服飾(Gho和Kira)的分析,解讀這些文化符號如何被積極地用作抵抗文化同化的工具,重申不丹的“獨特性”。 結語:山巒間的永恒探尋 《巨龍之影》最終試圖迴答的是:在一個全球化日益同質化的時代,不丹如何以一種近乎奇跡的方式,維護瞭自己的文化主權和精神疆域?它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烏托邦,而是一個在“進步的誘惑”與“傳統的堅守”之間持續拉鋸的真實國度。本書旨在呈現一個立體、復雜、充滿生命力的不丹,一個在世界屋脊上,持續進行著深刻生存實驗的古老文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翁姆‧普拉罕(Lyonpo Om Pradhan)


  不丹前副總理,於1946年10月6日,齣生於不丹東南部的紐裏(Neoly)——其父於此地設立辦事處,為不丹王室政府管理東南部的這塊偏遠之地。作者於印度大吉嶺的北角完成學業後,取得奬學金前往德裏著名的聖斯蒂芬學院(St. Stephen)就讀,隨後於美國完成碩士與博士學位。

  自1968年起至2003年為止,翁姆‧普拉罕任職於不丹王室政府並前往派駐於聯閤國秘書處,曆經卅四年公職生涯。1990年至1998年期間,他擔任內閣部長,並於1980年至1984年以及1998年至2003年,兩度齣任不丹常駐聯閤國代錶。他亦曾於1984年至1985年,先後擔任駐印度、駐馬爾地夫以及駐尼泊爾等國大使。此外,作者於1984年主導並重啓與中國雙邊關係,率領國傢訪問團齣席曆史性的首輪邊界會談。

  殊榮
  榮膺國傢級大奬方麵,翁姆‧普拉罕因其高度卓越的貢獻,獲頒不丹加冕不丹金奬章(1974年),以及北角傑齣校友奬(2007年)、國王奬章(2008年)等。

譯者簡介

崔可欣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碩士、第七大學科學(知識論、科學史暨學科教育)博士班研究。曾擔任颱北駐法代錶處科技組專案譯者。近年轉嚮印度學與藏學研究。
 

圖書目錄

推薦序:創造幸福的曆史  地球禪者洪啓嵩
作者序
介紹

第一篇  不丹崛起為政治實體
與鄰近國傢的曆史關係
鄰國對不丹的認知及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鄰國對不丹的慣用指稱
不丹人與鄰國人民之間的傳統遷移
宗教與國際關係:他者的經驗──不丹並非特例
佛教與早期藏王
不丹的創立者──夏尊昂旺‧南嘉(1594~1651)
西藏攻打夏尊法王
夏尊與區域內其他政權建立往來關係
藏人調解失利,竹巴大軍攻下東不丹地區
早期的基督教傳教士:與不丹開國者的曆史性吉祥相遇
夏尊未確立繼承人
夏尊所建立的統治體係
代理攝政王:迦色•昂旺•滇津•壤紀(1638-1696)
尼中戰爭與尼英戰爭對不丹的衝擊
吉美•南嘉(1825~1881):國傢領導者的齣現與崛起
吉美•南嘉的崛起
國傢內戰以及吉美•南嘉崛起成為通薩本洛    
麵臨大英帝國對印度次大陸的殖民野心,乾預庫奇•比哈爾王國
喜瑪拉雅國傢無法團結一緻
不丹內戰期間,英國展開併吞行動並派遣外交使團
第一任國王:烏金•旺楚剋(統治期:1907~1926)
噶箕烏金•多傑:不丹的外國事務顧問與外交官
南不丹納入管理版圖
烏金•旺楚剋對於西藏和平的貢獻
不丹君主政體的建立
烏金•旺楚剋就任為不丹的第一任國王
第二任國王:吉美•旺楚剋國王(統治期:1926~1952)
協助英國戰爭
印度獨立與一九四九年協議
現代不丹之父(第三任國王):國王吉美•多傑•旺楚剋(統治期:1952~1972)
鄰國對不丹主權或宗主權的不實聲明
區域政治發展以及印不關係上場
1964~1965年間的政治動盪:國王承擔全部責任
政治立場傾嚮印度並實施國傢發展計畫    
外在影響促成民主政治改革
國際組織的會員身份
承認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的獨立
第四任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剋:建立廿一世紀的民主王國
王子誕生:南不丹的混搭慶祝活動
遞嬗中的不丹場景
與科威特的外交關係以及試圖與阿拉伯人的經濟閤作
    與泰國以及其他東盟國傢的關係
不丹境內的印度武裝份子
政治改革
與印度關係的演進
與西藏人的關係
不丹國際人格的發展
軍隊的角色
管理外交事務以以增進財源收入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不丹與獨立印度的關係(1947~2007)
不丹與歐盟以及其他國傢的關係

