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四版)

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专利法
  • 知识产权
  • 法律
  • 教材
  • 四版
  • 理论与实用
  • 法学
  • 实用指南
  • 知识产权法
  • 法律法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介绍专利法之理论与实务运用,从专利制度之起源、专利权之取得,到专利权之行使与争讼,均有完整介绍。

  专利权之取得阶段包含:专利专责机关与专利审查制度、划定专利保护范畴之发明定义与不予专利项目、准备专利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提出专利申请、发明人与专利申请权、专利实体审查之要件、实体审查程序,也包含行政程序与遭不予专利审定后之诉愿等。

  取得专利权后,首先是专利权之发生、专利权期间与效力,以及专利权之撤销与无效、专利之行政诉讼等。专利权之行使则包含:专利被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以及专利权之实施与授权。

  本书以发明专利为主轴进行介绍,新型专利与设计专利仅介绍其特殊的部分。其他智慧财产权如商标、着作、营业祕密、积体电路电路布局、以及公平交易法等与专利之关系或竞合,亦在本书范围内。
新视野:知识产权法的演进与前沿研究 本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审视当代知识产权领域,特别是专利法之外的法律框架、新兴技术挑战与国际治理结构。我们聚焦于信息时代背景下,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保护、反不正当竞争以及数据产权等核心议题,辅以对全球知识产权体系改革趋势的系统分析。本书不涉及任何关于《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四版)》的具体内容,而是致力于开拓知识产权法的广阔疆域。 第一部分:著作权法——数字时代的重构与平衡 第一章:著作权法基本原理与当代挑战 本章首先回顾了著作权法的历史渊源和核心目的——激励创作与促进文化传播之间的内在张力。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革命如何冲击了传统的“表达独创性”和“传播媒介”概念。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议题: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地位: 当算法成为“创作者”时,传统的作者身份、保护期限及权利归属面临的挑战。本书将分析现行法律框架在应对此类“非人源”创作时的局限性与潜在的司法解释方向。 数据库与数据集合的保护: 在大数据驱动的经济体中,原始数据本身的价值日益凸显。本章将详细剖析“数据库权利”的国际实践(如欧盟指令),并对比分析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在保护事实性集合方面的差异。特别关注如何区分事实性信息与表达形式的保护边界。 知识共享与合理使用/公平处理的再定义: 随着在线学习、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爆炸式增长,平衡权利人权益与公众获取知识的需求成为著作权法的核心任务。我们将考察各国在“合理使用”(Fair Use)或“公平处理”(Fair Dealing)原则上的最新司法判例,特别是在搜索引擎抓取、社交媒体转载及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边界。 第二章:新媒体环境下的著作权实施与执法 本章聚焦于著作权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实际运行机制和执行困境。 平台责任的界定与“红旗”通知制度: 探讨在线服务提供商(OSP)在内容托管和传播中的法律责任范围。分析了美国DMCA的“安全港”条款、欧盟《数字单一市场著作权指令》中的“过滤义务”等不同治理模式,及其对内容生态的影响。 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现代化转型: 考察在全球流媒体和跨境授权日益普遍的背景下,传统版权集体管理组织(CMOs)在许可技术、收益分配透明度方面所面临的改革压力与技术革新(如区块链应用)的潜力。 第二部分:商标法与品牌保护的全球化趋势 第三章:商标法的地域性与跨国保护策略 商标作为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其价值在跨国贸易中被放大。本章将侧重于商标权的国际保护机制与实践。 马德里体系的效率与局限: 深入分析《马德里协定》及《议定书》在简化国际注册程序方面的作用,同时讨论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防御性注册”策略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审查意见。 “驰名商标”的认定与反淡化保护: 探讨驰名商标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如中国、美国、欧盟)下的认定标准及其对抗“搭便车”行为(Dilution)的法律工具。重点分析了奢侈品牌和高科技企业在保护品牌声誉方面采取的积极法律行动。 第四章:互联网环境下的商标侵权前沿 互联网带来了新的侵权形式,对传统的商标识别标准提出了挑战。 域名争议与“网络钓鱼”: 分析统一域名争议解决程序(UDRP)在处理恶意注册商标相关域名方面的适用性,以及如何利用商标法打击旨在误导消费者的网络钓鱼活动。 关键词广告与搜索引擎营销中的商标使用: 考察各国法院在界定搜索引擎服务商和广告商在竞价排名和使用竞争对手商标作为关键词时,是否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最新判例。分析“混淆可能性”与“指示来源”之间的微妙平衡。 第三部分: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与数据治理 第五章:商业秘密保护的强化与国际协调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力度近年来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的焦点。 《美国公平贸易法》(Defend Trade Secrets Act, DTSA)的深远影响: 详细分析DTSA如何引入联邦民事诉权,并改变了商业秘密诉讼的实践,包括对“盗窃”行为的联邦管辖权扩展。 信息安全与内部控制的法律要求: 商业秘密保护不再仅仅是诉讼问题,更是风险管理问题。本章探讨了企业为满足法律要求所需建立的合理的保密措施(Reasonable Measures),包括员工离职协议、技术保护措施及内部合规审计的法律效力。 第六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现代市场中的角色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知识产权体系的“安全网”,用于填补专利、著作权和商标法在特定情况下的保护真空。 商业外观(Trade Dress)的保护范围: 探讨产品包装、外观设计在缺乏功能性或显著性时,如何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获得保护,特别是针对模仿产品整体印象的竞争行为。 “搭便车”行为的界定与地域性差异: 分析如何在不同文化和市场背景下,界定“不劳而获”的搭便车行为,包括模仿知名服务模式、商业惯例等非传统客体的保护。 第七章:新兴的知识产权客体——数据产权与数据治理 随着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法律界正积极探索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治理和激励。 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法律构造: 本章批判性地分析了围绕原始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法律权利主张。探讨了数据信托、数据共享协议等非传统法律工具在数据经济中的应用前景。 欧盟《数据法案》及全球数据流动治理: 考察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数据本地化、跨境传输限制以及确保数据可携带性方面的最新立法动向,分析这些法规对企业研发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第四部分: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未来图景 第八章:知识产权体系的国际合作与冲突 本章将目光投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框架下的多边谈判,以及贸易协定对国内法制的影响。 TRIPS协定执行与未来的多边议程: 回顾《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对全球知识产权标准化的历史性贡献,并讨论当前围绕公共卫生、技术转让等议题在WTO框架下的持续争议。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s)中的知识产权条款升级: 分析近年来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专利期延长、数据保护以及生物技术成果保护等方面的严格化趋势,及其对发展中国家法律体系带来的压力。 结论:知识产权法的动态平衡艺术 本书最终强调,知识产权法的生命力在于其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能力。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有效激励创新,又能确保技术和文化成果的广泛可及性,并能有效管理新兴数字资产的动态法律框架。本书的研究,即在于提供观察和分析这些复杂互动的工具和基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国赞


