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交易法之释论与实务(第三册)

公平交易法之释论与实务(第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公平交易法
  • 竞争法
  • 反垄断
  • 市场监管
  • 法律实务
  • 案例分析
  • 经济法
  • 法规解读
  • 合规
  • 经营者行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系以2015年2月4日修正公布之新公平交易法规范为论述基础,就新修正后之公平交易法体系、制度内容、各种行为规范之构成要件等分别予以阐明。包括相关市场之界定、事业市场力量之评估、联合行为之新规范、寡占市场之平行行为或联合行为之区分及判断、限制转售价格之新规范、不正当限制交易相对人事业活动之规范、仿冒行为之新规范、以及新法修正后对概括补充规范性质之第25条「足以影响交易秩序之欺罔或显失公平之行为」规定适用之影响等问题之探讨。取材方面并大量引介及评析相关之实务案例及行政法院裁判之见解,对于公平交易法实务之认识及竞争法理如何运用及操作,应有相当之助益。并且可以体会公平交易法在维护市场自由及公平竞争秩序之同时,对于事业活动、产业及整体经济发展所生之实际影响。
竞争、规制与社会责任:现代商业伦理与法律的交汇点 导论:市场失灵的审视与法律的介入 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自由竞争被视为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然而,历史经验和现实案例反复证明,市场并非总是能够自我修正,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主体,在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市场失灵,表现为垄断、不公平竞争、信息不对称等结构性问题。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的《公平交易法》条文的细致解析与司法实践的追踪,而是将视角拔高至竞争政策的哲学基础、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路径,以及现代商业活动中日益凸显的社会责任维度。我们探讨的重点在于,当法律的边界需要扩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化和数字化挑战时,应如何重塑监管框架,以确保竞争的“公平性”不仅仅是程序上的对等,更是实质性的、有利于消费者福祉和社会整体效率的平衡状态。 第一部分:竞争政策的理论基石与演进 1. 竞争的界定与衡量:从效率到福祉 传统的竞争分析多侧重于“消费者剩余最大化”这一新古典经济学假设。本书将批判性地审视这一局限性。我们深入探讨“反垄断目标”的多元化:如何平衡效率(Productive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与创新(Dynamic Efficiency)?更进一步,如何纳入对分配公平(Equity Concerns)的考量?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垄断与算法偏见对竞争格局的重塑,要求我们超越传统的“市场势力”定义,引入对“市场权力”更深层次的理解。 2. 垄断行为的经济学辨析:超越价格操纵 本书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垄断行为的经济后果,但重点在于预防性监管的必要性。例如,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标准必要专利(SEP)的滥用与“捆绑销售”的界限如何划定?在平台经济中,数据的“排他性使用权”是否构成事实上的进入壁垒?我们不再将焦点仅仅放在价格欺诈上,而是深入研究排他性交易、掠夺性定价、搭售限制等行为背后的复杂经济动机及其对潜在竞争者的扼杀效应。这些分析旨在建立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政策框架,以应对那些尚未完全显化但潜力巨大的限制竞争行为。 3. 国际竞争法的比较视角与趋同趋势 全球贸易的深化要求各国竞争法体系具备相互兼容性。本部分将对比分析美国谢尔曼法、欧盟竞争法(Articles 101 & 102)与特定亚洲经济体在处理跨国并购、卡特尔调查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中的差异与共性。重点讨论在国际合作层面,如何协调对全球性数字巨头的管辖权冲突,以及如何统一对“效果原则”的适用标准。 第二部分:不公平竞争行为的边界拓展与规制难题 1. 商业信誉与不正当使用:从仿冒到恶意诋毁 不公平竞争的范畴远超对他人商标或商誉的简单模仿。本书探讨了“搭便车”(Free-Riding)行为的广度,包括对知名产品设计、包装乃至商业模式的恶意复制。同时,我们关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网络水军”、虚假评论和恶意信息散播等新型不正当竞争手段,分析这些行为如何通过操纵公众认知,间接损害竞争秩序和企业商誉。 2. 商业秘密的保护与限制:创新与流动的平衡 商业秘密是现代企业最核心的无形资产,其保护是鼓励研发投入的关键。然而,过度保护可能阻碍人才流动和知识的有效扩散。本书分析了如何界定“合理保密措施”,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平衡原用人单位的权益与劳动者自由择业的权利。我们着重探讨了针对供应链和高科技企业内部人员窃取、泄露商业秘密的法律应对机制,以及跨国境追索的复杂性。 3. 广告宣传的真实性:超越“实质性误导” 广告的规制核心在于确保消费者获得准确信息,从而做出理性的购买决策。本章细致考察了“暗示性虚假广告”、“比较广告的合法性边界”以及“绿色漂白”(Greenwashing)等新兴问题。这不仅涉及对文字描述的审查,更深入到对视觉呈现、营销语境以及目标受众感知的综合分析,以判定广告是否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 第三部分:现代商业伦理、社会责任与法律的再定位 1. 企业社会责任(CSR)与竞争法的交叉点 传统的竞争法关注的是“市场行为的效率”,而CSR则关注“企业存在的社会影响”。本书探讨了这两者如何在新兴领域发生碰撞与融合。例如,企业在供应链环节对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否可能被视为限制竞争的“非价格合谋”?我们分析了在特定行业中,行业自律规范、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的推广,如何在维护竞争的同时,引导企业承担更广泛的社会义务。 2. 平台经济的特殊规制逻辑:网络效应与市场权力 数字平台的“赢家通吃”特性,对传统的“市场界定”和“市场份额计算”提出了严峻挑战。本书探讨了“双边市场”与“多边市场”理论在反垄断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评估平台对“生态系统”的控制权。重点在于,针对平台的数据闭环、算法推荐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应采取何种监管手段,以避免其利用基础设施地位进行自我偏袒或扼杀创新。 3. 消费者保护的深化:从信息透明到实质公平 本书认为,现代的竞争政策已不可避免地向更广泛的消费者保护倾斜。我们讨论了“掠夺性捆绑”、“锁定效应”(Lock-in Effect)等机制如何损害消费者转换供应商的成本和意愿。最后的讨论集中于,法律应如何从被动的“事后惩罚”转向主动的“事前设计”,通过更严格的产品安全标准、更清晰的合同条款预设,从源头上减少市场失灵带来的消费者损失。 结语:迈向一个更负责任的商业未来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大的框架,用以理解现代商业法律与经济学的相互作用。我们认识到,“公平”的含义在不断演变,它不再仅仅是对抗旧式卡特尔的工具,而是确保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红利能够被更广泛社会共享的制度保障。通过对理论基础的再审视和对新兴实践难题的探讨,我们期望能为未来竞争规制的设计者、实践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维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廖义男


