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我国专利制度自1949年施行迄今,已逾一甲子,以促进国家产业发展为目的之专利法,随着时代之演进与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也历经多次重大修正。于今我国每年受理之专利申请规模,发明、新型、新式样专利合计约有八万件,在设有专利制度的国家中亦在前十大之列,是累积许多人一点一滴努力的成果。
2011年12月21日修正公布专利法修正全文159条,其距前一次修法已八年有余,因而修正内容甚多、幅度颇大。举其荦荦大者:有从制度面扩大专利保护对象者,如设计专利新增衍生设计、部分设计、电脑图像与图形化使用者介面、成组设计制度;发明专利审查面则有完备修正制度、放宽分割申请时点、最后核驳通知、优惠期适用范围扩大至进步性等修正;而在专利权行使制度之修正部分,则有专利权效力不及事项、专属授权、强制授权、医药品或农药品之专利权期间延长相关规定;在举发撤销专利权部分,进展至依申请专利范围逐项举发及逐项审定、新增合併审查制度等;此外,还有公共卫生议题之规定,是配合世界贸易组织为协助开发中国家及低度开发国家取得所需专利药品,以解决其国内公共卫生危机所增设。
本次修正除因应产业变迁与国际趋势外,亦有诸多修正系脱胎于累积我国专利司法实务之经验而来。例如,特许实施改称强制授权并作更为周延之规范,与CD-R特许实施事件在2008年行政诉讼判决不无关联;举发制度依申请专利范围逐项审定,可说是近年来专利行政诉讼事件之司法审查密度及深度所形成的趋势;而专利侵害诉讼事件在智慧财产法院的专业审查下,触引法律面须对专利权之效力、行使、与授权等作更明确之相关规范。
今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刘国赞老师完成「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一书,对于新修正专利法作了系统性的周全介绍,不仅包含法律制度面,在实务面及应用面也有详细论述。特别在专利事件之行政诉讼、以及专利侵害之民事诉讼与专利权范围认定,引用许多智慧财产法院成立后之判决,涵摄了2008年以来司法裁判在整体专利制度影响的内容,有利于读者了解专利法之最新实务见解。
本书在新专利法正式施行前完成,不仅有助于实务界了解新制,俾于施行后正确运用,并有助于欲从事专利工作及研究者学习及研究之用。
智慧财产法院
高秀真
2012年6月5日
四版序 2015年9月第三版完成迄今,专利法修法是2016年9月行政院函请立法院审议有关因应我国推动加入太平洋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的部分条文修正,包含:扩大优惠期的适用,配套修正先使用权之规定,导入因专利专责机关审查迟延而申请延长专利权期间之制度,配合专利连结制度明确起诉依据。前三者已获三读通过,2017年1月18日总统公布,行政院核定自同年5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5月1日当日及嗣后提出申请之新申请案。另外,2017年3月立法委员提案增订专利法第84条之1有关间接侵权规定,尚未三读。以上部分条文修正将在第五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六章等相关章节说明之。
另外,专利侵害鑑定要点于2016年2月大幅修正,并改名为专利侵权判断要点,相关内容于第十三章及第十六章说明之。
实务面进展较多而修改的内容有:冒充申请的民事诉讼(第七章),标准必要专利之FRAND抗辩(第十七章)。
刘国赞 谨志
2017年6月23日
三版序 本书于2013年底第二版完成迄今一年有余,专利法在制度面的变动不大,主要是边境管制措施之立法通过并于2014年3月施行,实务面之进展则是在司法审判上累积较多之案例。
三版内容除资讯更新与部分文字之调整外,修改较多的部分是:第五章将优惠期制度独立列为一节,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将边境管制措施增列在第八节,第十三章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中若干案例以我国智慧财产法院判决案例取代原来之美国案例,第十六章设计专利中引用我国审查基准与实务案例取代原来之日本案例。
刘国赞 谨志
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
2017年6月23日
二版序 本书于2013年底第二版完成迄今一年有余,专利法在制度面的变动不大,主要是边境管制措施之立法通过并于2014年3月施行,实务面之进展则是在司法审判上累积较多之案例。
三版内容除资讯更新与部分文字之调整外,修改较多的部分是:第五章将优惠期制度独立列为一节,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将边境管制措施增列在第八节,第十三章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中若干案例以我国智慧财产法院判决案例取代原来之美国案例,第十六章设计专利中引用我国审查基准与实务案例取代原来之日本案例。
刘国赞 谨志
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
2013年12月12日
序 本书是依2011年11月29日立法院三读通过、12月21日总统令修正公布之专利法撰写而成。因本次专利法修正内容颇多,加上智慧财产法院近年新的判决实务进展,作者乃将2009年4月之「专利实务论」大幅修正,去除不合时宜及过于繁杂之实务内容,以「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为名,採专利法之理论体系与实务并重之方式编写。
本书完成于2011年修正专利法已公布但尚未施行之时点,因预期新法可在公布约一年的准备期后正式施行,故在本书称「新专利法」或直接称「专利法」者,均指2011年专利法。2004年7月1日施行之现行专利法则称「旧专利法」或「旧法」,更早之旧法版本则冠以施行年份以兹区分,例如「1994年专利法」。在相关子法上,专利法施行细则是以经济部101年5月28日经授字第10120030780号预告修正之「专利法施行细则」版本为准。