  现职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学历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工学博士
  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硕士

  经历
  1992年进入经济部中央标准局(智慧财产局之前身)专利处服务,从事专利审查工作,历任技正、专利审查官兼科长、专利高级审查官、副组长、组长。
  曾在美国、日本、德国参加专利实务进修课程并做相关研究,并担任许多训练机构办理专利实务相关课程之讲师。

  着作
  专利实务论
  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侵害

  研究
  专利法制
  专利权范围解析
  专利侵害诉讼实务
  专利无效与诉讼实务
  专利技术分析与布局

图书目录

推荐序/高秀真
四版序
三版序
二版序


第一章/专利起源与法制沿革
第一节/导 论/1
第二节/专利制度的起源/3
第三节/十九世纪专利制度的扩散与发展/8
第四节/台湾与中国专利制度之建立/17
第五节/1980年代美国重视专利政策/20
第六节/专利制度之目的与专利政策/23
第七节/专利法制体系与沿革/26
问题与讨论/31

第二章/专利专责机关与审查制度
第一节/导 论/33
第二节/国家专利专责机关/34
第三节/国际优先权/39
第四节/地区专利局── 欧洲专利局/41
第五节/国际专利机构──WIPO/43
第六节/从全面审查到早期公开/45
第七节/检索与审查分离/54
第八节/国际专利申请制度──专利合作条约/57
问题与讨论/61

第三章/发明定义与不予专利项目
第一节/导 论/63
第二节/产业发展与发明定义/64
第三节/不同的发明定义── 欧、美、日与我国/67
第四节/欧洲的发明定义/69
第五节/日本与我国之发明定义/74
第六节/美国法院解释发明定义之判例/77
第七节/法定不予专利项目/81
第八节/当代议题── 动、植物专利/88
问题与讨论/92

第四章/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
第一节/导 论/93
第二节/专利说明书概要/95
第三节/说明书及必要图式/99
第四节/申请专利范围的独立项/101
第五节/申请专利范围的大小与实施例/107
第六节/附属请求项/111
第七节/请求项记载实务/114
问题与讨论/119

第五章/专利要件
第一节/导 论/121
第二节/产业利用性/122
第三节/先申请原则/125
第四节/新颖性/128
第五节/扩大先申请案之范围/134
第六节/进步性/137
第七节/优惠期制度/141
第八节/主张国际优先权的效果/145
问题与讨论/149

第六章/申请与实体审查程序
第一节/导 论/151
第二节/专利申请人/152
第三节/程序审查/157
第四节/实体审查程序/163
第五节/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之修正/166
第六节/发明单一性/172
第七节/再审查/174
第八节/分割申请/179
第九节/国内优先权/185
问题与讨论/188

第七章/发明人与专利申请权
第一节/导 论/189
第二节/发明人与共同发明人/191
第三节/专利申请权/193
第四节/错误的专利申请人── 冒充申请/198
第五节/发明人的名誉权/203
第六节/相当对价请求权/205
问题与讨论/214

第八章/专利审查之行政程序与诉愿
第一节/导 论/215
第二节/行政程序法与诉愿法/216
第三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8
第四节/期日、期间与送达/223
第五节/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228
第六节/行政处分/229
第七节/专利申请案之诉愿/236
第八节/专利制度中的特别诉愿程序/243
问题与讨论/245

第九章/专利权期间与效力
第一节/导 论/247
第二节/专利权之发生、维持、消灭/248
第三节/专利权期间之延长、延展/254
第四节/专利权人运用专利权与实施/259
第五节/专利权之排他效力/263
第六节/专利权排他效力之限制/265
第七节/医药专利权效力之限制与连结制度/273
问题与讨论/276

第十章/专利权之无效与撤销
第一节/导 论/277
第二节/专利权撤销之法制沿革/278
第三节/举发之概念与法规适用/280
第四节/举发之发动/282
第五节/举发之实体审查程序/286
第六节/举发之审查原则/290
第七节/举发之实体审定/294
第八节/专利权期间延长之举发/300
第九节/侵害诉讼中的专利无效抗辩/301
问题与讨论/306

第十一章/专利之行政诉讼
第一节/导 论/307
第二节/行政法院与管辖事件/308
第三节/诉讼类型与诉讼要件/309
第四节/撤销诉讼实体判决要件/311
第五节/通常诉讼程序之起诉/313
第六节/言词辩论与证据/317
第七节/撤销诉讼之裁判/318
第八节/专利举发案之行政诉讼/322
第九节/课予义务诉讼/329
第十节/上诉与再审/333
问题与讨论/335

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
第一节/导 论/337
第二节/请求权与管辖法院/338
第三节/民事侵权行为/339
第四节/损害赔偿请求权/343
第五节/损害赔偿额之计算/348
第六节/禁止请求权/355
第七节/信用回复措施请求权与其他/359
第八节/边境管制措施/362
第九节/专利侵害的刑事责任/365
问题与讨论/367