  现职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兼任教授

  学经历
  台湾大学法律学系毕业
  德国杜宾根(Tubingen)大学法学博士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院长
  辅仁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
  司法院大法官
  世新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着作
  企业与经济法(1980年4月)
  【行政法论集】
  (1)国家赔偿法(增定二版二刷)(1998年9月)
  (2)公共建设与行政法理(二刷)(1994年8月)
  (3)行政法之基本建制(2003年6月)
  (4)宪法及行政法制(2015年2月)
  【公平交易法论集】
  (1)公平交易法之理论与立法(1995年10月)
  (2)公平交易法之释论与实务(第一册)(二刷)(1996年8月)
  (3)公平交易法之释论与实务(第二册)(2015年3月)
  【土地法论集】
  (1)土地法制度论集(2015年1月)

图书目录

序言

作者简历

第一讲 2015年新修正公布之公平交易法评析
壹、前 言/1
贰、章节内容架构之调整/2
参、第四章更名为「调查及裁处程序」并删除有关主管机关
之组织及职掌之规定,及引进「中止调查」制度/8
肆、第六章「罚则」规定之变革/12
伍、第七章「附则」中明定对主管机关处分或决定不服
之直接行政诉讼救济/16
陆、结 语/18

第二讲 相关市场界定之论证要求──从行政法院相关裁判观察
壹、前 言/22
贰、行政法院裁判关于相关市场界定及论证之整理与归纳/24
参、行政法院裁判关于相关市场界定及论证之评析/43
肆、相关市场界定原则规定之内容及评述/46
伍、结 语/48

第三讲 事业市场力量之评估方法
壹、前 言/52
贰、事业市场力量评估之角度及主要依据/52
参、实务上计算市场占有率之标准及其批评/61
肆、事业市场占有率评估之合理方法(标准选择之顺序)/73
伍、结 语/74

第四讲 事业结合行为规范修正之评析
壹、前 言/77
贰、结合行为规范之修正重点/78
参、对事业结合为延期审查通知、许可或禁止仍以市场
占有率为重要考量因素/85
肆、结合案件之审查应符合正当法律程序之要求/89
伍、结 语/91

