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

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yonpo Om Pradhan
图书标签:
  • 不丹
  • 雷龙之吼
  • 历史
  • 文化
  • 生存
  • 奋斗
  • 喜马拉雅山
  • 王国
  • 社会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一本不丹原创最真实、最直白的不丹王国秘史!
▌今日的乐土,来自四百年来不屈不挠的生存奋斗。
▌曾被邻国瞧不起的不丹,为何今日能以自信、独特之姿活跃于国际舞台?
▌旅人最想探索的神秘国境,走马看花太可惜,阅读本书将不丹智慧收为囊中物!


  不丹从默默无闻隐身于喜马拉雅山境内的蕞尔小国,到如今以独创一格的传统文化、国民幸福实力让世人惊艳。多数人认为不丹的幸福是丽质天生,只因地形、民风的保守封闭,造就今日不丹的卓绝,本就是个不受人间纷扰染指、祥和朴实的遗世绝俗之境。

  实际上,不丹的幸福并非天生,也不是与世无争便能长久安身立命,相反的,它挤身在两大人口强国之中进退维谷,并历经数次侵略与背叛,而地形的崎岖更易形成群雄割据、盗贼横生的艰难政治形势……

  今日的幸福不是信手拈来偶然得之,而是不丹四百多年不断绝处逢生的觉醒智慧。

  ◤不丹也有辛酸事◢

  早期以自给型农、放牧业为生的不丹,生活条件与国力皆不如邻国,在邻国间自信心低落,当时不丹宗教的传承来自西藏,文化语言与邻国相近并不出众,并在贸易、教育与劳动人口等面向皆大量仰赖邻国,被藏人们戏称为「愚昧的、无知的不丹人」。

  ◤列强垂涎三尺,不丹智取应战◢

  不丹以丰沛的天然资源、浓密森林,17世纪开始便成为西藏(中国)、蒙古、印度与英国觊觎的对象,反覆入侵试图夺取对不丹的控制权。不丹极少量的军事发展,想当然尔在武力上毫无制衡敌国的筹码,不丹开国国父与历代的领导人,却从未退缩或以贬低国格之态退让求和,常在关键时刻屡屡智取,不只成功阻退外侮,名声远播,更赢得邻国信任与敬重。

  ◤什么!是暗杀情节?◢

  不丹立国以来有一半的时间处于政争内乱的黑暗时期,政敌间明来暗去招式连连,不论是刺客欲自杀同归于尽时千钧一发被拦截,或赠送政敌天花患者穿过的精美汉地丝绸制成的传统男装,以致出奇制胜,完全颠覆你对不丹的想像!也因此具有远见的优秀领导者在险象环生的不丹政体中日渐崛起,直至今日和平诞生、根基稳固的「旺楚克王朝」,一步步带着不丹朝向独立、和平、繁荣与自信。

  不丹,怎么做到的?

  ◤一本以民族智慧与宏观高度书写的——翻转逆境之书◢

  ˙来自西藏尊者转世的不丹国父夏尊,如何以几项重要政策,成功塑造不丹独特的文化,避免不丹被认为是西藏的延伸?这些重要政策甚至在21世纪为不丹赢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与国际高度注目!

  ˙以农立国的不丹,如何运用少量兵力合演一场戏恫吓侵略者,并在繁茂温暖的森林山谷中屡次击退纵横中亚欧洲的成吉思汗大军?

  ˙廿世纪初,政治新浪潮席卷全球,为何「君主世袭」仍得到不丹人民的爱戴?又为何不丹四世国王要将权利还给人民,实施「君主立宪」?

  ˙2003年四世国王领兵亲征,高效、精悍的军事行动,成功攻陷并驱离境内的印度武装份子,不丹採行的特殊举措,为何得到友邦敬重并搏得印度政府的感激?

  ˙看不丹籍作者翁姆‧普拉罕以其洞悉的眼、对不丹史料的全面性掌握,笔触诚恳直白的重量级着作——具有民族智慧及宏观高度的翻转逆境之书:《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

  ■关于《雷龙之吼》■

  不丹,在不丹语为「DrukYul」,意为「雷龙之国」。西藏佛教竹巴噶举派的创始者,在建寺立宗之初,亲见天空闪电雷鸣,九龙拔地而起,翱翔虚空,而命其宗派名为龙之传承。不丹国王夏尊,即为噶举派的传人,所以不丹又称为「雷龙之国」。

  本书描写不丹国家主权发展的历程,使读者首次得以掌握不丹王国的诞生及对外关系,目睹不丹的生存奋斗史。作者不丹前总理翁姆․普拉罕娓娓道来,将不丹历代国王一脉相传,奋力创造国家幸福力的足迹,呈现于世人眼前。

  本书蒐录完整首次出版的条约、宣言以及协议书等重要文献资料,是不丹历史、政治与外交发展最佳的知识宝库!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翁姆‧普拉罕(Lyonpo Om Pradhan)


