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视域中的「中华」意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东亚视域中的「中华」意识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7/05/10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1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中华」或是「中国」对周边国家而言,从来都不是不证自明,甚至在中国本身,也是处于流转变化当中。本书所收录十篇文章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借由「拓跋国家」的构想,重新探讨汉唐间中国概念的变化。【第二部】集中在清帝国时期所面临的华夷新辨,由此窥探清帝国展现的「大中华」观念与「大一统」的定型,回应并批判1990年代以来美国新清史学派所力倡的「满洲中心论」。【第三部】扩及到近世朝鲜、德川、越南的中华意识,呈现中国周边中华意识的多元性与歧异性。【第四部】则特别着墨在日本与韩国有关近代中华意识的脉络性转换之课题。本书既涵摄历史学、思想史、语文学、儒学思想等领域,作者群亦包括东亚各国的文史哲领域的专家,各自呈现其研究多年的精到见解,故能呈现中华意识更丰富且多采多姿的面向。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张崑将


  台湾台南县人。台湾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副教授、国家发展研究所兼任教授,以及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医学人文研究所副教授。现任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教授。着有:《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2004)、《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中心》(2004)、《德川日本儒学思想的特质:神道、徂徕学与阳明学》(2007)、《阳明学在东亚:诠释交流与行动》(2011)、《电光影里斩春风:武士道分流与渗透的新诠释》(2016)等书。
东亚视域中的「中华」意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序╱张崑将

【第一部】唐代中国概念的再考察
拓跋国家与天可汗──唐代中国概念的再考察╱甘怀真
一、天下—中国—四夷
二、塞北的崛起与代国成立
三、拓跋氏的崛起
四、北魏型帝国及其遗绪
五、作为拓跋帝国的唐
六、作为双联王权的天可汗制度
七、代结语:拓跋国家

【第二部】清帝国的「华夷新辨」与 「大中华」概念

清朝「法明崇满」治国理念形成的历史轨迹╱刁书仁
引言
一、努尔哈赤以金朝为统绪的治国理念
二、皇太极「法明崇满」治国理念的形成
三、顺康时期「法明崇满」治国理念的确立
四、雍干时期「法明崇满」治国理念的演进
结语

雍干时期清王朝的「华夷」新辨与「崇满」╱刘晓东
一、《大义觉迷录》与「华夷」新辨
二、「大一统」理念的演进
三、干隆帝「崇满」新解
四、结语

清朝对「非汉世界」的「大中华」表达──从《大义觉迷录》到《清帝逊位诏书》╱韩东育
一、《大义觉迷录》的问题设定
二、对《大义觉迷录》的结构分析
三、《清帝逊位诏书》与「大义」的终局表达

【第三部】近世朝鲜、德川、越南的中华意识

朝鲜的「汉语」、「汉文」意识及中华观╱许怡龄
一、序论
二、朝鲜的汉语意识
三、朝鲜的汉文意识
四、结论

日本山崎闇斋学派的「中华」意识探析╱藤井伦明
一、序论
二、山崎闇斋的「中国/华夷」观
三、浅见絅斋的「中国/华夷」观
四、佐藤直方的「中国/华夷」观
五、三宅尚斋的「中国/华夷」观
六、结论

朝鲜与越南的中华意识比较╱张崑将
一、前言
二、朝鲜、越南的「中华」源流比较:历史与神话
三、朝鲜、越南使臣对「中华」意识的诗文「交流」
四、结语

【第四部】近代中华意识的脉络性转换

二十世纪日本的「中华思想」说──民族主义的勃兴与「文化中国」视点的失落╱王柯
一、从「中华思想」说到「暴支应惩」论
二、日本学界与「中华思想」说
三、西嶋定生的「中华思想」说和「册封体制」论
四、「文化中国」视点与「王化思想」的缺失
五、结语

近代日本对中国认识中脉络的转换──从「支那」这个称唿谈起╱马场公彦
序言─华夷秩序优劣意识的逆转
甲午战争─从「清国」到「支那」
对日本的羡慕与反弹
辛亥革命─「『支那』非国家」论的普及
二十一条要求─「排日爱国」与「暴支膺惩」
满洲事变─对「倭奴」的敌意与日本研究热
中日战争─相互侮蔑的时代
日本战败与中国革命─被放弃而成为死语的「支那」
结语─被轻忽的中国认识之脉络转换

中华与去中华的文化政治──重看「小中华」╱白永瑞
一、为什么现在谈论「小中华」?
二、韩国学界关注历史上小中华的诸视角
三、从东亚视角看中华秩序与小中华
四、二十一世纪东亚秩序与小中华的意义

人名索引

图书序言

近代日本对中国认识中脉络的转换──从「支那」这个称唿谈起(摘录)
 
马场公彦(岩波书店编辑局部长)
 
甲午战争──从「清国」到「支那」
 
文久二年(1862)年,江户幕府开国之后,派遣贸易船「千岁丸」前往上海。当时以随从身分同行的高杉晋作,写下了手记《游清五录》。这是日本人直接与中国、或是中国人接触的经验,现在能确认的、最早的完整记录。在那之后,明治维新以降,日本有许多旅行者到清国旅游、滞留,以「游记」的形态整理、记录他们的见闻。最早期的代表作,是仙台藩出身的汉学家冈千仞,于1884年以将近一年的时间在中国各地游历,以汉文撰写的游记《观光纪游》。当时日本以王朝的名称,称唿邻国中国为「清」、「清国」,称唿当地人为「清国人」。
 
高杉晋作眼中的清国社会,在鸦片战争之后,遭到西洋列强所迫强制开港,并且在不平等条约之下,经济上呈现虚脱衰弱的状态;再加上其后的太平天国之乱,导致治安恶化与社会的不安定。甲午战争中,日本击垮清国寄予厚望的海军舰队,获得高额的赔偿金以及海外领土,对内、对外都夸示其对朝鲜支配的优越性。对甲午战争之后的日本人而言,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世界帝国观开始动摇,从前对中国在文化上的敬意,转变成为蔑视;除了为了克服与西洋列强之间不平等条约而提出的「对清提携论」(与清朝结盟的主张),中国与中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日本人的侮蔑意识变得强烈而明显。〈长门节〉是甲午战争时期一首广为人知的、流行的狂歌:
 
从鸿之台眺望四周景色
悲风惨澹云漠漠
哨兵散置之后
吾妻舰从品川出发
对辫子秃驴(清)的积恨难消
西乡隆盛之死乃清之过
大久保利通遭弒杀亦清之罪
日本男儿在枪尖挂上刺刀
简简单单就打倒支那人
再走一里半就是北京
愉快啊愉快
杀敌不止歇
 
以甲午战争为契机,描写战争的彩色版画(浮世绘)也大量生产、流通,遗留下来的许多作品,以对比的方式描绘勇勐果敢的日本兵与怯懦败走的中国兵。中国人在这里被称为「チャンコロ(chankoro)」(清国人)、「チャンチャン(chanchan)坊主」(辫子秃驴)、「豚尾奴」、「毛唐人」等等。

图书试读

None

东亚视域中的「中华」意识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东亚视域中的「中华」意识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东亚视域中的「中华」意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东亚视域中的「中华」意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