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种与火种: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与传说

粟种与火种: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与传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原住民族
  • 神话传说
  • 原住民文化
  • 台湾文化
  • 口传文学
  • 文化人类学
  • 历史文化
  • 民俗学
  • 台湾历史
  • 族群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中,不是火种藏于生殖器而是粟种藏于生殖器,
  这两者存在哪些共通的意涵?
  阿美族与整个南岛民族的关系,中国南方的布朗族、德昂族与南岛民族的关联性又是如何?

  §「作物」的起源与「火」的起源,是世界各民族流传最广的文化起源神话。§

  「往昔本族中某人在天上界有一个朋友,因天界小米、芋头都很丰盛,乃求取其种子,但朋友吝惜不给。于是那人上天窃取小米、芋头的种子,将其放入阳物之穴中,然后降到此sabdiq之地来,将其播种土中,此为我社农作物之起源。当时一粒小米就能使四、五人饱腹,因此番丁们外出时各自把数粒小米藏在食指指甲缝而行。又当其用餐时,取其一粒烹煮,增加成为满锅的饭。故在狩猎等时,只要带四粒去即可过三夜。然而有一孕妇,将其簸箕中的小米取出,同时投入开水中,结果锅破裂,热水迸出而小米四散,孕妇被此喷中而死亡了。从此以后小米若不煮多就不足以饱腹。」──paliljauz番sabdiq群社的粟种神话

  台湾原住民族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就是「小米的文化」,其生活信仰与祭典仪式,全与小米有关,而其粟种神话也是每个部落普遍流传,是各族群极为重要的神话母题。取火种则大多与洪水神话连结在一起,普遍会提到山羌、水鹿或是鸟类的取火母题;与西方普罗米修斯的盗火和中国大陆南方少数民族的火种神话不同,台湾原住民族的火种通常是在洪水中失去或遗忘,再由动物取回,是非常素朴的神话意象。「粟种」与「火种」也常与原住民族的远方他界、地底的小黑人或者与女人岛相关。因此,粟种与火种是最适合观察、比较整个南岛语族神话的母题。

  本书主题填补了过往研究者未能特别钻研的小米文化信仰,与原住民独特的洪水后取火种神话情节,涵盖原住民的始祖神话、粟种神话、洪水神话、取火种神话、小黑人神话与女子部落神话。作者透过扎实的的文献爬梳与田野调查,再以文学性丰厚的细腻笔法,勾勒出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系谱,让读者可深入探索台湾原住民族神话的奇幻世界。

