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四版)

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專利法
  • 知識産權
  • 法律
  • 教材
  • 四版
  • 理論與實用
  • 法學
  • 實用指南
  • 知識産權法
  • 法律法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介紹專利法之理論與實務運用,從專利製度之起源、專利權之取得,到專利權之行使與爭訟,均有完整介紹。

  專利權之取得階段包含:專利專責機關與專利審查製度、劃定專利保護範疇之發明定義與不予專利項目、準備專利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提齣專利申請、發明人與專利申請權、專利實體審查之要件、實體審查程序,也包含行政程序與遭不予專利審定後之訴願等。

  取得專利權後,首先是專利權之發生、專利權期間與效力,以及專利權之撤銷與無效、專利之行政訴訟等。專利權之行使則包含:專利被侵害之請求權與訴訟、專利權範圍之解釋與均等侵害,以及專利權之實施與授權。

  本書以發明專利為主軸進行介紹,新型專利與設計專利僅介紹其特殊的部分。其他智慧財産權如商標、著作、營業祕密、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以及公平交易法等與專利之關係或競閤,亦在本書範圍內。
新視野:知識産權法的演進與前沿研究 本書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審視當代知識産權領域,特彆是專利法之外的法律框架、新興技術挑戰與國際治理結構。我們聚焦於信息時代背景下,著作權、商標權、商業秘密保護、反不正當競爭以及數據産權等核心議題,輔以對全球知識産權體係改革趨勢的係統分析。本書不涉及任何關於《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四版)》的具體內容,而是緻力於開拓知識産權法的廣闊疆域。 第一部分:著作權法——數字時代的重構與平衡 第一章:著作權法基本原理與當代挑戰 本章首先迴顧瞭著作權法的曆史淵源和核心目的——激勵創作與促進文化傳播之間的內在張力。重點分析瞭信息技術革命如何衝擊瞭傳統的“錶達獨創性”和“傳播媒介”概念。我們將深入探討以下議題: 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法律地位: 當算法成為“創作者”時,傳統的作者身份、保護期限及權利歸屬麵臨的挑戰。本書將分析現行法律框架在應對此類“非人源”創作時的局限性與潛在的司法解釋方嚮。 數據庫與數據集閤的保護: 在大數據驅動的經濟體中,原始數據本身的價值日益凸顯。本章將詳細剖析“數據庫權利”的國際實踐(如歐盟指令),並對比分析英美法係與大陸法係在保護事實性集閤方麵的差異。特彆關注如何區分事實性信息與錶達形式的保護邊界。 知識共享與閤理使用/公平處理的再定義: 隨著在綫學習、用戶生成內容(UGC)的爆炸式增長,平衡權利人權益與公眾獲取知識的需求成為著作權法的核心任務。我們將考察各國在“閤理使用”(Fair Use)或“公平處理”(Fair Dealing)原則上的最新司法判例,特彆是在搜索引擎抓取、社交媒體轉載及學術研究中的應用邊界。 第二章:新媒體環境下的著作權實施與執法 本章聚焦於著作權在互聯網環境中的實際運行機製和執行睏境。 平颱責任的界定與“紅旗”通知製度: 探討在綫服務提供商(OSP)在內容托管和傳播中的法律責任範圍。分析瞭美國DMCA的“安全港”條款、歐盟《數字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中的“過濾義務”等不同治理模式,及其對內容生態的影響。 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的現代化轉型: 考察在全球流媒體和跨境授權日益普遍的背景下,傳統版權集體管理組織(CMOs)在許可技術、收益分配透明度方麵所麵臨的改革壓力與技術革新(如區塊鏈應用)的潛力。 第二部分:商標法與品牌保護的全球化趨勢 第三章:商標法的地域性與跨國保護策略 商標作為識彆商品或服務來源的標誌,其價值在跨國貿易中被放大。本章將側重於商標權的國際保護機製與實踐。 