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韩战会发生吗?
在川普和金正恩因为核武而剑拔弩张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温历史,思考65年前,以杜鲁门和金日成为核心的军事和政治冲突★
★普立兹得奖人哈伯斯坦遗世鉅作☆
★融合了军事、传记、历史、政治和外交的史诗☆
☆一场改写台湾命运之战,却被喧嚣的台湾彻底遗忘!★
☆今天,朝鲜半岛局势依旧诡谲多变。当年,是金日成先发动战争!
1950年6月25日,分隔南北韩的38度线万砲齐发,天摇地动,北韩人民军发动南侵作战。没有准备的南韩部队一路被驱赶至釜山做最后的保卫战,后至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发动「铁铬行动」,战争才进入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这是一场至今依然「不赢不输」的战争,也是以联合国的名义,美国领军参与的唯一一场战争。这场因冷战而开始的战争,即使今天冷战已经结束快要三十年,南北韩、美国依然还在那个看不见的经纬度上相互敌视、对峙。以板门店为界的南北韩停战线,至今还是剑拔弩张。
☆全方位多视角呈现,国共两党的角色都大力着墨!
《最寒冷的冬天》从全方位剖析韩战,不光是引发战争的复杂国际情势,还有美国的地缘政治策略、冷战围堵战略的佈局等等。除军事对决以外,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远东盟军司令部,以及以总统杜鲁门为领导的华府政客,双方展开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政治角力,也为这场已经被选择性遗忘的战争增添更多元素!史达林和中共的毛泽东、彭德怀在朝鲜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然是本书重点分析所在,即便对于败退台湾,酝酿东山再起,准备反攻大陆,由蒋介石带领的国民政府,以及支援蒋介石的美国国会议员及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哈伯斯坦给予最严厉的检视与探讨。
☆改变东亚战略格局,但却被忽视和遗忘!
韩战改变的不只是朝鲜半岛,整个东亚的地缘战略格局,至今还是受到了它的巨大影响。然而与越战相比,美国人其实一直很少谈论韩战。一甲子过去了,这场战争也几乎停留在台湾的政治和文化视野之外,似乎已经成了历史弃儿。
台湾显然是韩战的受益者,一种说法是韩战救了台湾。自然,也是因为韩战以及后来的越战,台湾的政治和社会逐渐朝着和中国不同的方向发展。然而,台湾读者对这场战争的了解相当有限,更缺乏研究和反思。
历史总是以弔诡的方式重现、以另外的形态复制出自身。这句话可谓导出今日朝鲜半岛、今日东亚的局势之发展——中国经济崛起但同时陷入政治和社会问题;北韩在金氏三代政权领导下继续发展核武,引爆区域动盪;美国要让自己再度伟大,似乎重新回到孤立主义立场;日本要摆脱日美同盟结构,担心一旦失去美国保护,自己是否可独立面对中国挑战。
后韩战时代所形塑的东亚战略格局,会因为一场新的韩战而改变吗?史可鑑今,《最寒冷的冬天》定会帮助读者诸君对今天的格局及未来的发展有更深入的思考。
重要事件
韩战、冷战、仁川登陆
本书特色 《最寒冷的冬天》对人物的刻画、对战争中人性的冷酷和温暖着墨甚多。本书不断把读者引入历史、现场以及心理的纵深。作者对战场情节的描写逼真又写实,富有临场感的写作方式,彰显出其特有的恣肆汪洋的写作风格。
名人推荐 专文导读 — 林博文、朱立熙
联袂推荐 — 王健壮、朱立熙、林博文、哈金、揭仲
《最寒冷的冬天》把这场悲情战争的所有悲剧性要素融为一体:敌我双方的军事战略
与战术;国际外交形势、国内政治以及众多当事人的鲜明个性。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杰作。
——哈尔.穆尔中将
大卫‧哈伯斯坦倾其心血创作的鸿篇鉅着。
——《华尔街日报》
重现历史,回忆往昔,哈伯斯坦再次把我们带入战争现场。
——《纽约时报》
无论是充斥着见利忘义的两面派的国内政治,还是回荡着勇气和激情的战地前线,
哈伯斯塔姆都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新闻週刊》
大卫•哈伯斯坦以无尽的愤慨和惊人的智慧,带领我们重温那场似乎遥不可及,
让人无法理解的冲突。
——《时代》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