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像与法国工艺

中国图像与法国工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西欧早期的铜版图像为起点,探讨中国艺术如何传入法国;并探索自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间,中国图像在法国生活艺术中所扮演的角色。分别通过铜版插画、壁毯、陶瓷和纹饰等工艺艺术,了解其历史渊源,并以风格分析的方法,探究中国图像如何被诠释,如何被视觉化,又如何被引进上层社会。论述的宗旨不止于图像在法国工艺艺术中的分布流传,而是希望为中法文化交流史提供一个自艺术角度的思考方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明明


  1940年生于重庆市。台大外文系毕业。1962年赴法,获博士学位并任教巴黎第一大学造型艺术暨艺术学系。 1986年返国执教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93年创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历任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教授及所长。研究领域为西方近现代艺术史及艺术理论,近年来开拓中法文化艺术交互影响等问题。主要着作有《形象与言语》、《古典与象征的界限》、《法国近现代艺术》,其他文化艺术评论散见于期刊杂志。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奇幻的魅力

在研究欧洲流行中国风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个关键性问题,那就是人们面对艺术的反应,其接受的程度与趣味的变化。在十八世纪里,一个长期由古典趣味主导的艺术传统,是如何逐渐偏离了平衡对称而趋向灵巧变化? 生活艺术中的壁饰、摆设、餐盘,又是如何自素雅的古典型制转向明亮活泼的洛可可趣味?假如趣味的转移是洛可可新风格出现的前提,我们不禁会问这趣味转移的缘由,是物质性的还是社会性的?是理性还是感性的?

波特莱尔(Charles Baudelaire)曾说,艺术家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新奇(l’étrange)、神祕(le mystérieux)和怪异(le bizarre)。翻阅设计艺术的历史, 新奇从来都是设计的不二法门。无疑的,十八世纪洛可可图绘中的仿中国纹饰之所以受到欢迎,不仅仅来自它的异国情调,更出自它纯想像性的奇幻;一种意料不到的新奇与荒诞,在一向强势的古典风格中竟产生了无比的吸引力而导致设计形式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视觉感性的诱因是刺激新风格产生的重要元素,而此视觉感性必然来自耳濡目染的生活环境;换句话说,就是生活中的时尚趣味;更直接的说,洛可可艺术之所以能融合中国风味而风行一时,以当下的观点来看,是一个时尚趣味的问题。
 
时尚与趣味的变化

我们可以把时尚看作趣味变化的延伸。时尚标榜了一种与时并进的趣味。它培养想像,建立群体感,也说明一个时代的上层文化特质。

时尚表达了个人的身分,因为它说明了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或者, 我希望是怎么样的人。因此可以说是人的「第二层外皮」。此外,时尚还意味着新鲜自在,常被认为是奇异而短暂,甚至瞬息即逝的。这「奇异而短暂」原本就是艺术的特质,但却往往因此被认为是轻浮而微不足道的, 在正统的历史中处于次艺术的地位。

另一方面,时尚趣味既然存在于当下,便无法摆脱「过时」的宿命;新奇和新鲜不断地测试着时尚趣味是否还继续受到欢迎?为什么有些设计作品获得许多人的喜好,另外一些却不能?究竟设计艺术本身是否有它的美感原则?艺术趣味或艺术品味是否能提出来讨论?它是否受制于艺术之外的政治社会因素?这些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回到了艺术趣味本身。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