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853年日本被美国舰队打破长期锁国后,举国混乱不安,虽然高唱「尊皇」,却放弃「攘夷」,终于1868年「明治维新」,成为立宪君主制国家,从此积极吸收欧美文化,富国强兵,1895年打败清国,经1891年大津事件后,确立法治,继而1905年孤注一掷,战胜俄国,未几,1910年併吞韩国,顺利进入「大正democracy」期,挤进列强,睥睨东亚。
台湾被清廷割让,成为日本初获殖民地,而进入新时代。惟经营殖民地之常轨,乃先投资后收益,日本亦不例外,仍循此程序。大体而言,明治是投资时期,大正收支平衡,昭和才进入获利甚至搾取时期。固然,未开发之新殖民地初期经营,对其本国经济,无疑是不轻负担。总督府虽然投下巨资,锐意施政,却难免招致本国政客,啧有烦言,鑑于本书后藤新平序文,其委屈心情,可想而知。
尽管有人以为明治政府是「萨长政权」,因为发动政变主力是西南部之萨摩与长州两藩,无外乎执政之新兴势力。但初期历任总督,却能摒弃地域观念,而极力招致优秀人材,例如后藤新平与伊能嘉矩两人,系东北部岩手县同乡,其籍贯前者水泽、后者远野,两地均在县南,相距不远。
后藤于1898年3月履任民政局长,6月即改称民政长官,而序文日期为1903年2月,因何仍用旧官衔,费解。渠系全台施政实际负责人,颇多建树,众所周知。尤其认为「对新附之土地与人民,必须有所理解」,而先于1900年10月成立台湾惯习研究会,旋于1901年1月起发刊「台湾惯习记事」杂志。继而于是年10月,成立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自任会长,业绩灿然。
本书内容,不过是取材于台湾风物民俗之轻松有趣随笔小品,而作者竟能在兵马倥偬之初期数年间,走遍各地,深入民间,观察入微,虚心坦怀,记录成书。例如瘴疠毒、毙鼠毒、竹篱、土匪、生番等条,乃往昔开拓前线社会紧迫环境之生动描写。盖在此批具有良识与汉学素养之初期渡台智识份子努力下,遂奠定与「内地」步调一致,迈向近代化之基础。
兹林美容教授在师生与友人通力合作下,将此珍本,分门别类,译成白话,并加详註,配合图片说明,雅俗共赏。惟际此本土化潮流高涨,本书对于更深认识吾乡吾土,当有助益也。垂暮之年,聊述所感为序。
刘枝万 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