馬德裏體係的效率與局限: 深入分析《馬德裏協定》及《議定書》在簡化國際注冊程序方麵的作用,同時討論在特定國傢或地區的“防禦性注冊”策略以及如何應對日益復雜的審查意見。 “馳名商標”的認定與反淡化保護: 探討馳名商標在不同司法管轄區(如中國、美國、歐盟)下的認定標準及其對抗“搭便車”行為(Dilution)的法律工具。重點分析瞭奢侈品牌和高科技企業在保護品牌聲譽方麵采取的積極法律行動。 第四章:互聯網環境下的商標侵權前沿 互聯網帶來瞭新的侵權形式,對傳統的商標識彆標準提齣瞭挑戰。 域名爭議與“網絡釣魚”: 分析統一域名爭議解決程序(UDRP)在處理惡意注冊商標相關域名方麵的適用性,以及如何利用商標法打擊旨在誤導消費者的網絡釣魚活動。 關鍵詞廣告與搜索引擎營銷中的商標使用: 考察各國法院在界定搜索引擎服務商和廣告商在競價排名和使用競爭對手商標作為關鍵詞時,是否構成侵權或不正當競爭的最新判例。分析“混淆可能性”與“指示來源”之間的微妙平衡。 第三部分:商業秘密、反不正當競爭與數據治理 第五章:商業秘密保護的強化與國際協調 商業秘密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護力度近年來成為國際貿易談判的焦點。 《美國公平貿易法》(Defend Trade Secrets Act, DTSA)的深遠影響: 詳細分析DTSA如何引入聯邦民事訴權,並改變瞭商業秘密訴訟的實踐,包括對“盜竊”行為的聯邦管轄權擴展。 信息安全與內部控製的法律要求: 商業秘密保護不再僅僅是訴訟問題,更是風險管理問題。本章探討瞭企業為滿足法律要求所需建立的閤理的保密措施(Reasonable Measures),包括員工離職協議、技術保護措施及內部閤規審計的法律效力。 第六章:反不正當競爭法在現代市場中的角色 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知識産權體係的“安全網”,用於填補專利、著作權和商標法在特定情況下的保護真空。 商業外觀(Trade Dress)的保護範圍: 探討産品包裝、外觀設計在缺乏功能性或顯著性時,如何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獲得保護,特彆是針對模仿産品整體印象的競爭行為。 “搭便車”行為的界定與地域性差異: 分析如何在不同文化和市場背景下,界定“不勞而獲”的搭便車行為,包括模仿知名服務模式、商業慣例等非傳統客體的保護。 第七章:新興的知識産權客體——數據産權與數據治理 隨著數據成為關鍵生産要素,法律界正積極探索如何對數據進行有效治理和激勵。 數據所有權與使用權的法律構造: 本章批判性地分析瞭圍繞原始數據、處理數據和分析結果的法律權利主張。探討瞭數據信托、數據共享協議等非傳統法律工具在數據經濟中的應用前景。 歐盟《數據法案》及全球數據流動治理: 考察全球主要經濟體在數據本地化、跨境傳輸限製以及確保數據可攜帶性方麵的最新立法動嚮,分析這些法規對企業研發和市場競爭的影響。 第四部分:全球知識産權治理的未來圖景 第八章:知識産權體係的國際閤作與衝突 本章將目光投嚮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框架下的多邊談判,以及貿易協定對國內法製的影響。 TRIPS協定執行與未來的多邊議程: 迴顧《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定》(TRIPS)對全球知識産權標準化的曆史性貢獻,並討論當前圍繞公共衛生、技術轉讓等議題在WTO框架下的持續爭議。 區域自由貿易協定(FTAs)中的知識産權條款升級: 分析近年來簽署的區域貿易協定中,有關專利期延長、數據保護以及生物技術成果保護等方麵的嚴格化趨勢,及其對發展中國傢法律體係帶來的壓力。 結論:知識産權法的動態平衡藝術 本書最終強調,知識産權法的生命力在於其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結構的能力。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構建一個既能有效激勵創新,又能確保技術和文化成果的廣泛可及性,並能有效管理新興數字資産的動態法律框架。本書的研究,即在於提供觀察和分析這些復雜互動的工具和基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國贊


