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圖說颱風雜記:颱日風俗一百年(2版)

白話圖說颱風雜記:颱日風俗一百年(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風
  • 日本文化
  • 颱灣文化
  • 風俗習慣
  • 曆史
  • 文化比較
  • 自然災害
  • 圖說
  • 民俗
  • 百年變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舉凡衣食住行、社會習俗、宗教信仰、教育程度以及農工商賈、器皿産 物,莫不有所敘述,對於當時的日本人對颱灣的認識,可以說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料。

  颱風雜記是敘述日本殖民地時期日本的行政官員佐倉孫三先生,在颱灣停留期間中以漢文記載當時颱灣的風景事物等見聞,整理歸納的一本書,在1903年即明治36年,由東京國光齣版社所齣版的一部作品。

  這本書的內容記事共計一百一十四條,舉凡衣食住行、社會習俗、宗教信仰、教育程度以及農工商賈、器皿産 物,莫不有所敘述,對於當時的日本人對颱灣的認識,可以說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料。現由林美容教授編集的颱風雜記,從漢文翻譯成現代的白話文,並補充分析當時颱灣的風俗特徵、當時齣版的目的、及殖民主義時期的狀況與現代的關係,配閤照片詳細說明而成《白話圖說颱風雜記:颱日風俗一百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美容


  颱灣南投縣人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學曆:颱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畢業
  美國加州大學爾文(Irvine)校區社會科學博士
  專長領域:文化人類學、漢人親屬結構、颱灣民間信仰
  民間佛教、宗教與社會、颱灣史
  主要著作:《漢語親屬稱謂的結構分析》、《人類學與颱灣》
  《颱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彰化縣麯館與武館》
  《颱灣文化與曆史的重構》、《高雄縣民間信仰》
  《村莊史與鄉土史》、《媽祖信仰與颱灣社會》等
 

圖書目錄

序文(劉枝萬)
編譯序(林美容)
佐倉孫三所著《颱風雜記》之探討(林美容)
佐倉孫三相關圖片(西村一之提供)
颱風雜記序(後藤新平)
颱風雜記(前言)

【婦女兒童篇】
婦女纏足
男女有彆
婦眼無字
婦女濯衣
錮婢質女
婦人修飾
老婦花簪
尚圓
歌妓
撰茶婦
賣淫婦
兒戲
童言無忌

【醫藥衛生篇】
鴉煙
愛爪
不潔
浴場
醫生
産婆
剃頭人
抓肉治病蓄髯
斃鼠毒
瘴癘毒

【宗教禮俗篇】
娶妻
婚儀
贈物
葬典
喪章
墓地
僧侶
盂蘭會
端午
爆竹金紙
祈禱者
城隍廟
廟寺
耶穌教
奇名

【教育篇】
學房
重師道
背誦
惜字亭

【食衣住行育樂篇】
割烹
紹興酒
油熬
嗜葷
市場
門前題句
一傢團欒
寢具
蚊帳
人力車
肩轎
火車
竹筏
演戲
旅館
講古
講善
拳鬥

【建築篇】
街路
傢屋
竹籬
庭園
城郭

【財貨篇】
當舖
蓄財
貸藉
銀貨
財囊

【工藝器物篇】
尚古
火籠
工匠
石臼石杵
搖籃
太甲筵
釘陶工
防火具
砧工

【農漁業篇】
水車灌溉
農製
水圳
田寮
租製
鹽田
插秧
牛糞代炭
牛背黑鳥
愛牛
畜豚
飼鴨
養魚地
魚族
龜鱉

【物産篇】
龍眼肉
芭蕉實
鳳梨
烏龍茶
檳實
砂金
樟腦
橄欖
製糖
榕樹
青珊瑚樹

【山川人民篇】
新高山
人種
土匪
生番
附尾
結婚(其一)
醫藥(其二)
番踴(其三)
番酒(其四)

【颱風雜記(結尾)】
【跋】
 

圖書序言



  1853年日本被美國艦隊打破長期鎖國後,舉國混亂不安,雖然高唱「尊皇」,卻放棄「攘夷」,終於1868年「明治維新」,成為立憲君主製國傢,從此積極吸收歐美文化,富國強兵,1895年打敗清國,經1891年大津事件後,確立法治,繼而1905年孤注一擲,戰勝俄國,未幾,1910年併吞韓國,順利進入「大正democracy」期,擠進列強,睥睨東亞。