第二篇 企圖整閤不丹族群
不丹鄰國的衝擊
夏丘族人
南不丹與其政治事務
強化種族融閤之政策
用意良善之政策招緻不閤理的批判
政策執行中失卻人心的官僚作風
引發不閤理的恐懼
鄰國錫金的政治活動--不適用於不丹
大尼泊爾地區的威脅
洛東金列•多傑的異議政見—與南不丹族群運動毫無關聯
地方民怨轉變為反政府運動
羌崗監獄
避免暴力後果
國會缺乏可靠的情報來源與充分討論
令人遺憾的齣埃及記
獲得聲望的行誼
不丹第三任、第四任國王統治期間,優秀不丹官員間的互動
改變心態的必要性
逝者如斯,生生長流…
個人的悲劇
斯卡斯代爾、紐約以及聯閤國
迴憶錄

第三篇 第五任國王吉美•格薩爾•南嘉•旺楚剋
二○○六年十二月十四日意外登基
不丹國傢的驕傲
評論陛下的印度國是訪問
王室婚禮
未來的期望
王室傢族在民主體製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對各國政府的政策建議

後記
附錄一  早期藏王
附錄二  不丹人口的種族組成
附錄三  不丹曆任德布/德悉(國傢最高行政首長)
附錄四  不丹邦交國一覽錶
附錄五  不丹重要曆史事件年錶
附錄六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創造幸福的曆史


  2005年,不丹國王及不丹人民獲得聯閤國授予「地球衛士奬章」的殊榮,錶彰他們在環境保護的卓越成就。不丹憲法明文規定,國土的森林覆蓋率不能低於60%,2005年達到瞭74%的成果,而且其中26%的區域被指定為保護區。2016年3月,不丹以全國種下108,000棵樹的方式,來慶賀五世國王格薩爾陛下與皇後的小王子滿月,國際各大媒體競相報導這個幸福的喜訊。

  對於不丹,我嚮來有著最深的歡喜與感激之情。一個菩薩所從事的一切行為,可以用「覺悟眾生,莊嚴佛土」這兩個核心精神來統攝,也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圓滿成佛,清淨佛土。

  不丹以獨特的「國傢幸福力」,帶給世界良善思想的輸齣,幫助人類的發展朝嚮一種內省、負責、永續的方嚮前進,這是幫助眾生朝嚮覺性的基礎。不丹將環境保護列入國傢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力行實踐,成果令世人欽敬,這是清淨佛土的具體行動。不丹人口隻有70萬,不僅達到「碳平衡」,更達到「碳負數」,也就是說,不丹所創造的清淨空氣遠遠超過自身的使用量,造福地球。為瞭不破壞地錶,首都廷布的丘卡水力發電廠,挖瞭深達一百公尺的隧道,從開工到運轉花瞭12年的時間,而且以川流式發電(ROR)取代水壩,輸齣喜馬拉雅山清淨的水源給世界。

  不丹四世國王旺楚剋陛下曾說:「不丹人對自然環境無比珍愛,並且認為這是我們生活中的泉源。這種尊敬大自然的傳統,讓我們在進入21世紀之後,仍然擁有一個沒有遭到破壞的環境。我們希望與持續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並將這份珍貴的禮物,傳給我們的下一代。」

  1990年代,我曾提齣「三世的環保觀」的觀點,依佛法的觀點,生命是不滅的,存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流通不盡。我們不僅要為子子孫孫留下一片樂土,也要為自己的未來生命留一條後路。不丹規定每個人一年要種十棵樹,三十年前,我也曾認真地計算,倡導一個人每月應該種一棵樹還給地球,以支付自身的使用。

  1995年,我著成《蓮花生大士全傳》之後,彷彿就與蓮師的聖境不丹結下不解的深緣。2016年2月,我所造的「菩提伽耶覺性地球記」中英梵刻碑,於佛陀成道聖地印度菩提伽耶正覺大塔舉行揭碑典禮。不丹二位前總理:吉美.廷禮閣下與肯贊.多傑閣下共與盛會。禮成之後,特彆到菩提伽耶不丹寺參觀。寺院的牆上繪製著佛陀本生故事壁畫,不丹特有藝術風格,鮮明而和諧的色彩,在活潑中有著寜靜。寺中的住持盛情接待。忽然一隻老虎徐徐行來,眾人驚訝地退開。隻見它撲到住持身上,親暱地舔著,高興地搖著尾巴,這纔發現原來它是一隻大狗,被寺裏的僧侶用畫筆彩繪成老虎,讓人不禁莞爾一笑,也感受到不丹人心靈的放鬆安適,在生活中隨手拈來的趣味。

  不丹前總理肯贊.多傑閣下告訴我,在不丹現代化的過程中,也曾一度使國土中的森林覆蓋率降到百分之五十幾,但是在努力追趕下,2005年達到74%,到瞭2017年,甚至已快接近80%。如果換算為國土麵積,以每3平方公尺種1棵樹來計算,不丹為人類多種瞭近30億棵樹!不丹為世界輸齣良善的思想、乾淨的空氣、清淨的水源,真可說是具體實踐「覺悟眾生、清淨佛土」的菩薩國度瞭!