第五讲 2015年新修正公布之公平交易法评析──联合行为之规范
壹、前 言/96
贰、2015年新修正之公平交易法有关联合行为规范之修正及其评析/96
参、新修正规范对将来联合行为实务案件处理之影响/114
肆、结 语/115

第六讲 寡占市场之平行行为或联合行为之区分及判断──从行政法院之相关裁判观察
壹、前 言/118
贰、寡占市场推论业者有意思联络而成立联合行为之案例/120
参、寡占市场事业有意识之平行行为之案例/131
肆、「联合之促进行为」理论与合理推定联合行为合意明文之影响/140
伍、寡占市场有意识平行行为之论证要求/143
陆、结 语/145

第七讲 限制转售价格之规范
壹、前 言/148
贰、限制转售价格规范之立法沿革/149
参、限制转售价格行为之构成要件/157
肆、但书正当理由之内涵及举证责任/163
伍、结 语/169

第八讲 不正当限制交易相对人之事业活动
壹、前 言/172
贰、不正当限制交易相对人事业活动之规范之立法沿革/173
参、限制交易相对人之事业活动/174
肆、「限制不正当而有限制竞争之虞」之判断及应斟酌之因素/183
伍、事业得抗辩之方法及理由/190
陆、结 语/192

第九讲 仿冒行为规范修正之评析
壹、前 言/195
贰、修正仿冒行为规范(修正条文第22条)/196
参、修正条文之评析/196
肆、仿冒行为致与他人商品混淆者,主管机关之公权力
不介入,但不致与他人商品混淆者,主管机关之公权力却介入,
形成对不法行为评价上之矛盾及不合理/200
伍、结 语/201

第十讲 足以影响交易秩序之欺罔或显失公平之行为
壹、前 言/206
贰、公平交易委员会订定发布之「第25条案件处理原则」及其评析/207
参、2015年修法对第25条规范适用之影响/231
肆、结 语/241

第十一讲  消费者保护法与民法、公平交易法之关系
壹、前 言/246
贰、消费者保护法之立法精神及立法特色/246
参、消费者保护法与民法之关系/252
肆、消费者保护法与公平交易法之关系/259
伍、结 语/263

事项索引/267

案例索引/275

图书序言

序言

  本书系汇整2015年1月以来所发表有关公平交易法之文章共十一篇集结而成。除第四讲「事业结合行为规范修正之评析」系针对当时修正草案规范之得失予以论析外,其余十篇都是以2015年2月4日修正公布之新公平交易法规范为论述基础,就新修正后之公平交易法体系、制度内容、各种行为规范之构成要件等分别予以阐明。包括相关市场之界定、事业市场力量之评估、联合行为之新规范、寡占市场之平行行为或联合行为之区分及判断、限制转售价格之新规范、不正当限制交易相对人事业活动之规范、仿冒行为之新规范、以及新法修正后对概括补充规范性质之第25条「足以影响交易秩序之欺罔或显失公平之行为」规定适用之影响等问题之探讨。最后并就消费者保护法与民法、公平交易法之关系加以分析。

  本书立论特别重视公平交易法自1992年2月4日施行以来相关行政法院裁判之蒐集、整理、归纳、比较及评析。因在实际之具体个案中除可了解事业在相关市场活动之实况及市场竞争之情形外,并可观察公平交易法主管机关即公平交易委员会就限制竞争行为及不公平竞争行为规范之解释及执法态度,以及公平交易委员会之见解及执法是否受到行政法院之支持或肯定。而透过此种实务见解之归纳与分析,并可检视其中有无引用国内外之竞争法理与学说、有无运用比较法制之研究方法及受外国竞争法制影响之程度,以及此种实务见解对其后法规之修正及发展有无发生促进之作用。因此,本书除就新修正之公平交易法规之体系、条文结构及修法之得失予以讨论外,取材方面即大量引介及评析相关之实务案例及法院裁判之见解。相信此种本土实务案例之引介及对裁判见解之评述,对于公平交易法实务之认识及竞争法理如何运用及操作,应有相当之助益,并且可以体会公平交易法在维护市场自由及公平竞争秩序之同时,对于事业活动、产业及整体经济发展所生之实际影响。

  本书为2015年3月出版之《公平交易法之释论与实务第二册》之后续系列研究成果,故称为第三册。在此谨对元照出版公司之协助出版、元照出版团队对本书之编辑、校对及事项索引之编排所付出之辛劳,表示衷心感谢。

廖义男
2017年5月5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