本书特色

  1.扎实的学术素养,细腻的文学笔法,一本读懂人类起源!
  2.补足台湾原住民族小米文化信仰和取火种神话情节的研究空缺。
  3.收录大量地方神话与传说,身历其境、原汁原味。
  4.比对中外各地的神话母题,论析严谨、条理分明。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粟种与火种: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与传说》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将专注于描述该书可能涵盖的主题、叙事风格和文化深度,同时确保不包含任何表明是人工智能生成的痕迹。 --- 《粟种与火种: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与传说》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度探寻台湾原住民族群精神世界与文化根源的文献汇编与导读。它不仅仅是神话故事的简单罗列,更是一份精心编织的文化地图,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那些在群山峻岭、河流蜿蜒之处世代流传的创世、祭仪、祖灵信仰与日常伦理的叙事体系之中。 文明的源头:创世与起源的神话 书页开启之处,首先呈现的是台湾原住民族群对“万物之始”的独特想象。这些创世神话不仅是关于世界如何诞生的解答,更是其族群身份认同的基石。例如,在描述某些高山族群时,我们会遇到与“巨石”或“洪荒之水”紧密相连的起源传说。这些故事往往以一种庄严而古朴的口吻,描绘出从混沌到秩序的演变过程,以及神祇或创世英雄如何塑造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 例如,书中会详尽对比不同族群间关于“粟种”——这一生命与文明核心的起源叙事。对于以农耕为主的族群而言,粟种的获得往往伴随着神灵的恩赐、祖先的牺牲或是与外界神祇的交易,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自然资源与社会劳动的理解。火种的获取,则常常与人间的苦难、神明的试炼以及智者的献身紧密相连,它象征着文明之光、知识的传递以及部落安全的守护。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宗教叙事,更是农业社会对气候、土地、生产力的哲学沉淀。 祖灵的耳语与山林的智慧 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体系中,祖灵(Utux,或称之为Tubar等)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本书深入剖析了祖灵与现世之间的互动机制。祖灵并非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狩猎前的祈祷、播种前的仪式、疾病降临时对禁忌的审视,乃至族人婚丧嫁娶的决策中,祖灵的意志无处不在。 书中会收录关于“灵界界限”的传说。这些故事详细阐述了生者世界与死者世界之间的通路——可能是特定的山径、幽深的洞穴或是特定的时间节点。通过对这些传说的解读,读者可以理解原住民族对生死循环、灵魂归宿的独特认知,以及如何通过严谨的祭仪来确保祖灵的安宁与祝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将是解读这些神话的另一重要维度。在描述森林、猛禽、猛兽的神话原型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种建立在敬畏与共存基础上的生态伦理。例如,某些神祇化身为山猪或云豹的传说,不仅解释了特定动物的习性,更规范了狩猎的节制与禁忌,构成了原住民族传统智慧的生态学基础。 英雄的轨迹与部落的形成 本书对英雄叙事的关注,聚焦于部落历史的构建。神话中的英雄往往是部落迁徙、征战或文化发明的奠基者。这些英雄事迹记载了部落从何处迁徙而来,如何克服自然险阻,以及如何与其他族群发生接触与冲突。 例如,关于“砍伐巨木”或“开辟新田”的神话,常常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出早期先民的坚韧与智慧。这些叙事常常包含对异己者的描绘,这些“异己者”可能是其他部落,也可能是原始的自然力量,英雄的胜利象征着现有族群秩序的巩固。书中会细致比对不同族群关于“头目世系”的神话起源,揭示了权力结构形成的历史记忆与神圣性来源。 祭仪的剧本:神话在生活中的再现 神话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讲述的层面,它们是指导生活实践的“剧本”。本书将重点梳理关键祭仪——如小米丰收祭(Kolb’s/Malahtangia等)、成年礼以及狩猎祭——与相应神话之间的呼应关系。 在描述祭仪时,叙事将着重于仪式中的象征物、动作和歌谣。这些元素无一不与创世神话或祖灵的教诲直接挂钩。例如,在丰收祭中重复吟唱的古老歌谣,其歌词内容往往是对播种与收获神圣性的重述。通过这种方式,读者能体会到神话如何成为维系社会结构、规范伦理行为、确保文化代代相传的活态力量。 语言的琥珀:词汇与意象的解读 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对神话中特定意象和词汇的深度挖掘。例如,某些在不同神话中反复出现的符号——如“七彩虹桥”、“会唱歌的种子”或“会流血的石头”——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什么?通过对这些核心意象的分析,本书试图揭示台湾原住民族认知世界的基本框架和情感投射。 总而言之,《粟种与火种: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与传说》是一部严肃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田野考察成果与文化梳理。它以细腻的笔触,重构了台湾原住民族群在面对自然伟力、历史变迁时所构建的精神堡垒。阅读它,就是聆听那些被山风吹拂了数个世纪,关于生存、信仰与归属的,最原始、最真挚的声音。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去理解这片土地上多元且深邃的文化遗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鹿忆鹿


  出生于澎湖。东吴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赴日本西南学院大学当交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访问学人,也曾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着有《冯梦龙所辑民歌研究》、《傣族叙事诗研究》,研究领域以神话学以及民间文学为主,近年来尤其专注于《山海经》图像的相关研究。同时,更关心台湾原住民,乃至整个中国南方民族、南岛语族的神话情节阐释,曾着有《洪水神话》一书。近年来也对民间故事中所包含的民族性与文化现象有极深的体会,并从中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一直对创作有极深的热情,出版《临溪路70号》、《桃花红李花白》等多本散文集,希望能兼顾学术研究与作家创作的梦想。
 

图书目录

自序

绪论

Chapter1 始祖神话与信仰――以石生、蛇生、壶生神话为例
前言
一、石生神话
二、蛇生神话
三、陶壶生人神话
结语

Chapter2 粟种神话
一、古籍文献与考古文物中的粟
二、谷种神话的类型
三、原住民的盗谷种神话
四、粟种的黄金时代
五、神奇的他界空间
六、粟种祭仪文化  
结语  

Chapter3 洪水神话
一、洪水后再传人类类型
二、洪水起因
三、退水方式
四、避水高山与木臼
结语

Chapter4 取火种神话
前言
一、大洋洲各岛屿的火种神话
二、原住民各族的火种神话
结语

Chapter5 小黑人神话
前言
一、邹族与泛泰雅族群的小黑人是敌我关系
二、小黑人的恩与怨
三、与布农族纠葛不清的小黑人
四、排湾与鲁凯的小黑人
五、地底人神话
六、古籍中的小人神话
七、古籍中的黑人神话
八、小黑人的文化英雄角色

Chapter6 女子国神话
前言  
一、阿美族的女人岛
二、被消灭的女人部落
三、因风受孕的女人部落  
四、女子国神话的意涵
五、有母系社会吗?

