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

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灵
图书标签:
  • 台湾诗学
  • 现代诗
  • 截句
  • 选集
  • 诗歌
  • 文学
  • 台湾文学
  • 中华文化
  • 经典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所谓「截句」,一至四行均可,可以是新作,也可以是从旧作截取,深入浅出最好,深入深出亦无妨。截句的提倡是为让诗更多元化,小诗更简洁、更新鲜,期盼透过这样的提倡让庶民更有机会读写新诗。 全书300首截句共分七辑,辑一到六月按月份编排收录,辑七则为截句竞写的得奖作品。 本诗选集所有作品全选自苏绍连创建多年的「facebook诗论坛」,其中绝大多数来自2017年1月10日至6月30日诗人发表的截句作品。在「facebook诗论坛」选诗与平媒最大的不同是,其跨域性遍及全球,毫无国界可言。而台湾的「截句」既延着小诗多年创作传统而来,因此诗题及完整度即成了台湾提倡截句时的基本要求,将其严肃当作一首小诗来完成。在2017年,台湾兴起「截句风潮」的第一年,此选集正可当作截句风潮的起手式。 本书特色 1.台湾诗学25周年截句诗系,全系列15本。 2.截句简洁清新,情感精炼。所谓「截句」,四行以下之诗,可以是新作,也可以是从旧作截取,深入浅出最好,深入深出亦无妨。截句的提倡是为让诗更多元化,小诗更简洁、更新鲜,期盼透过这样的提倡让庶民更有机会读写新诗。 3.收录100多位诗人,总计300首自「facebook诗论坛」2017年1月10日至6月30日的截句作品。
《东方文学探索: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深度探讨东方文学发展脉络的学术专著,旨在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地域的文学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揭示隐藏在文本之下的文化基因与社会变迁。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计三十章,涵盖了从先秦典籍到近现代思潮的广阔视野。作者以扎实的文献考据功底和敏锐的跨学科研究视角,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东方文学研究框架,力求超越地域和语言的藩篱,展现东方文学的整体性和丰富性。 第一卷:古典的根基与传统的张力 第一部分:上古至魏晋的源流探索 第一章:先秦诗乐的礼乐合一 本章聚焦于《诗经》和楚辞的文本生成机制。研究指出,先秦诗歌并非纯粹的抒情文学,而是与当时的礼仪制度、祭祀活动紧密耦合的“乐歌”。通过对西周至春秋时期社会结构的考察,分析了“风”、“雅”、“颂”各自所承载的政治伦理功能。重点剖析了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意象的政治隐喻,阐释了浪漫主义先声如何在政治失意中孕育而出。本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社会人类学的方法,对诗歌中的器物、祭祀场景进行了重建性想象,强调了文本与物证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二章:汉赋的铺陈与叙事疆域的拓展 汉代大赋的兴盛,标志着文学叙事开始追求宏大叙事和空间模拟。本章系统梳理了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作品,探讨了赋体如何成为帝国意识形态的载体。详细比较了“宫体赋”与“政治咏叹赋”在修辞策略上的差异。特别关注了汉代“游记”文学的萌芽,分析了诸如《山海经》这类早期地理志文本对后世游仙文学的影响,认为汉赋是文学从记录转向建构“理想世界”的重要一步。 第三章:魏晋玄学的兴起与个人情感的觉醒 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直接催生了文学的内向化转向。本章深入分析了建安风骨的悲怆底色,以及竹林七贤在思想史上的地位。重点讨论了嵇康的《广陵散》与其诗歌的内在关联,以及阮籍对传统儒家秩序的微妙反叛。曹植“伤今感逝”的主题,被置于东汉末年政治动荡的背景下进行再解读。这一部分强调了“个体主体性”在魏晋文学中开始浮现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第二部分:唐宋:高峰与范式确立 第四章:盛唐气象:边塞诗的地理政治学 本章研究唐代边塞诗派(如高适、岑参)的创作动机。