第十三章/权利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
第一节/导 论/369
第二节/专利侵害判断之法源/370
第三节/专利侵害类型/372
第四节/解析请求项与被诉对象/375
第五节/字义侵害/378
第六节/均等侵害/381
第七节/均等侵害之限制/387
第八节/诉讼之进行与实务趋势/392
问题与讨论/395

第十四章/专利权之实施与授权
第一节/导 论/397
第二节/专利权授权他人实施/398
第三节/强制授权的沿革与国际规范/400
第四节/特许实施实务/404
第五节/强制授权规范/411
第六节/专利发明之实施权/414
第七节/公共卫生之医药专利强制授权/421
问题与讨论/425

第十五章/新型专利
第一节/导 论/427
第二节/新型专利之标的/428
第三节/新型审查制度/432
第四节/申请与审查程序/435
第五节/新型专利要件/438
第六节/新型技术报告/444
第七节/新型与他种专利之关系/447
第八节/新型专利权/453
问题与讨论/458

第十六章/设计专利
第一节/导 论/459
第二节/设计专利之标的/460
第三节/说明书与实体审查/468
第四节/设计专利要件/471
第五节/设计之近似/473
第六节/设计专利权/478
第七节/联合新式样与衍生设计/479
第八节/部分设计专利/485
第九节/图像设计/492
第十节/成组设计/494
问题与讨论/496

第十七章/其他智慧财产权
第一节/导  论/497
第二节/TRIPS所规范之智慧财产权/498
第三节/着作权及相关权利/501
第四节/商 标/506
第五节/积体电路电路布局/511
第六节/未经公开资料之保护/515
第七节/与授权契约有关之反竞争行为/521
问题与讨论/532

参考文献/533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我国专利制度自1949年施行迄今,已逾一甲子,以促进国家产业发展为目的之专利法,随着时代之演进与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也历经多次重大修正。于今我国每年受理之专利申请规模,发明、新型、新式样专利合计约有八万件,在设有专利制度的国家中亦在前十大之列,是累积许多人一点一滴努力的成果。

  2011年12月21日修正公布专利法修正全文159条,其距前一次修法已八年有余,因而修正内容甚多、幅度颇大。举其荦荦大者:有从制度面扩大专利保护对象者,如设计专利新增衍生设计、部分设计、电脑图像与图形化使用者介面、成组设计制度;发明专利审查面则有完备修正制度、放宽分割申请时点、最后核驳通知、优惠期适用范围扩大至进步性等修正;而在专利权行使制度之修正部分,则有专利权效力不及事项、专属授权、强制授权、医药品或农药品之专利权期间延长相关规定;在举发撤销专利权部分,进展至依申请专利范围逐项举发及逐项审定、新增合併审查制度等;此外,还有公共卫生议题之规定,是配合世界贸易组织为协助开发中国家及低度开发国家取得所需专利药品,以解决其国内公共卫生危机所增设。

  本次修正除因应产业变迁与国际趋势外,亦有诸多修正系脱胎于累积我国专利司法实务之经验而来。例如,特许实施改称强制授权并作更为周延之规范,与CD-R特许实施事件在2008年行政诉讼判决不无关联;举发制度依申请专利范围逐项审定,可说是近年来专利行政诉讼事件之司法审查密度及深度所形成的趋势;而专利侵害诉讼事件在智慧财产法院的专业审查下,触引法律面须对专利权之效力、行使、与授权等作更明确之相关规范。

  今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刘国赞老师完成「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一书,对于新修正专利法作了系统性的周全介绍,不仅包含法律制度面,在实务面及应用面也有详细论述。特别在专利事件之行政诉讼、以及专利侵害之民事诉讼与专利权范围认定,引用许多智慧财产法院成立后之判决,涵摄了2008年以来司法裁判在整体专利制度影响的内容,有利于读者了解专利法之最新实务见解。