  不丹前副总理,于1946年10月6日,出生于不丹东南部的纽里(Neoly)——其父于此地设立办事处,为不丹王室政府管理东南部的这块偏远之地。作者于印度大吉岭的北角完成学业后,取得奖学金前往德里着名的圣斯蒂芬学院(St. Stephen)就读,随后于美国完成硕士与博士学位。

  自1968年起至2003年为止,翁姆‧普拉罕任职于不丹王室政府并前往派驻于联合国秘书处,历经卅四年公职生涯。1990年至1998年期间,他担任内阁部长,并于1980年至1984年以及1998年至2003年,两度出任不丹常驻联合国代表。他亦曾于1984年至1985年,先后担任驻印度、驻马尔地夫以及驻尼泊尔等国大使。此外,作者于1984年主导并重启与中国双边关系,率领国家访问团出席历史性的首轮边界会谈。

  殊荣
  荣膺国家级大奖方面,翁姆‧普拉罕因其高度卓越的贡献,获颁不丹加冕不丹金奖章(1974年),以及北角杰出校友奖(2007年)、国王奖章(2008年)等。

译者简介

崔可欣


  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硕士、第七大学科学(知识论、科学史暨学科教育)博士班研究。曾担任台北驻法代表处科技组专案译者。近年转向印度学与藏学研究。
 

图书目录

推荐序:创造幸福的历史  地球禅者洪启嵩
作者序
介绍

第一篇  不丹崛起为政治实体
与邻近国家的历史关系
邻国对不丹的认知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邻国对不丹的惯用指称
不丹人与邻国人民之间的传统迁移
宗教与国际关系:他者的经验──不丹并非特例
佛教与早期藏王
不丹的创立者──夏尊昂旺‧南嘉(1594~1651)
西藏攻打夏尊法王
夏尊与区域内其他政权建立往来关系
藏人调解失利,竹巴大军攻下东不丹地区
早期的基督教传教士:与不丹开国者的历史性吉祥相遇
夏尊未确立继承人
夏尊所建立的统治体系
代理摄政王:迦色•昂旺•滇津•壤纪(1638-1696)
尼中战争与尼英战争对不丹的冲击
吉美•南嘉(1825~1881):国家领导者的出现与崛起
吉美•南嘉的崛起
国家内战以及吉美•南嘉崛起成为通萨本洛    
面临大英帝国对印度次大陆的殖民野心,干预库奇•比哈尔王国
喜玛拉雅国家无法团结一致
不丹内战期间,英国展开併吞行动并派遣外交使团
第一任国王:乌金•旺楚克(统治期:1907~1926)
噶箕乌金•多杰:不丹的外国事务顾问与外交官
南不丹纳入管理版图
乌金•旺楚克对于西藏和平的贡献
不丹君主政体的建立
乌金•旺楚克就任为不丹的第一任国王
第二任国王:吉美•旺楚克国王(统治期:1926~1952)
协助英国战争
印度独立与一九四九年协议
现代不丹之父(第三任国王):国王吉美•多杰•旺楚克(统治期:1952~1972)
邻国对不丹主权或宗主权的不实声明
区域政治发展以及印不关系上场
1964~1965年间的政治动盪:国王承担全部责任
政治立场倾向印度并实施国家发展计画    
外在影响促成民主政治改革
国际组织的会员身份
承认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第四任国王吉美•辛格•旺楚克:建立廿一世纪的民主王国
王子诞生:南不丹的混搭庆祝活动
递嬗中的不丹场景
与科威特的外交关系以及试图与阿拉伯人的经济合作
    与泰国以及其他东盟国家的关系
不丹境内的印度武装份子
政治改革
与印度关系的演进
与西藏人的关系
不丹国际人格的发展
军队的角色
管理外交事务以以增进财源收入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不丹与独立印度的关系(1947~2007)
不丹与欧盟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

第二篇 企图整合不丹族群
不丹邻国的冲击
夏丘族人
南不丹与其政治事务
强化种族融合之政策
用意良善之政策招致不合理的批判
政策执行中失却人心的官僚作风
引发不合理的恐惧
邻国钖金的政治活动--不适用于不丹
大尼泊尔地区的威胁
洛东金列•多杰的异议政见—与南不丹族群运动毫无关联
地方民怨转变为反政府运动
羌岗监狱
避免暴力后果
国会缺乏可靠的情报来源与充分讨论
令人遗憾的出埃及记
获得声望的行谊
不丹第三任、第四任国王统治期间,优秀不丹官员间的互动
改变心态的必要性
逝者如斯,生生长流…
个人的悲剧
斯卡斯代尔、纽约以及联合国
回忆录

第三篇 第五任国王吉美•格萨尔•南嘉•旺楚克
二○○六年十二月十四日意外登基
不丹国家的骄傲
评论陛下的印度国是访问
王室婚礼
未来的期望
王室家族在民主体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对各国政府的政策建议

后记
附录一  早期藏王
附录二  不丹人口的种族组成
附录三  不丹历任德布/德悉(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附录四  不丹邦交国一览表
附录五  不丹重要历史事件年表
附录六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创造幸福的历史