  而本書《雷龍之吼》,有彆於一般人眼中不丹世外桃源、宛若天成的幸福之地,作者不丹前副總理倫波翁姆.普拉罕,以洞悉的眼與流暢的筆娓娓道來,描述不丹王國為生存奮鮮為人知的一麵。事實上,不丹的幸福並不是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而是在內憂外患的曆史中,曆代領導人的努力下生存奮鬥,血淚交織,創造幸福的奮鬥史。

  打開本書,映入眼簾的是不丹建國以來,曆經多次西藏及藏濛聯軍的入侵,及帝國主義意欲併吞的虎視眈眈。在作者博學而流暢的文筆下,宛若引領讀者穿越時空,時而為不丹國父夏尊機智妙計敗退西藏大軍而擊掌喝采,時而為帝國主義壓迫下簽署的不平等條約黯然神傷。直到21世紀初,不丹仍麵對著南部武裝遊擊隊盤據的威脅,在多年協談破局後,2003年不丹四世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剋駕親徵,凱鏇而歸。然而,沒有勝利的大肆慶祝,取而代之的,是皇後在戰地建立108座佛塔,感謝上蒼福佑國王平安歸來,也祈求死傷的將士與怨敵亡靈得以安息。

  對不丹身為小國所麵對的現代處境,作者沒有厲詞批判,隻是嘲諷地說道:「不丹以微量的發展中經濟隱身於喜瑪拉雅山麓,也隻有與之毗鄰的國傢會對它有興趣。強大鄰國看中的也隻是他們自身的國防安全、政治或經濟考量,而非不丹本身的利益。」然而,不丹並沒有因為處境艱憂而放棄對幸福的嚮往。從不丹國父夏尊到曆任國王薪火相傳,於第四任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剋集其大成,提齣「國傢幸福力」(GNH)做為治國方針,創下不丹高達97%幸福指數的驚人成果,受到世人囑目,也讓人間的未來齣現幸福的曙光。

  2010年,這個世人眼中的蕞爾小國,在聯閤國的殿堂,充滿自信地敦促世界各國,將「幸福」納為人間發展的九大目標之一。在聯閤國韆禧年發展目標高峰會中,除瞭聯閤國既有的八大目標(MDG):消弭貧窮、飢餓與疾病等議題之後,不丹提齣瞭大哉問:「當人類不再麵臨基本的生存威脅之後,做為一個群體,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走,纔能朝嚮更進步的社會?」

  不丹提齣,將「幸福」納入成為聯閤國發展的第九項目標。他們認為,以幸福做為韆禧發展目標,將能促使人類展開負責任的行動,讓人們生起對幸福的嚮往之心,並願意朝嚮負責任的、永續發展的、共生共榮目標,而不再苟且於短視近利的、隨順人性貪婪本能之流瀋浮。

  國傢幸福力(GNH),是不丹獻給世人的珍貴禮物。透過此書,作者引領我們更真實地看到不丹幸福的深厚底蘊,也更讓我確認,不丹是幸福地球的實驗之地。

  201年起,我開始推動提名不丹四世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剋,成為諾貝爾和平奬候選人,嚮不丹為地球的貢獻緻敬。我也進一步提齣「地球幸福力」(GEH, Gross Earth Happiness),期待不丹的國傢幸福力,為地球帶來永續的和平與幸福!

  2013年1月,在我的推動下,《幸福是什麼?不丹總理吉美.廷禮國傢與個人幸福26講》全球首發版在颱齣版,串連幸福不丹、幸福颱灣。2017年五月齣訪不丹,為165公尺世紀大佛畫上彩的前夕,更推動《雷龍之吼—不丹王國奮鬥史》與《不丹的幸福密碼11-11-11—不丹人心目中的仁王 ,國傢幸福力的創始者:四世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剋》全球華文首發版,完成瞭不丹最重要的「幸福三部麯」,做為推動幸福地球的重要經典。

  《雷龍之吼》是第一本由不丹人著成,深入而完整描寫不丹的曆史、外交與政治的重量級著作。不丹的曆史,是曆代領導人自覺性的擘劃及鍥而不捨的長期奮鬥,所形塑內化的民族性,可以說是一部創造幸福的曆史。誠如作者所說,「不丹人民並不因對外緊閉門戶而天真,他們安頓於山居的幽暗深處,燦爛而遺世獨立。」

  不丹與颱灣麵積相仿,有著相同的處境。2012年漢字文化節,我在颱北車站揮毫寫下38公尺的大龍字,落款題記寫下:「颱灣地球心,光明開新紀」,祈願颱灣成為地球的光明之心。盡管在網路衝擊的新世代,不丹和颱灣、世界同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和挑戰,我仍深心期待,不丹與颱灣能成為幸福地球的實驗之地,成為地球智慧的雙眼,導引人間走嚮幸福光明的未來!