  本书在新专利法正式施行前完成,不仅有助于实务界了解新制,俾于施行后正确运用,并有助于欲从事专利工作及研究者学习及研究之用。

智慧财产法院
高秀真
2012年6月5日

四版序

  2015年9月第三版完成迄今,专利法修法是2016年9月行政院函请立法院审议有关因应我国推动加入太平洋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的部分条文修正,包含:扩大优惠期的适用,配套修正先使用权之规定,导入因专利专责机关审查迟延而申请延长专利权期间之制度,配合专利连结制度明确起诉依据。前三者已获三读通过,2017年1月18日总统公布,行政院核定自同年5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5月1日当日及嗣后提出申请之新申请案。另外,2017年3月立法委员提案增订专利法第84条之1有关间接侵权规定,尚未三读。以上部分条文修正将在第五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六章等相关章节说明之。

  另外,专利侵害鑑定要点于2016年2月大幅修正,并改名为专利侵权判断要点,相关内容于第十三章及第十六章说明之。

  实务面进展较多而修改的内容有:冒充申请的民事诉讼(第七章),标准必要专利之FRAND抗辩(第十七章)。

刘国赞 谨志
2017年6月23日

三版序

  本书于2013年底第二版完成迄今一年有余,专利法在制度面的变动不大,主要是边境管制措施之立法通过并于2014年3月施行,实务面之进展则是在司法审判上累积较多之案例。

  三版内容除资讯更新与部分文字之调整外,修改较多的部分是:第五章将优惠期制度独立列为一节,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将边境管制措施增列在第八节,第十三章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中若干案例以我国智慧财产法院判决案例取代原来之美国案例,第十六章设计专利中引用我国审查基准与实务案例取代原来之日本案例。

刘国赞 谨志
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
2017年6月23日

二版序

  本书于2013年底第二版完成迄今一年有余,专利法在制度面的变动不大,主要是边境管制措施之立法通过并于2014年3月施行,实务面之进展则是在司法审判上累积较多之案例。

  三版内容除资讯更新与部分文字之调整外,修改较多的部分是:第五章将优惠期制度独立列为一节,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将边境管制措施增列在第八节,第十三章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中若干案例以我国智慧财产法院判决案例取代原来之美国案例,第十六章设计专利中引用我国审查基准与实务案例取代原来之日本案例。

刘国赞 谨志
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
2013年12月12日



  本书是依2011年11月29日立法院三读通过、12月21日总统令修正公布之专利法撰写而成。因本次专利法修正内容颇多,加上智慧财产法院近年新的判决实务进展,作者乃将2009年4月之「专利实务论」大幅修正,去除不合时宜及过于繁杂之实务内容,以「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为名,採专利法之理论体系与实务并重之方式编写。

  本书完成于2011年修正专利法已公布但尚未施行之时点,因预期新法可在公布约一年的准备期后正式施行,故在本书称「新专利法」或直接称「专利法」者,均指2011年专利法。2004年7月1日施行之现行专利法则称「旧专利法」或「旧法」,更早之旧法版本则冠以施行年份以兹区分,例如「1994年专利法」。在相关子法上,专利法施行细则是以经济部101年5月28日经授字第10120030780号预告修正之「专利法施行细则」版本为准。

  本书採横书编排,叙述法律条号时使用阿拉伯数字,条文内容之条号仍使用国字。法律名称使用略语以兹简洁,例如「专」代表「专利法」,「专施」是「专利法施行细则」,「行程」为行政程序法,「行诉」为行政诉讼法,「审理法」为「智慧财产案件审理法」,「民」是「民法」;「特」、「实用新案」、「意匠」分别为日本「特许法」、「实用新案法」、「意匠法」。

  全书共分十七章,以「专利起源与法制沿革」为第一章,回顾专利制度在主要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并简述我国专利法立法及修正沿革。第二章至第十六章是专利法的核心内容,包含发明、新型与设计专利。为避免同时叙述三种专利之复杂,第二至十四章仅以发明专利为主,第十五、十六章再分别介绍新型专利、设计专利。最后一章则是专利与其他智慧财产权的关系。