  現職
  國立颱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學曆
  國立颱灣科技大學工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碩士

  經曆
  1992年進入經濟部中央標準局(智慧財産局之前身)專利處服務,從事專利審查工作,曆任技正、專利審查官兼科長、專利高級審查官、副組長、組長。
  曾在美國、日本、德國參加專利實務進修課程並做相關研究,並擔任許多訓練機構辦理專利實務相關課程之講師。

  著作
  專利實務論
  專利權範圍之解釋與侵害

  研究
  專利法製
  專利權範圍解析
  專利侵害訴訟實務
  專利無效與訴訟實務
  專利技術分析與布局

圖書目錄

推薦序/高秀真
四版序
三版序
二版序


第一章/專利起源與法製沿革
第一節/導 論/1
第二節/專利製度的起源/3
第三節/十九世紀專利製度的擴散與發展/8
第四節/颱灣與中國專利製度之建立/17
第五節/1980年代美國重視專利政策/20
第六節/專利製度之目的與專利政策/23
第七節/專利法製體係與沿革/26
問題與討論/31

第二章/專利專責機關與審查製度
第一節/導 論/33
第二節/國傢專利專責機關/34
第三節/國際優先權/39
第四節/地區專利局── 歐洲專利局/41
第五節/國際專利機構──WIPO/43
第六節/從全麵審查到早期公開/45
第七節/檢索與審查分離/54
第八節/國際專利申請製度──專利閤作條約/57
問題與討論/61

第三章/發明定義與不予專利項目
第一節/導 論/63
第二節/産業發展與發明定義/64
第三節/不同的發明定義── 歐、美、日與我國/67
第四節/歐洲的發明定義/69
第五節/日本與我國之發明定義/74
第六節/美國法院解釋發明定義之判例/77
第七節/法定不予專利項目/81
第八節/當代議題── 動、植物專利/88
問題與討論/92

第四章/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
第一節/導 論/93
第二節/專利說明書概要/95
第三節/說明書及必要圖式/99
第四節/申請專利範圍的獨立項/101
第五節/申請專利範圍的大小與實施例/107
第六節/附屬請求項/111
第七節/請求項記載實務/114
問題與討論/119

第五章/專利要件
第一節/導 論/121
第二節/産業利用性/122
第三節/先申請原則/125
第四節/新穎性/128
第五節/擴大先申請案之範圍/134
第六節/進步性/137
第七節/優惠期製度/141
第八節/主張國際優先權的效果/145
問題與討論/149

第六章/申請與實體審查程序
第一節/導 論/151
第二節/專利申請人/152
第三節/程序審查/157
第四節/實體審查程序/163
第五節/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之修正/166
第六節/發明單一性/172
第七節/再審查/174
第八節/分割申請/179
第九節/國內優先權/185
問題與討論/188

第七章/發明人與專利申請權
第一節/導 論/189
第二節/發明人與共同發明人/191
第三節/專利申請權/193
第四節/錯誤的專利申請人── 冒充申請/198
第五節/發明人的名譽權/203
第六節/相當對價請求權/205
問題與討論/214

第八章/專利審查之行政程序與訴願
第一節/導 論/215
第二節/行政程序法與訴願法/216
第三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218
第四節/期日、期間與送達/223
第五節/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228
第六節/行政處分/229
第七節/專利申請案之訴願/236
第八節/專利製度中的特彆訴願程序/243
問題與討論/245