  2005年,不丹国王及不丹人民获得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章」的殊荣,表彰他们在环境保护的卓越成就。不丹宪法明文规定,国土的森林覆盖率不能低于60%,2005年达到了74%的成果,而且其中26%的区域被指定为保护区。2016年3月,不丹以全国种下108,000棵树的方式,来庆贺五世国王格萨尔陛下与皇后的小王子满月,国际各大媒体竞相报导这个幸福的喜讯。

  对于不丹,我向来有着最深的欢喜与感激之情。一个菩萨所从事的一切行为,可以用「觉悟众生,庄严佛土」这两个核心精神来统摄,也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圆满成佛,清净佛土。

  不丹以独特的「国家幸福力」,带给世界良善思想的输出,帮助人类的发展朝向一种内省、负责、永续的方向前进,这是帮助众生朝向觉性的基础。不丹将环境保护列入国家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力行实践,成果令世人钦敬,这是清净佛土的具体行动。不丹人口只有70万,不仅达到「碳平衡」,更达到「碳负数」,也就是说,不丹所创造的清净空气远远超过自身的使用量,造福地球。为了不破坏地表,首都廷布的丘卡水力发电厂,挖了深达一百公尺的隧道,从开工到运转花了12年的时间,而且以川流式发电(ROR)取代水坝,输出喜马拉雅山清净的水源给世界。

  不丹四世国王旺楚克陛下曾说:「不丹人对自然环境无比珍爱,并且认为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泉源。这种尊敬大自然的传统,让我们在进入21世纪之后,仍然拥有一个没有遭到破坏的环境。我们希望与持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并将这份珍贵的礼物,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1990年代,我曾提出「三世的环保观」的观点,依佛法的观点,生命是不灭的,存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通不尽。我们不仅要为子子孙孙留下一片乐土,也要为自己的未来生命留一条后路。不丹规定每个人一年要种十棵树,三十年前,我也曾认真地计算,倡导一个人每月应该种一棵树还给地球,以支付自身的使用。

  1995年,我着成《莲花生大士全传》之后,彷彿就与莲师的圣境不丹结下不解的深缘。2016年2月,我所造的「菩提伽耶觉性地球记」中英梵刻碑,于佛陀成道圣地印度菩提伽耶正觉大塔举行揭碑典礼。不丹二位前总理:吉美.廷礼阁下与肯赞.多杰阁下共与盛会。礼成之后,特别到菩提伽耶不丹寺参观。寺院的墙上绘制着佛陀本生故事壁画,不丹特有艺术风格,鲜明而和谐的色彩,在活泼中有着宁静。寺中的住持盛情接待。忽然一只老虎徐徐行来,众人惊讶地退开。只见它扑到住持身上,亲暱地舔着,高兴地摇着尾巴,这才发现原来它是一只大狗,被寺里的僧侣用画笔彩绘成老虎,让人不禁莞尔一笑,也感受到不丹人心灵的放松安适,在生活中随手拈来的趣味。

  不丹前总理肯赞.多杰阁下告诉我,在不丹现代化的过程中,也曾一度使国土中的森林覆盖率降到百分之五十几,但是在努力追赶下,2005年达到74%,到了2017年,甚至已快接近80%。如果换算为国土面积,以每3平方公尺种1棵树来计算,不丹为人类多种了近30亿棵树!不丹为世界输出良善的思想、干净的空气、清净的水源,真可说是具体实践「觉悟众生、清净佛土」的菩萨国度了!

  而本书《雷龙之吼》,有别于一般人眼中不丹世外桃源、宛若天成的幸福之地,作者不丹前副总理伦波翁姆.普拉罕,以洞悉的眼与流畅的笔娓娓道来,描述不丹王国为生存奋鲜为人知的一面。事实上,不丹的幸福并不是天下掉下来的礼物,而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中,历代领导人的努力下生存奋斗,血泪交织,创造幸福的奋斗史。

  打开本书,映入眼帘的是不丹建国以来,历经多次西藏及藏蒙联军的入侵,及帝国主义意欲併吞的虎视眈眈。在作者博学而流畅的文笔下,宛若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时而为不丹国父夏尊机智妙计败退西藏大军而击掌喝采,时而为帝国主义压迫下签署的不平等条约黯然神伤。直到21世纪初,不丹仍面对着南部武装游击队盘据的威胁,在多年协谈破局后,2003年不丹四世国王吉美.辛格.旺楚克驾亲征,凯旋而归。然而,没有胜利的大肆庆祝,取而代之的,是皇后在战地建立108座佛塔,感谢上苍福佑国王平安归来,也祈求死伤的将士与怨敌亡灵得以安息。

  对不丹身为小国所面对的现代处境,作者没有厉词批判,只是嘲讽地说道:「不丹以微量的发展中经济隐身于喜玛拉雅山麓,也只有与之毗邻的国家会对它有兴趣。强大邻国看中的也只是他们自身的国防安全、政治或经济考量,而非不丹本身的利益。」然而,不丹并没有因为处境艰忧而放弃对幸福的向往。从不丹国父夏尊到历任国王薪火相传,于第四任国王吉美.辛格.旺楚克集其大成,提出「国家幸福力」(GNH)做为治国方针,创下不丹高达97%幸福指数的惊人成果,受到世人嘱目,也让人间的未来出现幸福的曙光。