  第二章至第十四章以发明专利为主轴,前半段第二至八章是权利之取得阶段,第九至十四章则为取得权利后之权利行使阶段。

  第二章先介绍「专利专责机关与审查制度」,基于同一发明申请许多国家专利之需求,本章除国家专利专责机关外,也介绍如欧洲专利局等地区性的专利专责机关,其可用一次申请及审查的程序,取得多个国家之专利;在审查制度上,则以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制度为主,兼述近年来在审查上的国际调和现况。

  第三章是「发明定义与不予专利项目」,此一主题界定专利法所保护之发明为何。非属专利法保护之发明,或落入不予专利项目者,纵有高价值亦无法获得专利保护。因美、日、欧在发明定义展现不同的法律规定,本章除我国之规定外,也必须介绍美、日、欧对发明定义的概念与发展。

  第四章介绍「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专利说明书有其法定的撰写格式,尤其申请专利范围是专利权的核心,因此以专章叙述。

  第五章是「专利要件」,实质审查制度下是审查申请专利之发明是否符合一定条件,具体言之,即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符合者即属值得保护之发明而给予专利保护。

  第六章是「申请与实体审查程序」,相对于第五章之实体,本章为程序,包含从提出申请的程序审查,直到审定为止的程序。实体审查程序有审查及再审查,以及审查中的官方通知与申请人之修正。发明单一性与分割申请、国内优先权等也归在本章。

  第七章叙述「发明人与专利申请权」,发明人与申请人在提出专利申请时就必须认定,而谁是真正发明人与专利申请人之争议却常出现在取得专利权后,本章除僱佣关系与出资聘人的专利申请权归属外,也介绍发明人的名誉权与相当对价请求权。

  第八章是「专利审查之行政程序与诉愿」,专利专责机关进行专利审查程序,除依专利法规定外,也须注意行政程序法之规定。行政程序法与专利审查关系密切者,有期日、期间与送达、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行政处分等。申请专利之发明经再审查不予专利审定后,可依诉愿法提起诉愿,本章简介诉愿程序之概要。

  专利权之行使阶段从第九章开始,首论「专利权期间与效力」,包含专利权之发生、维持、消灭、延长、延展,以及专利权之排他效力与限制。

  第十章是「专利权之无效与撤销」,包含专利法的举发制度以及专利侵害诉讼中的专利无效抗辩。举发制度从举发之发动、实体审查、到举发审定,新专利法有大幅之修正。

  第十一章是「专利之行政诉讼」,专利申请人对申请案之行政处分不服者,可循序进行诉愿及行政诉讼之救济,本章介绍在司法机关的行政诉讼。将专利之行政诉讼安排在举发章之后,是因实务上专利之行政诉讼以对举发审定不服之行政诉讼占多数。本章概述专利事件之行政诉讼,包含行政诉讼类型、通常诉讼程序之起诉、审理与裁判、以及上诉审等。

  有关行使专利权之专利侵害诉讼,分述于第十二章及十三章。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先叙述以民事侵权行为为基础的专利侵权行为,其次是请求权与管辖法院,还有损害赔偿额之计算与禁止请求权等。专利侵害事件之争点甚多,所谓侵害是以被诉对象是否落入专利权范围为准,因而以第十三章专章叙述「权利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本章所述之原则多来自司法裁判之实务案例。

  第十四章是「专利权之实施与授权」,将取得专利权之发明付诸实施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授权他人实施更能快速创造产值,本章也包含强制授权及公共卫生之医药专利强制授权议题。

  第十五至第十七章是发明专利以外之其他智慧财产权。首先是与发明专利同样保护技术性创作的「新型专利」,叙述于第十五章。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差异较大者,是在保护之标的与审查制度,新型採形式审查制度,行使权利时需有新型技术报告之配套。

  第十六章「设计专利」旧称「新式样」,在新专利法有重大修正。本章除介绍设计专利保护之标的、设计专利要件、以及位居设计专利核心的近似问题外,也介绍在新专利法所增之衍生设计、部分设计、成组设计、电脑图像与图形化使用者介面等。