地球禪者 洪啓嵩

作者序

  本書為一般讀者所撰寫,以便瞭解不丹,並認識該國取得主權與獨立的奮鬥過程,以及蛻變為現代化民主國傢的重要經驗。書中採用一些用語及情境,有助於也許並不熟悉不丹的讀者能有更佳理解。

  談論不丹王國,有必要像討論其他國傢那般先深入其背景,瞭解國傢地緣政治的形勢,以及文化與宗教環境,以便充分理解國傢事務。自二○○八年開始,據說不丹成為「熱門旅遊景點」。這絕對與之前的狀況截然不同。世人對於不丹的認識可說是粗略居多。時間稍微往前迴溯,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帕羅本洛(Paro Penlop)南嘉.旺楚剋(H.R.H Namgyal Wangchuck)王子殿下率領不丹代錶團,參加在美國舉行的聯閤國大會時,一位西方外交官驚訝地歡迎王子殿下:「我不知道有像您這樣長相的非洲人!」

  這位糊塗的外交官,隻因為看到聯閤國大會依英文字母順序,將不丹代錶團的席位安排在貝南、蒲隆地、布吉納.法索,以及博茨瓦納等非洲國傢之間,就以為不丹也地處於非洲。一九八○年到一九八四年,我齣任不丹常駐聯閤國代錶的第一個任期間,一位美國人問我:「這是那個輸齣丁烷氣(butane)的國傢嗎?」

  還有一些天真的問題,諸如:「它不是印度的一部分嗎?」,或者「它前不久不還是印度的一部分嗎?」、「以前有不同的名稱嗎?」、「它什麼時候獨立的?」

  即使到瞭二○一二年,由於較多的傳媒交流,可能不再遍存上述對不丹的一無所知,但我認為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著不甚瞭解的程度,隻比道聽塗說好一點罷瞭。例如一九九八年到二○○一年期間,我為瞭設立不丹常駐聯閤國使團辦事處,而在紐約試圖置産時,房地産交易遭到紐約市議會以人權理由駁迴。多位紐約市市議員竟將不丹誤認為緬甸。

  在一些國際機場裏,行程也經常受到航空公司櫃颱所延誤。他們經常找不到不丹航空公司代碼,得要透過同事或主管另行查詢。上世紀的最後幾年間,我特彆意識到這個重復齣現於國際差旅中的插麯。每當登機人員稍有遲疑,我立刻簡單地提醒:「不丹的代號是BTN。」對方必定會瞬間露齣鬆一口氣的笑容。現在,標示國碼的新型不丹護照,對旅客與航空公司員工而言皆方便許多。

  上列簡單陳述隻是想要錶明,一般人對於不丹所知甚少。再者,正當其他國傢正為自身問題以及經濟不景氣、社會與政治危機忙得焦頭爛額之餘,也沒什麼重大理由該為不丹這樣的小國傷神。不丹以極少量的發展中經濟隱身於喜瑪拉雅山麓間,也隻有與之毗鄰的國傢會對它有興趣。強大鄰國看中的無非也隻是自身的國防安全、政治或經濟考量,而非不丹本身的利益。

  喜瑪拉雅山脈東部的地理隔離,以及其他國傢對之缺乏興趣,造成「龍之王國」受到漠視,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處境。不過另一方麵,直到不久之前「偏遠」這個字眼依然適用於不丹,因為國傢尚未準備好處理國際關係與外交優勢。就此而論,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傢跨國黑心企業的剝削,以及強權國傢的安全利益,都將是當前以及未來不丹領導人不能再忽略的課題。經濟閤作必須確保對等互惠,收益應迴饋給資源與利益長期受剝削的窮國人民。毫無限製的自由化、外商直接投資提案(FDI)所造成的後果,亦須審慎評估,以確認人民與經濟的長短期衝擊。時至今日,不丹依然對於擴大經濟與外交關係有所抗拒,除非能以自己的方式,保護國傢免於受到不當剝削。基於這樣的戒慎恐懼,盡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大量前置作業都已完成,但首任民選總理吉美.廷禮(Jigme Y. Thinley;任期2008-2013)仍有所遲疑。

  為便於讀者閱讀,我將文稿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不丹王國的興起,以及領導人為維係國傢主權與獨立所作齣的努力。換言之,亦即「何謂與不丹相關的所有背景?」然而我要澄清的是,這部分不應視之為國傢的完整曆史,讀者可以就此主題找到更詳盡的文獻資料。第二部分將涉及,套句紐約時報湯瑪斯.佛裏曼(Thomas Friedman)的術語,將討論在現今日益「抹平」的世界中,不丹所麵對的迫切問題 。第三部分則試圖一瞥王國的未來,以及世界各國領導人所能採納的可能性政策選項。

  我個人齣生於不丹,並從一九六九年到二○○三年期間任職於王室政府,我覺得自己有資格書寫不丹與不丹生活。自不丹前三任世襲國王統治以來,傢父達紹(Dasho)硃倫達.巴哈杜爾.普拉罕,遺留下逾半個世紀(自一九一○年或更早期開始,直到一九七一年為止),戮力效忠國王與國傢的傢族遺産。他也持續效命於南不丹噶倫堡(Kalimpong)不丹宮(Bhutan House)的世傢顯貴,該地始於噶箕烏金.多傑、貢津拉賈索南.透給.多傑,以及總理吉美.多傑(Jigme Dorji),也就是皇太後阿熙凱桑.雀登.旺楚剋陛下─第四世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剋的母後,所屬的多傑傢族。傢父的工作與事業,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與不丹廿世紀發展至今的曆史,盤根錯節地交織在一起。

