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四版)

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专利法
  • 知识产权
  • 法律
  • 教材
  • 四版
  • 理论与实用
  • 法学
  • 实用指南
  • 知识产权法
  • 法律法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介绍专利法之理论与实务运用,从专利制度之起源、专利权之取得,到专利权之行使与争讼,均有完整介绍。

  专利权之取得阶段包含:专利专责机关与专利审查制度、划定专利保护范畴之发明定义与不予专利项目、准备专利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提出专利申请、发明人与专利申请权、专利实体审查之要件、实体审查程序,也包含行政程序与遭不予专利审定后之诉愿等。

  取得专利权后,首先是专利权之发生、专利权期间与效力,以及专利权之撤销与无效、专利之行政诉讼等。专利权之行使则包含:专利被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以及专利权之实施与授权。

  本书以发明专利为主轴进行介绍,新型专利与设计专利仅介绍其特殊的部分。其他智慧财产权如商标、着作、营业祕密、积体电路电路布局、以及公平交易法等与专利之关系或竞合,亦在本书范围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国赞


  现职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学历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工学博士
  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硕士

  经历
  1992年进入经济部中央标准局(智慧财产局之前身)专利处服务,从事专利审查工作,历任技正、专利审查官兼科长、专利高级审查官、副组长、组长。
  曾在美国、日本、德国参加专利实务进修课程并做相关研究,并担任许多训练机构办理专利实务相关课程之讲师。

  着作
  专利实务论
  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侵害

  研究
  专利法制
  专利权范围解析
  专利侵害诉讼实务
  专利无效与诉讼实务
  专利技术分析与布局

图书目录

推荐序/高秀真
四版序
三版序
二版序


第一章/专利起源与法制沿革
第一节/导 论/1
第二节/专利制度的起源/3
第三节/十九世纪专利制度的扩散与发展/8
第四节/台湾与中国专利制度之建立/17
第五节/1980年代美国重视专利政策/20
第六节/专利制度之目的与专利政策/23
第七节/专利法制体系与沿革/26
问题与讨论/31

第二章/专利专责机关与审查制度
第一节/导 论/33
第二节/国家专利专责机关/34
第三节/国际优先权/39
第四节/地区专利局── 欧洲专利局/41
第五节/国际专利机构──WIPO/43
第六节/从全面审查到早期公开/45
第七节/检索与审查分离/54
第八节/国际专利申请制度──专利合作条约/57
问题与讨论/61

第三章/发明定义与不予专利项目
第一节/导 论/63
第二节/产业发展与发明定义/64
第三节/不同的发明定义── 欧、美、日与我国/67
第四节/欧洲的发明定义/69
第五节/日本与我国之发明定义/74
第六节/美国法院解释发明定义之判例/77
第七节/法定不予专利项目/81
第八节/当代议题── 动、植物专利/88
问题与讨论/92

第四章/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
第一节/导 论/93
第二节/专利说明书概要/95
第三节/说明书及必要图式/99
第四节/申请专利范围的独立项/101
第五节/申请专利范围的大小与实施例/107
第六节/附属请求项/111
第七节/请求项记载实务/114
问题与讨论/119

第五章/专利要件
第一节/导 论/121
第二节/产业利用性/122
第三节/先申请原则/125
第四节/新颖性/128
第五节/扩大先申请案之范围/134
第六节/进步性/137
第七节/优惠期制度/141
第八节/主张国际优先权的效果/145
问题与讨论/149

第六章/申请与实体审查程序
第一节/导 论/151
第二节/专利申请人/152
第三节/程序审查/157
第四节/实体审查程序/163
第五节/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之修正/166
第六节/发明单一性/172
第七节/再审查/174
第八节/分割申请/179
第九节/国内优先权/185
问题与讨论/188

第七章/发明人与专利申请权
第一节/导 论/189
第二节/发明人与共同发明人/191
第三节/专利申请权/193
第四节/错误的专利申请人── 冒充申请/198
第五节/发明人的名誉权/203
第六节/相当对价请求权/205
问题与讨论/214

第八章/专利审查之行政程序与诉愿
第一节/导 论/215
第二节/行政程序法与诉愿法/216
第三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8
第四节/期日、期间与送达/223
第五节/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228
第六节/行政处分/229
第七节/专利申请案之诉愿/236
第八节/专利制度中的特别诉愿程序/243
问题与讨论/245

第九章/专利权期间与效力
第一节/导 论/247
第二节/专利权之发生、维持、消灭/248
第三节/专利权期间之延长、延展/254
第四节/专利权人运用专利权与实施/259
第五节/专利权之排他效力/263
第六节/专利权排他效力之限制/265
第七节/医药专利权效力之限制与连结制度/273
问题与讨论/276