分析了唐帝国扩张时期,边疆经验如何转化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母题。不仅关注其豪迈的风格,更深入考察了诗歌中对异域文化(如胡风、异域服饰)的描摹,以及这种描摹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张力与潜在的帝国焦虑。探讨了盛唐气象形成与安史之乱后文学转向的内在联系。 第五章:中晚唐的细腻与“情”的形塑 中晚唐诗歌转向对日常生活、私人情感的精微刻画。本章侧重于李商隐、杜牧的“唯美主义”倾向,分析了其诗歌中隐晦的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重点研究了女性书写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例如薛涛、鱼玄机等人的作品,揭示了其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这一部分力图证明,晚唐的“缠绵”并非衰弱的标志,而是审美范式向深度和复杂性发展的体现。 第六章:宋词的结构转型与市民精神 宋词,作为一种更适应城市生活和个体情绪的文体,是本章的核心。通过对比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差异,探讨了宋代理学思想对词境的影响。柳永词中的“都市风情”和苏轼词中的“哲理寄托”,被视为宋代文人精神的两个侧面。本章还运用了音乐学的方法,分析了词牌格律对内容表达的约束与解放作用,指出宋词的结构化是其超越唐诗、开创新的抒情模式的关键。 第二卷:近世的转型与现代的思辨 第三部分:明清:世俗化与小说叙事的崛起 第七章:明代小说中的“人情”与“世相” 明代文学的核心在于世俗化和白话的成熟。本章聚焦《金瓶梅》与《西游记》的文本构建,分析了小说如何超越历史演义和神魔志怪的藩篱,成为对社会百态的精细摹写。详细考察了《金瓶梅》中对家庭经济、人际关系和性情欲的直白描绘,认为其开启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也讨论了小说中蕴含的伦理批判与反讽。 第八章:清代小说的高峰与思想的深渊 《红楼梦》的研究占据了本章的重心。作者认为《红楼梦》并非简单的家族挽歌,而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佛道思想)与世俗情感冲突的终极书写。从叙事角度,分析了“大旨谈情”与“草蛇灰线”的结构艺术。此外,也探讨了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如何以文学形式对科举制度和官场文化进行了深刻的解构,体现了晚期封建社会的内向性焦虑。 第四部分:近现代的碰撞与观念的重塑 第九章:晚清“新文学”的艰难开端 晚清“三、四言”译著与改良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开始承载启蒙的重任。本章考察了梁启超等思想家如何借用文学形式进行政治动员,以及林语堂、鲁迅等早期作家在接受西方文学思潮(如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时的本土化尝试。重点分析了“革命文学”与“人道主义文学”在观念上的分歧与融合。 第十章:现代诗歌的“白话”实验与自我建构 二十世纪初白话文运动后,新诗的探索成为焦点。本章细致辨析了胡适的平白、闻一多的格律尝试,以及现代主义在上海、北京的传播路径。特别关注了象征主义对意象的改造,以及如何通过语言的陌生化来表达“现代人”的疏离感和身份危机。本章认为,现代诗歌的价值在于其对传统抒情模式的“断裂”与“重构”。 结论:东方文学的当代回响 总结部分将前述内容置于全球文学交流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强调东方文学并非封闭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吸收、转化、并输出自身独特视角的动态过程。提出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下,如何重新挖掘古典资源的现代价值,以及如何以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去面对近现代文学遗产,是未来东方文学研究的关键课题。本书力图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东方文学地图,激发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更深层次思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白灵