本书採横书编排,叙述法律条号时使用阿拉伯数字,条文内容之条号仍使用国字。法律名称使用略语以兹简洁,例如「专」代表「专利法」,「专施」是「专利法施行细则」,「行程」为行政程序法,「行诉」为行政诉讼法,「审理法」为「智慧财产案件审理法」,「民」是「民法」;「特」、「实用新案」、「意匠」分别为日本「特许法」、「实用新案法」、「意匠法」。
全书共分十七章,以「专利起源与法制沿革」为第一章,回顾专利制度在主要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并简述我国专利法立法及修正沿革。第二章至第十六章是专利法的核心内容,包含发明、新型与设计专利。为避免同时叙述三种专利之复杂,第二至十四章仅以发明专利为主,第十五、十六章再分别介绍新型专利、设计专利。最后一章则是专利与其他智慧财产权的关系。
第二章至第十四章以发明专利为主轴,前半段第二至八章是权利之取得阶段,第九至十四章则为取得权利后之权利行使阶段。
第二章先介绍「专利专责机关与审查制度」,基于同一发明申请许多国家专利之需求,本章除国家专利专责机关外,也介绍如欧洲专利局等地区性的专利专责机关,其可用一次申请及审查的程序,取得多个国家之专利;在审查制度上,则以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制度为主,兼述近年来在审查上的国际调和现况。
第三章是「发明定义与不予专利项目」,此一主题界定专利法所保护之发明为何。非属专利法保护之发明,或落入不予专利项目者,纵有高价值亦无法获得专利保护。因美、日、欧在发明定义展现不同的法律规定,本章除我国之规定外,也必须介绍美、日、欧对发明定义的概念与发展。
第四章介绍「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专利说明书有其法定的撰写格式,尤其申请专利范围是专利权的核心,因此以专章叙述。
第五章是「专利要件」,实质审查制度下是审查申请专利之发明是否符合一定条件,具体言之,即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符合者即属值得保护之发明而给予专利保护。
第六章是「申请与实体审查程序」,相对于第五章之实体,本章为程序,包含从提出申请的程序审查,直到审定为止的程序。实体审查程序有审查及再审查,以及审查中的官方通知与申请人之修正。发明单一性与分割申请、国内优先权等也归在本章。
第七章叙述「发明人与专利申请权」,发明人与申请人在提出专利申请时就必须认定,而谁是真正发明人与专利申请人之争议却常出现在取得专利权后,本章除僱佣关系与出资聘人的专利申请权归属外,也介绍发明人的名誉权与相当对价请求权。
第八章是「专利审查之行政程序与诉愿」,专利专责机关进行专利审查程序,除依专利法规定外,也须注意行政程序法之规定。行政程序法与专利审查关系密切者,有期日、期间与送达、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行政处分等。申请专利之发明经再审查不予专利审定后,可依诉愿法提起诉愿,本章简介诉愿程序之概要。
专利权之行使阶段从第九章开始,首论「专利权期间与效力」,包含专利权之发生、维持、消灭、延长、延展,以及专利权之排他效力与限制。
第十章是「专利权之无效与撤销」,包含专利法的举发制度以及专利侵害诉讼中的专利无效抗辩。举发制度从举发之发动、实体审查、到举发审定,新专利法有大幅之修正。
第十一章是「专利之行政诉讼」,专利申请人对申请案之行政处分不服者,可循序进行诉愿及行政诉讼之救济,本章介绍在司法机关的行政诉讼。将专利之行政诉讼安排在举发章之后,是因实务上专利之行政诉讼以对举发审定不服之行政诉讼占多数。本章概述专利事件之行政诉讼,包含行政诉讼类型、通常诉讼程序之起诉、审理与裁判、以及上诉审等。
有关行使专利权之专利侵害诉讼,分述于第十二章及十三章。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先叙述以民事侵权行为为基础的专利侵权行为,其次是请求权与管辖法院,还有损害赔偿额之计算与禁止请求权等。专利侵害事件之争点甚多,所谓侵害是以被诉对象是否落入专利权范围为准,因而以第十三章专章叙述「权利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本章所述之原则多来自司法裁判之实务案例。
第十四章是「专利权之实施与授权」,将取得专利权之发明付诸实施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授权他人实施更能快速创造产值,本章也包含强制授权及公共卫生之医药专利强制授权议题。
第十五至第十七章是发明专利以外之其他智慧财产权。首先是与发明专利同样保护技术性创作的「新型专利」,叙述于第十五章。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差异较大者,是在保护之标的与审查制度,新型採形式审查制度,行使权利时需有新型技术报告之配套。
第十六章「设计专利」旧称「新式样」,在新专利法有重大修正。本章除介绍设计专利保护之标的、设计专利要件、以及位居设计专利核心的近似问题外,也介绍在新专利法所增之衍生设计、部分设计、成组设计、电脑图像与图形化使用者介面等。
最后第十七章是与专利有关之其他智慧财产权,除着作权、商标权、积体电路电路布局、营业祕密等之外,也叙述专利权行使违反公平交易法之问题。本书以专利为主题,因而将其他智慧财产权置于最后一章,旨在叙述这些智慧财产权与专利间的关系,尤其是竞合或同时保护之问题。
本书得以完成,需感谢多年来从事专利审查工作前辈们的启发与指点,以及学界先进与实务界资深专利工作者给予宝贵意见,也感谢元照出版公司费心编辑校对。特别是智慧财产法院 高院长秀真慨允作序,令作者铭记在心。
本书出版前已经过多次校对,但作者才疏学浅,虽字斟句酌、一再推敲,仍有诸多不完善与疏漏之处,尚祈各界先进不吝指正。
刘国赞 谨志
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
2012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