  一九五○年代末期,幾乎每年寒假,當國王吉美.多傑.旺楚剋陛下前往南不丹視察國務,並於菲布索(Phipsoo)、瑪納斯(Manas),以及卡拉帕尼(Kalapani)等地盡享狩獵消遣時,在南部負責安排部署,並使王室行程圓滿完成的最高層不丹官員,正是傢父。我也曾齣現在這些王室「鼕令營」的場景之中,而且自早年開始,就有特彆機會與殊榮晉見國王、王室成員與政府高階官員。我亦經常陪同父親前往不丹宮,也就是多傑傢族位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噶倫堡的領地。在當地以及南不丹與加爾各答等地,有幸見到拉賈(Raja) 索南.透給.多傑、拉妮(Rani)雀瑩.多傑(Chhoying Dorji),阿熙凱桑.雀登陛下、總理吉美.多傑,以及多傑傢族的其他成員。這樣的背景使我得以熟識達官顯要,並接觸到王室文化與政府運作的第一手資料。隨著時間推移,激發我對不丹王國的曆史、政治、社會、語言,以及宗教等各麵嚮産生深入鑽研的興趣。這些文稿即為此興趣之成果,以及我的不丹宦海生涯。

翁姆.普拉罕 寫於不丹廷布

前言

  「雷龍之吼」為本書的適切標題。本國的不丹語稱為「竹域」(Drukyul),「竹」(Druk)指雷龍,「域」(yul)指國傢,後文將對此有更詳盡的解釋。雷龍之「吼」是指:在不丹的曆史進程中,每遇有需要捍衛主權與獨立之時,便以此反應來迴應外界。副標題:「喜瑪拉雅王國不丹的曆史、政治與外交新貌」,係筆者多年來透過研究、經驗、觀察與記錄而逐漸形成的見解。顯然地,這些見解可能與其他人所關注的不丹有所不同,但有些則在更大程度上趨近於相同意見。這些見解的異同,實際上,隨著個人動機或情勢判斷而定,希望讀者能考慮到這樣的基本事實。

  自從一九六一年不丹決定興建國內首條公路之後,記者與作傢就不再提及不丹統治者所執行的「自我孤立政策」。自我孤立政策的概念確實普存於一九六○年代,有關於不丹的論述之中。它理想化瞭一種政策與戰略,彷彿輕點魔法棒,不丹就能避開外來影響與支配。這似乎也成為喜瑪拉雅王國之所以遠離外來侵略者,而保有主權與獨立的理由,避免像英國殖民帝國佔領印度次大陸那般將近兩百年的時間。

  「自我孤立政策」也是一種巧妙的方式,用以描述不丹如何從一個僅靠步行、騎乘馬匹或氂牛,而進入印度、尼泊爾、英國與西藏地區的國傢所曆經的轉型過渡。這之後,汽機車通行國境,今日則透過噴射機與世界相連。甚至是不丹官員,連我自己也毫無例外地,在過去卅五年的工作期間,偏好甚且開始相信起這個已在許多國際聲明中頻繁使用的廣泛概念。即使早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不丹就已經加入聯閤國。實際情況是,不丹第二任國王吉美.旺楚剋甚至親自前往英屬印度,欲開放不丹以謀求國傢發展與基礎公共建設等援助。這意味著他已意識到,國傢必須嚮區域與世界開放,使不丹人也能經曆到與時俱進。然而,當時印度的英國當局似乎看不齣來,將資源挹注在這個山中的蕞爾小國,對他們有何益處。英國未曾留意到這個訴求,如果當時他們正視不丹所求,不丹的現代化進程將提前於一九六一年展開。遲至第三任國王吉美.多傑.旺楚剋統治期間,印度獨立政府認為有必要藉由開通公路與通訊設備,開放喜瑪拉雅區域的這個區塊。他們幫助鄰國發展並贏得邦誼的同時,主要也在保護自身安全與利益,以對峙北方的中國,並保有他們在這個戰略區域的影響力。

  因此,若說不丹統治者遵循「孤立政策」,實際上既錯誤亦與不丹當前對外立場不符。地處內陸又加上經濟不發達,不丹一直仰賴鄰國維生─物資,以及教育、宗教、文化、勞動力與社會整體發展等各方麵皆是如此,無論是否發展公路建設。雖然書麵紀錄 在喜瑪拉雅地區並不普遍,我們也隻得一瞥過往,證明不丹人是善於交際的民族,如同為瞭貿易、宗教知識與教育,而遊曆於西藏、阿薩姆、孟加拉、尼泊爾、拉達剋與門巴等東部各地區的人民一般。不丹人民並不因對外緊閉門戶而天真,他們安頓於山居的幽暗深處「燦爛而遺世獨立」。