第九章/專利權期間與效力
第一節/導 論/247
第二節/專利權之發生、維持、消滅/248
第三節/專利權期間之延長、延展/254
第四節/專利權人運用專利權與實施/259
第五節/專利權之排他效力/263
第六節/專利權排他效力之限製/265
第七節/醫藥專利權效力之限製與連結製度/273
問題與討論/276

第十章/專利權之無效與撤銷
第一節/導 論/277
第二節/專利權撤銷之法製沿革/278
第三節/舉發之概念與法規適用/280
第四節/舉發之發動/282
第五節/舉發之實體審查程序/286
第六節/舉發之審查原則/290
第七節/舉發之實體審定/294
第八節/專利權期間延長之舉發/300
第九節/侵害訴訟中的專利無效抗辯/301
問題與討論/306

第十一章/專利之行政訴訟
第一節/導 論/307
第二節/行政法院與管轄事件/308
第三節/訴訟類型與訴訟要件/309
第四節/撤銷訴訟實體判決要件/311
第五節/通常訴訟程序之起訴/313
第六節/言詞辯論與證據/317
第七節/撤銷訴訟之裁判/318
第八節/專利舉發案之行政訴訟/322
第九節/課予義務訴訟/329
第十節/上訴與再審/333
問題與討論/335

第十二章/專利侵害之請求權與訴訟
第一節/導 論/337
第二節/請求權與管轄法院/338
第三節/民事侵權行為/339
第四節/損害賠償請求權/343
第五節/損害賠償額之計算/348
第六節/禁止請求權/355
第七節/信用迴復措施請求權與其他/359
第八節/邊境管製措施/362
第九節/專利侵害的刑事責任/365
問題與討論/367

第十三章/權利範圍之解釋與均等侵害
第一節/導 論/369
第二節/專利侵害判斷之法源/370
第三節/專利侵害類型/372
第四節/解析請求項與被訴對象/375
第五節/字義侵害/378
第六節/均等侵害/381
第七節/均等侵害之限製/387
第八節/訴訟之進行與實務趨勢/392
問題與討論/395

第十四章/專利權之實施與授權
第一節/導 論/397
第二節/專利權授權他人實施/398
第三節/強製授權的沿革與國際規範/400
第四節/特許實施實務/404
第五節/強製授權規範/411
第六節/專利發明之實施權/414
第七節/公共衛生之醫藥專利強製授權/421
問題與討論/425

第十五章/新型專利
第一節/導 論/427
第二節/新型專利之標的/428
第三節/新型審查製度/432
第四節/申請與審查程序/435
第五節/新型專利要件/438
第六節/新型技術報告/444
第七節/新型與他種專利之關係/447
第八節/新型專利權/453
問題與討論/458

第十六章/設計專利
第一節/導 論/459
第二節/設計專利之標的/460
第三節/說明書與實體審查/468
第四節/設計專利要件/471
第五節/設計之近似/473
第六節/設計專利權/478
第七節/聯閤新式樣與衍生設計/479
第八節/部分設計專利/485
第九節/圖像設計/492
第十節/成組設計/494
問題與討論/496

第十七章/其他智慧財産權
第一節/導  論/497
第二節/TRIPS所規範之智慧財産權/498
第三節/著作權及相關權利/501
第四節/商 標/506
第五節/積體電路電路布局/511
第六節/未經公開資料之保護/515
第七節/與授權契約有關之反競爭行為/521
問題與討論/532

參考文獻/533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我國專利製度自1949年施行迄今,已逾一甲子,以促進國傢産業發展為目的之專利法,隨著時代之演進與我國産業升級與轉型,也曆經多次重大修正。於今我國每年受理之專利申請規模,發明、新型、新式樣專利閤計約有八萬件,在設有專利製度的國傢中亦在前十大之列,是纍積許多人一點一滴努力的成果。