  颱灣被清廷割讓,成為日本初獲殖民地,而進入新時代。惟經營殖民地之常軌,乃先投資後收益,日本亦不例外,仍循此程序。大體而言,明治是投資時期,大正收支平衡,昭和纔進入獲利甚至搾取時期。固然,未開發之新殖民地初期經營,對其本國經濟,無疑是不輕負擔。總督府雖然投下巨資,銳意施政,卻難免招緻本國政客,嘖有煩言,鑑於本書後藤新平序文,其委屈心情,可想而知。

  盡管有人以為明治政府是「薩長政權」,因為發動政變主力是西南部之薩摩與長州兩藩,無外乎執政之新興勢力。但初期曆任總督,卻能摒棄地域觀念,而極力招緻優秀人材,例如後藤新平與伊能嘉矩兩人,係東北部岩手縣同鄉,其籍貫前者水澤、後者遠野,兩地均在縣南,相距不遠。

  後藤於1898年3月履任民政局長,6月即改稱民政長官,而序文日期為1903年2月,因何仍用舊官銜,費解。渠係全颱施政實際負責人,頗多建樹,眾所周知。尤其認為「對新附之土地與人民,必須有所理解」,而先於1900年10月成立颱灣慣習研究會,鏇於1901年1月起發刊「颱灣慣習記事」雜誌。繼而於是年10月,成立臨時颱灣舊慣調查會,自任會長,業績燦然。

  本書內容,不過是取材於颱灣風物民俗之輕鬆有趣隨筆小品,而作者竟能在兵馬倥傯之初期數年間,走遍各地,深入民間,觀察入微,虛心坦懷,記錄成書。例如瘴癘毒、斃鼠毒、竹籬、土匪、生番等條,乃往昔開拓前綫社會緊迫環境之生動描寫。蓋在此批具有良識與漢學素養之初期渡颱智識份子努力下,遂奠定與「內地」步調一緻,邁嚮近代化之基礎。

  茲林美容教授在師生與友人通力閤作下,將此珍本,分門彆類,譯成白話,並加詳註,配閤圖片說明,雅俗共賞。惟際此本土化潮流高漲,本書對於更深認識吾鄉吾土,當有助益也。垂暮之年,聊述所感為序。
 
劉枝萬 2003年1月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白話圖說颱風雜記:颱日風俗一百年(2版)》剛拿到手,就被它厚實的裝幀和封麵那略帶復古感的插畫吸引瞭。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撲鼻而來,瞬間勾起瞭我對紙質書獨有的那份懷舊情愫。這本書的定位很特彆,它似乎不隻是單純的科普書籍,更像是試圖在曆史的長河中,捕捉那些與颱風息息相關的,發生在颱灣和日本兩國人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風俗”的這部分,畢竟,自然災害往往最能映照齣人類麵對未知和挑戰時,那些不自覺流露齣的文化基因和集體記憶。一百年的跨度,這其中蘊含瞭多少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於“風”的感知方式的變化?光是想象一下,就覺得內容會相當的豐富和有料。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在颱風過境時,人們如何祈福、如何互助、如何消遣,甚至是如何將颱風的意象融入藝術創作的故事。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恰恰是勾勒齣特定時代社會風貌最生動的筆觸。而且,書中“圖說”二字也預示著大量的視覺化呈現,這對於我這種對文字敘述容易感到疲勞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希望那些曆史照片、漫畫插圖能夠直觀地展現颱風的威力,以及人們當時的生活場景,讓文字不再是冰冷的敘述,而是有瞭溫度和畫麵感。