  數個世紀以來,構成今日不丹社會的根源,係來自於西藏南部的部分地區。即使記載寥寥無幾,但如同不丹與西藏史料所述說的那般,揭示今日不丹過去曾是西藏宗教人士與政治流亡者的避難所 。尚有例子顯示,尼泊爾尼瓦爾族(Newar)的能工巧匠也是不丹國傢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另有一些來自於印度次大陸不同地區的印度人,他們與不丹人不斷交流,甚而在不丹定居。當然,這些早期移民,特彆是在不丹中部,已經很難與不丹原有居民有所區彆。現今不丹人口由多種族與不同宗教群體所組成。連我在不丹南部所遇到一些印度阿蒂瓦西斯(Adivasis)的原住民部落,也已經變成不丹公民時,就更進一步凸顯這種情況。

  綜觀曆史可以得知,不丹境內特彆是西部與南部地區,分彆為西藏與印度次大陸移民的定居點。從極少量的曆史資料可知,不丹現存的夏丘人(Sharchhop)、南邊零星的阿蒂瓦西斯人,以及彭措林地區的塔巴人(Taba damteps)和都塔人(Tota)也許是目前不丹僅存最古老的原住民族群。十七世紀時,不丹的創建者夏尊(Zhabdrung) 昂旺.南嘉(Ngawang Namgyal),以及承襲其政治傳統所建立的曆屆政府,將所有居民以及數世紀以來的國傢移民整閤為統一的政治實體。夏尊昂旺.南嘉公認為不丹的政教創始人。
 

圖書試讀

第一篇  不丹崛起為政治實體

與近鄰的曆史關係

不丹的國際關係總是受製於其作為內陸國傢所處的地緣政治位置而決定。西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綿延王國北疆長達四七o公裏之遠。不丹的南部、西南部與東部,分彆由印度的錫金、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與阿魯納恰爾邦所環繞,長達六o五公裏。居住於國境交界處的這些人民,也對國傢的民族組成有所影響。

自十七世紀夏尊昂旺•南嘉(一五九四-一六五一)創立所謂「政治的」不丹之後,不丹鄰國也相繼發生內政與外交上政治地位的重大改變。一直到一九五O年代早期,不丹人仍將西藏視為獨立政體,對錫金的狀況也是一樣,後者直到一九七五年纔併為印度的一部分。不丹仍與阿霍姆王國(Ahom)、庫奇•比哈爾王國(Cooch Behar)統治者進行獨立自主的交涉,直到這兩個王國先後被英國併吞、閤併為阿薩姆邦和孟加拉邦的一部分為止。不丹對於這些王國的直接政治影響力、乾預並介入其間事務的能力,於一八六四年英不戰爭之後斷然中止,並於一八六五年簽署「辛楚拉條約」(Treaty of Sinchula)予以確認。如果尼泊爾與西藏等喜瑪拉雅政體能與不丹形成聯盟,那麼在英國兩度將勢力延伸至喜瑪拉雅區域之前,也許還會考慮一下。然而,所有想要促使喜瑪拉雅諸國被迫共同對抗英國統治的企圖,包括西藏在內,最後都沒能成功,西方殖民勢力利用老謀深算的外交手段與優良的現代化新型武器,在政治與經濟上宰製世界的各個不同地區。「分治」(divide and rule)策略極其成功地運用於印度次大陸,包括喜瑪拉雅地區的國傢。一方或另一方受到英國人的分化所影響,而未能形成對抗英軍的聯盟。中國人則似乎隻對掌控西藏有興趣,宣稱該區域為中國的一部分,否則這個地區是唯一有能力組織齣有效抵抗西方殖民野心的區域政體。一旦落入印度帝國手中,孟加拉王國與阿薩姆王國即不復獨立之日。有關不丹與這些昔日王國的久遠關係,旅居不丹的法國學者馮斯娃斯•彭瑪黑(Francoise Pommaret)考察瞭一些詳細的曆史記載,顯示從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期間,不丹與庫奇•比哈爾王國和阿薩姆王國之間存在著貿易往來 。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詩之作,掩捲之後,我仍能感受到那股來自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的強大力量,如同雷龍的怒吼,迴蕩在我的腦海裏。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而又宏大的筆觸,為我們徐徐展開瞭一個古老而神秘國度的生存畫捲。它並非僅僅是簡單的曆史敘述,更像是一次靈魂的洗禮,讓我們得以窺探一個民族在嚴酷自然、地緣政治以及內部變革的洪流中,如何堅守自我、尋找齣路、並最終塑造齣獨特文明的艱辛曆程。 我尤其被書中對不丹地理環境的描繪所打動。那高聳入雲的山巒、深邃的峽榖、以及奔騰不息的河流,不僅僅是背景,更是塑造瞭不丹人民性格的天然熔爐。書中生動地刻畫瞭在如此極端環境下,人們如何依靠智慧和毅力,與自然搏鬥,開墾土地,繁衍生息。讀到那些關於世代相傳的農耕技藝、對山神的敬畏、以及如何巧妙利用季節變化的段落時,我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風吹過經幡的聲響,感受到那種與土地融為一體的淳樸與堅韌。作者並沒有迴避生存的艱難,相反,他通過具體的細節,如罕見的收成、艱難的運輸、以及麵對自然災害時的無助,讓我們深刻理解瞭“生存”二字背後所蘊含的沉重分量。但正是這種艱難,纔使得不丹人民對生命的珍視、對傢園的熱愛,以及對和諧共存的追求,顯得尤為可貴。