第十章/专利权之无效与撤销
第一节/导 论/277
第二节/专利权撤销之法制沿革/278
第三节/举发之概念与法规适用/280
第四节/举发之发动/282
第五节/举发之实体审查程序/286
第六节/举发之审查原则/290
第七节/举发之实体审定/294
第八节/专利权期间延长之举发/300
第九节/侵害诉讼中的专利无效抗辩/301
问题与讨论/306

第十一章/专利之行政诉讼
第一节/导 论/307
第二节/行政法院与管辖事件/308
第三节/诉讼类型与诉讼要件/309
第四节/撤销诉讼实体判决要件/311
第五节/通常诉讼程序之起诉/313
第六节/言词辩论与证据/317
第七节/撤销诉讼之裁判/318
第八节/专利举发案之行政诉讼/322
第九节/课予义务诉讼/329
第十节/上诉与再审/333
问题与讨论/335

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
第一节/导 论/337
第二节/请求权与管辖法院/338
第三节/民事侵权行为/339
第四节/损害赔偿请求权/343
第五节/损害赔偿额之计算/348
第六节/禁止请求权/355
第七节/信用回复措施请求权与其他/359
第八节/边境管制措施/362
第九节/专利侵害的刑事责任/365
问题与讨论/367

第十三章/权利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
第一节/导 论/369
第二节/专利侵害判断之法源/370
第三节/专利侵害类型/372
第四节/解析请求项与被诉对象/375
第五节/字义侵害/378
第六节/均等侵害/381
第七节/均等侵害之限制/387
第八节/诉讼之进行与实务趋势/392
问题与讨论/395

第十四章/专利权之实施与授权
第一节/导 论/397
第二节/专利权授权他人实施/398
第三节/强制授权的沿革与国际规范/400
第四节/特许实施实务/404
第五节/强制授权规范/411
第六节/专利发明之实施权/414
第七节/公共卫生之医药专利强制授权/421
问题与讨论/425

第十五章/新型专利
第一节/导 论/427
第二节/新型专利之标的/428
第三节/新型审查制度/432
第四节/申请与审查程序/435
第五节/新型专利要件/438
第六节/新型技术报告/444
第七节/新型与他种专利之关系/447
第八节/新型专利权/453
问题与讨论/458

第十六章/设计专利
第一节/导 论/459
第二节/设计专利之标的/460
第三节/说明书与实体审查/468
第四节/设计专利要件/471
第五节/设计之近似/473
第六节/设计专利权/478
第七节/联合新式样与衍生设计/479
第八节/部分设计专利/485
第九节/图像设计/492
第十节/成组设计/494
问题与讨论/496

第十七章/其他智慧财产权
第一节/导  论/497
第二节/TRIPS所规范之智慧财产权/498
第三节/着作权及相关权利/501
第四节/商 标/506
第五节/积体电路电路布局/511
第六节/未经公开资料之保护/515
第七节/与授权契约有关之反竞争行为/521
问题与讨论/532

参考文献/533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我国专利制度自1949年施行迄今,已逾一甲子,以促进国家产业发展为目的之专利法,随着时代之演进与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也历经多次重大修正。于今我国每年受理之专利申请规模,发明、新型、新式样专利合计约有八万件,在设有专利制度的国家中亦在前十大之列,是累积许多人一点一滴努力的成果。

  2011年12月21日修正公布专利法修正全文159条,其距前一次修法已八年有余,因而修正内容甚多、幅度颇大。举其荦荦大者:有从制度面扩大专利保护对象者,如设计专利新增衍生设计、部分设计、电脑图像与图形化使用者介面、成组设计制度;发明专利审查面则有完备修正制度、放宽分割申请时点、最后核驳通知、优惠期适用范围扩大至进步性等修正;而在专利权行使制度之修正部分,则有专利权效力不及事项、专属授权、强制授权、医药品或农药品之专利权期间延长相关规定;在举发撤销专利权部分,进展至依申请专利范围逐项举发及逐项审定、新增合併审查制度等;此外,还有公共卫生议题之规定,是配合世界贸易组织为协助开发中国家及低度开发国家取得所需专利药品,以解决其国内公共卫生危机所增设。

  本次修正除因应产业变迁与国际趋势外,亦有诸多修正系脱胎于累积我国专利司法实务之经验而来。例如,特许实施改称强制授权并作更为周延之规范,与CD-R特许实施事件在2008年行政诉讼判决不无关联;举发制度依申请专利范围逐项审定,可说是近年来专利行政诉讼事件之司法审查密度及深度所形成的趋势;而专利侵害诉讼事件在智慧财产法院的专业审查下,触引法律面须对专利权之效力、行使、与授权等作更明确之相关规范。