  最后第十七章是与专利有关之其他智慧财产权,除着作权、商标权、积体电路电路布局、营业祕密等之外,也叙述专利权行使违反公平交易法之问题。本书以专利为主题,因而将其他智慧财产权置于最后一章,旨在叙述这些智慧财产权与专利间的关系,尤其是竞合或同时保护之问题。

  本书得以完成,需感谢多年来从事专利审查工作前辈们的启发与指点,以及学界先进与实务界资深专利工作者给予宝贵意见,也感谢元照出版公司费心编辑校对。特别是智慧财产法院  高院长秀真慨允作序,令作者铭记在心。

  本书出版前已经过多次校对,但作者才疏学浅,虽字斟句酌、一再推敲,仍有诸多不完善与疏漏之处,尚祈各界先进不吝指正。

刘国赞 谨志
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
2012年6月1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知识产权法入门》绝对是想搞懂专利、商标、著作权这些概念的初学者福音!我之前完全是门外汉,只知道专利好像跟发明有关,但具体怎么操作、申请流程、权利范围,一头雾水。这本书从最基础的定义讲起,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容易理解。像是商标的部分,它不只是告诉你注册商标的好处,还会分析不同行业的商标设计趋势,以及如何避免侵权。最棒的是,它还会介绍一些实际的案例,让你知道这些法律条文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我之前在公司遇到一个产品设计的问题,担心会侵犯到别人的专利,读了这本书后,自己就能初步判断风险,节省了很多咨询律师的时间和费用。虽然它不能取代专业的法律意见,但绝对能让你对知识产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踩雷。而且排版也很舒服,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适合边喝咖啡边慢慢阅读。真心推荐给所有对知识产权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

不得不说,《公司法精解》这本书真的非常实用!我最近正准备创业,需要了解公司注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之前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但感觉零零散散,而且很多信息不准确。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资深的会计师,他结合了公司法的理论和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公司设立、股权转让、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方面的知识。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详细介绍了公司章程的编写,以及如何规避公司运营中的法律风险。而且,它还会提供一些实用的表格和模板,方便你进行操作。读完这本书,我对公司法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有信心创业成功。强烈推荐给所有创业者和公司管理者!

评分

我一直对法律抱持着一种敬畏之心,觉得它高深莫测,难以理解。直到我读了这本《法律思维:像律师一样思考》。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法律的认知,它不是在教你背诵法律条文,而是在教你如何像律师一样思考问题。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律师是如何运用逻辑、推理、证据来解决问题的。它强调法律思维的核心在于批判性思考,要学会质疑、分析、评估,而不是盲目相信。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巧妙,它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法律思维的方法。我之前在处理一些人际关系问题时,总是被情绪左右,难以做出理性的判断。读了这本书后,我学会了用法律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更加冷静、客观,也更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它不仅仅是一本法律书,更是一本提升思维能力的书。

评分

我读过很多关于谈判的书,但《谈判力:哈佛谈判学》这本书绝对是其中最棒的一本。它不是在教你一些花招技巧,而是在教你如何建立信任、寻找共同利益、达成双赢的协议。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谈判的艺术和科学。它强调谈判的核心在于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利益,而不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清晰,它从谈判的准备、策略、技巧、到谈判后的处理,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之前在跟供应商谈判价格时,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最终不得不接受对方的条件。读了这本书后,我学会了用更有效的方法进行谈判,不仅获得了更优惠的价格,还建立了更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不仅仅是一本谈判书,更是一本提升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的书。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商业法律实务》纯粹是迫于工作需要。我负责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经常需要跟国外客户签订各种合同,之前对这些法律条款完全是视而不见,只希望不要出什么问题。但后来发现,这样下去风险太大了,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他用非常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了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比如合同的订立、履行、违约责任、知识产权保护等等。它不仅仅告诉你法律条文是什么,还会分析这些条文背后的逻辑和目的,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最让我受益的是,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合同范本,可以直接套用,省去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它还会提醒你在签订合同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条款,以及如何规避风险。读完这本书,我对国际贸易的法律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应对各种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