  2010年,这个世人眼中的蕞尔小国,在联合国的殿堂,充满自信地敦促世界各国,将「幸福」纳为人间发展的九大目标之一。在联合国千禧年发展目标高峰会中,除了联合国既有的八大目标(MDG):消弭贫穷、饥饿与疾病等议题之后,不丹提出了大哉问:「当人类不再面临基本的生存威胁之后,做为一个群体,我们下一步该怎么走,才能朝向更进步的社会?」

  不丹提出,将「幸福」纳入成为联合国发展的第九项目标。他们认为,以幸福做为千禧发展目标,将能促使人类展开负责任的行动,让人们生起对幸福的向往之心,并愿意朝向负责任的、永续发展的、共生共荣目标,而不再苟且于短视近利的、随顺人性贪婪本能之流沈浮。

  国家幸福力(GNH),是不丹献给世人的珍贵礼物。透过此书,作者引领我们更真实地看到不丹幸福的深厚底蕴,也更让我确认,不丹是幸福地球的实验之地。

  201年起,我开始推动提名不丹四世国王吉美.辛格.旺楚克,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向不丹为地球的贡献致敬。我也进一步提出「地球幸福力」(GEH, Gross Earth Happiness),期待不丹的国家幸福力,为地球带来永续的和平与幸福!

  2013年1月,在我的推动下,《幸福是什么?不丹总理吉美.廷礼国家与个人幸福26讲》全球首发版在台出版,串连幸福不丹、幸福台湾。2017年五月出访不丹,为165公尺世纪大佛画上彩的前夕,更推动《雷龙之吼—不丹王国奋斗史》与《不丹的幸福密码11-11-11—不丹人心目中的仁王 ,国家幸福力的创始者:四世国王—吉美.辛格.旺楚克》全球华文首发版,完成了不丹最重要的「幸福三部曲」,做为推动幸福地球的重要经典。

  《雷龙之吼》是第一本由不丹人着成,深入而完整描写不丹的历史、外交与政治的重量级着作。不丹的历史,是历代领导人自觉性的擘划及锲而不舍的长期奋斗,所形塑内化的民族性,可以说是一部创造幸福的历史。诚如作者所说,「不丹人民并不因对外紧闭门户而天真,他们安顿于山居的幽暗深处,灿烂而遗世独立。」

  不丹与台湾面积相仿,有着相同的处境。2012年汉字文化节,我在台北车站挥毫写下38公尺的大龙字,落款题记写下:「台湾地球心,光明开新纪」,祈愿台湾成为地球的光明之心。尽管在网路冲击的新世代,不丹和台湾、世界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挑战,我仍深心期待,不丹与台湾能成为幸福地球的实验之地,成为地球智慧的双眼,导引人间走向幸福光明的未来!

地球禅者 洪启嵩

作者序

  本书为一般读者所撰写,以便了解不丹,并认识该国取得主权与独立的奋斗过程,以及蜕变为现代化民主国家的重要经验。书中採用一些用语及情境,有助于也许并不熟悉不丹的读者能有更佳理解。

  谈论不丹王国,有必要像讨论其他国家那般先深入其背景,了解国家地缘政治的形势,以及文化与宗教环境,以便充分理解国家事务。自二○○八年开始,据说不丹成为「热门旅游景点」。这绝对与之前的状况截然不同。世人对于不丹的认识可说是粗略居多。时间稍微往前回溯,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帕罗本洛(Paro Penlop)南嘉.旺楚克(H.R.H Namgyal Wangchuck)王子殿下率领不丹代表团,参加在美国举行的联合国大会时,一位西方外交官惊讶地欢迎王子殿下:「我不知道有像您这样长相的非洲人!」

  这位煳涂的外交官,只因为看到联合国大会依英文字母顺序,将不丹代表团的席位安排在贝南、蒲隆地、布吉纳.法索,以及博茨瓦纳等非洲国家之间,就以为不丹也地处于非洲。一九八○年到一九八四年,我出任不丹常驻联合国代表的第一个任期间,一位美国人问我:「这是那个输出丁烷气(butane)的国家吗?」

  还有一些天真的问题,诸如:「它不是印度的一部分吗?」,或者「它前不久不还是印度的一部分吗?」、「以前有不同的名称吗?」、「它什么时候独立的?」

  即使到了二○一二年,由于较多的传媒交流,可能不再遍存上述对不丹的一无所知,但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着不甚了解的程度,只比道听涂说好一点罢了。例如一九九八年到二○○一年期间,我为了设立不丹常驻联合国使团办事处,而在纽约试图置产时,房地产交易遭到纽约市议会以人权理由驳回。多位纽约市市议员竟将不丹误认为缅甸。