  本名庄袓煌,1951年生,福建惠安人,现任台北科技大学及东吴大学兼任副教授。年度诗选编委,曾任台湾诗学季刊主编五年,作品曾获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2011新诗金典奖等十余项。创办「诗的声光」,推广诗的另类展演型式。着有诗集《昨日之肉》、《五行诗及其手稿》、《爱与死的间隙》、《女人与玻璃的几种关系》等十二种,童诗集两种,散文集《给梦一把梯子》等三种,诗论集《一首诗的玩法》等六种。近年介入网路,建置个人网页「白灵文学船」、「乒乓诗」、「无脸男女之布演台湾」等十二种(www.ntut.edu.tw/~thchuang/)。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编选序

从小诗风到截句潮
白灵


  2017年是台湾兴起「截句风潮」的第一年。此选集所有作品全选自苏绍连创建多年的「facebook诗论坛」,其中绝大多数来自2017年1月10日至6月30日诗人发表的截句作品。收集估计后,一月刊410首,二月751首,三月697首,四月678首,五月876首,六月682首,共4094首,经笔者每月挑三十余至五六十首不等,得280首。另二十首则是与《联合报》合作,投稿于「facebook诗论坛」的「诗人节截句竞写」(主题:诗是什么,征稿时限5月5至20日,稿件916首)、和「读报截句竞写」(征稿时限6月23至7月14日,稿件277首)后的两次得奖作品,二次征稿复审皆灵歌、叶莎,首次决审萧萧、白灵,第二次向明、白灵,此二十首同时也刊登《联副》及其文学游艺场网站。此即本截句选由总数超过五千首中挑出300首成书的梗概。

  在「facebook诗论坛」选诗与平媒最大的不同是,其跨域性遍及全球,毫无国界可言,且它是始终变动往下压的,几日不上网,已刊之诗、想找之诗如鱼窜水而去,遍寻不得,且诗作一多,收集极难,若再与其他诗型混杂刊登,一年超过万首的诗挤在一网页,多如过江之鲫,必须费尽眼力辨识。但此「截句潮」能得诸多诗友认同,愿共襄盛举,将过去三四十年始终「卡卡」吹不太响的「小诗风」更进一步毕其功于此一役,此种众志成城的现象,着实令人感动。

  在此之前,台湾只出现过一行诗(木心)、俳句(陈黎)、五行诗(白灵、江自得)、六行诗(林焕彰)、八行诗(岩上)、十行诗(向阳)等小诗的各种形式,时起时伏,但从未真正进入多数主流诗人视野,一直要到2014年才因与东南亚华文诗坛互动引发的台湾五诗刊一杂志所联合举办的「2014鼓动小诗风潮」,包括《文讯杂志》、《创世纪诗杂志》、《台湾诗学学刊》、《吹鼓吹诗论坛》、《干坤诗刊》、《卫生纸+》、《风球诗杂志》等刊物出版了八本小诗专辑,大致承认十行以内的诗作为小诗的公约数。这些若未曾因台湾诗人林焕彰发起的「小诗磨坊」(鼓倡六行诗)与东南亚泰国华文诗坛坚持多年的互动交流,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然而上述仍侷限在平媒刊物,在网路世界真正能带起一股创作风潮的,要等到「截句」一词出现,或者说「出土」。

  「截句」可说是沿着2014年的「鼓动小诗风潮」摸桿而上,「截句潮」与三四十年来台湾的「小诗风」其彼此的连动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彼岸大陆并不太使用「小诗」而只用「短诗」一词,顶多有「微型诗」提倡三行,其小诗风并无真正传承可言。一直到2015年底大陆小说家蒋一谈横空标出「截句」一词,将一行至四行小诗全涵盖其中,2016年邀得十余位台面上叫得出名号的中坚诗人的认同,截取旧作之佳句,出版多本截句诗丛,但既未标注出处或附上原作,更未标识诗题,平白丧失了诗题的提纲或扩延作用,如此所出截句诗集乃成了片语断章,较为随兴。台湾的「截句」既延着小诗多年创作传统而来,诗题岂可踢开,且截句一词自古有之,与绝句一词相当,今既纳入一至四行的弹性、及可截旧作的模式,又欲继古来诗的传承,则当有一首诗的模样,因此诗题及完整度即成了台湾提倡截句时的基本要求,那是严肃当作一首小诗来完成的态度。加上如今以及未来主题征文的举办,将「读报截句」、「小说截句」、「禅之截句」、「电影截句」、「音乐截句」等都全方位纳入截句思索的范畴,则此选集正可当作截句风潮的起手式来看待。

