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能透过一本书 洞悉近代日本的生成原因及历程
本书将是最佳的选择
以清晰易懂又生动的散文风格
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艺术、外交事务
以及日本社会其它层面的重大趋势
进行全面性的完整分析
本书全面叙述了从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直到当今时代的400余年日本历史,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熔为一炉。美国的《图书馆学刊》评论说:「这份全览式的研究是个了不起的成果,实际上叙述了日本从十七世纪迄今现代史的每一个层面,胜过其它同范畴的所有作品。」《出版者週刊》则称赞道:「这本书不单是描述日本在二十世纪成为先进国家的方法,其中还为天皇的诏书、松尾芭蕉的诗歌以及劳工领袖的诉求留有空间。」
作为一部大跨度的历史着作,《日本史》显示出了深厚的历史意识与理性精神。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不是将历史作为可以任意揉捏的泥巴,而是将其作为史实、文化、道德以及人性的存在过程与载体,从而使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本书以时间架构纵向的轴线,配以空间的横向流动,使厚重的历史感和历史情怀尽情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这时空交织的历史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由客观史实的诗性描写所带来的强烈的历史意识。
为了更加真实、深刻地再现这段历史,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日本历史上各个重要关头错综复杂的国内环境到波谲云诡的世界局势,从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纵横捭阖到体现着历史意志的各色人等的政策权谋,甚至从不同时期的风土人情到各界人士的服饰语言和音容笑貌,都考察得有根有据,刻画得颇为传神。也许,《日本史》中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和值得商榷之处,但它所呈现出的作者态度之真诚,着述资料之真实是毋庸置疑的。
詹姆斯教授所着《日本史》的又一个魅力在于,它以一种理性启动历史的叙事方式复活了历史,从而使其具有值得称道的哲学意味和人性深度。作者在其历史叙事的显形式下,蕴藏着立足于人性的内在形态与精神立场,这也成为文本建构的内驱动力。纵览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在进行宏大历史叙事的同时,作者始终不忘从人性的立场来表现特定历史时空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从而使本书具有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
近数十年来,历史着述的一个新特点是写作者越来越重视历史中的社会和文化方面,并力图更多地再现普通人的生活。《日本史》对这些问题也给予了特别优先的关注,在描述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及其进展之外,尽量收集有关社会文化的动向以及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内容——工人、农民、工匠、家庭、士兵、妇女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详细描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在重点关注主流社会和时代主题的同时,并没有忽视「部落民」、「少数族裔」等社会边缘群体,并没有遮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新的矛盾,诸如阶级冲突的加剧、环境污染的危害等等,再现了近代以来日本历史发展的多维立体生活空间。
《日本史》一书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以及全书写作的「茶座」风格。
在400余年间的日本历史叙事中,作者既没有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大事件」,同时又为我们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无论「大事件」还是「小故事」,都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作者从许多具体的方面切入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论述,书中还添加了大量地图、插图、年表,以及有助于理解历史人物、事件和专门术语的词汇表,使清晰的叙事更加易解。在这样的观照下,历史就不再是一些抽象的教条,而成为具有丰富层面和细节的历史场景,当时当地的林林总总在这样的描述中显得生动、直观而易于辨识。这种新颖的体例和言说方式一改学术研究和历史撰述的刻板面孔,带有一种难以抗拒的亲和力,相信本书将会在世界各地拥有很好的读者缘。
作者的文风也应当对我们有所启迪。其实许多着名的历史学家都不会故作高深,把东西写得叫人不知所云。他们往往开门见山平铺直叙,却又娓娓道来,鞭辟入里,把枯燥的研究、复杂的史实写得令人兴味盎然。这种写作风格是我们应当学习和效法的。那种把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写得僵硬呆板甚至面目可憎的文风,实在应该引起人文社科研究者的警惕。《日本史》的行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范例,它会使很多人感到惊讶:原来,严肃的史学着作也能这么写!