  在一些国际机场里,行程也经常受到航空公司柜台所延误。他们经常找不到不丹航空公司代码,得要透过同事或主管另行查询。上世纪的最后几年间,我特别意识到这个重复出现于国际差旅中的插曲。每当登机人员稍有迟疑,我立刻简单地提醒:「不丹的代号是BTN。」对方必定会瞬间露出松一口气的笑容。现在,标示国码的新型不丹护照,对旅客与航空公司员工而言皆方便许多。

  上列简单陈述只是想要表明,一般人对于不丹所知甚少。再者,正当其他国家正为自身问题以及经济不景气、社会与政治危机忙得焦头烂额之余,也没什么重大理由该为不丹这样的小国伤神。不丹以极少量的发展中经济隐身于喜玛拉雅山麓间,也只有与之毗邻的国家会对它有兴趣。强大邻国看中的无非也只是自身的国防安全、政治或经济考量,而非不丹本身的利益。

  喜玛拉雅山脉东部的地理隔离,以及其他国家对之缺乏兴趣,造成「龙之王国」受到漠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处境。不过另一方面,直到不久之前「偏远」这个字眼依然适用于不丹,因为国家尚未准备好处理国际关系与外交优势。就此而论,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跨国黑心企业的剥削,以及强权国家的安全利益,都将是当前以及未来不丹领导人不能再忽略的课题。经济合作必须确保对等互惠,收益应回馈给资源与利益长期受剥削的穷国人民。毫无限制的自由化、外商直接投资提案(FDI)所造成的后果,亦须审慎评估,以确认人民与经济的长短期冲击。时至今日,不丹依然对于扩大经济与外交关系有所抗拒,除非能以自己的方式,保护国家免于受到不当剥削。基于这样的戒慎恐惧,尽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量前置作业都已完成,但首任民选总理吉美.廷礼(Jigme Y. Thinley;任期2008-2013)仍有所迟疑。

  为便于读者阅读,我将文稿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不丹王国的兴起,以及领导人为维系国家主权与独立所作出的努力。换言之,亦即「何谓与不丹相关的所有背景?」然而我要澄清的是,这部分不应视之为国家的完整历史,读者可以就此主题找到更详尽的文献资料。第二部分将涉及,套句纽约时报汤玛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的术语,将讨论在现今日益「抹平」的世界中,不丹所面对的迫切问题 。第三部分则试图一瞥王国的未来,以及世界各国领导人所能採纳的可能性政策选项。

  我个人出生于不丹,并从一九六九年到二○○三年期间任职于王室政府,我觉得自己有资格书写不丹与不丹生活。自不丹前三任世袭国王统治以来,家父达绍(Dasho)朱伦达.巴哈杜尔.普拉罕,遗留下逾半个世纪(自一九一○年或更早期开始,直到一九七一年为止),戮力效忠国王与国家的家族遗产。他也持续效命于南不丹噶伦堡(Kalimpong)不丹宫(Bhutan House)的世家显贵,该地始于噶箕乌金.多杰、贡津拉贾索南.透给.多杰,以及总理吉美.多杰(Jigme Dorji),也就是皇太后阿熙凯桑.雀登.旺楚克陛下─第四世国王吉美.辛格.旺楚克的母后,所属的多杰家族。家父的工作与事业,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与不丹廿世纪发展至今的历史,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

  一九五○年代末期,几乎每年寒假,当国王吉美.多杰.旺楚克陛下前往南不丹视察国务,并于菲布索(Phipsoo)、玛纳斯(Manas),以及卡拉帕尼(Kalapani)等地尽享狩猎消遣时,在南部负责安排部署,并使王室行程圆满完成的最高层不丹官员,正是家父。我也曾出现在这些王室「冬令营」的场景之中,而且自早年开始,就有特别机会与殊荣晋见国王、王室成员与政府高阶官员。我亦经常陪同父亲前往不丹宫,也就是多杰家族位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噶伦堡的领地。在当地以及南不丹与加尔各答等地,有幸见到拉贾(Raja) 索南.透给.多杰、拉妮(Rani)雀莹.多杰(Chhoying Dorji),阿熙凯桑.雀登陛下、总理吉美.多杰,以及多杰家族的其他成员。这样的背景使我得以熟识达官显要,并接触到王室文化与政府运作的第一手资料。随着时间推移,激发我对不丹王国的历史、政治、社会、语言,以及宗教等各面向产生深入钻研的兴趣。这些文稿即为此兴趣之成果,以及我的不丹宦海生涯。

翁姆.普拉罕 写于不丹廷布

前言

  「雷龙之吼」为本书的适切标题。本国的不丹语称为「竹域」(Drukyul),「竹」(Druk)指雷龙,「域」(yul)指国家,后文将对此有更详尽的解释。雷龙之「吼」是指:在不丹的历史进程中,每遇有需要捍卫主权与独立之时,便以此反应来回应外界。副标题:「喜玛拉雅王国不丹的历史、政治与外交新貌」,系笔者多年来透过研究、经验、观察与记录而逐渐形成的见解。显然地,这些见解可能与其他人所关注的不丹有所不同,但有些则在更大程度上趋近于相同意见。这些见解的异同,实际上,随着个人动机或情势判断而定,希望读者能考虑到这样的基本事实。