  至于选集中有何种景观、不同思索和想像方向、乃至令人惊叹的表现手法,则有待读者慢读,细细品味检视。

图书试读

周骏安〈骆驼的独白〉
 
我喜欢玫瑰
她温柔的娇睇是我的梦寐
我更喜欢沙漠
因为沙漠没有玫瑰
 
1月11日
 
==========
 
刘金雄〈登顶〉
 
一路往上,不作乐不歇脚
终于登上顶峰
环顾,天堂且尚远
而四野尽是下坡
 
3月21日
 
=========
 
林宇轩〈旅行〉
 
直到找不到归途
才知道回家也需要练习
像生病是练习死去
写诗,是练习活着
 
4月3日

用户评价

评分

“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这个书名就像一把钥匙,轻轻开启了我对未知文学世界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诗歌是情感最直接、最浓烈的表达方式,而“截句”则更是将这种浓烈压缩到了极致,只留下最触动人心的那一瞬间。台湾这片土地,孕育了太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我对它的诗歌,总有一种特别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一股淡雅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拿到书的那一刻,沉甸甸的质感就传递出一种用心制作的温度。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的烫金标题,字体设计别致,带着一丝古韵又不失现代感。我一直对台湾的文学创作充满好奇,尤其是诗歌,总觉得那里有着独特的风情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这次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名字就足够勾人。我期待着通过这三百首截句,能够窥见台湾诗学领域的一些精髓,感受不同于大陆诗歌的独特韵味。

评分

当我还在构思一个关于台湾诗歌的选题时,偶然在书店里看到了这本《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书名简洁而有力,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截句”,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精炼和提炼的意味,仿佛是将诗歌中最精华的部分单独呈现出来。我对台湾的诗歌创作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里有一种不同于大陆诗歌的细腻和婉约,又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思。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这本书的名字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感。截句,顾名思义,是诗歌中的精炼部分,是提炼出的核心意象或情感。这三百首截句,如同三百度浓缩的精华,承载着台湾诗学独特的风貌。我一直认为,台湾的诗歌创作,有着它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情感张力,这种魅力源于那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也源于当地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

评分

“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我一直对台湾的文学创作有着深深的着迷,特别是诗歌,总觉得那里有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一种在细腻中透露出深刻的语感。截句,则意味着提炼,意味着精华。

评分

从书名《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同时又透着一丝文艺的雅致。我并非专业的诗学研究者,但对诗歌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不同地域诗歌风格的差异,总想深入了解。台湾的诗歌,在我印象中,似乎总带着一股温润而内敛的气质,又常常能捕捉到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细腻情感。这本选集,以“截句”的形式呈现,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三百首截句,定是经过了精挑细选,能够代表台湾诗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片段,或许是某位诗人创作生涯的闪光点,或许是某个诗歌流派的标志性表达。

评分

翻开这本书,书名《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一直对台湾的诗歌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觉得那里的诗歌,总能捕捉到生活中那些最细微、最容易被忽略的情感,并将其升华为隽永的诗句。

评分

收到这本书,光是封面上的书名——《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就足够让我心生向往。我对台湾的文学作品一直有着莫名的好感,觉得那里有着一种独特的温柔和坚韧并存的气质,这种气质在诗歌里尤其能体现出来。而“截句”二字,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意味着这不是一个漫长的叙事,而是瞬间的点燃,是凝练的爆发。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三百个“瞬间”,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出台湾诗学的独特面貌。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诗歌情有独钟的读者,虽然算不上专家,但每每读到打动人心的诗句,总会反复咀嚼,甚至抄录下来。这次偶然间邂逅这本《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名字便足够让我心动。它承诺的是“截句”,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精炼和提炼,仿佛是浓缩了的精华。我好奇这三百个“截句”究竟会是怎样的景象,是惊鸿一瞥的绝美,还是意味深长的顿悟?台湾的诗学,我一直觉得它有着一种独特的生命力,或许是那片土地孕育出的独特气质,又或许是当地文人的别样情怀。

评分

《台湾诗学截句选300首》——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时,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我对台湾的文学,尤其是诗歌,一直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总觉得那里的诗歌,多了一份温润,少了一份激进,却能在不动声色中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而“截句”二字,更是精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