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的战地记者见闻☆
☆只要不是冷漠无情之人,读后一定肾上腺素激增★
★美军指挥官指定阅读,一窥战争最真实的面貌☆
☆HBO同名战争影集全球热播★
这不是一部反映光辉英雄主义的作品,而是真实道出战场上军人的错误、弱点,以及揭露战争真相的报导文学。被誉为「关于伊拉克战争最好作品」的《杀戮世代》,混合了幽默、恐惧与粗俗元素,是关于这些不平凡的士兵,为胜利所付出的代价。作者在一场新型态式战争中观察到那些不掩饰、未造假的残酷现况的第一手记录。
《杀戮世代》是一部经典之作,在最具感染力和真实性的战争报导文学最高殿堂占有一席之地,是可与《诺曼第大空降》、《黑鹰计划》和《锅盖头》等作品齐名。
军队是社会的缩影,亲自随军到战场採访更是了解年轻人次文化的好机会。作者艾文‧莱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上了他的成为畅销作家的冒险旅途。莱特历经16场激烈的交火,却始终留在战场,大部分时候他乘坐的车子是全军的最前头。
本书焦点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强悍的第一侦察营。陆战队不是一般的军种,他们必须面对最严峻且可能致命的状况,侦察营更是地表上最凶勐的战士。在我们看似一切妥当安排的战略行动底下,他们却必须面对装备不足、矛盾的指令,甚至是不断改变的交战守则和晦暗不明的作战策略向敌前进。
陆战队第一侦察营驾驶着防护力有限的悍马车跨越伊拉克边境,直奔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两河流域,然后再孤军转战伊拉克最前线。在连续30天的时间里,这些骄傲、勇敢、意志坚强却又小心谨慎的陆战队员,几乎每天与火力强大的敌军交战,执行各种几近于玩命的不可能任务。艾文‧莱特与这些陆战队员共同生活了两个月,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冲锋陷阵的车队半步。作者看到了其他主流媒体所忽略的细节。
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世代,这些以大众流行文化与青少年次文化滋养长大的年轻世代,不曾像父执辈般历经战火的洗礼。反恐战争开打之后,国家号召他们,要他们成为自己世代的战争英雄。他们是第一批继越战之后,在没有完整终战规画就投入战争的美国士兵。在准备好面对前线的生理、情绪和道德恐慌之前,他们就成为攻打伊拉克的前锋,对付海珊军队最顽强的抵抗。
他们杀人如打电动般的亢奋与刺激,所以被冠上「杀戮世代」的称号!
艾文‧莱特认为美国社会并不懂得什么是战争,甚至对战争的理解是不成熟的。他取《杀戮世代》作为书名,就是为了反讽过去沉浸在汤姆‧布洛克在《最伟大的世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所营造出来的战争浪漫气息,并且表达出战争就是杀戮的事实。对于那些在嘻哈文化、网路情色、重金属摇滚乐、电动游戏、吸毒等等生活习惯与文化长大的年轻世代,比起在硫磺岛上面对枪林弹雨威胁的前辈们,现在的美国军人,杀人——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从艾文‧莱特亲眼所观察,也点出了美国无法在这场战争中轻易脱身的种种前因。作者亲历战场,对战争有更鲜明、更直接的印象。他看到士兵因战争的洗礼,对他们的道德、精神、情感,乃至于身体上的磨难与冲击。他也看到平民遭受战火的无辜波及,许多人还因此失去了性命。
本书内容比许多来自前线片段式的报导更为深入,在作者观察入微、生动描写的写作呈现下,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是一种强烈的真实感、巨大的冲击和对军旅生活令人惊叹的感觉。本书的每一页都散发出浓烈的战争气息——不可预知的状况、感官上的刺激、疲劳、恐惧以及无所不在的死亡。本书的重心是对伊拉克战争的省思,毫不掩饰的把美军在伊拉克造成的伤害、冲击、混乱,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重要事件 伊拉克战争、911事件
本书特色 ★得奖无数,获得各界肯定,拍成电视影集,影响层面更深远。
★纪实写作,以类似《黑鹰计划》和《锅盖头》的写实手法,刻画出一幅属于年轻世代军人的火爆画面。
★不做修饰,毫不掩饰地把战场与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完全披露在读者眼前。
★反思战争,从对伊拉克战争的省思,探究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冲击与混乱。
名人推荐 前海军陆战队中校 许诚宜
得奖与推荐记录 2008年播出同名迷你影集,获得IMDb网站8.6的评分
2004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2004年美国国家杂志奖新闻报导奖
2004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2005年美国笔会奖
2005年海军陆战队传统基金会的华莱士‧格林将军奖
2005年J‧安东尼卢卡斯图书奖
这本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作品,是「关于伊拉克战争最好的一本书」。——《金融时报》
莱特将他的经验分为三篇刊载于《滚石》杂志,被誉为发人深省的正确战争报导。本书则是该系列内容更广泛的扩充版,与前三篇有同样的成就。莱特是位灵敏的记者,本书是从陆战队基层观点来看伊拉克战争的第一个月,一份不失个性,可读又深入的观察——《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避开《最伟大的世代》的陈腔滥调,寻找出人意料的事实——《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一个由犀利笔锋撰写的战斗故事,也是对一群二十出头战士试图了解并自我应对的贴身描述——《时代杂志》(Time)
作者特别且明智地掌握了那些通常为一般记者所忽略的细节……,这是一个关于那些从电玩环境长大、被训练成为杀手的有为青年的复杂故事——《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