  自从一九六一年不丹决定兴建国内首条公路之后,记者与作家就不再提及不丹统治者所执行的「自我孤立政策」。自我孤立政策的概念确实普存于一九六○年代,有关于不丹的论述之中。它理想化了一种政策与战略,彷彿轻点魔法棒,不丹就能避开外来影响与支配。这似乎也成为喜玛拉雅王国之所以远离外来侵略者,而保有主权与独立的理由,避免像英国殖民帝国佔领印度次大陆那般将近两百年的时间。

  「自我孤立政策」也是一种巧妙的方式,用以描述不丹如何从一个仅靠步行、骑乘马匹或氂牛,而进入印度、尼泊尔、英国与西藏地区的国家所历经的转型过渡。这之后,汽机车通行国境,今日则透过喷射机与世界相连。甚至是不丹官员,连我自己也毫无例外地,在过去卅五年的工作期间,偏好甚且开始相信起这个已在许多国际声明中频繁使用的广泛概念。即使早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不丹就已经加入联合国。实际情况是,不丹第二任国王吉美.旺楚克甚至亲自前往英属印度,欲开放不丹以谋求国家发展与基础公共建设等援助。这意味着他已意识到,国家必须向区域与世界开放,使不丹人也能经历到与时俱进。然而,当时印度的英国当局似乎看不出来,将资源挹注在这个山中的蕞尔小国,对他们有何益处。英国未曾留意到这个诉求,如果当时他们正视不丹所求,不丹的现代化进程将提前于一九六一年展开。迟至第三任国王吉美.多杰.旺楚克统治期间,印度独立政府认为有必要借由开通公路与通讯设备,开放喜玛拉雅区域的这个区块。他们帮助邻国发展并赢得邦谊的同时,主要也在保护自身安全与利益,以对峙北方的中国,并保有他们在这个战略区域的影响力。

  因此,若说不丹统治者遵循「孤立政策」,实际上既错误亦与不丹当前对外立场不符。地处内陆又加上经济不发达,不丹一直仰赖邻国维生─物资,以及教育、宗教、文化、劳动力与社会整体发展等各方面皆是如此,无论是否发展公路建设。虽然书面纪录 在喜玛拉雅地区并不普遍,我们也只得一瞥过往,证明不丹人是善于交际的民族,如同为了贸易、宗教知识与教育,而游历于西藏、阿萨姆、孟加拉、尼泊尔、拉达克与门巴等东部各地区的人民一般。不丹人民并不因对外紧闭门户而天真,他们安顿于山居的幽暗深处「灿烂而遗世独立」。

  数个世纪以来,构成今日不丹社会的根源,系来自于西藏南部的部分地区。即使记载寥寥无几,但如同不丹与西藏史料所述说的那般,揭示今日不丹过去曾是西藏宗教人士与政治流亡者的避难所 。尚有例子显示,尼泊尔尼瓦尔族(Newar)的能工巧匠也是不丹国家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另有一些来自于印度次大陆不同地区的印度人,他们与不丹人不断交流,甚而在不丹定居。当然,这些早期移民,特别是在不丹中部,已经很难与不丹原有居民有所区别。现今不丹人口由多种族与不同宗教群体所组成。连我在不丹南部所遇到一些印度阿蒂瓦西斯(Adivasis)的原住民部落,也已经变成不丹公民时,就更进一步凸显这种情况。

  综观历史可以得知,不丹境内特别是西部与南部地区,分别为西藏与印度次大陆移民的定居点。从极少量的历史资料可知,不丹现存的夏丘人(Sharchhop)、南边零星的阿蒂瓦西斯人,以及彭措林地区的塔巴人(Taba damteps)和都塔人(Tota)也许是目前不丹仅存最古老的原住民族群。十七世纪时,不丹的创建者夏尊(Zhabdrung) 昂旺.南嘉(Ngawang Namgyal),以及承袭其政治传统所建立的历届政府,将所有居民以及数世纪以来的国家移民整合为统一的政治实体。夏尊昂旺.南嘉公认为不丹的政教创始人。
 

图书试读

第一篇  不丹崛起为政治实体

与近邻的历史关系

不丹的国际关系总是受制于其作为内陆国家所处的地缘政治位置而决定。西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绵延王国北疆长达四七o公里之远。不丹的南部、西南部与东部,分别由印度的钖金、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与阿鲁纳恰尔邦所环绕,长达六o五公里。居住于国境交界处的这些人民,也对国家的民族组成有所影响。

