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圖像與法國工藝

中國圖像與法國工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西歐早期的銅版圖像為起點,探討中國藝術如何傳入法國;並探索自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間,中國圖像在法國生活藝術中所扮演的角色。分彆通過銅版插畫、壁毯、陶瓷和紋飾等工藝藝術,瞭解其曆史淵源,並以風格分析的方法,探究中國圖像如何被詮釋,如何被視覺化,又如何被引進上層社會。論述的宗旨不止於圖像在法國工藝藝術中的分布流傳,而是希望為中法文化交流史提供一個自藝術角度的思考方嚮。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明明


  1940年生於重慶市。颱大外文係畢業。1962年赴法,獲博士學位並任教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暨藝術學係。 1986年返國執教於國立颱北藝術大學、國立中央大學。1993年創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曆任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及所長。研究領域為西方近現代藝術史及藝術理論,近年來開拓中法文化藝術交互影響等問題。主要著作有《形象與言語》、《古典與象徵的界限》、《法國近現代藝術》,其他文化藝術評論散見於期刊雜誌。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奇幻的魅力

在研究歐洲流行中國風貌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個關鍵性問題,那就是人們麵對藝術的反應,其接受的程度與趣味的變化。在十八世紀裏,一個長期由古典趣味主導的藝術傳統,是如何逐漸偏離瞭平衡對稱而趨嚮靈巧變化? 生活藝術中的壁飾、擺設、餐盤,又是如何自素雅的古典型製轉嚮明亮活潑的洛可可趣味?假如趣味的轉移是洛可可新風格齣現的前提,我們不禁會問這趣味轉移的緣由,是物質性的還是社會性的?是理性還是感性的?

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曾說,藝術傢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新奇(l’étrange)、神祕(le mystérieux)和怪異(le bizarre)。翻閱設計藝術的曆史, 新奇從來都是設計的不二法門。無疑的,十八世紀洛可可圖繪中的仿中國紋飾之所以受到歡迎,不僅僅來自它的異國情調,更齣自它純想像性的奇幻;一種意料不到的新奇與荒誕,在一嚮強勢的古典風格中竟産生瞭無比的吸引力而導緻設計形式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視覺感性的誘因是刺激新風格産生的重要元素,而此視覺感性必然來自耳濡目染的生活環境;換句話說,就是生活中的時尚趣味;更直接的說,洛可可藝術之所以能融閤中國風味而風行一時,以當下的觀點來看,是一個時尚趣味的問題。
 
時尚與趣味的變化

我們可以把時尚看作趣味變化的延伸。時尚標榜瞭一種與時並進的趣味。它培養想像,建立群體感,也說明一個時代的上層文化特質。

時尚錶達瞭個人的身分,因為它說明瞭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或者, 我希望是怎麼樣的人。因此可以說是人的「第二層外皮」。此外,時尚還意味著新鮮自在,常被認為是奇異而短暫,甚至瞬息即逝的。這「奇異而短暫」原本就是藝術的特質,但卻往往因此被認為是輕浮而微不足道的, 在正統的曆史中處於次藝術的地位。

另一方麵,時尚趣味既然存在於當下,便無法擺脫「過時」的宿命;新奇和新鮮不斷地測試著時尚趣味是否還繼續受到歡迎?為什麼有些設計作品獲得許多人的喜好,另外一些卻不能?究竟設計藝術本身是否有它的美感原則?藝術趣味或藝術品味是否能提齣來討論?它是否受製於藝術之外的政治社會因素?這些問題使我們不得不迴到瞭藝術趣味本身。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