  2011年12月21日修正公布專利法修正全文159條,其距前一次修法已八年有餘,因而修正內容甚多、幅度頗大。舉其犖犖大者:有從製度麵擴大專利保護對象者,如設計專利新增衍生設計、部分設計、電腦圖像與圖形化使用者介麵、成組設計製度;發明專利審查麵則有完備修正製度、放寬分割申請時點、最後核駁通知、優惠期適用範圍擴大至進步性等修正;而在專利權行使製度之修正部分,則有專利權效力不及事項、專屬授權、強製授權、醫藥品或農藥品之專利權期間延長相關規定;在舉發撤銷專利權部分,進展至依申請專利範圍逐項舉發及逐項審定、新增閤併審查製度等;此外,還有公共衛生議題之規定,是配閤世界貿易組織為協助開發中國傢及低度開發國傢取得所需專利藥品,以解決其國內公共衛生危機所增設。

  本次修正除因應産業變遷與國際趨勢外,亦有諸多修正係脫胎於纍積我國專利司法實務之經驗而來。例如,特許實施改稱強製授權並作更為周延之規範,與CD-R特許實施事件在2008年行政訴訟判決不無關聯;舉發製度依申請專利範圍逐項審定,可說是近年來專利行政訴訟事件之司法審查密度及深度所形成的趨勢;而專利侵害訴訟事件在智慧財産法院的專業審查下,觸引法律麵須對專利權之效力、行使、與授權等作更明確之相關規範。

  今國立颱灣科技大學劉國贊老師完成「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一書,對於新修正專利法作瞭係統性的周全介紹,不僅包含法律製度麵,在實務麵及應用麵也有詳細論述。特彆在專利事件之行政訴訟、以及專利侵害之民事訴訟與專利權範圍認定,引用許多智慧財産法院成立後之判決,涵攝瞭2008年以來司法裁判在整體專利製度影響的內容,有利於讀者瞭解專利法之最新實務見解。

  本書在新專利法正式施行前完成,不僅有助於實務界瞭解新製,俾於施行後正確運用,並有助於欲從事專利工作及研究者學習及研究之用。

智慧財産法院
高秀真
2012年6月5日

四版序

  2015年9月第三版完成迄今,專利法修法是2016年9月行政院函請立法院審議有關因應我國推動加入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的部分條文修正,包含:擴大優惠期的適用,配套修正先使用權之規定,導入因專利專責機關審查遲延而申請延長專利權期間之製度,配閤專利連結製度明確起訴依據。前三者已獲三讀通過,2017年1月18日總統公布,行政院核定自同年5月1日起施行,適用於5月1日當日及嗣後提齣申請之新申請案。另外,2017年3月立法委員提案增訂專利法第84條之1有關間接侵權規定,尚未三讀。以上部分條文修正將在第五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六章等相關章節說明之。

  另外,專利侵害鑑定要點於2016年2月大幅修正,並改名為專利侵權判斷要點,相關內容於第十三章及第十六章說明之。

  實務麵進展較多而修改的內容有:冒充申請的民事訴訟(第七章),標準必要專利之FRAND抗辯(第十七章)。

劉國贊 謹誌
2017年6月23日

三版序

  本書於2013年底第二版完成迄今一年有餘,專利法在製度麵的變動不大,主要是邊境管製措施之立法通過並於2014年3月施行,實務麵之進展則是在司法審判上纍積較多之案例。

  三版內容除資訊更新與部分文字之調整外,修改較多的部分是:第五章將優惠期製度獨立列為一節,第十二章專利侵害之請求權與訴訟將邊境管製措施增列在第八節,第十三章專利權範圍之解釋與均等侵害中若乾案例以我國智慧財産法院判決案例取代原來之美國案例,第十六章設計專利中引用我國審查基準與實務案例取代原來之日本案例。

劉國贊 謹誌
於國立颱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
2017年6月23日

二版序

  本書於2013年底第二版完成迄今一年有餘,專利法在製度麵的變動不大,主要是邊境管製措施之立法通過並於2014年3月施行,實務麵之進展則是在司法審判上纍積較多之案例。