自十七世纪夏尊昂旺•南嘉(一五九四-一六五一)创立所谓「政治的」不丹之后,不丹邻国也相继发生内政与外交上政治地位的重大改变。一直到一九五O年代早期,不丹人仍将西藏视为独立政体,对钖金的状况也是一样,后者直到一九七五年才併为印度的一部分。不丹仍与阿霍姆王国(Ahom)、库奇•比哈尔王国(Cooch Behar)统治者进行独立自主的交涉,直到这两个王国先后被英国併吞、合併为阿萨姆邦和孟加拉邦的一部分为止。不丹对于这些王国的直接政治影响力、干预并介入其间事务的能力,于一八六四年英不战争之后断然中止,并于一八六五年签署「辛楚拉条约」(Treaty of Sinchula)予以确认。如果尼泊尔与西藏等喜玛拉雅政体能与不丹形成联盟,那么在英国两度将势力延伸至喜玛拉雅区域之前,也许还会考虑一下。然而,所有想要促使喜玛拉雅诸国被迫共同对抗英国统治的企图,包括西藏在内,最后都没能成功,西方殖民势力利用老谋深算的外交手段与优良的现代化新型武器,在政治与经济上宰制世界的各个不同地区。「分治」(divide and rule)策略极其成功地运用于印度次大陆,包括喜玛拉雅地区的国家。一方或另一方受到英国人的分化所影响,而未能形成对抗英军的联盟。中国人则似乎只对掌控西藏有兴趣,宣称该区域为中国的一部分,否则这个地区是唯一有能力组织出有效抵抗西方殖民野心的区域政体。一旦落入印度帝国手中,孟加拉王国与阿萨姆王国即不复独立之日。有关不丹与这些昔日王国的久远关系,旅居不丹的法国学者冯斯娃斯•彭玛黑(Francoise Pommaret)考察了一些详细的历史记载,显示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期间,不丹与库奇•比哈尔王国和阿萨姆王国之间存在着贸易往来 。

用户评价

评分

《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书,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民族在极端环境中挣扎求生的壮丽画卷。作者的文字如同带有温度的溪流,缓缓流淌过我的心田,带给我无尽的震撼和思考。书中对不丹王国在近现代历史中所经历的政治风云、地缘博弈以及社会变革的描绘,都写得极为深刻和精彩。 我看到了不丹是如何在两个强大的邻国之间,巧妙地周旋,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我看到了不丹人民是如何在历经王朝更迭、政治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相反,他以一种客观而富有同情心的笔触,展现了不丹人民在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书中的一些历史事件,比如不丹与英属印度、与中国的交往,以及在冷战背景下的外交策略,都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对外部环境的深刻认知和巧妙应对。

评分

《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是一次深入的文化之旅,它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民族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独特的印记。作者在书中对不丹宗教、艺术、建筑以及节日庆典的细致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国度。我被那些色彩斑斓的唐卡画、雄伟的宗堡、以及充满仪式感的宗教节日所深深吸引。 更重要的是,作者将这些文化元素与不丹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它们并非是孤立存在的符号,而是构成不丹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看到了人们如何在虔诚的信仰中获得力量,如何在传统的习俗中找到归属感,以及如何在节庆的热闹中体验生命的喜悦。书中对于“冈提的鹤”、“龙王节”等具体节庆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不丹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它让我反思,我们是否在追逐现代化的过程中,也遗失了我们自己宝贵的文化传统。

评分

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不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对不丹人民的由衷敬意。《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绝非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在每一个章节,都饱含着作者对不丹文明的理解和感悟。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不丹人民如何看待生命、死亡以及轮回的哲学观所吸引。 在许多东方哲学中,轮回的思想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不丹,这种思想与日常生活和国家治理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作者通过讲述一些关于生死观的民间故事和宗教传说,展现了不丹人民如何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无常。这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让他们更加珍惜当下,更加敬畏自然,也更加懂得慈悲为怀。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对死亡的恐惧所困扰,而忽略了生命的真正意义。不丹的经验,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当一个人能够以一种更加平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生命的全部时,他所能获得的平静与幸福是多么的巨大。

评分

这本《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之作,掩卷之后,我仍能感受到那股来自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的强大力量,如同雷龙的怒吼,回荡在我的脑海里。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而又宏大的笔触,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个古老而神秘国度的生存画卷。它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历史叙述,更像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们得以窥探一个民族在严酷自然、地缘政治以及内部变革的洪流中,如何坚守自我、寻找出路、并最终塑造出独特文明的艰辛历程。 我尤其被书中对不丹地理环境的描绘所打动。那高耸入云的山峦、深邃的峡谷、以及奔腾不息的河流,不仅仅是背景,更是塑造了不丹人民性格的天然熔炉。书中生动地刻画了在如此极端环境下,人们如何依靠智慧和毅力,与自然搏斗,开垦土地,繁衍生息。读到那些关于世代相传的农耕技艺、对山神的敬畏、以及如何巧妙利用季节变化的段落时,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风吹过经幡的声响,感受到那种与土地融为一体的淳朴与坚韧。作者并没有回避生存的艰难,相反,他通过具体的细节,如罕见的收成、艰难的运输、以及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生存”二字背后所蕴含的沉重分量。但正是这种艰难,才使得不丹人民对生命的珍视、对家园的热爱,以及对和谐共存的追求,显得尤为可贵。

