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明的南方
是从点到圈的扩张
也是帝国无限膨胀的慾望
从明治中期以降,日本的有识者开始发展「南进论」,主张借助「海洋」的力量往南方前进,宣称南洋是日本人海外进出最合适的地域。「前往南方」最初是以解决日本国内的经济问题以及发展海外拓殖为主,但到了太平洋战争期间演变为基本国策,逐渐成为日本人的集体意志。
台湾作为日本的第一个海外领地,日本国民对台湾事物产生浓厚兴趣,而一般大众对台湾知识相当贫乏,文学者遂利用国民的好奇心,积极以台湾为创作主题,成为具有特殊类型的想像叙事。
作者邱雅芳在《帝国浮梦:日治时期日人作家的南方想像》一书里,聚焦于日人作家的台湾想像之上,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对文本实施一种综合性的解读。本书认为,自竹越与三郎、中村古崃与佐藤春夫以降的日人作家,诸如中村地平、真杉静枝、西川满与《文艺台湾》集团的创作,可以逐步勾勒出一条南方叙事的系谱,继而从他们的台湾相关作品,发现在文本与文本之间,殖民地台湾与南方的意象发展出繁复的歧义与隐喻。而台湾作为日治时期日人作家南方想像的亲临原点,显然是无庸置疑的。
《帝国浮梦:日治时期日人作家的南方想像》在于探讨从明治中期以降日人作家的台湾书写,尤其聚焦在小说与纪行文体的南方想像之上,纵贯讨论一九一○年代前后乃至一九四○年代的日人作家作品,主要对象包括一九一○年代前后的竹越与三郎、中村古崃,一九二○年代的佐藤春夫,一九三○年代的中村地平、真杉静枝,一九四○年代的西川满与《文艺台湾》。本书各章节中也涉及作家作品相关的文化脉络与历史脉络,探讨日治时期日人作家的台湾书写与南进论述,分析这些文本的殖民地意象或南方思维以何种策略现身。不论是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的殖民地图像,或是一九二○年代以降佐藤春夫的台湾原住民书写,乃至西川满的台湾历史文本,一条南方论述的系谱学逐渐在文学地理中清晰浮现。南方的地理位置,是以日本为主体而出发的,涉及到边陲与中心的概念。台湾作为帝国慾望的客体,透过各种南方论述,从模煳的概念也逐渐显现清晰的形体。到了南进政策明确的阶段,「前进南方」已不再是潜藏在个人内心的集体无意识,它一跃而为昭然若揭的意志、随处可见的口号。南方的空间范畴,透过大东亚共荣圈与南进政策的帝国宣传,在日人作品中展演了延伸空间、延长时间的可能。未名的南方,可以是从点到圈的扩张,也是帝国无限膨胀的慾望。会选择这些日人作家与文本,在于他们各年代的象征性意义。本书企图釐清这条系谱的南方形象之演变,并且分析日人作品在南进政策下以台湾为客体的造像过程。
《帝国浮梦:日治时期日人作家的南方想像》也企图以作品原典为基础,包含以日治时期文学创作者的纪行、文稿,以及官方文书,还有当时日本官方报纸和民间报刊、文化杂志等原始资料的掌握,以重新诠释日治时期日人作家的书写策略。借由本书的完成,期待可以展开历史文献与前行研究的交互辩证,并且将殖民时期日人文学的发展轨迹置放在帝国知识与殖民论述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本书既尝试建立台湾文学与日本文学的对话,一方面也尝试建立文学与历史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