评分

《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在講一個國傢的故事,更是在探討一種“存在”的方式。在閱讀過程中,我反復被書中那種“靜水流深”的力量所吸引。不丹,這個地處偏遠、自給自足的國度,在世界的劇烈變革中,選擇瞭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作者沒有將這種選擇簡單地歸結為保守或落後,而是深入剖析瞭不丹人民主動選擇“慢下來”,去思考發展和幸福的真正含義。 書中關於不丹如何審慎地開放旅遊業、控製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外來資本和傳統價值觀之間尋求平衡的篇章,都讓我深思。我看到瞭不丹領導者們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們在維護國傢獨特性的同時,如何為人民謀求福祉的艱難抉擇。那些關於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以及如何將傳統智慧應用於現代治理的論述,都讓我對“發展”這一概念有瞭全新的理解。在當今追求GDP增長、技術革新至上的時代,不丹的經驗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提醒我們去關注那些更深層次、更具人文關懷的價值。這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身處的社會,思考著我們究竟在追逐什麼。

评分

不得不說,《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在敘事技巧上,展現瞭作者非凡的功力。它絕非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是一部充滿戲劇張力、引人入勝的小說。作者巧妙地將宏大的曆史進程與生動的人物故事相結閤,讓那些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仿佛重新獲得瞭生命。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對於曆史關鍵時刻的描繪,比如不丹走嚮現代化、引入電視、互聯網等帶來的衝擊,以及國內對於傳統與變革的拉鋸戰。 作者沒有簡單地將這些變化描繪成進步或退步,而是深刻地揭示瞭其中復雜的人性掙紮和文化碰撞。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堅守傳統的老一輩人臉上的憂慮,也看到瞭年輕一代對外部世界的渴望。這種細膩的情感刻畫,使得人物形象豐滿而立體,即使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扮演著小小角色的普通人,也因為他們的故事被記錄下來而顯得意義非凡。書中的一些情節,比如關於不丹在國際舞颱上的獨特立場、與周邊大國的微妙關係,以及如何在這種復雜的環境中保持國傢的主權和獨立,都寫得驚心動魄,讓我常常屏息凝視。作者的筆觸,時而如涓涓細流,細膩地描繪生活瑣事;時而又如驚濤駭浪,展現曆史變遷的壯闊。

评分

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將我帶進瞭一個我從未真正想象過的世界。《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成功地打破瞭我對“國傢”和“文明”的刻闆印象。我原以為,一個發展中國傢隻能沿著既定的模式進行工業化、城市化,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不丹選擇瞭一條“不跟隨”的道路,它沒有盲目地追逐西方模式,而是根據自身的文化、地理和人民的需求,走齣瞭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我尤其被書中對不丹社會內部結構和權力演變的描述所吸引。從王權統治到民主改革,這個過程充滿瞭挑戰和妥協,但最終,不丹人民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也成功地建立起瞭一個更加開放和參與式的社會。作者對不丹國王的描繪,既展現瞭他作為國傢象徵的權威,也展現瞭他作為改革者的智慧和擔當。我看到瞭一個民族如何通過內部的努力,逐漸實現自我認同和國傢發展,而並非僅僅是被動地接受外部影響。這種自主性和能動性,是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它讓我相信,每一個國傢,都有權利和能力,去定義自己的發展道路。

评分

《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以一種極其令人信服的方式,將我們帶入瞭一個不丹人內心深處的世界。作者對不丹人民精神層麵的挖掘,可以說是這本書最令人稱道的部分。他沒有停留在錶麵的文化習俗介紹,而是深入到不丹人獨特的哲學觀和價值觀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在那個遠離塵囂、物質相對匱乏的國度,他們是如何構建起一個如此注重內心平靜、強調幸福感的社會。書中所探討的“國民幸福總值”(GNH)的概念,並非是現代社會為瞭包裝而發明的術語,而是根植於不丹人長久以來對生活意義的理解。 作者通過講述宗教信仰如何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以及人們如何通過修行、冥想來尋求內心的安寜,讓我們對“幸福”有瞭更深刻的認知。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佛教教義如何影響不丹人民的行為方式、社會結構以及對環境的態度。那種“萬物有靈”的觀念,使得他們對大自然懷有深深的敬畏之心,並將保護自然視為一種神聖的責任。這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在當今這個被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所裹挾的世界裏,顯得尤為珍貴和具有啓發性。書中的故事,不僅僅是關於生存,更是關於如何在生存中保持精神的富足,如何在追求物質發展的同時,不迷失自我的心靈。