参考书目
一、专着
二、单篇论文
 

图书序言

自序

  出生在澎湖离岛,一直到小学毕业,天天见到的都是门外的汪洋大海。而生命中最幸运的是,在某些恰当的点,遇见一些精彩的人。失明、不识字的外婆,从不苛责子女的安静母亲,让我学会自尊自重,学会倾听与宽容,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核心价值, 学会不自私自利,要坚强、冷静而热情。父亲是我小学六年的级任导师,他引领我认识了胡适、福楼拜,歌德,于是有了另一扇认识世界的窗。那个小学已废校,岛屿面目全非,然而有汪洋的远方他界一直留在心底,像一首诗。

  硕士、博士的两位指导教授则鞭策我进入学术的花园中,始终保有追求的热情。毕业于广岛大学,在日本大学任教三十几年的王孝廉老师从未放弃敦促我前进,我曾多次住在老师的书房, 天天请益,驽钝的自己才得以对神话有粗浅的认识。而着作等身的戏曲院士曾永义老师,则让我时时跟随他精彩的学术盛筵,一面把酒言欢,一面论书谈文。原来学术的追求并非寂寞,是有趣味的,是可以相析相赏,而致愉快人间的。

  喜欢旅行,喜欢朋友,在读博士班期间就多次往来云南、四川、北京与日本、韩国。看过大江大河,看过许许多多的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能够读一点点书是何其幸运,可以体会置身东京大学、剑桥大学、海德堡大学的美好感受。

  许多的讲座给我机会认识更多年轻聪慧又热情的生命,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大、华东师大, 在演讲中参与讨论的人都成了好朋友,常常通音问、论读书,那是分享的愉悦。当然,在与东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地的教授朋友交流中,也时时策励自己,要不断向前。其中,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当访问学者六个月,在日本当交换研究员三个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当客座教授一个月,是生命中最难得又愉快的时光,熟识许多优秀的学者朋友,提升了自己的视野高度。

  台东的撒布优部落,与头目在他的小米田看小米,他盛装, 要去参加婚礼。撒布优在排湾语中是寂寞的地方,并非是原来所居。对人来说,原来的聚居地可能更好,移居迁徙恁地难堪,只要是异乡异地,天涯海角都是寂寞的所在。在寂寞的所在听祭典的祭辞:这是灵魂的居所,敬上三滴小米酒,一滴敬神灵,一滴敬祖灵,一滴敬给不幸诸亡灵。对神灵祖灵崇敬,也对「不幸诸亡灵」有敬畏怜悯。神圣的小米酒泽被万灵。

  去台东太麻里找撒可努,他是荒野山林走风的人,带我们去都兰海边,看全世界的星星都挤在那一片连着大海的天空中。撒可努的全名是亚荣隆撒可努,排湾族语里,亚荣隆是雷声,撒可努的意思是万物的奔驰从来不曾停止,万物的生长从未间歇,他住在那个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麻里。后来,我和撒可努还一起去了内蒙古,我们听蒙古诗人朗诵诗歌,那个夜里,大家都醉了。

  之前出版过《洪水神话》一书,前阵子阅读小南一郎先生的大作,多处引用《洪水神话》一书,有些感动,就像一个偶尔上台跑一下龙套的临时演员,突然被人发现一样,多年来默默的付出,一下子有一些回馈。小南先生一向是我那样尊敬的学者。

  原先任职于台大人类学系的尹建中先生曾执行相关的计画, 在1994年整理《台湾山胞各族传统神话故事与传说文献编纂研究》一书,这些资料二十年来提供教学研究许多便利。这也是一段学术因缘,素昧平生的尹先生当时慨然赠书两册,不意接到书未久,却听闻尹先生因病猝逝的噩耗,追忆往事,难免有人生无常之感。可与言而未能与之言,失人;俱往矣。

