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乐观主义最后如何抛弃了我们?
◆美国国家书卷奖决选、英国塞缪尔・约翰逊奖决选名单◆
◆《纽约时报》《纽约客》《美国公共广播电台》《波士顿环球报》《旧金山纪事报》《芝加哥论坛报》年度选书◆ 亨利・福特,这位推出划时代鉅献「T型车」的人,虽没有具体发明任何产品,但他是将装配线应用在现代工业的第一人,掀起生产模式、管理思维的革命,也定义出一种全新的人与机器关系。这个「量产革命」的起手式,进一步催生出二十世纪的消费社会。
这位资本家的心目中对科技有种乐观的想像,他不信任会让人纸醉金迷的金钱,而相信科技和道德相结合,可以给工人阶级美好的生活。他照顾工人的家庭、教育、健康、生老病死各个面向,因为素质好的工人,才能胜任生产线上的职位。
他结识同时代的科技人:爱迪生、汎世通等,也和政治人物多有交手:老罗斯福、小罗斯福等,他后来接受美国政府的提议,在二次大战期间为军方制造轰炸机。他不断最佳化工厂的生产流程,水力不能浪费,先拿来为厂区发电;整地过后清出的木材不能丢弃,要外销出口赚一笔。最后他看上了亚马逊,要在那里控制生产轮胎的原料,并让南美的橡胶事业重回荣光。
福特梦想中的「橡胶帝国」不只是一个橡胶园,而是一座从无到有的城市,在浓密雨林的无人之境,昂然矗立起一座文明之城。不过,曾经缔造汽车王国的亨利福特,这次却栽了跟斗,什么是他意料之外的事情?为什么拥有机械力量的大亨,连一块原始雨林都搞不定?又为什么他企业里的那一套无法移植到这个弱势偏远的化外之地?
历史学家格伦丁以故事手法讲述企业、政府间的角力,也从底层角度,描绘胶工、少数族群如何回应大企业的「施惠」雇用,还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橡胶树这个物种和土地之间的相互演变。让读者一探现代生活创造者亨利福特的真实面目,以及美国如何透过企业,将势力深入拉丁美洲(同时带还有联合水果公司、贺喜巧克力公司),并影响了当今的巴西产业发展。借由橡胶这个人类得以开启工业革命的重要资源,将人与环境的互动写入全球史的关怀里。
本书特色 1.流畅的故事叙述。
2.对亨利福特堪称现代工业生产线的发明者,他所生产的汽车深刻改造了美国和全世界,也改变工人阶级的生活。本作品对此为大亨,对现代苦闷、单调生活的创造者,有深刻的描写。
名人推荐 陈信行(世新大学社会发展所教授、着有《看见不洁之物》)
一部杰作!……作者说了个精采绝伦的故事,里头充满多采多姿的人物,有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也有命运坎坷的市井小民。除此之外,还有险阻重重的冒险,以及过程中获得和失去的或大或小的财富。——《明星论坛报》(明尼苏达州最大报)
生动的历史……研究详尽……观察细腻,深刻纪录了近百年的经济思潮和美国与南美洲的关系,给人当头棒喝之感。——《芝加哥太阳报》
有一群才气纵横的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无论历史给我们什么样的道德教训,故事都一定要说得动人。幸运的是,这样的人愈来愈多,格伦丁就是其中之一。本书正是这样的一本历史着作,把历史变得平易近人……迷人的叙述方式把汽车业在当代面临的危机、全球化的问题和现代消费主义的矛盾,历历呈现在读者面前。——《洛杉矶时报》
作者为亨利‧福特的理想提供了别于一般的微妙诠释。——《今日美国报》
作者详尽记录了福特之城的失败过程,以及它带给福特的希望。——《纽约客》
洗鍊的文笔有如精湛小说的笔触……书里的畸人和恶棍在他笔下栩栩如生,故事也因此获得生命……非凡之作!——《美国保守派》杂志
说到底,福特之城就是一个经典的美国寓言,内容说的是失败的乌托邦,脆弱的梦想在无情世界里搁浅的故事,具备了精彩故事的种种元素。这个故事如此吸引人,令人纳闷过去怎么从来没有人把它写成一本书。作者成功驾驭了这个多线发展的复杂故事,最后的成果介于康拉德和伊夫林沃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美国学人》杂志
一个描写文化、价值、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冲突的磅礡故事。——《书单》杂志
令人着迷……在这部生动的历史着作中,作者招来一帮打击工会的恶棍、一名挪威船长,还有一个脾气暴躁的植物学家,呈现福特之城橡胶园的短暂历史。——《琼斯夫人》杂志
福特在亚马逊丛林艰辛多舛的探险历程,是作家梦寐以求的故事。作者充分利用了其中的戏剧张力……他对福特的评价时而批判,时而同情,但都一样敏锐。——《伦敦书评》杂志
当一个天才历史学家兼说故事大师找到一个资源丰富的宝藏,魔法于焉诞生!格雷丁这本描写福特之城的着作就是魔法的结晶。书中呈现了亨利‧福特一九二八年为了建立一个田纳西州大小的工业╱农业乌托邦,陆续派去征服及教化亚马逊丛林的美国冒险家的悲壮故事。我会推荐亲朋好友、同事学生读这本书有以下理由:故事格局浩大,步调紧凑;人物精彩有趣;细腻刻画亚马逊丛林,同时描绘出晚年奋力夺回他所释放的强大力量的亨利‧福特——可能是至今最成功的描写。——知名传记作家David Nasaw
身为读者,我为这部纪录福特乌托邦的着作深深着迷。福特之城尽管寿命不长,但里头高尔夫球场和方块舞应有尽有。身为作家,我嫉妒作者找到了这么有趣的写作题材。对照今日的历史时刻,福特之城的兴衰有着令人毛骨悚然的似曾相识感。——美国作家Adam Hocks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