得奖与推荐记录 麦克莱对日本过去四个世纪进行了多面相、细微的观察。布朗大学教授麦克莱从一六○三年德川家康受封幕府将军开始,引领着读者从十七与十八世纪大名的城堡以及十九世纪肮脏不堪的矿工棚屋,进到二十世纪新兴都市中产阶级的精致「日式」房舍。麦克莱运用了日本史中最新的研究资料,同样熟练地描述了宗教与知识趋势、经济发展、政治操弄,以及遭受排挤的韩裔、阿伊努族和女性族群所面对的特殊问题。他在整本书中公平/平衡地选取主题和资料来源。他承认工业鉅子的贡献,不过,也替乡村的穷人、工厂的工人以及工业污染的受害者发声。他描写了驱使日本成为帝国的地缘政治现实,但也勇敢地详述了战争的恐怖。这本书不单是描述日本在二十世纪成为先进国家的方法,其中还为天皇的诏书、松尾芭蕉的诗歌以及劳工领袖的诉求留有空间。刚进入此主题的新手读者或许一开始会对大量的资讯感到措手不及,不过,麦克莱很快就让读者对他娴熟此主题以及他那清晰又精准的散文叙事风格感到放心。对于他在德川时期的章节中忽略了元禄赤穗事件,或是他在讨论当代日本的篇章中不提东京地铁奥姆真理教毒气事件,有些读者或会对他的决定感到纳闷,不过整体而言,这是本卓越非凡的巨作。——《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这份全览式的研究是个了不起的成果,实际上叙述了日本从十七世纪迄今现代史的每一个层面,胜过其它同范畴的所有作品。布朗大学历史系的麦克莱以清晰易懂又生动的散文风格,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艺术、外交事务,以及几乎能想得到的日本社会其它层面的重大趋势进行了分析。他既是风景画家,也是微观画家,透过轶闻,以及凡夫俗子和权贵人士的个人故事与琐事来描绘核心趋势。本书内容专注于日本的社会史,涵盖了工人、妇女、少数族裔以及贱民的部分尤为出色。麦克莱不仅是位编年史家而已。对于一个经常是历经了迂回曲折的改革且遭历史遗绪的遮掩,才从半封建体制转为现代化国家,他提供了有着细微变化、十分明智又非常公允的评价。麦克莱是位具有同理心,但又超然的观察家,让这段历史在研究者和一般读者眼前栩栩如生。——《图书馆学刊》(Library Journal)
布朗大学教授麦克莱完成了让人赞叹的作品,回溯了日本由封建孤立状态下兴起,到成为东亚强权的四个世纪的历史。诚如麦克莱所描绘,日本从不臣服在欧洲帝国主义的屈辱或利益之下,也因此能从西方获取他们认定的有用之物,而又保有高度文化团结性。麦克莱描绘德川幕府时期以及明治维新的政治变化,提供了有趣的观点,不过当他在检视日本底层时,也丰富又流畅地描述凡夫俗子日常生活中渐进的变化。对于日本这个迷人又重要的国度之现代历史研究,此为精心撰写、完善研究又饶有可读趣味之作──当今更重要的是日本民族主义正在兴起,且更专断的外交政策又是个可能的副产品。——《书单》(Booklist)
过去几年,在美国书市出现了一连串涵盖日本过去三百年历史的新史料。从贺伯特‧毕克斯(Herbert Bix)以及约翰‧道尔(John Dower)探讨二十世纪日本的普立兹奖得奖作品,到马厄利尔.詹逊(Marius Jansen),再到现在的詹姆斯‧麦克莱检视日本后战国时期的社会演进,日本史再度吸引美国主流读者群的注目。麦克莱的新书带着我们从一六○○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获胜统一了日本(他在此暂且停笔先解释了这场战役之前的千年历史),来到二○○○至二○○一年的森喜朗内阁。书中囊括了这整时期的政治史、政府发展、经济演化、社会变革、教育体制以及知识辩证,全面地检视了日本史。
本书内容着重经济和政府发展的面相,而把政治史部分交给先前已出版的众多相关书籍。他以动态、演进又完全不会受某一人或某一群所控治之下的方始,展现从公元一六○○年起迄今的日本现代史的一切面貌。在近代,本书的观点取得了极大信誉,这使得这部日本史显得非常及时。
毫不意外地,上个世纪的日本史盘踞了本书的绝大多数的内容,作者展露出日本在上个世纪悲剧性的错误,也相对的彰显出日本成功之处。如果这本书有任何命题的话,那就是当前个世纪缓慢运行时,日本也持续在演进,紧抓着过去且看起来像是身处在社会演进的关口之上。前两点并非新论,而第三点或许在某些方面还有点值得争议,在重述历史中,这些观点值得重申。
整体而言,尤其是因为麦克莱在写作上的经济和社会取向,此书是日本史参考书中极为必要之作。他的资料来源无可挑剔,他作品的审慎程度足以成为一部好史书,而又基进到足以把有关日本的思考范畴稍为往前推进。这也并无损及本书的可读之处。如果是我去教授日本史的话,本书将会是核心的历史教材。
本书在体裁上绝对是本杰出的论述:一个国家一段长时期广泛又普及的历史。通常难以将此种主题处理得很好,可是麦克莱这本书几乎就是这类完善处理的书籍。
这本书杰出的理由如下:
一‧所有的国家都会有刻板印象以及过往陈腔滥调的说词,即使史学家在书中的主旨上努力去规避这些问题,其它的国家或历史时期也会侵犯到这些内容。这样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发生在麦克莱身上。他顺利地跳脱了对日本,以及对那些曾在日本史中扮演过吃重角色的国家(例如,美国、中国、俄罗斯与英国)的沉重刻板印象。他也避免掉着名事件的口语流传版本。
二‧麦克莱的角色论述展现出分析的公正性。当他有时间去讨论历史要角的动机时,对于每个人的特殊情况都会带着同理心来处理。对照之下,次要的历史部分则倾向于以少量的形容词来描绘其特色,并将其书写成受困于一成不变的特质。
三‧他处理了极其重要的社会运动,而这几乎总是遭到史家所忽视。在每段期间内,包括德川幕府时期(在内),他都描述了日本妇女、例如「外团体」的部落民(ぶらくみん),以及少数民族如韩国人和阿伊努人的角色演进和关系。
四‧他明显地尊重他的主角,并对(其)所书写之人抱持同情。在许多他所描述的事件中,我也曾读过其它非常优秀的作品:如约翰‧罗伯兹(John G. Roberts)一九八九年出版的《三井:三个世纪的日本企业》等,显然麦克莱努力不懈地做了研究,并避免犯下许多常见的错误。——亚马逊读者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