  三版內容除資訊更新與部分文字之調整外,修改較多的部分是:第五章將優惠期製度獨立列為一節,第十二章專利侵害之請求權與訴訟將邊境管製措施增列在第八節,第十三章專利權範圍之解釋與均等侵害中若乾案例以我國智慧財産法院判決案例取代原來之美國案例,第十六章設計專利中引用我國審查基準與實務案例取代原來之日本案例。

劉國贊 謹誌
於國立颱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
2013年12月12日



  本書是依2011年11月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12月21日總統令修正公布之專利法撰寫而成。因本次專利法修正內容頗多,加上智慧財産法院近年新的判決實務進展,作者乃將2009年4月之「專利實務論」大幅修正,去除不閤時宜及過於繁雜之實務內容,以「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為名,採專利法之理論體係與實務並重之方式編寫。

  本書完成於2011年修正專利法已公布但尚未施行之時點,因預期新法可在公布約一年的準備期後正式施行,故在本書稱「新專利法」或直接稱「專利法」者,均指2011年專利法。2004年7月1日施行之現行專利法則稱「舊專利法」或「舊法」,更早之舊法版本則冠以施行年份以茲區分,例如「1994年專利法」。在相關子法上,專利法施行細則是以經濟部101年5月28日經授字第10120030780號預告修正之「專利法施行細則」版本為準。

  本書採橫書編排,敘述法律條號時使用阿拉伯數字,條文內容之條號仍使用國字。法律名稱使用略語以茲簡潔,例如「專」代錶「專利法」,「專施」是「專利法施行細則」,「行程」為行政程序法,「行訴」為行政訴訟法,「審理法」為「智慧財産案件審理法」,「民」是「民法」;「特」、「實用新案」、「意匠」分彆為日本「特許法」、「實用新案法」、「意匠法」。

  全書共分十七章,以「專利起源與法製沿革」為第一章,迴顧專利製度在主要國傢的建立與發展曆程,並簡述我國專利法立法及修正沿革。第二章至第十六章是專利法的核心內容,包含發明、新型與設計專利。為避免同時敘述三種專利之復雜,第二至十四章僅以發明專利為主,第十五、十六章再分彆介紹新型專利、設計專利。最後一章則是專利與其他智慧財産權的關係。

  第二章至第十四章以發明專利為主軸,前半段第二至八章是權利之取得階段,第九至十四章則為取得權利後之權利行使階段。

  第二章先介紹「專利專責機關與審查製度」,基於同一發明申請許多國傢專利之需求,本章除國傢專利專責機關外,也介紹如歐洲專利局等地區性的專利專責機關,其可用一次申請及審查的程序,取得多個國傢之專利;在審查製度上,則以我國發明專利審查製度為主,兼述近年來在審查上的國際調和現況。

  第三章是「發明定義與不予專利項目」,此一主題界定專利法所保護之發明為何。非屬專利法保護之發明,或落入不予專利項目者,縱有高價值亦無法獲得專利保護。因美、日、歐在發明定義展現不同的法律規定,本章除我國之規定外,也必須介紹美、日、歐對發明定義的概念與發展。

  第四章介紹「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專利說明書有其法定的撰寫格式,尤其申請專利範圍是專利權的核心,因此以專章敘述。

  第五章是「專利要件」,實質審查製度下是審查申請專利之發明是否符閤一定條件,具體言之,即産業利用性、新穎性與進步性,符閤者即屬值得保護之發明而給予專利保護。

  第六章是「申請與實體審查程序」,相對於第五章之實體,本章為程序,包含從提齣申請的程序審查,直到審定為止的程序。實體審查程序有審查及再審查,以及審查中的官方通知與申請人之修正。發明單一性與分割申請、國內優先權等也歸在本章。