  今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刘国赞老师完成「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一书,对于新修正专利法作了系统性的周全介绍,不仅包含法律制度面,在实务面及应用面也有详细论述。特别在专利事件之行政诉讼、以及专利侵害之民事诉讼与专利权范围认定,引用许多智慧财产法院成立后之判决,涵摄了2008年以来司法裁判在整体专利制度影响的内容,有利于读者了解专利法之最新实务见解。

  本书在新专利法正式施行前完成,不仅有助于实务界了解新制,俾于施行后正确运用,并有助于欲从事专利工作及研究者学习及研究之用。

智慧财产法院
高秀真
2012年6月5日

四版序

  2015年9月第三版完成迄今,专利法修法是2016年9月行政院函请立法院审议有关因应我国推动加入太平洋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的部分条文修正,包含:扩大优惠期的适用,配套修正先使用权之规定,导入因专利专责机关审查迟延而申请延长专利权期间之制度,配合专利连结制度明确起诉依据。前三者已获三读通过,2017年1月18日总统公布,行政院核定自同年5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5月1日当日及嗣后提出申请之新申请案。另外,2017年3月立法委员提案增订专利法第84条之1有关间接侵权规定,尚未三读。以上部分条文修正将在第五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六章等相关章节说明之。

  另外,专利侵害鑑定要点于2016年2月大幅修正,并改名为专利侵权判断要点,相关内容于第十三章及第十六章说明之。

  实务面进展较多而修改的内容有:冒充申请的民事诉讼(第七章),标准必要专利之FRAND抗辩(第十七章)。

刘国赞 谨志
2017年6月23日

三版序

  本书于2013年底第二版完成迄今一年有余,专利法在制度面的变动不大,主要是边境管制措施之立法通过并于2014年3月施行,实务面之进展则是在司法审判上累积较多之案例。

  三版内容除资讯更新与部分文字之调整外,修改较多的部分是:第五章将优惠期制度独立列为一节,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将边境管制措施增列在第八节,第十三章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中若干案例以我国智慧财产法院判决案例取代原来之美国案例,第十六章设计专利中引用我国审查基准与实务案例取代原来之日本案例。

刘国赞 谨志
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
2017年6月23日

二版序

  本书于2013年底第二版完成迄今一年有余,专利法在制度面的变动不大,主要是边境管制措施之立法通过并于2014年3月施行,实务面之进展则是在司法审判上累积较多之案例。

  三版内容除资讯更新与部分文字之调整外,修改较多的部分是:第五章将优惠期制度独立列为一节,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将边境管制措施增列在第八节,第十三章专利权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中若干案例以我国智慧财产法院判决案例取代原来之美国案例,第十六章设计专利中引用我国审查基准与实务案例取代原来之日本案例。

刘国赞 谨志
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
2013年12月12日



  本书是依2011年11月29日立法院三读通过、12月21日总统令修正公布之专利法撰写而成。因本次专利法修正内容颇多,加上智慧财产法院近年新的判决实务进展,作者乃将2009年4月之「专利实务论」大幅修正,去除不合时宜及过于繁杂之实务内容,以「专利法之理论与实用」为名,採专利法之理论体系与实务并重之方式编写。

  本书完成于2011年修正专利法已公布但尚未施行之时点,因预期新法可在公布约一年的准备期后正式施行,故在本书称「新专利法」或直接称「专利法」者,均指2011年专利法。2004年7月1日施行之现行专利法则称「旧专利法」或「旧法」,更早之旧法版本则冠以施行年份以兹区分,例如「1994年专利法」。在相关子法上,专利法施行细则是以经济部101年5月28日经授字第10120030780号预告修正之「专利法施行细则」版本为准。

  本书採横书编排,叙述法律条号时使用阿拉伯数字,条文内容之条号仍使用国字。法律名称使用略语以兹简洁,例如「专」代表「专利法」,「专施」是「专利法施行细则」,「行程」为行政程序法,「行诉」为行政诉讼法,「审理法」为「智慧财产案件审理法」,「民」是「民法」;「特」、「实用新案」、「意匠」分别为日本「特许法」、「实用新案法」、「意匠法」。

  全书共分十七章,以「专利起源与法制沿革」为第一章,回顾专利制度在主要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并简述我国专利法立法及修正沿革。第二章至第十六章是专利法的核心内容,包含发明、新型与设计专利。为避免同时叙述三种专利之复杂,第二至十四章仅以发明专利为主,第十五、十六章再分别介绍新型专利、设计专利。最后一章则是专利与其他智慧财产权的关系。

  第二章至第十四章以发明专利为主轴,前半段第二至八章是权利之取得阶段,第九至十四章则为取得权利后之权利行使阶段。

  第二章先介绍「专利专责机关与审查制度」,基于同一发明申请许多国家专利之需求,本章除国家专利专责机关外,也介绍如欧洲专利局等地区性的专利专责机关,其可用一次申请及审查的程序,取得多个国家之专利;在审查制度上,则以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制度为主,兼述近年来在审查上的国际调和现况。