评分

說實話,我購買《白話圖說颱風雜記:颱日風俗一百年(2版)》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標題所吸引。“颱日風俗一百年”,這幾個字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溫度。我一直認為,自然災害並不僅僅是物理性的事件,它們往往也會在特定區域的文化土壤中催生齣獨特的習俗和集體記憶。一百年的時間跨度,足夠讓颱風的痕跡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從建築風格的改變,到人們的避災意識,再到甚至是一些口頭傳說和民間故事。我尤其對書中“風俗”部分的內容充滿好奇,希望能瞭解到在這漫長的歲月裏,颱灣和日本人民是如何在與颱風的博弈中,發展齣獨特的應對策略和生活智慧。是關於那些代代相傳的防颱措施,還是在風雨過後,人們互相扶持、重建傢園的感人故事?我想,這些內容定然會比枯燥的科學解釋更加觸動人心。而“圖說”的設計,則預示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會相當的直觀和有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那些跨越時代的珍貴影像資料,它們或許能夠捕捉到颱風肆虐時的震撼瞬間,也或許能定格下人們在風雨中的堅韌與溫情,讓文字與圖像交相輝映,共同構建齣一幅生動的曆史畫捲。

评分

我一直對颱風這種自然現象抱有復雜的情感,一方麵驚嘆於它的力量,另一方麵又對其帶來的破壞感到一絲敬畏。當我知道有這樣一本《白話圖說颱風雜記:颱日風俗一百年(2版)》的書存在時,我立刻被它獨特的視角所吸引。它不僅僅滿足於解釋颱風的成因和科學原理,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人文維度。一百年,這是一個足夠漫長的時間跨度,足以見證社會變遷、科技進步,以及人們在麵對自然力量時的心態演變。我特彆好奇書中“風俗”的部分,不知道作者是如何挖掘和呈現這些細節的。是關於傳統的祭祀儀式,還是颱風季特有的食物,亦或是鄰裏之間在惡劣天氣下的守望相助?這些細枝末節,往往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展現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我猜想,書中可能會穿插一些生動的故事,講述在曆史上那些重大的颱風事件中,普通民眾是如何應對的,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韌與智慧。而且,“圖說”這個詞也暗示瞭書中會有大量的配圖,這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喜歡通過圖片來輔助理解,讓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具體。我希望書中能夠有那些反映不同年代人們生活狀態的曆史照片,以及描繪颱風場景的插畫,能夠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歲月。

评分

我一直對颱風這種自然力量充滿敬畏,而《白話圖說颱風雜記:颱日風俗一百年(2版)》這本書,則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它。它不隻是關於科學的解釋,更是深入到人類社會的肌理之中,去探尋颱風留下的文化印記。一百年的時間,對於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來說,足以發生深刻的變化,同時,也足以沉澱下那些經久不衰的傳統。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風俗”的這部分,我想知道在過去一百年裏,颱灣和日本的民眾是如何與颱風共存的。是那些代代相傳的避災經驗,還是颱風季特有的娛樂方式,甚至是與颱風相關的民間信仰和傳說?這些細節,往往是最能展現一個民族的韌性和智慧的。而且,“圖說”的設計,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會非常生動有趣。我希望能看到那些曆史照片,它們能夠真實地反映齣不同年代的颱風強度,以及人們在風災中的生活狀態。當然,我也期待那些精美的插畫,它們或許能以一種更具藝術性的方式,來解讀颱風的復雜性,並將其與人類的生活緊密聯係起來。這本從風俗角度切入的颱風記述,無疑會帶給我一次獨特而深刻的閱讀體驗。

评分

對於《白話圖說颱風雜記:颱日風俗一百年(2版)》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颱風。我們通常對颱風的認知停留在科學層麵上,瞭解它的形成、路徑和破壞力,但這本書似乎更關注颱風與人類社會、文化之間的互動。一百年的時間跨度,足以讓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颱風作為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勢必會在這個過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我非常好奇書中“風俗”部分的內容,它會是關於人們如何應對颱風的傳統習俗,還是在颱風過後,人們如何重建傢園、如何調整心態的故事?我希望能夠從中看到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例如在特定地區,人們有什麼特彆的祈福儀式,或者在颱風來臨前後的飲食習慣有何不同。此外,“圖說”的設計讓我覺得這本書會非常生動有趣,我希望能看到一些珍貴的曆史照片,展現不同年代颱風的威力以及人們的生活場景,或者是一些精美的插畫,將抽象的颱風現象具象化。這些視覺元素,無疑能極大地增強閱讀的吸引力,讓我在輕鬆的閱讀體驗中,更深入地瞭解颱風背後的文化意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