  第七章敘述「發明人與專利申請權」,發明人與申請人在提齣專利申請時就必須認定,而誰是真正發明人與專利申請人之爭議卻常齣現在取得專利權後,本章除僱傭關係與齣資聘人的專利申請權歸屬外,也介紹發明人的名譽權與相當對價請求權。

  第八章是「專利審查之行政程序與訴願」,專利專責機關進行專利審查程序,除依專利法規定外,也須注意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行政程序法與專利審查關係密切者,有期日、期間與送達、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行政處分等。申請專利之發明經再審查不予專利審定後,可依訴願法提起訴願,本章簡介訴願程序之概要。

  專利權之行使階段從第九章開始,首論「專利權期間與效力」,包含專利權之發生、維持、消滅、延長、延展,以及專利權之排他效力與限製。

  第十章是「專利權之無效與撤銷」,包含專利法的舉發製度以及專利侵害訴訟中的專利無效抗辯。舉發製度從舉發之發動、實體審查、到舉發審定,新專利法有大幅之修正。

  第十一章是「專利之行政訴訟」,專利申請人對申請案之行政處分不服者,可循序進行訴願及行政訴訟之救濟,本章介紹在司法機關的行政訴訟。將專利之行政訴訟安排在舉發章之後,是因實務上專利之行政訴訟以對舉發審定不服之行政訴訟占多數。本章概述專利事件之行政訴訟,包含行政訴訟類型、通常訴訟程序之起訴、審理與裁判、以及上訴審等。

  有關行使專利權之專利侵害訴訟,分述於第十二章及十三章。第十二章「專利侵害之請求權與訴訟」先敘述以民事侵權行為為基礎的專利侵權行為,其次是請求權與管轄法院,還有損害賠償額之計算與禁止請求權等。專利侵害事件之爭點甚多,所謂侵害是以被訴對象是否落入專利權範圍為準,因而以第十三章專章敘述「權利範圍之解釋與均等侵害」,本章所述之原則多來自司法裁判之實務案例。

  第十四章是「專利權之實施與授權」,將取得專利權之發明付諸實施是企業獲取利潤的方式,授權他人實施更能快速創造産值,本章也包含強製授權及公共衛生之醫藥專利強製授權議題。

  第十五至第十七章是發明專利以外之其他智慧財産權。首先是與發明專利同樣保護技術性創作的「新型專利」,敘述於第十五章。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差異較大者,是在保護之標的與審查製度,新型採形式審查製度,行使權利時需有新型技術報告之配套。

  第十六章「設計專利」舊稱「新式樣」,在新專利法有重大修正。本章除介紹設計專利保護之標的、設計專利要件、以及位居設計專利核心的近似問題外,也介紹在新專利法所增之衍生設計、部分設計、成組設計、電腦圖像與圖形化使用者介麵等。

  最後第十七章是與專利有關之其他智慧財産權,除著作權、商標權、積體電路電路布局、營業祕密等之外,也敘述專利權行使違反公平交易法之問題。本書以專利為主題,因而將其他智慧財産權置於最後一章,旨在敘述這些智慧財産權與專利間的關係,尤其是競閤或同時保護之問題。

  本書得以完成,需感謝多年來從事專利審查工作前輩們的啓發與指點,以及學界先進與實務界資深專利工作者給予寶貴意見,也感謝元照齣版公司費心編輯校對。特彆是智慧財産法院  高院長秀真慨允作序,令作者銘記在心。

  本書齣版前已經過多次校對,但作者纔疏學淺,雖字斟句酌、一再推敲,仍有諸多不完善與疏漏之處,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正。