  此书经过漫长的酝酿增减、涂涂改改的日子,曾经获得国科会(科技部前身)的几年研究计画补助,关于台湾原住民族洪水神话、粟种神话、火种神话以及小黑人神话、女子国神话的几个母题才得以深入探讨;也特别感谢东吴大学的戴氏基金会提供赴国外移地研究时的补助,让人欢喜地来来回回于原住民族的部落与国外的图书馆当中,才有这本小书的出版。

  创作、学术、阅读、书写,都是一辈子的事。每次的停留、驻足,都是阶段,总还会有下一次。在蒐录与论述的过程中, 疏漏、滞碍的地方屡屡出现,就像人生中的坑疤,留待往后努力去补填。一本小书是一个生命历程的纪念,书中还有自己来不及或无力去处理的杂乱无章的部分,就当成是可以再往前努力的契机吧!

  指导过的学生黄昭敏、林逢森、杨宜静、游蕙菁,他们做的论文都与原住民族的神话有关,也在我研究写作的过程里面,提供了很多协助。沈明谦、赵惠瑜、于千乔、范玉廷都长期担任过研究计画的助理,到最年轻的施政昕、杨晴雅,都与这本书的出版结下了因缘。

  从研究生一直到教授的这些岁月,刘钖诚、马昌仪两位老师始终鞭策、鼓励,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真正知识分子的典范。还有一路相挺的多年知交,毫无保留提供资料与意见,是永远的严苛匿名审查教授,此生无以为报,看来应不是一句玩笑话。

  密克罗尼西亚岛上的神话讲述,有一个人偷了一颗星星,那是神的眼睛。神怒了,以海水淹没大地。兰屿作家夏曼蓝波安有一部作品《天空的眼睛》。在兰屿的达悟族语意里,「天空的眼睛」就是指星星,夏曼蓝波安说,从达悟族的观点,每个人的灵魂都住在某一颗星星里面。

  神话一直是诗人的题材,无独有偶,阿根廷作家波赫士也喜欢星星这个象征,他说,我希望化为夜晚,以千万颗眼睛温柔地深情地,凝视着你。

  神话是梦,也是诗。
 
──鹿忆鹿 2017年小寒于临溪路70号

图书试读

原住民的盗谷种神话:排湾族的小米大都来自天上┤
 
排湾族的粟种起源神话流传极为普遍,大都传说小米、芋头等作物是祖神特别从天上或地下取来的,在取谷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偷盗的情节。学者的採录,几乎许多落部都有粟种神话。
 
上calisian番芒社、墩仔两社流传:最初我们的祖先男女两人,从池底的石头生出时,吠叫使水退去的灵犬不知从何处取来粟种授给我们的祖先,此即本番有小米的来源。[註1]其中提及狗取粟种神话。
 
drekai番paridrayan社所传:父对瓢歌唱,就长出小米及稗等的种子,拿给其子让其播种,据说此即为本社小米的起源。[註2]这样的作物起源神话极为特别,对着瓢唱歌即长出小米及稗,充满一种天真诗意的想像,在其他族群中很罕见。
 
ravar番paridrayan社所传:昔时我们的祖先在tavalan从大岩石的裂缝生出,并无食物可吃,便嚼岩石过活。然而cauv(始祖) 之女kulali从其友muakai得到少许小米及芋头的种子,藏在头上归来并种在tavalan。[註3]值得注意的是,粟与芋头藏头上的情节。
 
Vaculj番下paiwan社所传:最初本社的祖神saljimlji到地下界得到粟种数粒归来,将其播种在屋檐下,不料收成很好。乃取其中一小粒放入锅中煮,竟成为满锅的饭,试食后因其味美,便分给众人。这就是今日我们做为主食的小米之起源。[註4]此为祖先取回型,且提到一粒小米可煮一锅饭的神奇。
 
Vaculj番puljti社所传:据说粟种是最初saljimlji到地下界取来。[註5]此也为祖先取回型。
 
Vaculj番kulaljuc社所传:往昔本社的主神salamadang以客人的身分降到地下界盗取各种作物的种子,拿回来传给地上的人。据闻他当时在鼻中藏树豆,指甲间藏小米,头布下藏一种豆,耳朵则藏另一种小豆,两手拿着藜、芋头及番薯的种子归来。[註6]这则神话是罕见的多种杂粮起源的说法,粟种藏于指甲中。
 