评分

我必须说,《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作品,它以一种非凡的方式,颠覆了我对“发展”的固有认知。在许多人的眼中,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然而,不丹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还可以是另一种形式——一种更加注重内心、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的模式。作者以大量的史实和深入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不丹如何通过“国民幸福总值”(GNH)这一理念,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进步。 这个概念并非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不丹的各项政策之中,比如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公平发展和良好治理。我看到了不丹政府如何积极推行可持续的能源政策,如何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以及如何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在很多国家都在为经济发展付出环境代价的今天,不丹的实践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定义“发展”,将人类的幸福感、精神的富足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纳入到衡量一个国家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中。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主流的发展范式,它挑战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并为我们探索更加可持续、更加人道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我带进了一个我从未真正想象过的世界。《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成功地打破了我对“国家”和“文明”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能沿着既定的模式进行工业化、城市化,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不丹选择了一条“不跟随”的道路,它没有盲目地追逐西方模式,而是根据自身的文化、地理和人民的需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我尤其被书中对不丹社会内部结构和权力演变的描述所吸引。从王权统治到民主改革,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妥协,但最终,不丹人民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成功地建立起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参与式的社会。作者对不丹国王的描绘,既展现了他作为国家象征的权威,也展现了他作为改革者的智慧和担当。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如何通过内部的努力,逐渐实现自我认同和国家发展,而并非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影响。这种自主性和能动性,是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它让我相信,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利和能力,去定义自己的发展道路。

评分

《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国家的故事,更是在探讨一种“存在”的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我反复被书中那种“静水流深”的力量所吸引。不丹,这个地处偏远、自给自足的国度,在世界的剧烈变革中,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作者没有将这种选择简单地归结为保守或落后,而是深入剖析了不丹人民主动选择“慢下来”,去思考发展和幸福的真正含义。 书中关于不丹如何审慎地开放旅游业、控制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外来资本和传统价值观之间寻求平衡的篇章,都让我深思。我看到了不丹领导者们的远见卓识,以及他们在维护国家独特性的同时,如何为人民谋求福祉的艰难抉择。那些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将传统智慧应用于现代治理的论述,都让我对“发展”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在当今追求GDP增长、技术革新至上的时代,不丹的经验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提醒我们去关注那些更深层次、更具人文关怀的价值。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身处的社会,思考着我们究竟在追逐什么。

评分

《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是一部真正能够触及灵魂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更是关于一种生存的哲学。作者以一种极其人文关怀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不丹人民在面对现代化浪潮时,如何坚守内心的平静与传统。我被书中那些关于不丹人民如何应对信息时代冲击的描写所深深打动。 在电视、互联网等外部信息涌入的初期,不丹也曾经历过迷茫和困惑。然而,不丹政府和人民以一种审慎而智慧的态度,逐渐找到了与这些新技术和谐共存的方式。他们并没有一味地排斥,而是有选择地接纳,并努力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化和社会之中,以避免对传统价值观造成过度的侵蚀。我看到了不丹人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来推广他们的文化,如何通过互联网与世界交流,但同时又不失对自身独特性的坚守。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策略,在不丹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和发展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

评分

不得不说,《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在叙事技巧上,展现了作者非凡的功力。它绝非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一部充满戏剧张力、引人入胜的小说。作者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进程与生动的人物故事相结合,让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仿佛重新获得了生命。我特别欣赏书中那些对于历史关键时刻的描绘,比如不丹走向现代化、引入电视、互联网等带来的冲击,以及国内对于传统与变革的拉锯战。 作者没有简单地将这些变化描绘成进步或退步,而是深刻地揭示了其中复杂的人性挣扎和文化碰撞。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坚守传统的老一辈人脸上的忧虑,也看到了年轻一代对外部世界的渴望。这种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即使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扮演着小小角色的普通人,也因为他们的故事被记录下来而显得意义非凡。书中的一些情节,比如关于不丹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立场、与周边大国的微妙关系,以及如何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国家的主权和独立,都写得惊心动魄,让我常常屏息凝视。作者的笔触,时而如涓涓细流,细腻地描绘生活琐事;时而又如惊涛骇浪,展现历史变迁的壮阔。

评分

《雷龙之吼:不丹王国生存奋斗史》以一种极其令人信服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不丹人内心深处的世界。作者对不丹人民精神层面的挖掘,可以说是这本书最令人称道的部分。他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文化习俗介绍,而是深入到不丹人独特的哲学观和价值观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在那个远离尘嚣、物质相对匮乏的国度,他们是如何构建起一个如此注重内心平静、强调幸福感的社会。书中所探讨的“国民幸福总值”(GNH)的概念,并非是现代社会为了包装而发明的术语,而是根植于不丹人长久以来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作者通过讲述宗教信仰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及人们如何通过修行、冥想来寻求内心的安宁,让我们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佛教教义如何影响不丹人民的行为方式、社会结构以及对环境的态度。那种“万物有灵”的观念,使得他们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敬畏之心,并将保护自然视为一种神圣的责任。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当今这个被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所裹挟的世界里,显得尤为珍贵和具有启发性。书中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生存,更是关于如何在生存中保持精神的富足,如何在追求物质发展的同时,不迷失自我的心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