劉國贊 謹誌
於國立颱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
2012年6月1日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讀過很多關於談判的書,但《談判力:哈佛談判學》這本書絕對是其中最棒的一本。它不是在教你一些花招技巧,而是在教你如何建立信任、尋找共同利益、達成雙贏的協議。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談判的藝術和科學。它強調談判的核心在於瞭解對方的需求和利益,而不是一味地堅持自己的立場。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清晰,它從談判的準備、策略、技巧、到談判後的處理,都進行瞭詳細的講解。我之前在跟供應商談判價格時,總是處於被動地位,最終不得不接受對方的條件。讀瞭這本書後,我學會瞭用更有效的方法進行談判,不僅獲得瞭更優惠的價格,還建立瞭更良好的閤作關係。它不僅僅是一本談判書,更是一本提升溝通能力和人際關係的書。

评分

我一直對法律抱持著一種敬畏之心,覺得它高深莫測,難以理解。直到我讀瞭這本《法律思維:像律師一樣思考》。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法律的認知,它不是在教你背誦法律條文,而是在教你如何像律師一樣思考問題。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律師是如何運用邏輯、推理、證據來解決問題的。它強調法律思維的核心在於批判性思考,要學會質疑、分析、評估,而不是盲目相信。這本書的結構也很巧妙,它從最基本的概念講起,逐步深入,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瞭法律思維的方法。我之前在處理一些人際關係問題時,總是被情緒左右,難以做齣理性的判斷。讀瞭這本書後,我學會瞭用法律的視角去看待問題,更加冷靜、客觀,也更能保護自己的權益。它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書,更是一本提升思維能力的書。

评分

不得不說,《公司法精解》這本書真的非常實用!我最近正準備創業,需要瞭解公司注冊、運營、管理等方麵的法律問題。之前在網上查瞭很多資料,但感覺零零散散,而且很多信息不準確。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資深的會計師,他結閤瞭公司法的理論和實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瞭公司設立、股權轉讓、財務管理、稅務籌劃等方麵的知識。它不僅僅告訴你應該做什麼,還會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以及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挑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詳細介紹瞭公司章程的編寫,以及如何規避公司運營中的法律風險。而且,它還會提供一些實用的錶格和模闆,方便你進行操作。讀完這本書,我對公司法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有信心創業成功。強烈推薦給所有創業者和公司管理者!

评分

這本《知識産權法入門》絕對是想搞懂專利、商標、著作權這些概念的初學者福音!我之前完全是門外漢,隻知道專利好像跟發明有關,但具體怎麼操作、申請流程、權利範圍,一頭霧水。這本書從最基礎的定義講起,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把抽象的法律條文變得容易理解。像是商標的部分,它不隻是告訴你注冊商標的好處,還會分析不同行業的商標設計趨勢,以及如何避免侵權。最棒的是,它還會介紹一些實際的案例,讓你知道這些法律條文在現實生活中是如何應用的。我之前在公司遇到一個産品設計的問題,擔心會侵犯到彆人的專利,讀瞭這本書後,自己就能初步判斷風險,節省瞭很多谘詢律師的時間和費用。雖然它不能取代專業的法律意見,但絕對能讓你對知識産權有一個全麵的認識,避免踩雷。而且排版也很舒服,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適閤邊喝咖啡邊慢慢閱讀。真心推薦給所有對知識産權感興趣的朋友!

评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商業法律實務》純粹是迫於工作需要。我負責公司的海外市場拓展,經常需要跟國外客戶簽訂各種閤同,之前對這些法律條款完全是視而不見,隻希望不要齣什麼問題。但後來發現,這樣下去風險太大瞭,一個疏忽就可能導緻巨大的經濟損失。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他用非常簡潔明瞭的語言,講解瞭國際貿易中常見的法律問題,比如閤同的訂立、履行、違約責任、知識産權保護等等。它不僅僅告訴你法律條文是什麼,還會分析這些條文背後的邏輯和目的,以及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最讓我受益的是,它提供瞭一些實用的閤同範本,可以直接套用,省去瞭我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它還會提醒你在簽訂閤同時需要特彆注意哪些條款,以及如何規避風險。讀完這本書,我對國際貿易的法律風險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有信心應對各種挑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