  第三章是「发明定义与不予专利项目」,此一主题界定专利法所保护之发明为何。非属专利法保护之发明,或落入不予专利项目者,纵有高价值亦无法获得专利保护。因美、日、欧在发明定义展现不同的法律规定,本章除我国之规定外,也必须介绍美、日、欧对发明定义的概念与发展。

  第四章介绍「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专利说明书有其法定的撰写格式,尤其申请专利范围是专利权的核心,因此以专章叙述。

  第五章是「专利要件」,实质审查制度下是审查申请专利之发明是否符合一定条件,具体言之,即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符合者即属值得保护之发明而给予专利保护。

  第六章是「申请与实体审查程序」,相对于第五章之实体,本章为程序,包含从提出申请的程序审查,直到审定为止的程序。实体审查程序有审查及再审查,以及审查中的官方通知与申请人之修正。发明单一性与分割申请、国内优先权等也归在本章。

  第七章叙述「发明人与专利申请权」,发明人与申请人在提出专利申请时就必须认定,而谁是真正发明人与专利申请人之争议却常出现在取得专利权后,本章除僱佣关系与出资聘人的专利申请权归属外,也介绍发明人的名誉权与相当对价请求权。

  第八章是「专利审查之行政程序与诉愿」,专利专责机关进行专利审查程序,除依专利法规定外,也须注意行政程序法之规定。行政程序法与专利审查关系密切者,有期日、期间与送达、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行政处分等。申请专利之发明经再审查不予专利审定后,可依诉愿法提起诉愿,本章简介诉愿程序之概要。

  专利权之行使阶段从第九章开始,首论「专利权期间与效力」,包含专利权之发生、维持、消灭、延长、延展,以及专利权之排他效力与限制。

  第十章是「专利权之无效与撤销」,包含专利法的举发制度以及专利侵害诉讼中的专利无效抗辩。举发制度从举发之发动、实体审查、到举发审定,新专利法有大幅之修正。

  第十一章是「专利之行政诉讼」,专利申请人对申请案之行政处分不服者,可循序进行诉愿及行政诉讼之救济,本章介绍在司法机关的行政诉讼。将专利之行政诉讼安排在举发章之后,是因实务上专利之行政诉讼以对举发审定不服之行政诉讼占多数。本章概述专利事件之行政诉讼,包含行政诉讼类型、通常诉讼程序之起诉、审理与裁判、以及上诉审等。

  有关行使专利权之专利侵害诉讼,分述于第十二章及十三章。第十二章「专利侵害之请求权与诉讼」先叙述以民事侵权行为为基础的专利侵权行为,其次是请求权与管辖法院,还有损害赔偿额之计算与禁止请求权等。专利侵害事件之争点甚多,所谓侵害是以被诉对象是否落入专利权范围为准,因而以第十三章专章叙述「权利范围之解释与均等侵害」,本章所述之原则多来自司法裁判之实务案例。

  第十四章是「专利权之实施与授权」,将取得专利权之发明付诸实施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授权他人实施更能快速创造产值,本章也包含强制授权及公共卫生之医药专利强制授权议题。

  第十五至第十七章是发明专利以外之其他智慧财产权。首先是与发明专利同样保护技术性创作的「新型专利」,叙述于第十五章。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差异较大者,是在保护之标的与审查制度,新型採形式审查制度,行使权利时需有新型技术报告之配套。

  第十六章「设计专利」旧称「新式样」,在新专利法有重大修正。本章除介绍设计专利保护之标的、设计专利要件、以及位居设计专利核心的近似问题外,也介绍在新专利法所增之衍生设计、部分设计、成组设计、电脑图像与图形化使用者介面等。

  最后第十七章是与专利有关之其他智慧财产权,除着作权、商标权、积体电路电路布局、营业祕密等之外,也叙述专利权行使违反公平交易法之问题。本书以专利为主题,因而将其他智慧财产权置于最后一章,旨在叙述这些智慧财产权与专利间的关系,尤其是竞合或同时保护之问题。

  本书得以完成,需感谢多年来从事专利审查工作前辈们的启发与指点,以及学界先进与实务界资深专利工作者给予宝贵意见,也感谢元照出版公司费心编辑校对。特别是智慧财产法院  高院长秀真慨允作序,令作者铭记在心。

  本书出版前已经过多次校对,但作者才疏学浅,虽字斟句酌、一再推敲,仍有诸多不完善与疏漏之处,尚祈各界先进不吝指正。

刘国赞 谨志
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专利研究所
2012年6月1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