北paiwan番kuavar群社所传:太古时,本社的祖神在山上做一大栅栏,将很多的骨片种植在地上,并祈祷曰:「请赶快发芽成长」,结果从该骨片生出山猪、鹿、山羊、羌等云云。据说小米、芋头等农作物亦是祖神歌唱创造的。[註7]
 
Kuvulj番各社所传:据说在太古时,神人以歌唱创造人类后,造出小米、芋头、稗等之种子,在本群也有煮一粒小米就变成满锅的传说。[註8]歌唱创造小米、芋头,甚至歌唱创造人类,这样的情节似乎是排湾族极为特殊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让我沉醉其中,欲罢不能。作者在处理这些原住民族的神话和传说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故事,而是将这些传说置于它们所属的族群和社会背景之中,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故事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讲述某些部落的英雄传说时,作者不仅描绘了英雄的英勇事迹,还细致地阐述了这些故事如何塑造了该族群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我被那些关于勇气、智慧、牺牲和责任的故事深深打动,它们不仅是娱乐性的读物,更是充满人生哲理的启迪。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祭祀仪式和习俗的描写,这些细节让故事更加生动立体,也让我对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记得有个关于丰收祭的故事,虽然是以神话的形式呈现,但其中蕴含的对土地的感恩、对自然的崇拜,以及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精神,都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这本书就像一本活着的史书,用最生动、最动人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台湾原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评分

《粟种与火种: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与传说》这本书,对于我这样对文化历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盛宴。作者对台湾原住民族神话的解读,既有宏观的视角,又有微观的细节。我最欣赏的是,作者能够将不同族群的神话传说进行梳理和比较,从中找出共通之处,也展现出各族群的独特之处。这让我对台湾原住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婚姻和家庭的神话,不同族群的讲述虽然细节不同,但都强调了爱、责任和繁衍的重要性,这让我看到了普世的情感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社会秩序、道德规范的神话,这些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原住民族的集体意识和行为模式。我被那些关于忠诚、孝道、互助的神话深深感动,它们展现了原住民族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这本书让我明白,神话不仅仅是古老的故事,更是民族精神的活化石,是维系社会凝聚力的重要纽带。

评分

老实说,我原本对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传说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结果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并非以学术论文的冰冷语调来呈现,而是将每一个神话故事都讲得如同引人入胜的童话,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人与超自然力量互动的传说,比如与神灵、精怪的邂逅,这些故事充满了想象力,同时也反映了先民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探索。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优美,即使是描绘一些相对血腥或残酷的场景,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不适,反而增添了几分史诗般的厚重感。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关于祖先的传说,讲述了祖先如何带领族人走出困境,建立家园,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传承的重要性,以及祖先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崇高地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我以往认知完全不同的台湾,一个充满古老智慧和神秘色彩的台湾。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神话的书,更是一扇通往原住民族心灵深处的窗户。

评分

《粟种与火种: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与传说》这本书,真的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我一直对台湾原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难以真正触及。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那种感觉就像是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那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神话传说娓娓道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创世神话的部分,那些关于生命起源、天地形成的故事,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和想象力。不再是生硬的史实陈述,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洪荒的年代,亲眼见证世界的诞生。书中的许多传说都与自然紧密相连,比如关于太阳、月亮、星辰的神话,它们不仅仅是天文现象的解释,更是承载着先民们对宇宙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理解。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动植物的神话,那些动物如何变成人,植物如何被赋予生命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刻的连接和共生关系。这本书让我明白,神话传说不仅仅是虚构的故事,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他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传承文化的根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台湾原住民族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

拿到《粟种与火种:台湾原住民族的神话与传说》这本书,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箱,里面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明珠。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遥远的神话传说变得触手可及。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那些关于动植物、自然现象的神话,它们往往充满着拟人化的色彩,将冰冷的自然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我记得有个关于“雷公”的故事,他如何因为不满人类的行为而降下惩罚,但最终又被人类的智慧所感化,这些故事充满了教育意义,也反映了先民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书中还有一些关于英雄人物的神话,他们往往肩负着拯救族人、开创新篇章的使命,这些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也激励着后人勇敢面对困难。我被那些英雄人物的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深深打动,他们不仅仅是故事中的人物,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本书的文字朴实而富有力量,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原住民族的生命力和智慧,它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更加尊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