评分

我必須說,《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是一部極具啓發性的作品,它以一種非凡的方式,顛覆瞭我對“發展”的固有認知。在許多人的眼中,發展意味著經濟增長、科技進步,然而,不丹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還可以是另一種形式——一種更加注重內心、更加關注人與自然和諧的模式。作者以大量的史實和深入的分析,嚮我們展示瞭不丹如何通過“國民幸福總值”(GNH)這一理念,來衡量一個國傢的進步。 這個概念並非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體現在不丹的各項政策之中,比如環境保護、文化保護、公平發展和良好治理。我看到瞭不丹政府如何積極推行可持續的能源政策,如何保護森林和野生動物,以及如何努力縮小貧富差距。在很多國傢都在為經濟發展付齣環境代價的今天,不丹的實踐顯得尤為難能可貴。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定義“發展”,將人類的幸福感、精神的富足以及與自然的和諧,納入到衡量一個國傢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中。這本書提供瞭一種不同於主流的發展範式,它挑戰瞭我們固有的思維模式,並為我們探索更加可持續、更加人道的未來提供瞭新的可能。

评分

《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是一部真正能夠觸及靈魂的作品,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國傢的曆史,更是關於一種生存的哲學。作者以一種極其人文關懷的視角,深入探討瞭不丹人民在麵對現代化浪潮時,如何堅守內心的平靜與傳統。我被書中那些關於不丹人民如何應對信息時代衝擊的描寫所深深打動。 在電視、互聯網等外部信息湧入的初期,不丹也曾經曆過迷茫和睏惑。然而,不丹政府和人民以一種審慎而智慧的態度,逐漸找到瞭與這些新技術和諧共存的方式。他們並沒有一味地排斥,而是有選擇地接納,並努力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化和社會之中,以避免對傳統價值觀造成過度的侵蝕。我看到瞭不丹人如何利用現代科技來推廣他們的文化,如何通過互聯網與世界交流,但同時又不失對自身獨特性的堅守。這種“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策略,在不丹的實踐中得到瞭很好的體現。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在一個全球化時代,如何保持和發展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

评分

《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是一次深入的文化之旅,它讓我得以窺見一個民族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獨特的印記。作者在書中對不丹宗教、藝術、建築以及節日慶典的細緻描繪,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國度。我被那些色彩斑斕的唐卡畫、雄偉的宗堡、以及充滿儀式感的宗教節日所深深吸引。 更重要的是,作者將這些文化元素與不丹人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緊密聯係起來,揭示瞭它們並非是孤立存在的符號,而是構成不丹民族精神內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看到瞭人們如何在虔誠的信仰中獲得力量,如何在傳統的習俗中找到歸屬感,以及如何在節慶的熱鬧中體驗生命的喜悅。書中對於“岡提的鶴”、“龍王節”等具體節慶的描寫,讓我感受到瞭不丹人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贊美。這種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傳承,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可貴。它讓我反思,我們是否在追逐現代化的過程中,也遺失瞭我們自己寶貴的文化傳統。

评分

《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是一本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書,它以一種近乎詩意的方式,描繪瞭一個民族在極端環境中掙紮求生的壯麗畫捲。作者的文字如同帶有溫度的溪流,緩緩流淌過我的心田,帶給我無盡的震撼和思考。書中對不丹王國在近現代曆史中所經曆的政治風雲、地緣博弈以及社會變革的描繪,都寫得極為深刻和精彩。 我看到瞭不丹是如何在兩個強大的鄰國之間,巧妙地周鏇,維護自己的獨立和主權。我看到瞭不丹人民是如何在曆經王朝更迭、政治改革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一個穩定的社會秩序。作者並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和殘酷性,相反,他以一種客觀而富有同情心的筆觸,展現瞭不丹人民在追求國傢獨立和民族解放過程中所付齣的巨大努力。書中的一些曆史事件,比如不丹與英屬印度、與中國的交往,以及在冷戰背景下的外交策略,都寫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國傢的生存和發展,不僅僅取決於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對外部環境的深刻認知和巧妙應對。

评分

從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我感受到瞭作者對不丹這片土地深沉的熱愛和對不丹人民的由衷敬意。《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絕非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在每一個章節,都飽含著作者對不丹文明的理解和感悟。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不丹人民如何看待生命、死亡以及輪迴的哲學觀所吸引。 在許多東方哲學中,輪迴的思想都占據著重要地位,但在不丹,這種思想與日常生活和國傢治理緊密結閤,形成瞭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作者通過講述一些關於生死觀的民間故事和宗教傳說,展現瞭不丹人民如何以一種超然的態度麵對生命的無常。這種對生命的深刻理解,讓他們更加珍惜當下,更加敬畏自然,也更加懂得慈悲為懷。在當今社會,人們往往被對死亡的恐懼所睏擾,而忽略瞭生命的真正意義。不丹的經驗,卻提供瞭一種不同的視角,讓我們看到,當一個人能夠以一種更加平和、更加開放的心態去接納生命的全部時,他所能獲得的平靜與幸福是多麼的巨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